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核心理念为指导,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结合新课程改革探析思想政治课主体参与教学的现状及形成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策略。思想政治课主体参与教学重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师教学观念、教学角色、教学模式的转变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关键词: 新课改 思想政治课教学 学生主体性参与
一、新课改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背景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因此,教学过程如何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如何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成为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这种形势势必要求政治教师与时俱进,树立先进的课程理念,积极迎接新课程的挑战。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学习的承担者,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而要实现这一活动的任务,不仅与教师水平、教学内容、设备有关,而且要发挥学生本身的作用,即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程度直接决定教学活动的结果。在新课标的思想政治课中,学生主体参与教学过程,需要我们共同去探讨,不断去实践。
二、学生主体性参与教学过程的现状分析
当前,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多数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而不是发现式的。因而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多数是机械的、被动的。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存在着一种传统观念: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表现为“以教为中心、学绕教转”。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教学关系也变成了简单的“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因此,“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替代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以致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全被遏制,使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
2.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单一化的影响。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在授课过程中往往重结论、轻过程,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这种传统的教学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重结论、轻过程从学习的角度讲也即重学会、轻会学,从而将学生导入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再加上教师往往过多地运用讲授法进行教学,“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既忽视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又抑制了学生主体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主动性。
3.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影响。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强弱也是影响学生主体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由于教师抱、扶、不放心意识,认为学生自己学不能解决问题,只有自己讲才是最安全的,久而久之,学生就对教师有了一种依赖性。另一方面是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态度。鲍比·迪波特兰说过,“在学习方面,你的最有价值的财富是一种积极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学生的学习态度,对思想政治课的重视与否是其主体性发挥极为重要的因素。特别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由于受到多种价值观的影响,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重视有极大的“功利性”,学生为了高考而不得不重视,而一旦不考则早早把它扔掉了,因而学生主体参与教学过程也就无从谈起了。
三、思想政治课中的学生主体性参与教学过程的途径和策略
新课程倡导“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从而引起了新一轮教学改革浪潮。而树立新课程理念,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我认为可采取以下策略。
1.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角色,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学过程。首先,新课程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感情、体验与观念,从而一直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而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而且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建立起民主平等、真诚和谐的新师生关系。只有民主平等,才能促进学生参与交往;只有学生参与交往,才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其次,要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在信任的基础上,要舍得放手,学生才可能拥有真正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去选择、设计、策划、组织、操作、展示、评价,学生会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释放出无可估量的潜能,从而使各方面能力在自由的空间里得到自由的生长。因此教师要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找答案……只有这样,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性才能被调动起来。再次,要实现教学角色的转变,教师要由过去作为知识传授者向以学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的促进者转变。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生”上,使学生爱学习,学会学习,“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对学生辅导、激发、引导和促进,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自信心会增强,从而激发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最后,要以宽容的情感分析评价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也许,学生开始尝试某项活动时是生疏的、笨拙的,如语言表达是不流畅的、组织和表现是稚嫩的、思想政治观点是不成熟的,甚至还可能会在教学活动中出现一些过失。这些都需要教师以宽容的心态、极大的耐心包容学生的不足,并给予适时的点拨、鼓励和纠偏,将它们看作是成长过程中必经的阶段,将它们转化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宽容的情感会使学生的自由之树生长得更加健壮。
2.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努力探求师生互动。教学过程中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双向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学生是主体。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参与者。”如在讲述“在财政的巨大作用”这一题目时,我从韶关市“7.15”特大洪灾这一学生亲眼目睹的事件中,设计了“如何重建我们的灾后家园”这一课题让学生探讨;同时结合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我又设计了“假如你是财政部长,你如何发挥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这一探究活动。在这些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中,学生不仅理解了财政的巨大作用,而且实现了“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教授的、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学生从活动中学习和提供结构化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以及在创设的情景活动中进行潜移默化的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转变,实行“多样结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的能力。
3.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的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习掌握知识的意愿。”铃木在《让你的孩子更聪明》中也指出:“启发兴趣是最好的动力。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这就需要教师做好精心安排,在学生当中展开广泛的调查,捕捉他们关注的“兴奋点”,收集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通过辩论赛、社会调查、小论文或设计开放性试题等形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我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结合教学实践与教学内容为学生确定了“我的世博会情结”、“中学生应不应该用手机上网”、“新农村建设之我见”、“房价还会涨吗”等热点、现实问题,学生纷纷参与其中,积极思考、畅所欲言,产生了对学习的内在需要,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从而实现了学生主体参与教学过程。
4.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应想方设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背投、实物投影、多媒体教学等,通过这些现代化教学设备,来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的目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采用讨论式、启发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变的作业形式,提供研究性课题,允许学生对问题各抒己见、百花齐放,标新立异。让他们在学习中享受快乐,获得成功,增强其主体参与意识。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新课程理念不断被师生所接受和领悟,广大思想政治教师应共同努力探讨,不断促进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增强,不断在探索实践中完善思想政治课学生主体性参与教学。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钟启泉,崔允郭,吴刚平.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朱明光.《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试验)》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吴仁英.合作学习中的生生互动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5.
[5]胡齐国.如何激发学生政治课学习的兴趣[J].职业教育研究,2005,(1).
