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存在的课程定位及教学目标未能及时更新、课程教学模式陈旧、考评方式单一等问题,提出更新课程定位及教学目标、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教学模式、采用过程性和结果性相结合的考评方式等對策。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 教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6C-0163-02
会计信息化课程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应运而生的,是综合会计学原理和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知识的实践性课程。但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财税机器人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型的大趋势和授课对象的学情转变,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定位及教学目标需随之改革,以提高该门课程在现代会计工作环境中的适应性和应用价值。
一、当前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定位及教学目标未能及时更新。会计信息化课程是在计算机技术发展过程中应运而生的,其前置课程通常为会计学原理和计算机基础,无关联后置课程,因此其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会计信息化软件处理会计各类业务的能力。但在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财税机器人等现代信息技术融入会计工作,以及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型的大趋势下,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定位和教学目标未能及时更新,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层次也仅停留在会操作财会软件层面,无法达到现阶段大环境对会计人员的要求。
(二)教学模式陈旧。教师在讲授时仍采用边讲解理论知识边分步骤演示后学生跟学操作的传统教学模式,部分学生在完成教师演示讲解的内容后自行按照教材操作步骤解析操作下面的内容,待教师控屏讲解下一步骤时学生则自以为已经能够操作实现课本内容,而出现课堂秩序短暂混乱或大部分学生低头玩手机的现象。总体来说,虽然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了,但学习效果并未随之提高。
(三)考评方式单一。目前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学资源以教考平台的软件题库为主,学生在教材学习后进行软件平台的套题练习可以实现熟练操作会计信息化软件这一教学目标,但授课教师难以把握学生对会计信息化软件设计原理和各操作步骤的掌握程度,有些在日常学习中表现较好的学生在遇到前置数据或操作错误进而影响后面结果的情况时,不懂如何反向操作进行修改以致分数不高。
二、对策分析
(一)更新课程定位及教学目标。在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财税机器人等现代信息技术融入会计工作,以及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型的大趋势下,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定位应随之改变,使之成为会计学原理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后置课程,以及会计大数据分析与运用和管理会计等课程的前置课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课程的教学目标也不能仅限于培养熟练运用会计信息化软件处理会计业务的能力,还应在此基础上培养数据挖掘能力、软件操作能力及引导掌握各项设置间的关联关系和软件业务处理流程的设计原理等。
(二)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根据现阶段学生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操作和软件应用能力以及学习自主性这一学情特点,在教学模式上可按如下三阶段进行教学。
1.引导学生自学软件实操。因学生是首次接触会计信息化课程,故授课教师需先给学生介绍课程定位、教学目标以及会计信息化软件各模块间的关联关系等基础内容,并采用传统的根据教材内容边讲解理论知识边分步骤演示后学生跟学操作的教学方法,对账套建立和部分账套初始设置等内容进行教学,同时介绍软件操作中功能快捷键的使用方法。通过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阅读教材中会计信息化软件操作的步骤解析和如何在会计信息化软件中进行会计业务处理的方法,待学生对教材编排及软件功能有一定了解后,再让学生自行根据教材中的操作步骤运用会计信息化软件完成会计业务处理的相应内容。
在此期间,授课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将教材内容分成多项任务式的检查节点,在将任务布置给学生后按规定时间进行检查,如开学第三周检查试算平衡及辅助核算项设置的操作结果。在布置每项任务前,授课教师需先简单地向学生讲解演示该项任务中的易错点、难点,但不细讲每步骤操作内容。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师需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要求学生用笔记本以文字的形式将每次出现的错误内容及解决方法记录下来,给授课教师检查签字后用于后续阶段学习。当有较多学生提出同一问题时,授课教师需进行全班性的统一讲解。授课教师每检查完一个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后进行登记,用于平时作业成绩评分。
以上教学方式既能引导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的优点,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让学生在初次实操中对会计信息化软件中的各模块及整体框架有所认识,为后续讲解做铺垫。
2.整合教学素材,拓展教学内容。在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教材、认识全套账流程阶段后,为了使学生在实务工作中操作软件遇到问题时能自行思考解决,授课教师需要根据以往教学经验,提前将会计信息化软件操作中的易错点、难点整理成各类有操作错误的软件账套文件,如根据本学期授课班级学生上课中所提出并记录在笔记本上的问题整理成专属操作错误的软件账套文件,并附上简要文字,说明该账套所处的模块阶段或错误类型,形成会计信息化课程能力提升教学资源包。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自拟简单的预算管理等管理会计的案例,着重训练学生运用会计信息化软件中各模块数据查询功能进行分析的能力。
