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写动物的原始生命力

来源 :阅读(中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jie_850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见到沈石溪是在16年前。那是2004年10月31日在深圳举办的第六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的颁奖典礼上,他的长篇小说《鸟奴》荣获第六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组织评选,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大奖之一。在颁奖现场我便听说,这已经是沈石溪第四次获得这个荣誉。这让当时才刚刚踏入儿童文学领域的我,不由得惊讶、敬佩,也更加记住了沈石溪这个名字。
  其实,沈石溪这个名字,在孩子们中早就有了很高的声誉,因为始终专注于动物题材的文学创作,他被读者冠以“中国动物小说大王”称号。《狼王梦》《第七条猎狗》《最后一头战象》等已成为当下中国孩子们必选的最喜爱作品。《斑羚飞渡》《最后一头战象》《猎狐》《帮大象拔刺》等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几乎所有的中小学生都读过沈石溪的作品。何止这些孩子们是他的“粉丝”,许多成年人也都痴迷他的作品。
  他的作品笔触深沉、感情浓郁,语言明朗而优美。在云南西双版纳的生活经历,为他的动物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源源不断的灵感,使他坚定地意识到,自己对自然、对生命的经历与理解可以以动物小说这种特别的方式表达出来。
  他在讲述动物故事时,善于把动物和人类相似的行为、情感联系在一起,通过描写动物,启迪人生的意义。他笔下的动物,无论是狮子、大象、老虎、豹,还是猎雕、蟒蛇、烏鸦、小鸟,虽然不说话,但都有思想,有情感,有独特的性格和品质。他用孩子们喜爱的动物故事,将人类社会的父母之爱、朋友之情、生存之道隐藏在字里行间,这对成长中的孩子们来说,是多么好的启迪、帮助和引领。
  已故著名文学评论家樊发稼这样评价:“沈石溪写的虽是动物世界里的事,但折射出来的实际上是我们的人类社会。动物独特的生存习性和方式,很值得我们人类思考和借鉴,因为在各种动物身上,完全可以观照到我们人类的一些本性。”
  和沈石溪约定采访时间真不容易,这些年他的日程总是排得很满很满,除了写作,就是走进全国各地校园,不停地奔走忙碌。在一次一次不断地联系中,最终约定了采访时间。2020年11月22日下午三点,我如约来到了上海沈石溪的家。
  一进门,看着安静、空荡得只有书籍的室内,我满脸疑惑,沈石溪笑呵呵地告诉我,这里就是他的书房,是他工作、写作的地方。背靠一大排书橱,我们在书桌前坐下,只寒暄了几句,采访便进入了正式的话题。
  对话
  对儿童文学作家来说,童年记忆,就是文学创作的蓝本。在沈石溪看来,一个作家一生所写的每一部作品、每一个故事,都可以在他的童年经历里找到生活的胚芽。
  记者:您于1952年10月出生在上海亭子间,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沈石溪:我祖籍浙江,出生在上海宁海路亭子间。亭子间就是上海老式弄堂里的房子,北京叫四合院,上海叫石库门。在石库门一楼、二楼之间拐角处有一个小小的空间,就叫亭子间。亭子间很矮小,过去一个家族一个石库门,亭子间是给大户人家的保姆住的。我童年生活的地方是典型的上海老城厢,老式弄堂,石库门房子,七十二家房客,拥挤不堪。周围都是底层老百姓,裁缝、木匠、掮客、小贩、黄包车夫……三教九流,干什么的都有。
  记者: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长大,对您有什么特别的影响吗?
  沈石溪:我童年时代每个家庭都有好几个孩子,少则三四个,多则八九个,甚是热闹。由于孩子多,大人根本管不过来,完全放任自流,小孩子爱干什么就干什么。尤其是男孩子,一帮一帮的,吃了饭就出去玩,斗蟋蟀、养麻雀、举杠铃、练拳头、踢马桶、打弹弓……什么淘气的事情都做过。上海人对这类男孩有个特别的称谓,叫野蛮小鬼。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渐渐长大的,身上也免不了有点野蛮小鬼的烙印,对上海野蛮小鬼的心态和做派熟悉得一塌糊涂。
  记者:这样看来,您小时候一定非常调皮,甚至会打架?
  沈石溪:哈哈,恰恰相反!我从小体弱多病。正常的婴儿出生后有从母体带来的先天性免疫,出生几个月内不会生病。可我是个例外,我出生才六天,就因肚脐化脓而被送进了医院。从此,我与医院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多病的缘故,我小时候很瘦弱,长得像芦柴杆。因为瘦弱,常遭同龄孩子的欺负。
  记者:多病、瘦弱、家境一般,会让您感到无助、自卑吗?
