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行政区划是国家行政管理的基础,区划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行政管理的效能。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以及城市化发展对行政区划设置提出了新要求,我县按照有利于促进科学发展、有利于优化配置资源、有利于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和更好提供公共服务的原则,合理调整行政区划。通过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合理配置行政资源,提高行政能力与效率。
关键词:行政区划调整 设置
中图分类号:D523文献标识码: A
一、长宁县基本情况
长宁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全县幅员面积1000.2平方公里,建县已有1300多年,历史文化底蕴厚重。长宁县生态优越,境内森林面积77.37万亩,其中竹林面积62.1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1.6%,交通便捷,全县乡道以上公路通车总里程达995公里,通村通达率100%。
2013年末,全县总人口45.83万人,其中非农产业人口16万人,占总人口的34.9%,人口密度458人/平方公里;地区生产总值93.37亿元;县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01億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2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135元。县人民政府驻长宁镇,位于县城中部,建成城区面积6.4平方公里。城区公共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自来水普及率、道路铺装率均已达100%,有较好的排水系统。全县辖11镇7乡,30个社区居委会,269个行政村,2096个村民小组。
二、长宁县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中的总体思路
长宁县立足良好的生态、资源、区位优势,以产城一体为核心,把县城建设成为产业配套、功能完善、环境美好的中国竹生态养生名城。到2016年,力争建成20万人以上的中等规模城市,县城建成区面积力争达到1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50%,森林覆盖率达到60%。其总体思路如下:
以宜宾市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为契机,对照《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将长宁县作为20万人以上中等规模城市摆在突出位置;加大以交通为首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实施成贵高速铁路、渝昆高速铁路、宜叙高速公路等重点项目进度,打通发展主动脉,未来将形成“一码头、两高速、三铁路、四干线、五纵六横”的大交通格局。统筹整合城乡交通资源,构建城乡公交一体化,缩短城乡时空距离,取消姚家嘴收费站,提升长宁县基础承载能力和人口吸纳能力;加大产业结构调整,主动争取市上政策倾斜和引导,在产业转移及轻工业、食品加工、机械制造、商贸物流等低污染或无污染重大项目落地;加快推进长宁县城中部行政核心区建设,着力实施碧玉溪景观走廊及休憩带、淯江休憩带和棚户区改造等引擎项目。加快推进北部高铁新区建设,着力实施高铁综合交通枢纽站、商业中心(街区)和长江大道拓宽改造等引擎项目。加快推进南部旅游新区建设,着力实施海城线旅游列车、游客体验中心等引擎项目。加快推进东部田园新城建设,着力实施东部城市田园水系、淯江酒店等引擎项目。加快推进西部城市拓展区建设,着力实施乡村农庄、城市绿心公园等引擎项目。同时加快村镇建设。按照“一心四镇两轴”式城镇空间布局,加快县城、城镇、中心村规划三级联动,着力构建产城一体、结构有序、功能互补、特色鲜明、整体优化的现代城镇体系。编制和完善小城镇建设规划,打造一批凸显产业特点和自身优势的重点城镇。
随着我县中心城市和中心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凸显行政区划设置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矛盾,表现在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偏小、功能偏弱,中心城镇对新农村建设的带动辐射作用不够强等状况尚未根本性改变。同时,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规模的迅速扩大,城市管理的任务越来越重,现行的运行体制使城市管理、社区服务存在脱节、缺位等现象。通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城市管理体制、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增强中心城市能级及辐射能力和加快中心城镇建设已是势在必行。
三、工业集中区功能概况
我县于2014年1月正式设立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为县政府派出机构,包括办公室、规划建设局、国土和环境保护局、经济发展局、投资促进局、安全生产管理局等6个部门,其主要职责编制园区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产业规划和各种专项规划;负责园区招商引资、制定执行鼓励投资优惠政策和正常退出机制;负责园区内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负责对园区内入驻企业的管理服务工作。截至2013年底,园区内已入驻企业49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7家,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目前正拓展到30平方公里。随着工业固废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已建成主体工程;科技研发与投资服务中心、A区110KV变电站等园区配套工程即将建成投产,园区配套功能进一步提升和完善。由于我县关于园区定位于新型工业化园区,缺乏居住、办公、休闲娱乐等配套措施,不具备城市综合功能。