该阶段的教学方式为: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让学生导入有操作错误的账套,再让学生自行查阅教材内容和分组讨论尝试解决,接着教师边讲解理论知识边分步骤演示后学生跟学操作,最后要求学生用笔记本以文字的形式将授课教师所讲授的每项易错点、难点内容及解决方法记录下来。如此一来,既能在分知识点开展教学的基础上拓展软件使用功能,又能较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巩固未掌握的知识点及操作原理,还能扩充教师个人的会计信息化课程能力提升教学资源包。 3.运用套题练习进行理实强化。经过根据定制教学素材分知识点进行软件操作的巩固提升阶段后,授课对象需对运用会计信息化软件处理各项会计业务的全套账操作流程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对此,授课教师可运用会计信息化教考自动评分系统或教师自行整理的全套账案例文档,引导学生以限时测试的形式对全套账流程进行强化练习,对学生提出包含知识点的掌握度和软件操作的熟练度在内的要求;测试结束后引导学生查阅会计信息化教考自动评分系统给出的各题操作错误点,或通过比对教师自行整理的全套账案例各关键节点数值指标文档找出操作错误点;根据操作错误点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并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错误点及纠正方法。
以上教学方式既能营造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既有竞争挑战又有合作学习的氛围,同时学生记录的操作易错点、难点笔记本也能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会计信息化软件,便于学生有针对性地复习。教师通过查阅该笔记本还能了解学生的过程性学习情况。
(三)采用过程性和结果性相结合的考评方式。现阶段的会计信息化课程考评方式主要为:一是学生操作会计信息化教考自动评分系统后系统自动评判给出學生期末得分;二是学生根据教师自行整理的全套账案例文档进行操作后教师通过关键节点数值指标评判汇算出学生期末得分。上述考评方式均为基于学生操作结果的考核,弱化了对学习过程的考核,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此,教师可在原有考评基础上以所授课班级学生出现较多的操作易错点、难点问题形成判断题或简答题等,以理论考试的方式要求学生写出出现错误的原因或解决的操作流程,从而考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掌握情况。这一方式兼顾了学生的过程性学习和结果性成绩,是过程性和结果性相结合的考评方式。
综上所述,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财税机器人等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以及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的转型,给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也提供了新思路。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师应更新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定位和教学目标,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教学模式,采用过程性和结果性相结合的考评方式,最终提升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效果,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与企业需求的优秀会计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杜静.高职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安徽省高职院校为例[J].当代会计,2017(7).
[2]杜希杰.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在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8(3).
[3]陈岚萍.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评论,2018(8).
[4]胡立多.浅析会计信息化课程实践教学改革[J].知识经济,2019(12).
【作者简介】马靖杰(1990— ),男,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会计信息化及管理会计。
(责编 苏 洋)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 教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6C-0163-02
会计信息化课程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应运而生的,是综合会计学原理和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知识的实践性课程。但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财税机器人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型的大趋势和授课对象的学情转变,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定位及教学目标需随之改革,以提高该门课程在现代会计工作环境中的适应性和应用价值。
一、当前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定位及教学目标未能及时更新。会计信息化课程是在计算机技术发展过程中应运而生的,其前置课程通常为会计学原理和计算机基础,无关联后置课程,因此其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会计信息化软件处理会计各类业务的能力。但在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财税机器人等现代信息技术融入会计工作,以及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型的大趋势下,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定位和教学目标未能及时更新,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层次也仅停留在会操作财会软件层面,无法达到现阶段大环境对会计人员的要求。
(二)教学模式陈旧。教师在讲授时仍采用边讲解理论知识边分步骤演示后学生跟学操作的传统教学模式,部分学生在完成教师演示讲解的内容后自行按照教材操作步骤解析操作下面的内容,待教师控屏讲解下一步骤时学生则自以为已经能够操作实现课本内容,而出现课堂秩序短暂混乱或大部分学生低头玩手机的现象。总体来说,虽然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了,但学习效果并未随之提高。
(三)考评方式单一。目前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学资源以教考平台的软件题库为主,学生在教材学习后进行软件平台的套题练习可以实现熟练操作会计信息化软件这一教学目标,但授课教师难以把握学生对会计信息化软件设计原理和各操作步骤的掌握程度,有些在日常学习中表现较好的学生在遇到前置数据或操作错误进而影响后面结果的情况时,不懂如何反向操作进行修改以致分数不高。
二、对策分析
(一)更新课程定位及教学目标。在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财税机器人等现代信息技术融入会计工作,以及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型的大趋势下,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定位应随之改变,使之成为会计学原理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后置课程,以及会计大数据分析与运用和管理会计等课程的前置课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课程的教学目标也不能仅限于培养熟练运用会计信息化软件处理会计业务的能力,还应在此基础上培养数据挖掘能力、软件操作能力及引导掌握各项设置间的关联关系和软件业务处理流程的设计原理等。
