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业是为达到课程目标的载体之一,教师所选作业直接影响到物理教学的有效性。然而多年来,教师在实践中继承、创造出浩如烟海的物理习题,“题海”得以无限地膨胀,其质量良莠不齐,有的作业题琴风弄月、本末倒置,甚至存在着一定的科学性缺失,不能“拿来就用”。为了解决高中物理作业存在的不足,本文拟就教师如何选择有效作业,谈谈笔者的几点看法。
一、有利于课程理念的实施,具有统一性
物理学科是一门自然科学,科学的本质是求真、探究和创新。所以,教师在如何提高作业质量上,要以新课程倡导的探究性教育理念为指导,要改变作业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面面俱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同时,三维课程目标下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也不是孤立的,它们都融于同一个教学过程中,因此也融于同一作业中。
例如,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教学中,教师教学时可以设计学生对验证自由落体运动快慢的猜想,提高他们制定科学探究计划的能力;可以在使用打点计时器实验的基础上,设计数据处理能力;可以设计讨论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方法,体现科学探究的意义;可以在作业中展示人类探月照片,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热情,领略自然科学规律的普遍性;还可以通过对高台跳水运动员自由落体运动实例的讨论,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的意识。
二、要有利于各阶段课堂教学,具有针对性
教师所选择的作业应针对阶段性的课堂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和谐生成。不同阶段的教学有着不同层次的目标,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决定了不同层次的作业要求。
现行很多阶段性作业,低年级与高年级没有多大的区别,高一作业里出现了大量高考原题、竞赛“真题”,而到了高三复习阶段依然是这些陈题。在低年级作业中出现大量的“难题”,与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相悖,导致部分学生无法适应,这样势必人为筑高作业的“台阶”,久而久之学生必将对物理学习失去信心。
为顺利完成高中阶段物理教学的课程目标,教师在选择和编制作业时,切不可走捷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站在统筹三年物理教学全局的高度上,对作业题的选择和编制要有前瞻性、针对性。
三、有利于动态调整,具有变动性
如果学生的作业是一学期前就准备好了,教师只是根据教学进度,在不同阶段进行布置,这种作业在教学过程中有可能不适应学习过程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的个性化差异,不同班级的不同情况,学生认知水平的个体差异,都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教师很难预测的新问题,如果教学在发现问题时不能调整作业,那么必然走重复的、低效的作业路子。
作业的变动性选择和设计,是指教师能够针对学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在情境和难度上对作业进行灵活的取舍、变动和生长。如果学生在阶段学习中已达成或超越这一水平,教师应将原先设计的作业删除和添加,适当增加难度;如果学生未能达成,则应降低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发展程度有及时、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切不可用固有的形式来理解发展中的学生。教师在备作业时要预设多种可能的方案,在选择作业时要能够真正触及学生的“思维最近区”,使学生做作业时有一种轻松的、愉悦的感觉,同时在某些问题处理中有“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感觉。这样的作业不但会使更多的学生有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能够使他们在思维能力上得到发展。
四、有利于实施课程STS思想,具有时代性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作业的编制和选择还要尽量贴近学生身边的事和物,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主动将那些常见的、有启发性和应用性的生活现象和物理知识融入作业中。
例如,汽车上的ABS,就是利用物理学中的摩擦力;电子显像管,则是利用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偏转。这类作业题渗透了“STS”教育,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有利于唤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进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方面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为更有利于实施课程STS思想的渗透,具有时代性,教师对传统作业要进行适度调整,关注实际,关注生活、生产与科技的发展,多一点学生生活中的模型,让学生有亲切感,进而使其萌生学习的欲望。
五、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具有多样性
为激发学生作业的主动性、积极性,突出物理学科特点,作业可以采用多元化形式,如表述性作业、阅读类和搜集类作业、具有选择性的书面作业、实验类的实践作业等等。
例如,在学完“功率”后,可设计这样一个“实验类的实践作业”:试用所学知识,来估测自己在向上爬教学楼楼梯的运动中的最大输出功率。这种形式的作业,学生做起来比起书面作业更具新鲜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在选择和编制作业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不过这一工作可以拥有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符合自己学生实践的共同财富,长时间做下去,学生将会有更多的收获,促进物理学科成绩的进步。