  沈石溪:记得刚上一年级时,班主任见我乖巧、听话,又长得清秀,便委任我当班长。但仅仅当了一个月班长,我便被撤职下台了,原因很简单,男同学都小瞧我,女同学也不听我的话,我根本没法行使班长的职权。这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很自卑。
  记者:在这样的自卑心理影响下,您是怎样度过学校生活的?
  沈石溪:上学期间,为了解闷,我开始阅读。书籍带领我走进了一个个精彩的世界,成为我最知心的朋友,不仅给了我精神慰藉,还给了我性格补偿,我明显感觉到自己比同龄孩子要成熟得快,我知道许多别人不知道的事情,这让我的内心有了一种优越感,自卑心理慢慢消解了,变得自信起来。发达的四肢确实是种力量,但拥有由于阅读而变得丰富的头脑,这样的人更具备立足社会的能力。
  记者:上学期间,您有想过自己将来也会成为作家吗?
  沈石溪:虽然没有想过,但有件事印象特别深刻。一开始,我也害怕写作文。读四年级时,有一次周末,老师布置了“我做了件好事”的作文题,要求周一交。结果到了周日晚上,我一个字都没有写,急得哭了起来。姐姐知道后拿出她的作文给我抄,五百多字一篇作文,我二十分钟就抄完了。没想到这篇作文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我又是欢喜,又是羞愧,突然就有了一种冲动,我要靠自己的努力写出一篇好作文来。后来,我的作文真的被老师当作范文在课堂上朗读了。
  1969年,初中毕业后的沈石溪正赶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因为小学时看过一部纪录片——《美丽神奇的西双版纳》,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云南西双版纳,成为一名知青。   记者:能说说您初到西双版纳时的情形吗?
  沈石溪:当时的西双版纳还没有被开发,非常荒凉。一开始,我被安排在一个名叫波黎溯的傣族老猎人家,住的是竹楼,经常跟着老猎人在深山老林里打猎。我亲身经历过很多难忘的场景:我落户的村子又叫“象奴寨”,居住的村民大多是解放前专门饲养大象的。在村寨里,没有绳索束缚的大象可以自由行走;一头大象生病输液,一次竟然需要输18瓶;大象竟然喜欢喝啤酒,每天都需要2毛钱到小卖部买酒喝。有一次,为了验证大象到底能不能识别钱,我画了一张假钱,结果被这头大象轰隆隆喷了一脸鼻涕。
  记者:太有趣了!动物也像人一样,有思维、有感情、有灵性!
  沈石溪: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里的动物可多了,大象、山豹、野牛、孔雀、滇金丝猴、孟加拉虎等许多珍贵的野生动物我都见过,我还亲手养过很多动物,比如鸡、鸭、鹅、猪、马、牛;还养过一般人不可能养的大象、孔雀、红豺、豹子、蟒蛇等。我在这个傣族村寨呆了三年,三年知青生涯使我熟悉了热带雨林,也熟悉了众多的野生动物,获得了从事动物小说创作的生活积累。
  记者: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创作的?
  沈石溪:我小时候虽然读过一些文学作品,但真要动笔写小说,语文基础实在太差了。我学习写作的办法笨得可笑,先是借来一本二十多万字的《写作知识》,从头抄起,抄了数月之久,总算明白了文章还分各种体裁。然后,拼命阅读我能找到的书刊报纸,看到陌生的字眼或我认为生动优美的句子,赶紧抄下来,反复浏览背诵,细细品味琢磨,化为己有。两年下来,光摘录句子的笔记本就用掉十多册,厚厚一大摞。就这样艰苦奋斗三年整,我的第一篇散文《金竹瑟》发表在《云南日报》文艺副刊上。
  记者:您的第一篇动物小说是在哪里发表的?
  沈石溪:我的第一篇动物小说名叫《象群迁移的时候》,发表在《儿童文学》杂志上。故事取材于真人真事。是根据老象奴的经历写出的一篇小说。稿子写好,投寄到北京《儿童文学》,半个月后就有了回音。编辑来信大大称赞了一番,鼓励我继续写这类有鲜明特色的动物小说。就这样,我走上了动物小说的创作道路。
  记者:您曾经跟那么多的动物打过交道,写了那么多的动物小说,您对动物这样一种生命有什么不一样的认识呢?
  沈石溪:我认为动物也是有血、有肉、有灵性的生命,所以我对动物有一种比较平等的关爱,这样也促使我把我所了解的很多动物世界的喜怒哀乐,它们的传奇经历和它们的悲剧人生,通过小说介绍给广大青少年读者,唤起他们热爱大自然和热爱动物的情感。云南少数民族对待动物的态度对我也产生了影响。他们非常崇拜有力量的动物。人类为了生存猎杀动物,但是对动物的灵巧、野性、生存能力又表现出崇敬和向往。
  说到这么多年来一直坚持创作动物小说,沈石溪非常庆幸自己年轻时走对了路。四十多年来,他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动物小说领域,从中收获了很多快乐,获得了很多体会。
  记者:您的真实姓名叫沈一鸣,沈石溪是笔名。这个笔名您一用几十年,特别是在小读者中,名气越来越大!