(二)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根据现阶段学生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操作和软件应用能力以及学习自主性这一学情特点,在教学模式上可按如下三阶段进行教学。
1.引导学生自学软件实操。因学生是首次接触会计信息化课程,故授课教师需先给学生介绍课程定位、教学目标以及会计信息化软件各模块间的关联关系等基础内容,并采用传统的根据教材内容边讲解理论知识边分步骤演示后学生跟学操作的教学方法,对账套建立和部分账套初始设置等内容进行教学,同时介绍软件操作中功能快捷键的使用方法。通过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阅读教材中会计信息化软件操作的步骤解析和如何在会计信息化软件中进行会计业务处理的方法,待学生对教材编排及软件功能有一定了解后,再让学生自行根据教材中的操作步骤运用会计信息化软件完成会计业务处理的相应内容。
在此期间,授课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将教材内容分成多项任务式的检查节点,在将任务布置给学生后按规定时间进行检查,如开学第三周检查试算平衡及辅助核算项设置的操作结果。在布置每项任务前,授课教师需先简单地向学生讲解演示该项任务中的易错点、难点,但不细讲每步骤操作内容。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师需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要求学生用笔记本以文字的形式将每次出现的错误内容及解决方法记录下来,给授课教师检查签字后用于后续阶段学习。当有较多学生提出同一问题时,授课教师需进行全班性的统一讲解。授课教师每检查完一个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后进行登记,用于平时作业成绩评分。
以上教学方式既能引导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的优点,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让学生在初次实操中对会计信息化软件中的各模块及整体框架有所认识,为后续讲解做铺垫。
2.整合教学素材,拓展教学内容。在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教材、认识全套账流程阶段后,为了使学生在实务工作中操作软件遇到问题时能自行思考解决,授课教师需要根据以往教学经验,提前将会计信息化软件操作中的易错点、难点整理成各类有操作错误的软件账套文件,如根据本学期授课班级学生上课中所提出并记录在笔记本上的问题整理成专属操作错误的软件账套文件,并附上简要文字,说明该账套所处的模块阶段或错误类型,形成会计信息化课程能力提升教学资源包。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自拟简单的预算管理等管理会计的案例,着重训练学生运用会计信息化软件中各模块数据查询功能进行分析的能力。
该阶段的教学方式为: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让学生导入有操作错误的账套,再让学生自行查阅教材内容和分组讨论尝试解决,接着教师边讲解理论知识边分步骤演示后学生跟学操作,最后要求学生用笔记本以文字的形式将授课教师所讲授的每项易错点、难点内容及解决方法记录下来。如此一来,既能在分知识点开展教学的基础上拓展软件使用功能,又能较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巩固未掌握的知识点及操作原理,还能扩充教师个人的会计信息化课程能力提升教学资源包。 3.运用套题练习进行理实强化。经过根据定制教学素材分知识点进行软件操作的巩固提升阶段后,授课对象需对运用会计信息化软件处理各项会计业务的全套账操作流程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对此,授课教师可运用会计信息化教考自动评分系统或教师自行整理的全套账案例文档,引导学生以限时测试的形式对全套账流程进行强化练习,对学生提出包含知识点的掌握度和软件操作的熟练度在内的要求;测试结束后引导学生查阅会计信息化教考自动评分系统给出的各题操作错误点,或通过比对教师自行整理的全套账案例各关键节点数值指标文档找出操作错误点;根据操作错误点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并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错误点及纠正方法。
以上教学方式既能营造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既有竞争挑战又有合作学习的氛围,同时学生记录的操作易错点、难点笔记本也能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会计信息化软件,便于学生有针对性地复习。教师通过查阅该笔记本还能了解学生的过程性学习情况。
(三)采用过程性和结果性相结合的考评方式。现阶段的会计信息化课程考评方式主要为:一是学生操作会计信息化教考自动评分系统后系统自动评判给出學生期末得分;二是学生根据教师自行整理的全套账案例文档进行操作后教师通过关键节点数值指标评判汇算出学生期末得分。上述考评方式均为基于学生操作结果的考核,弱化了对学习过程的考核,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此,教师可在原有考评基础上以所授课班级学生出现较多的操作易错点、难点问题形成判断题或简答题等,以理论考试的方式要求学生写出出现错误的原因或解决的操作流程,从而考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掌握情况。这一方式兼顾了学生的过程性学习和结果性成绩,是过程性和结果性相结合的考评方式。
综上所述,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财税机器人等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以及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的转型,给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也提供了新思路。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师应更新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定位和教学目标,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教学模式,采用过程性和结果性相结合的考评方式,最终提升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效果,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与企业需求的优秀会计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杜静.高职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安徽省高职院校为例[J].当代会计,2017(7).
[2]杜希杰.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在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8(3).
[3]陈岚萍.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评论,2018(8).
[4]胡立多.浅析会计信息化课程实践教学改革[J].知识经济,2019(12).
【作者简介】马靖杰(1990— ),男,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会计信息化及管理会计。
(责编 苏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