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近几年比较突出的问题,本文主要从201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就业难的原因进行了剖析,主要从高校毕业生本身、经济发展及相关政策这些方面提出建议缓解就业难状况。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职业定位;就业需求;就业扶持政策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214-02
就业是民生之本的含义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个人层面。一个人只有实现了就业,才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养家糊口,才有基本的社会保障。二是国家层面。就业关系着国家的命运,充分就业是国家富强、民众富足的前提和保障。所以说就业乃国计民生之根本。随着我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一直持续增长,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近几年比较突出的问题,2013年更是被媒体称之为就业最难季。
一、201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分析
(一)2013高校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据统计,2013年青岛市高校毕业生为15218人,其中男性高校毕业生为6962人,女性高校毕业生为8256人。未就业人数为616人,其中女性高校毕业生为410人,占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三分之二(详见图1)。从数据来看,男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97.04%,女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5.03%。其中女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大于男性高校毕业生。
(二)非国有企业成为就业的最主要渠道。
从高校毕业生就业分布情况来看,2013年就业总数为14602,其中在非国有企业就业的毕业生达到6819人,占就业人数的46.7%(详见图2)。总体看,非国有企业吸纳了近一半的高校畢业生就业,就业主渠道作用更加凸显。
(三)灵活就业作用愈来愈明显
灵活就业作用愈来愈明显,灵活就业的毕业生为4554人,占就业人数的31.19%(详见图2)。调查发现,不小90后大学毕业生们没有和同龄人一样步入“朝九晚五”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开始以灵活就业方式应对就业形势。常见方式有当翻译、做自由撰稿人、开网店、当管家、全职做家教开补习小班、教钢琴、教羽毛球、教游泳、摆地摊……工作不再限于投奔企事业单位,方向不在限于考研、考公务员。李晓露是山东大学财经专业本科毕业生,她表示,自己喜欢尝试不同角色,对目前生活满意度达到99%。她最忙的时候是双休日。周六,她给三个学生做家教;周日,她还在两家培训学校做兼职讲师。她平日还会不固定地接手一些自由度较大的工作,比如为大公司填写一些申报材料、做自由撰稿人等等。每个月收入4000元左右。
2013年青岛高校毕业生男女比例(图1) 201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分布情况(图2)
二、高校毕业生求职碰壁的主要原因
(一)好高骛远、期望过高
有的高校毕业生对工作岗位期盼太高,又想工资高,又要工作舒适、稳定,不愿意到基层、到一线去锻炼。其结果可想而知。
(二)能力有限
有的高校毕业生本身的学识、能力有限,根本不符合单位的招聘要求,不能胜任相应工作,所以求职之路就更加艰难。
(三)适应社会能力差
有的高校毕业生初出校门,适应社会能力差,团队协作能力差。不适合社会的竞争环境,缺乏竞争力。
三、关于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几点建议
要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能单单从一方面寻求答案。笔者认为这其中主要应该牵扯高校毕业生本身、经济发展及相关政策这些方面。下面着重从这三个方面剖析一下:
(一)高校毕业生本身要对自己做好职业定位
首先要问自己几个问题: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有什么?我的差距在哪里?我要怎么做?定位是自我定位和社会定位的统一,只有在了解自己和职业的基础上才能够给自己做准确定位。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新型就业观念,即先求生存,后谋发展。眼下,“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就业难”又是相对的。可以说只有你不愿、不想做的工作。好工作是难找点,而工作并不难找。
(二)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高校毕业生必须提高求职意识和职场竞争能力,也就提升就业能力。要看重走出校门的必要磨炼;从人才的发展和成才规律来看,任何事业有成的人无一不是从基层、从工作第一线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而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华而不实只能是一事无成。作为高校在校生或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要认清就业的大众化和市场化,要强化自身的素质,要明明白白知道用人单位选用什么样的人才。用人单位的用人原则通常是:挑选最能胜任本工作岗位的人选。具体的讲:有学识有才干有素质,敬岗敬业,吃苦耐劳,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其次对文明礼貌、气质和语言表达、沟通能力等也很讲究。这就要求毕业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实践技能,更要有很高的个人素质。具备较高学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很受欢迎。只要你有能力你的就业就不成问题。