  沈石溪:我一直感激当初《儿童文学》的编辑们。我在《儿童文学》发表了第一篇动物小说《象群迁移的时候》后,责任编辑特地从北京赶到西双版纳,当面给我进行辅导。我永远不会忘记,在橄榄坝小旅馆里,就着油灯昏暗的灯光,我的短篇小说《第七条猎狗》的构思一点一点得到完善,后来,《第七条猎狗》成了我立足儿童文学的成名作。从此,我跻身于儿童文学事业,并在动物小说创作的道路上不停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就。
  记者:您的作品有很多悲伤、甚至是悲壮的主题,为什么这么写?
  沈石溪:生活中有苦难,孩子的成长需要了解、体验人生的苦难。时代在变迁,但生命中残酷竞争、顽强生存和追求辉煌的精神内核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不管动物如何凶猛,它都可以让人感受到力量,思考生命的本质意义。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觉得我写的动物小说,给孩子们提供了一种生命教育的范本。“挣扎求生”是一种生命的力量,是一种阳刚之美。
  记者:童话、寓言也是以動物为主角,它们和动物小说有区别吗?
  沈石溪:动物小说的特点在于,它是以动物为主要描写对象,从中寻觅大自然的奥秘与情趣,给人类有益的启示与享受。加拿大作家西顿于1898年发表《我所知道的野生动物》,此后继续开拓了这一体裁,被誉为“动物小说之父”。美国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白牙》成为动物小说的名作。拟人体童话、寓言以动物为主人公,看起来与动物小说很相似,但是童话、寓言的主人公虽然是动物,其实是人,是以动物形态出现的人。
  记者:怎样才能把动物描写得很生动?
  沈石溪:描写动物当然有各种各样的技巧,但关键是对动物要有颗爱心,对你要描写的动物有了爱心以后,心与心的距离就会缩短,那么你就能看到别人往往忽视的,但在那些动物身上表现出来的一些优秀品质,这样才能写得比别人更加生动有趣。还有,我认为写作需要想象力。如果完全根据生活去写,就会局限自己的眼光,局限自己的思路。当然,写作的前提条件是热爱阅读。
  记者:阅读带来快乐、思考和成长,您对儿童阅读有什么建议?
  沈石溪:阅读要从娃娃抓起。小学阶段从七岁到十三四岁,是人生的黄金年龄段,如果小学阶段没有养成爱阅读的习惯,将来到了成年,要补上这一课是非常难的。同时,阅读应该给孩子有一定的选择空间和自由。从小读了很多书,能够得心应手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讲清楚一件事情,对一生从事任何工作都大有好处。
  推荐
  《狼王梦》沈石溪/著
  在广阔的草原上,一场狂风暴雨中,母狼紫岚在与猎狗厮杀周旋中艰难地产下了五只狼崽。她一直牢牢地记着死去的丈夫黑桑的心愿,要把后代培养成狼王。她用一生来完成自己的梦想,然而却一次次遭遇不幸。最后,为了守护刚出世的狼外孙,紫岚与仇敌金雕展开搏斗,同归于尽!
