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岁那年深秋,我从农村应征入伍,成为海军北海舰队驻青岛某部一名年轻的水兵。从没有出过家门的我,初到部队,远隔千公里、举目无亲,特别是周末或训练之余,惆怅和思乡不断发酵,使我寝食不安,精神萎靡。营里的干部周振斌把这一切看在眼里,给了我兄长般的关爱和照顾。最让我难忘的,是兄长家的饺子。
兄长家的饺子有魔力,让我从老百姓变成了军人。周振斌是北京怀柔人,大我17岁。不过部队讲究官兵平等,即使年龄差异再大,也推崇“尊干如兄,爱兵如弟”,所以他把我们这些青涩的“新兵蛋子”都当成小兄弟看待。他的妻子刚随军还没有工作,一双儿女正上小学,家住离我们营区20里远的部队招待所。所谓的部队招待所,就是一栋“筒子楼”,周振斌的家只有一间房,儿女要睡上下铺,厨房在走廊,灶具摆在一个简陋的木架子上,他自家的困难可想而知。可是,每逢节假日,周振斌都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更顾不上拾掇一下临时凑合的家,专门陪我们几个刚分配的新兵。他怕我们想家,带我们逛公园,参观青岛“水族馆”,讲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他还让爱人准备好点心、水果、瓜子等好吃的,把我们新兵都叫到他家里,一起动手包饺子,享受家庭的温暖。平时,周振斌也像一位慈祥的大哥,与我们同吃同住,促膝谈心,教我们做人的道理,帮助我们进步。在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我和战友们都很快适应了部队生活,从老百姓变为合格的军人。
兄长家的饺子有魔力,让我从普通一兵变成了军官。服役三年,除了第一个春节是在新兵集训队过的外,我剩下的两个春节和许多节假日都是在周振斌家度过的,我和他相处得就像亲兄弟。俗话说“好吃不如饺子”,我们经常在一起边包饺子边聊天,慢慢地我学会了和面、拌馅和擀皮,饺子包得也像模像样,越来越漂亮。兄长总爱和我拉家常,在他潜移默化地教育下,我安心服役,爱岗敬业,多次立功受奖,并入了党,还当了班长,他见我各方面表现优秀,悄悄帮我向上级争取名额,鼓励我报考军校。
说实话,我文化基础差,学业又搁置了几年,明显感觉底气不足。他看在眼里,却不动声色,约我周末去他家包饺子。在包饺子的过程中,他耐心地对我说:“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但关键处只有一两步,迈过去,将会是另一片更加广阔的天地。”吃完饺子临返队前,他苦口婆心,再三叮嘱:“一定要有战胜自己的勇气。试了才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试,永远也不会成功。”我明知其意,却开玩笑说:“今天的饺子真好吃!”兄长听了我的话,严肃地说:“别打岔,关系到你一辈子的大事,回去好好考虑考虑。”我也认真地说:“行,为了多吃几顿你家的饺子,我一定会努力的!”兄长这才高兴起来,大声说:“好,一言为定。只要你用功复习,我保证每个周末都让你有饺子吃。”
第二天,兄长把自己办公室借给我,让我业余时间在那里静心补习文化课。他也履行了自己的诺言,从家里带来饺子给我,鼓励我努力学习。结果,三个月后,我没有辜负兄长对我的期望,果真榜上有名。在即将离开兄长到另一个城市的军事院校报到前,他送了我一支钢笔和一个精致的笔记本,扉页上是几行工整的钢笔字:“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而高翔。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毕业后,我积极要求分回原单位,再次与引导我成才的兄长同舟共济,共守海疆,直到他后来就地转业。屈指算来,我从新兵入伍分至连队开始到转业离开兄长,我们共处长达14年。
抚今追昔,恍然如梦。只叹岁月匆匆,更感叹生活变迁。我离开青岛已经10年了,始终是渤海之滨某开放城市窗口单位独当一面的骨干力量。而早已退休的兄长还经常打电话叮嘱我:“兄弟,一定要保持在部队的那股干劲儿,相信你永远是个好兵!”“嗯,您放心吧,我一辈子都不会变色!”我答应着,不争气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我更加思念远方兄长,和他家包着战友情的饺子。今天,站在渤海之滨,遥望青岛的方向,我默默祷告:兄长,小弟无以回报,唯祝您健康长寿,愿好人一生平安!