(三)不断完善产业链,扩大就业需求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并不应该仅仅归罪于大学扩招。因为我们国家的高校毕业生比例比起其他国家来说其实要小很多。人家社会能吸收那么多的高校毕业生,为什么我们国家才培养了这么点人就“过剩”了呢?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也不是因为工作不对口。本科本来就是通才教育,经济学、管理学、哲学、数学、计算机学等等,什么都学。他不比专科,专科就是为了某个特定的技能。为什么外国培养的那么多本科生就能找到工作呢?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世界的加工场,中国处在产业链的最低端——制造环节。以芭比娃娃为例。一个芭比娃娃从中国的工厂里加工出来,美国给我们1美元的报酬。然后当这个芭比娃娃出现在美国的沃尔玛超市里的标价是10美元。这多出来的9美元是在其他的产业链中产生的,比如产品的研发、物流、宣传、销售等,这些高端的产业链恰恰是我们不拥有的。我们的制造环节是最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剥削劳动力的环节,而且是需要高校毕业生最少的环节。其他国家可以在更高端的产业链上吸收掉更多的高校毕业生,而我们却不拥有整条产业链。这也是为什么我国会出现这么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未来的企业竞争是产业链的竞争,我们国家只有不断完善产业链才能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将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必然会增加就业需求,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四)加大就业扶持政策的针对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做好就业工作摆到突出位置,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各地政府应结合当前经济的发展,研究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更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扶持政策,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加大开发就业岗位力度,加大对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的补贴投入,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福利,促进高校毕业生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就业;进一步降低高校毕业生的创业门槛,切实增强高校毕业生的创业能力,引导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创业指导、就业创业培训、就业推荐等政策服务。
参考文献:
[1]吉姆.克里夫顿《就业战争迫在眉睫》2012
[2]张炳兰.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南阳师范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22-24.
[3]吴燕.灵活就业:大学生就业新取向[J].大学生就业,2007,(11):18-20.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职业定位;就业需求;就业扶持政策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214-02
就业是民生之本的含义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个人层面。一个人只有实现了就业,才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养家糊口,才有基本的社会保障。二是国家层面。就业关系着国家的命运,充分就业是国家富强、民众富足的前提和保障。所以说就业乃国计民生之根本。随着我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一直持续增长,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近几年比较突出的问题,2013年更是被媒体称之为就业最难季。
一、201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分析
(一)2013高校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据统计,2013年青岛市高校毕业生为15218人,其中男性高校毕业生为6962人,女性高校毕业生为8256人。未就业人数为616人,其中女性高校毕业生为410人,占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三分之二(详见图1)。从数据来看,男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97.04%,女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5.03%。其中女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大于男性高校毕业生。
(二)非国有企业成为就业的最主要渠道。
从高校毕业生就业分布情况来看,2013年就业总数为14602,其中在非国有企业就业的毕业生达到6819人,占就业人数的46.7%(详见图2)。总体看,非国有企业吸纳了近一半的高校畢业生就业,就业主渠道作用更加凸显。
(三)灵活就业作用愈来愈明显
灵活就业作用愈来愈明显,灵活就业的毕业生为4554人,占就业人数的31.19%(详见图2)。调查发现,不小90后大学毕业生们没有和同龄人一样步入“朝九晚五”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开始以灵活就业方式应对就业形势。常见方式有当翻译、做自由撰稿人、开网店、当管家、全职做家教开补习小班、教钢琴、教羽毛球、教游泳、摆地摊……工作不再限于投奔企事业单位,方向不在限于考研、考公务员。李晓露是山东大学财经专业本科毕业生,她表示,自己喜欢尝试不同角色,对目前生活满意度达到99%。她最忙的时候是双休日。周六,她给三个学生做家教;周日,她还在两家培训学校做兼职讲师。她平日还会不固定地接手一些自由度较大的工作,比如为大公司填写一些申报材料、做自由撰稿人等等。每个月收入4000元左右。
2013年青岛高校毕业生男女比例(图1) 201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分布情况(图2)
