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11日,《雷锋》杂志在上海市文明办的指导下,与上海海洋大学新时代文明实践研究中心在上海召开座谈会,介绍推广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上海经验”,与部分专家学者、优秀志愿者和市民代表畅谈“文明花开初心地”的感悟。市文明办副主任、市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冯芳,市文明办志愿服务工作处处长、市志愿者协会秘书长俞伟出席了此次座谈会。座谈会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取得圆满成功,得到中央和上海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宣传。
座谈会上,大家都被新出版的第十期《雷锋》杂志所吸引:从封面人物的全国最美志愿者傅向东“在党的诞生地领誓初心”开始,以“幸福花开‘初心地’”为主题,40多个页码分上、中、下三个板块,图文并茂,浓墨重彩地向读者展示了上海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一项项顶层设计,一幕幕真情实景,一个个感人故事 。
杂志总编辑陶克首先介绍了来沪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亮点追踪·上海行”采访活动情况及宣传报道的情况与思考。陶克说:习总书记经常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总书记在上海工作期间还讲到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理念:“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和社会治理的重大改革,其要旨是发挥人民当家作主的作用,通过百姓拥戴的学雷锋和志愿活动,为美好生活解难添彩。“上海模式”的鲜明特色就是:把我党的“初心”当作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灵魂。一是坚定信念——用红色文化培根铸魂;二是转变作风——迈开双脚走进商圈楼宇;三是需求牵引——把党和政府的关爱送到百姓心中。
嘉宾和市民代表分别畅谈了对上海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实践探索和切身感受。
“说一千,道一万,我們基层干部与市民群众的感受一样:新时代文明实践提升了我们的幸福感……”市民代表、长宁区江苏路街道岐山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朱卫红说。
上海海洋大学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志愿服务研究中心负责人、教授张祖平认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创新,在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同时,坚持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文化、精神保障,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实现美好生活。上海市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积极探索,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和社会治理、基层党建结合起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分中心、站的活力建设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增添了设计的魅力。在志愿服务政策、制度、平台建设上搭建好了四梁八柱,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贡献了上海经验。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全国第一个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中心主任颜晓峰教授在《从上海样本看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文化底蕴》的发言中指出:《雷锋》杂志浓墨重彩报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上海模式”,不仅符合中央文明办的整体要求,更体现了伟大建党精神在国际大都市的传播落实。作为建党精神的发源地,上海在文明实践中发掘和传承“红色基因”的工程做得自觉、扎实、到位;上海各级文明办对学雷锋与志愿服务“一体化”关系的全面把握和精准部署,走在了全国前列,体现了雷锋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重要地位和实践要求。颜晓峰还从以爱国、奉献、仁爱、和谐为鲜明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文化之根;以党的伟大精神为红色基因的革命文化,构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文化之脉;以精神文明新形态为特有优势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文化之魂等三个方面作了系统论述。
沪外读者——辽宁省雷锋精神研究会研究员王真茂读了这期《雷锋》 杂志报道的 “上海经验”,专门来函谈感想,他说:新时代精神文明实践之歌为什么能在“党的诞生地”唱响?细读《雷锋》杂志第10期报道的“上海经验”,我觉得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社会的强烈需求。这是上海新时代文明实践产生的思想基础。一个社会在物质文明发展的同时,客观上要求精神文明建设同步,二者在发展上具有同向性,这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二是人民群众的殷切呼声。这是上海新时代文明实践产生的社会条件。进入新时代后,工作稳定、生活富裕、社会安定的广大人民群众呼唤高品位的精神文明。新时代文明实践“让阿拉生活真开心”!短短一句话,浓缩了人民群众对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由衷称赞,深情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新时代文明实践发自内心的真心拥护,真切感受到了上海人民日子越过越红火的喜悦景象。这说出了问题的关键!这说明,在新时代只要真心爱民、真情为民,必会赢得人民群众诚挚的厚爱与回报。
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市志愿者协会会长潘敏在题为《织密服务群众“精细网”在细微处感受城市温度》的书面发言中指出:作为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上海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紧扣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目标,不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目前,上海已完成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三级阵地全覆盖建设。共建成16个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21个乡镇(街道)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6016个村(居)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并依托园区、商区、厂区、校区、景区、街区、楼宇、交通枢纽、服务窗口、教育基地、公园绿地等特色资源,因地制宜打造了文明实践“示范带”“实践点”等976个特色阵地,构建“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各类资源就汇聚到哪里”的广覆盖、集约化、精细化服务网络。建立党史和理论宣讲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机制,推动大学生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众鑫有话”市委老干部讲师团、道德模范讲师团等1500多支理论宣讲志愿服务团队进驻文明实践阵地,广泛开展接地气、分众化、互动式的理论宣讲。上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注重精准服务,回应民生诉求。着眼于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重点聚焦“老小旧远”“急难愁盼”等问题,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供给与居民多元多样需求精准匹配。“雷锋亭”“自在小筑”“生境花园”等文明实践特色阵地星罗棋布,加装电梯、幼儿托育、为老送餐、车位共享、文化下乡、应急培训、心理疏导、小修小补、上门理发、健康义诊等志愿服务扎根社区,十五分钟“文明实践圈”和“便民生活圈”双圈共振,让群众在细微处感受城市温度。上海将持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一方面加强“硬实力”建设,通过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学雷锋志愿服务双向提升机制,进一步夯实阵地基础、深化内涵建设、塑造特色品牌,弘扬雷锋精神和志愿精神,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上海模式”更实、更活、更亮;另一方面助力城市软实力提升,聚焦常态化疫情防控、服务保障进博会、支持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点工作,进一步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服务功能,打造“人人都是志愿者,人人都是软实力,人人展示软实力”的亮丽风景线,更好彰显城市精神和品格。
开会当日,有十余家媒体安排记者参加会议并现场采访。会议结束仅一个多小时,澎湃新闻便率先推出《雷锋》杂志“总结宣传上海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经验”的消息,报道中不仅介绍了杂志采写宣传的思考和过程,还配发了2幅杂志封面及版面的图片。紧接着,国务院新闻办主办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中国网客户端”以《上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主题座谈会成功举办》为题,推出报道。同一天,上海主流大报《新民晚报》《文汇报》客户端分别用较长篇幅报道了座谈会内容。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则以《“文明实践让‘阿拉’生活更开心!”这份全国发行的刊物专门介绍“上海经验”》为题发出报道。央广网客户端推出的标题为:《雷锋》杂志专题推出上海新时代文明实践经验成果系列报道。
座谈会的次日,又有多家中央和地方媒体相继报道。他们是:凤凰新闻报道《雷锋》杂志出版《上海新时代文明实践亮点专题报道》专刊,深度记录雷锋精神的时代光芒;“学习强国上海平台”先后两次分别推发座谈会的报道,转载《雷锋》杂志封面人物通讯的文图;光明日报客户端报道《雷锋》杂志专题推介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上海经验”;人民日报网介绍《文明幸福“初心地”》。《文汇报》《新民晚报》等媒体在报道中还这样介绍:《雷锋》杂志由人民出版社主管,是国内第一本以人名命名的刊物,是全国最美期刊,是传播正能量的权威平台。她向世界传播雷锋文化,为百姓带来人间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