一、有利于课程理念的实施,具有统一性
物理学科是一门自然科学,科学的本质是求真、探究和创新。所以,教师在如何提高作业质量上,要以新课程倡导的探究性教育理念为指导,要改变作业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面面俱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同时,三维课程目标下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也不是孤立的,它们都融于同一个教学过程中,因此也融于同一作业中。
例如,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教学中,教师教学时可以设计学生对验证自由落体运动快慢的猜想,提高他们制定科学探究计划的能力;可以在使用打点计时器实验的基础上,设计数据处理能力;可以设计讨论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方法,体现科学探究的意义;可以在作业中展示人类探月照片,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热情,领略自然科学规律的普遍性;还可以通过对高台跳水运动员自由落体运动实例的讨论,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的意识。
二、要有利于各阶段课堂教学,具有针对性
教师所选择的作业应针对阶段性的课堂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和谐生成。不同阶段的教学有着不同层次的目标,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决定了不同层次的作业要求。
现行很多阶段性作业,低年级与高年级没有多大的区别,高一作业里出现了大量高考原题、竞赛“真题”,而到了高三复习阶段依然是这些陈题。在低年级作业中出现大量的“难题”,与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相悖,导致部分学生无法适应,这样势必人为筑高作业的“台阶”,久而久之学生必将对物理学习失去信心。
为顺利完成高中阶段物理教学的课程目标,教师在选择和编制作业时,切不可走捷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站在统筹三年物理教学全局的高度上,对作业题的选择和编制要有前瞻性、针对性。
三、有利于动态调整,具有变动性
如果学生的作业是一学期前就准备好了,教师只是根据教学进度,在不同阶段进行布置,这种作业在教学过程中有可能不适应学习过程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的个性化差异,不同班级的不同情况,学生认知水平的个体差异,都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教师很难预测的新问题,如果教学在发现问题时不能调整作业,那么必然走重复的、低效的作业路子。
作业的变动性选择和设计,是指教师能够针对学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在情境和难度上对作业进行灵活的取舍、变动和生长。如果学生在阶段学习中已达成或超越这一水平,教师应将原先设计的作业删除和添加,适当增加难度;如果学生未能达成,则应降低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发展程度有及时、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切不可用固有的形式来理解发展中的学生。教师在备作业时要预设多种可能的方案,在选择作业时要能够真正触及学生的“思维最近区”,使学生做作业时有一种轻松的、愉悦的感觉,同时在某些问题处理中有“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感觉。这样的作业不但会使更多的学生有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能够使他们在思维能力上得到发展。
四、有利于实施课程STS思想,具有时代性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作业的编制和选择还要尽量贴近学生身边的事和物,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主动将那些常见的、有启发性和应用性的生活现象和物理知识融入作业中。
例如,汽车上的ABS,就是利用物理学中的摩擦力;电子显像管,则是利用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偏转。这类作业题渗透了“STS”教育,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有利于唤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进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方面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为更有利于实施课程STS思想的渗透,具有时代性,教师对传统作业要进行适度调整,关注实际,关注生活、生产与科技的发展,多一点学生生活中的模型,让学生有亲切感,进而使其萌生学习的欲望。
五、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具有多样性
为激发学生作业的主动性、积极性,突出物理学科特点,作业可以采用多元化形式,如表述性作业、阅读类和搜集类作业、具有选择性的书面作业、实验类的实践作业等等。
例如,在学完“功率”后,可设计这样一个“实验类的实践作业”:试用所学知识,来估测自己在向上爬教学楼楼梯的运动中的最大输出功率。这种形式的作业,学生做起来比起书面作业更具新鲜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在选择和编制作业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不过这一工作可以拥有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符合自己学生实践的共同财富,长时间做下去,学生将会有更多的收获,促进物理学科成绩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