  《最后一头战象》沈石溪/著
  战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奋力披挂上当年的象鞍,跋山涉水赶往“百象冢”,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要与曾和自己浴血奋战的伙伴们葬在一起……作家以充满深情的笔触,讴歌了战象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具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其他文献
一天,妈妈带回来一个长方形的盒子。她用刀在上面划了一个十字,喷了点儿水,我发现里面是土。妈妈神秘地说:“别看现在是土,过几天,就会长出蘑菇。从明天开始,你要仔细观察哦!”我听了半信半疑。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迫不及待地来到厨房,看小蘑菇有没有长出来,结果大失所望。土还是土,没有什么变化。我真怀疑这里面真能长出蘑菇来吗?“小蘑菇,快点长出来吧!”我一边自言自语,一边给它喷了点儿水。  到了第三天,我
期刊
我在内蒙与雾凇有过一次约会,那时兴安岭上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地整个儿都被雕琢成一个圣洁的童话世界。  我曾在庐山与雾凇不期而遇,在一个气温骤降的深夜,迎来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清晨。  我也在戈壁灘与雾凇邂逅,皑皑白雪给戈壁穿上了洁白的冬衣,东一丛西一丛的骆驼刺仿佛是海中的珊瑚,一片片胡杨林变成了一处处玉宇琼楼。  这次,我在天姥山上见到了久违的雾凇,并对雾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期刊
妈妈要出门去买菜,临走不忘嘱咐我:“在家好好做作业,不要老想着看电视!”“知道,知道,你放心吧!”我不耐烦地挥挥手。  妈妈走后,我开始认真地写作业。过了一会儿,一道难题挡在了我的面前,我左思右想就是想不出答案,“真没劲!”我烦得把橡皮戳成了“小刺猬”,心想:算了,这道题太难了,等妈妈回来,让妈妈教我做好了。我把这道难题空在那里,先做下面的题。做了一会儿,我的心开始痒痒了,客厅里的电视机仿佛在向我
期刊
在我童年的故乡,过年要从腊月开始,基本上是掃尘浆洗,余下的则是准备吃的了——无非是些孩子的零嘴儿,炒米糖、山芋角子、秕(bǐ)角子、玉米……  童年的腊月,晴天多。大人们拆被洗被,是重头戏。垫的毯子,盖的老布被里、缎子被面,一盆一盆端到河里洗,用棒槌一声叠一声捶打。每家门口都有大树,主妇们在两棵大树间拴一根尼龙绳,洗干净的毯子、被里,搭在上面晒,寒风料峭,这些尚且滴着水的棉织品在上面一荡一悠,远看
期刊
亲爱的海瑟老师:  您好!我是您的中国学生杰瑞,很荣幸能够成为您的学生。您上课有趣又有耐心,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您让我再也不害怕开口讲英语了,经常有人夸我发音标准呢!这都是您的功劳,真的非常感谢您,您是我最喜欢的外教老师!  给您写这封信,是想邀请您等到新冠疫情结束后来我的家乡游玩!我的家乡扬州,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城市,曾荣获“联合国人居奖”。这里一年四季都非常美丽,在中国古代就有“烟花三月下扬州”的
期刊
我买了一本日记  开始收藏今年的秘密  封面上写上大字  “不许偷看——”  亲爱的妈妈,指的就是你。  写着写着,我真的发现了一个秘密  如果天天写快乐的事情  日记本就会变成黄色  连笑声都会跑到梦里  一连几天  全写争吵、倒霉和烦心  日记本就会变成蓝色  每個字都像泪汪汪的一摊泥  还有一个秘密  我要去找妈妈好好商议  日记的隐藏地每天变换  里面的错字还是被改得很清晰  (指导老师:
期刊
我第一次阅读数学类的课外书是在2020年的暑假,这本书的名字叫《奇妙的数王国》,这是一本特别有意思的数学故事书。  读完这本书后,我学到了很多数学知识:分数的读写法、小数的加减法……除了这些以外,我还读到许许多多有趣的数学故事。其中一个故事是这样的:数字7和8被它们的主人小毅弄丢了,它们想重新回到数字兄弟们的身边,所以就想出各种办法去找小毅,但是不小心掉进了下水道,被老沟鼠发现,于是,老沟鼠就让它
期刊
早上的阳光像一只闪着金光的小兔子,飞奔到我的身上,把我从梦中叫醒。  去学校的路上,公交车站的旁边长满了香气扑鼻的桂花树,树上挂满美丽的桂花,有金色的,有淡黄色的,好闻极了。我陶醉其中,不停地享受这美好的香气,我还忍不住摘了一朵桂花下来,小心翼翼地夹进书里,收藏起来,做成书签。  我站在公交車站里,时不时看看要等的车有没有来,可公交车却像一只“蜗牛”,不紧不慢地在道路上爬着。我等了整整10分钟,“
期刊
假期里,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常州博物馆参观,那里大大小小的展厅很多,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动物标本展。  我们首先來到了一楼的两栖动物特展厅。这里有很多标本,分门别类陈列着,包括蛇类、蛙类、龟类、蜥蜴类等等,其中不乏珍稀保护动物。我第一次近距离地仔细观察这些水陆生灵,它们有的看起来灵巧可爱,有的看起来危险凶恶。看了文字介绍,我知道了它们的种类分布和生活习性。  三楼陈列了其他种类的动物标本。来到大厅,
期刊
最近,我们一家忙着做包子,作为家里的“全能小才女”,我怎么能不去帮忙呢!  提到包子,我们首先就会想到美味的馅儿,那么是用什么把馅儿包起来的呢?当然是面皮啦。于是我和妈妈一起和面,爸爸做馅儿。面和好就可以包了吧?答案是:不,面还要醒发呢!  大约3小时以后,面涨大了差不多兩倍,变成拉丝状,里面有很多小气孔,就跟蜂窝一样,这样面就醒发好啦。接下来就可以用面擀皮包馅儿了。可是我怎么包都包不好,馅儿老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