四、乡镇行政区域设置情况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长宁县经历过四次乡镇撤扩并,第一次是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由1985年的六区一镇36乡调整为18个乡镇;第二次是1994年原双河区所属的龙头乡,相岭区所属的万岭乡分别从1992年建制后的双河镇、竹海镇划出,建龙头镇、万岭镇;第三次是2006年将官兴乡整体并入龙头镇,万岭镇整体并入竹海镇,同时将江安县万里镇及江安县红桥镇两江村邓家山组、江安县大井镇新房村天花板组所属乡镇区域划归竹海镇;第四次是2013年撤销开佛乡设立开佛镇。通过这四次乡镇撤扩并,目前全县辖11镇7乡,分别分布在县城四周。
依据《四川省长宁县总体规划》(2001-2020年),我县设立一级城镇1个(长宁镇),二级镇即中心镇4个,梅硐镇、双河镇、竹海镇、下长镇,分别分布在南北两端和中东部,其它13个均为一般乡镇,由此可见西部中心镇功能不强,区域发展不平衡,其中铜锣乡、井江乡、三元乡总人口分别都在2万以下,乡镇产业同质化比较突出,产业提升乏力,产业布局分散,集群化发展速度不快,产业特色不够明显,因此有必要进行乡镇行政区划调整,通过合理地撤并乡镇,改善小城镇的布局,扩展经济发展腹地,优化经济结构和资源配置。使人口、劳动力、资源、技术、信息和商品等各要素得到合理配置,产生较大的积聚效应,同时促进农业结构在更大范围内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深化和升级,推动精品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的综合效益,有效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基本问题,是一个大战略、大问题。伴随着社会经济和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行政区划必然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便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从行政区划的视角,正视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把握城镇化的发展态势,明确行政区划调整的主要思路和任务,充分发挥行政区划对城镇化的规范、引导和服务作用。在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的背景下,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是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行政区划调整 设置
中图分类号:D523文献标识码: A
一、长宁县基本情况
长宁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全县幅员面积1000.2平方公里,建县已有1300多年,历史文化底蕴厚重。长宁县生态优越,境内森林面积77.37万亩,其中竹林面积62.1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1.6%,交通便捷,全县乡道以上公路通车总里程达995公里,通村通达率100%。
2013年末,全县总人口45.83万人,其中非农产业人口16万人,占总人口的34.9%,人口密度458人/平方公里;地区生产总值93.37亿元;县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01億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2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135元。县人民政府驻长宁镇,位于县城中部,建成城区面积6.4平方公里。城区公共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自来水普及率、道路铺装率均已达100%,有较好的排水系统。全县辖11镇7乡,30个社区居委会,269个行政村,2096个村民小组。
二、长宁县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中的总体思路
长宁县立足良好的生态、资源、区位优势,以产城一体为核心,把县城建设成为产业配套、功能完善、环境美好的中国竹生态养生名城。到2016年,力争建成20万人以上的中等规模城市,县城建成区面积力争达到1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50%,森林覆盖率达到60%。其总体思路如下:
以宜宾市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为契机,对照《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将长宁县作为20万人以上中等规模城市摆在突出位置;加大以交通为首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实施成贵高速铁路、渝昆高速铁路、宜叙高速公路等重点项目进度,打通发展主动脉,未来将形成“一码头、两高速、三铁路、四干线、五纵六横”的大交通格局。统筹整合城乡交通资源,构建城乡公交一体化,缩短城乡时空距离,取消姚家嘴收费站,提升长宁县基础承载能力和人口吸纳能力;加大产业结构调整,主动争取市上政策倾斜和引导,在产业转移及轻工业、食品加工、机械制造、商贸物流等低污染或无污染重大项目落地;加快推进长宁县城中部行政核心区建设,着力实施碧玉溪景观走廊及休憩带、淯江休憩带和棚户区改造等引擎项目。加快推进北部高铁新区建设,着力实施高铁综合交通枢纽站、商业中心(街区)和长江大道拓宽改造等引擎项目。加快推进南部旅游新区建设,着力实施海城线旅游列车、游客体验中心等引擎项目。加快推进东部田园新城建设,着力实施东部城市田园水系、淯江酒店等引擎项目。加快推进西部城市拓展区建设,着力实施乡村农庄、城市绿心公园等引擎项目。同时加快村镇建设。按照“一心四镇两轴”式城镇空间布局,加快县城、城镇、中心村规划三级联动,着力构建产城一体、结构有序、功能互补、特色鲜明、整体优化的现代城镇体系。编制和完善小城镇建设规划,打造一批凸显产业特点和自身优势的重点城镇。
随着我县中心城市和中心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凸显行政区划设置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矛盾,表现在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偏小、功能偏弱,中心城镇对新农村建设的带动辐射作用不够强等状况尚未根本性改变。同时,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规模的迅速扩大,城市管理的任务越来越重,现行的运行体制使城市管理、社区服务存在脱节、缺位等现象。通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城市管理体制、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增强中心城市能级及辐射能力和加快中心城镇建设已是势在必行。
三、工业集中区功能概况
我县于2014年1月正式设立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为县政府派出机构,包括办公室、规划建设局、国土和环境保护局、经济发展局、投资促进局、安全生产管理局等6个部门,其主要职责编制园区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产业规划和各种专项规划;负责园区招商引资、制定执行鼓励投资优惠政策和正常退出机制;负责园区内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负责对园区内入驻企业的管理服务工作。截至2013年底,园区内已入驻企业49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7家,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目前正拓展到30平方公里。随着工业固废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已建成主体工程;科技研发与投资服务中心、A区110KV变电站等园区配套工程即将建成投产,园区配套功能进一步提升和完善。由于我县关于园区定位于新型工业化园区,缺乏居住、办公、休闲娱乐等配套措施,不具备城市综合功能。
四、乡镇行政区域设置情况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长宁县经历过四次乡镇撤扩并,第一次是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由1985年的六区一镇36乡调整为18个乡镇;第二次是1994年原双河区所属的龙头乡,相岭区所属的万岭乡分别从1992年建制后的双河镇、竹海镇划出,建龙头镇、万岭镇;第三次是2006年将官兴乡整体并入龙头镇,万岭镇整体并入竹海镇,同时将江安县万里镇及江安县红桥镇两江村邓家山组、江安县大井镇新房村天花板组所属乡镇区域划归竹海镇;第四次是2013年撤销开佛乡设立开佛镇。通过这四次乡镇撤扩并,目前全县辖11镇7乡,分别分布在县城四周。
依据《四川省长宁县总体规划》(2001-2020年),我县设立一级城镇1个(长宁镇),二级镇即中心镇4个,梅硐镇、双河镇、竹海镇、下长镇,分别分布在南北两端和中东部,其它13个均为一般乡镇,由此可见西部中心镇功能不强,区域发展不平衡,其中铜锣乡、井江乡、三元乡总人口分别都在2万以下,乡镇产业同质化比较突出,产业提升乏力,产业布局分散,集群化发展速度不快,产业特色不够明显,因此有必要进行乡镇行政区划调整,通过合理地撤并乡镇,改善小城镇的布局,扩展经济发展腹地,优化经济结构和资源配置。使人口、劳动力、资源、技术、信息和商品等各要素得到合理配置,产生较大的积聚效应,同时促进农业结构在更大范围内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深化和升级,推动精品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的综合效益,有效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基本问题,是一个大战略、大问题。伴随着社会经济和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行政区划必然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便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从行政区划的视角,正视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把握城镇化的发展态势,明确行政区划调整的主要思路和任务,充分发挥行政区划对城镇化的规范、引导和服务作用。在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的背景下,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是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