兄长家的饺子有魔力,让我从老百姓变成了军人。周振斌是北京怀柔人,大我17岁。不过部队讲究官兵平等,即使年龄差异再大,也推崇“尊干如兄,爱兵如弟”,所以他把我们这些青涩的“新兵蛋子”都当成小兄弟看待。他的妻子刚随军还没有工作,一双儿女正上小学,家住离我们营区20里远的部队招待所。所谓的部队招待所,就是一栋“筒子楼”,周振斌的家只有一间房,儿女要睡上下铺,厨房在走廊,灶具摆在一个简陋的木架子上,他自家的困难可想而知。可是,每逢节假日,周振斌都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更顾不上拾掇一下临时凑合的家,专门陪我们几个刚分配的新兵。他怕我们想家,带我们逛公园,参观青岛“水族馆”,讲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他还让爱人准备好点心、水果、瓜子等好吃的,把我们新兵都叫到他家里,一起动手包饺子,享受家庭的温暖。平时,周振斌也像一位慈祥的大哥,与我们同吃同住,促膝谈心,教我们做人的道理,帮助我们进步。在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我和战友们都很快适应了部队生活,从老百姓变为合格的军人。
兄长家的饺子有魔力,让我从普通一兵变成了军官。服役三年,除了第一个春节是在新兵集训队过的外,我剩下的两个春节和许多节假日都是在周振斌家度过的,我和他相处得就像亲兄弟。俗话说“好吃不如饺子”,我们经常在一起边包饺子边聊天,慢慢地我学会了和面、拌馅和擀皮,饺子包得也像模像样,越来越漂亮。兄长总爱和我拉家常,在他潜移默化地教育下,我安心服役,爱岗敬业,多次立功受奖,并入了党,还当了班长,他见我各方面表现优秀,悄悄帮我向上级争取名额,鼓励我报考军校。
说实话,我文化基础差,学业又搁置了几年,明显感觉底气不足。他看在眼里,却不动声色,约我周末去他家包饺子。在包饺子的过程中,他耐心地对我说:“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但关键处只有一两步,迈过去,将会是另一片更加广阔的天地。”吃完饺子临返队前,他苦口婆心,再三叮嘱:“一定要有战胜自己的勇气。试了才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试,永远也不会成功。”我明知其意,却开玩笑说:“今天的饺子真好吃!”兄长听了我的话,严肃地说:“别打岔,关系到你一辈子的大事,回去好好考虑考虑。”我也认真地说:“行,为了多吃几顿你家的饺子,我一定会努力的!”兄长这才高兴起来,大声说:“好,一言为定。只要你用功复习,我保证每个周末都让你有饺子吃。”
第二天,兄长把自己办公室借给我,让我业余时间在那里静心补习文化课。他也履行了自己的诺言,从家里带来饺子给我,鼓励我努力学习。结果,三个月后,我没有辜负兄长对我的期望,果真榜上有名。在即将离开兄长到另一个城市的军事院校报到前,他送了我一支钢笔和一个精致的笔记本,扉页上是几行工整的钢笔字:“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而高翔。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毕业后,我积极要求分回原单位,再次与引导我成才的兄长同舟共济,共守海疆,直到他后来就地转业。屈指算来,我从新兵入伍分至连队开始到转业离开兄长,我们共处长达14年。
抚今追昔,恍然如梦。只叹岁月匆匆,更感叹生活变迁。我离开青岛已经10年了,始终是渤海之滨某开放城市窗口单位独当一面的骨干力量。而早已退休的兄长还经常打电话叮嘱我:“兄弟,一定要保持在部队的那股干劲儿,相信你永远是个好兵!”“嗯,您放心吧,我一辈子都不会变色!”我答应着,不争气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我更加思念远方兄长,和他家包着战友情的饺子。今天,站在渤海之滨,遥望青岛的方向,我默默祷告:兄长,小弟无以回报,唯祝您健康长寿,愿好人一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