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等院校艺术类课程《居住空间设计》教学改革的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6293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我国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多年来形成了飞跃性的发展,为了适应高等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随着时代更新发展的速度,艺术设计类的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成为了教学改革的重点,为了实现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目标,目前教学的改革和演练正在高校如火如荼的开展,这种大力推广促使了教学方式的转变,由原来的重视学科知识体系转化成,以典型工作任务结构为基础的,课程结构与工作技能相匹配的教学方法。本文将以《居住空间设计》课程作为实践基础,通过介绍和总结课程的一些内容,希望对以后的相关改革提供一个借鉴作用。
  【关键词】课程设计;教学改革;艺术设计;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TU241-4;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4-0004-01
  艺术设计类教育的过度膨胀与千篇一律的教学状况,使得高校艺术设计专业面临了如何优化组合、适应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显著问题。老师建立设计工作室可以一定程度的改善以往教学中很多现有教学模式力所不及的地方,但主要针对优质学生,那些大部分动手能力相对差的学生要真正完成从专业学习到对外实践服务的转化,还不能成为一个主要的窗口,因此这次本人抱着学习和摸索的心态,将《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拿出来进行试验改革。《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因为该专业的学生前期认知能力不够强,同时课程开设的时间不长,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通过选取两个难度适当的、具有代表性的设计项目,来逐步融入学习居住空间的概念和相关知识、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项目和演练的融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能够掌握居住空间设计的风格、能够设计出不同的平面布局、绘制三视图和效果图、能进行空间设计和创意、能进行方案汇报,达到设计师助理水平,少数学习能力较强的达到设计师水平。
  刚开始学习,对这个教学改革认识不是很深,理解问题也不透彻,对项目化教学还心存疑虑,经过一周的培训后,发现“能力目标、任务训练、学生主体”三个原则贯彻下来的教育理念,课程目标必须突出能力目标,课程内容载体主要是项目和任务,课程的实施和评价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因此我对《居住空间设计》课程进行了全面的整合与改造,按照“教、学、做一体化”要求进行课程整体设计和部分单元设计。
  《居住空间设计》这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有助于:
  (1)培养学生从业能力,实现能力本位教育。通过课程改革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具体技能提升的项目,通过完成每个项目来培养学生的从业综合能力。
  (2)造就师资队伍。教师只有通过课程项目研究开发、项目教学与成果转化才能做到与行业接轨。教师在课程项目化过程中自然需要与企业建立密切的联系,也才能做到给学生提供最新指导,最贴合市场的,让学生学有所用。
  (3)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培养需要通过具体的课程以及课程教学来完成,而课程项目化就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学校拥有大量的专业人才与丰富的人力资源,有条件进行课程改革开发与成果社会化应用,从而服务于企业和行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4)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教学项目使课程具有灵活、开放性,可及时进行课程的更新,保持课程的最佳适应性,又可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达到因材施教、人人成功的职业教育目的,教学手法的深化改革,我觉得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会达到比较良好的效果。
  在课程的学习中着重培养实际设计与团队协作的能力,包括与客户相关的分析能力、策略制定、心理调适等综合素质的形成和提高。在教学手段上打破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以项目制教学为核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上进行创新,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质能力。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则是我们这些高校老师倾力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高职院校艺术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M];《中国科技信息》;杨晓青;2006年17期.
  [2]关于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建设的思考[M];《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潘琳;2013年01月刊,38-39.
  [3]关于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建设的思考[M];《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潘琳;2013年01月刊,38-39.
  [4]对艺术类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在实施中执行细则的思考;[M];《中国科教创新导刊》张春明;2013年32卷,158.
  [5]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育教学改革研究;[M];《现代教育教学导刊》;单琳琳;2012年第6期.
其他文献
第1部分:体外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为肝细胞。目的:诱导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分化为肝细胞,并研究分化的肝细胞在小鼠肝模型中的功能。结论:S8是一株小鼠胚胎干细胞,它有双遗传背景。
【摘要】长期以来,高等教育不仅对学科教学给予了越来越高度的重视,同时也非常重视学科建设。外国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作为外国语学院两门重要的学科,近年来的研究取得了优异成绩。为了发展进一步的研究,加强学科建设,文章在分析外国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学科研究现状基础上,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一定探索。  【关键词】应用语言学;外国语言学;成果;方向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
钩体为广泛流行的人兽共患病——钩体病的病原体。目前,对钩体的致病及免疫分子机理的认识不甚清楚。赖型钩体56601株及哥本哈根株基因组测序表明,约60%的钩体预测基因的功能未知。因此,钩体的重要致病及免疫相关基因功能急需加强研究。 invA基因存在于致病的赖型钩体56601株及哥本哈根株中,信息分析表明,该基因与巴尔通体内的与编码侵袭能力相关蛋白IalA的基因等具有很高的相似性;以PCR扩增试
【摘要】大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一些实际案例和算法编程融入到教学中,改变上课形式和增加课下活动,增加了大学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极大的活跃了课堂氛围,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数学学科;实际案例;学习兴趣;算法编程  【中图分类号】O1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4-0004-02  大学数学往往与枯燥、深奥、抽象、难学这些词联系在一
【摘要】文章主要利用语法的功能理论,对英汉文章中的替代类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而验证语法理论在对比语言学中的作用和价值。在经过一系列的对比之后,不难看出汉语的语篇中大量运用了替代的手法,这也就说明替代手法并不是只有在英语的语篇中运用,作为语篇段落的一种衔接方式,该手法的运用范围极其广泛。文章主要介绍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的对比,将汉语和英语的语言事实为立足点,重点介绍对比汉英语篇中出现的各种替代方
本实验旨在通过了解神经干细胞表面是否表达移植抗原,哪些因素会影响移植抗原的表达,以及它们植入损伤脊髓后是否会激活免疫系统,产生免疫排斥反应,从而,从免疫学的角度,阐明用同种
【摘要】课证融合教学模式就是将专业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对职业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临床医学专业是实践性强、实践技能要求高。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技能教学标准模糊、校院一体实训教学条件不足、双师型教师队伍有待进一步建设、教材开发混乱等现象严重阻碍了课证融合模式的推行,我校从明确考核评价标准、改进培养方案、加强双师教师培训、科学开发实训教材和实训场地等途径进行尝试,推进课证融合。
【摘要】課堂反馈与教学效果息息相关,不同的反馈方式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纠正性反馈是外语教学中的常用手段,教师利用不同反馈方式间的互补功能,与纠正性反馈相结合,取长补短,发挥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词】反馈;反馈方式;纠正性反馈;外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4-0005-02  一、反馈与分类  反馈是指通过对系统行为和期待行为偏
【摘要】目的:促进高等中医药院校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方法:查询国内近年发表的教学成果总结,并就我校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改革。结果与结论:药事管理学教学改革应该从课程内容、授课形式、考核形式三方面执行。  【关键词】药事管理;课程;改革  【基金项目】*支持课题来源: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课题“中药学(实验班)《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XJJ2015066。  【中图分类号】R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