二、高校毕业生求职碰壁的主要原因
(一)好高骛远、期望过高
有的高校毕业生对工作岗位期盼太高,又想工资高,又要工作舒适、稳定,不愿意到基层、到一线去锻炼。其结果可想而知。
(二)能力有限
有的高校毕业生本身的学识、能力有限,根本不符合单位的招聘要求,不能胜任相应工作,所以求职之路就更加艰难。
(三)适应社会能力差
有的高校毕业生初出校门,适应社会能力差,团队协作能力差。不适合社会的竞争环境,缺乏竞争力。
三、关于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几点建议
要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能单单从一方面寻求答案。笔者认为这其中主要应该牵扯高校毕业生本身、经济发展及相关政策这些方面。下面着重从这三个方面剖析一下:
(一)高校毕业生本身要对自己做好职业定位
首先要问自己几个问题: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有什么?我的差距在哪里?我要怎么做?定位是自我定位和社会定位的统一,只有在了解自己和职业的基础上才能够给自己做准确定位。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新型就业观念,即先求生存,后谋发展。眼下,“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就业难”又是相对的。可以说只有你不愿、不想做的工作。好工作是难找点,而工作并不难找。
(二)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高校毕业生必须提高求职意识和职场竞争能力,也就提升就业能力。要看重走出校门的必要磨炼;从人才的发展和成才规律来看,任何事业有成的人无一不是从基层、从工作第一线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而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华而不实只能是一事无成。作为高校在校生或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要认清就业的大众化和市场化,要强化自身的素质,要明明白白知道用人单位选用什么样的人才。用人单位的用人原则通常是:挑选最能胜任本工作岗位的人选。具体的讲:有学识有才干有素质,敬岗敬业,吃苦耐劳,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其次对文明礼貌、气质和语言表达、沟通能力等也很讲究。这就要求毕业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实践技能,更要有很高的个人素质。具备较高学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很受欢迎。只要你有能力你的就业就不成问题。
(三)不断完善产业链,扩大就业需求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并不应该仅仅归罪于大学扩招。因为我们国家的高校毕业生比例比起其他国家来说其实要小很多。人家社会能吸收那么多的高校毕业生,为什么我们国家才培养了这么点人就“过剩”了呢?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也不是因为工作不对口。本科本来就是通才教育,经济学、管理学、哲学、数学、计算机学等等,什么都学。他不比专科,专科就是为了某个特定的技能。为什么外国培养的那么多本科生就能找到工作呢?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世界的加工场,中国处在产业链的最低端——制造环节。以芭比娃娃为例。一个芭比娃娃从中国的工厂里加工出来,美国给我们1美元的报酬。然后当这个芭比娃娃出现在美国的沃尔玛超市里的标价是10美元。这多出来的9美元是在其他的产业链中产生的,比如产品的研发、物流、宣传、销售等,这些高端的产业链恰恰是我们不拥有的。我们的制造环节是最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剥削劳动力的环节,而且是需要高校毕业生最少的环节。其他国家可以在更高端的产业链上吸收掉更多的高校毕业生,而我们却不拥有整条产业链。这也是为什么我国会出现这么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未来的企业竞争是产业链的竞争,我们国家只有不断完善产业链才能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将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必然会增加就业需求,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四)加大就业扶持政策的针对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做好就业工作摆到突出位置,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各地政府应结合当前经济的发展,研究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更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扶持政策,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加大开发就业岗位力度,加大对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的补贴投入,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福利,促进高校毕业生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就业;进一步降低高校毕业生的创业门槛,切实增强高校毕业生的创业能力,引导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创业指导、就业创业培训、就业推荐等政策服务。
参考文献:
[1]吉姆.克里夫顿《就业战争迫在眉睫》2012
[2]张炳兰.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南阳师范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22-24.
[3]吴燕.灵活就业:大学生就业新取向[J].大学生就业,2007,(11):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