[6]刘电芝,张荣华.学科学习策略的教学与运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7).
关键词: 新课改 思想政治课教学 学生主体性参与
一、新课改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背景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因此,教学过程如何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如何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成为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这种形势势必要求政治教师与时俱进,树立先进的课程理念,积极迎接新课程的挑战。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学习的承担者,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而要实现这一活动的任务,不仅与教师水平、教学内容、设备有关,而且要发挥学生本身的作用,即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程度直接决定教学活动的结果。在新课标的思想政治课中,学生主体参与教学过程,需要我们共同去探讨,不断去实践。
二、学生主体性参与教学过程的现状分析
当前,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多数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而不是发现式的。因而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多数是机械的、被动的。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存在着一种传统观念: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表现为“以教为中心、学绕教转”。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教学关系也变成了简单的“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因此,“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替代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以致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全被遏制,使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
2.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单一化的影响。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在授课过程中往往重结论、轻过程,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这种传统的教学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重结论、轻过程从学习的角度讲也即重学会、轻会学,从而将学生导入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再加上教师往往过多地运用讲授法进行教学,“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既忽视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又抑制了学生主体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主动性。
3.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影响。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强弱也是影响学生主体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由于教师抱、扶、不放心意识,认为学生自己学不能解决问题,只有自己讲才是最安全的,久而久之,学生就对教师有了一种依赖性。另一方面是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态度。鲍比·迪波特兰说过,“在学习方面,你的最有价值的财富是一种积极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学生的学习态度,对思想政治课的重视与否是其主体性发挥极为重要的因素。特别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由于受到多种价值观的影响,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重视有极大的“功利性”,学生为了高考而不得不重视,而一旦不考则早早把它扔掉了,因而学生主体参与教学过程也就无从谈起了。
三、思想政治课中的学生主体性参与教学过程的途径和策略
新课程倡导“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从而引起了新一轮教学改革浪潮。而树立新课程理念,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我认为可采取以下策略。
1.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角色,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学过程。首先,新课程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感情、体验与观念,从而一直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而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而且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建立起民主平等、真诚和谐的新师生关系。只有民主平等,才能促进学生参与交往;只有学生参与交往,才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其次,要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在信任的基础上,要舍得放手,学生才可能拥有真正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去选择、设计、策划、组织、操作、展示、评价,学生会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释放出无可估量的潜能,从而使各方面能力在自由的空间里得到自由的生长。因此教师要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找答案……只有这样,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性才能被调动起来。再次,要实现教学角色的转变,教师要由过去作为知识传授者向以学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的促进者转变。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生”上,使学生爱学习,学会学习,“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对学生辅导、激发、引导和促进,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自信心会增强,从而激发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最后,要以宽容的情感分析评价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也许,学生开始尝试某项活动时是生疏的、笨拙的,如语言表达是不流畅的、组织和表现是稚嫩的、思想政治观点是不成熟的,甚至还可能会在教学活动中出现一些过失。这些都需要教师以宽容的心态、极大的耐心包容学生的不足,并给予适时的点拨、鼓励和纠偏,将它们看作是成长过程中必经的阶段,将它们转化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宽容的情感会使学生的自由之树生长得更加健壮。
2.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努力探求师生互动。教学过程中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双向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学生是主体。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参与者。”如在讲述“在财政的巨大作用”这一题目时,我从韶关市“7.15”特大洪灾这一学生亲眼目睹的事件中,设计了“如何重建我们的灾后家园”这一课题让学生探讨;同时结合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我又设计了“假如你是财政部长,你如何发挥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这一探究活动。在这些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中,学生不仅理解了财政的巨大作用,而且实现了“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教授的、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学生从活动中学习和提供结构化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以及在创设的情景活动中进行潜移默化的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转变,实行“多样结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的能力。
3.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的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习掌握知识的意愿。”铃木在《让你的孩子更聪明》中也指出:“启发兴趣是最好的动力。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这就需要教师做好精心安排,在学生当中展开广泛的调查,捕捉他们关注的“兴奋点”,收集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通过辩论赛、社会调查、小论文或设计开放性试题等形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我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结合教学实践与教学内容为学生确定了“我的世博会情结”、“中学生应不应该用手机上网”、“新农村建设之我见”、“房价还会涨吗”等热点、现实问题,学生纷纷参与其中,积极思考、畅所欲言,产生了对学习的内在需要,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从而实现了学生主体参与教学过程。
4.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应想方设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背投、实物投影、多媒体教学等,通过这些现代化教学设备,来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的目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采用讨论式、启发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变的作业形式,提供研究性课题,允许学生对问题各抒己见、百花齐放,标新立异。让他们在学习中享受快乐,获得成功,增强其主体参与意识。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新课程理念不断被师生所接受和领悟,广大思想政治教师应共同努力探讨,不断促进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增强,不断在探索实践中完善思想政治课学生主体性参与教学。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钟启泉,崔允郭,吴刚平.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朱明光.《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试验)》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吴仁英.合作学习中的生生互动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5.
[5]胡齐国.如何激发学生政治课学习的兴趣[J].职业教育研究,2005,(1).
[6]刘电芝,张荣华.学科学习策略的教学与运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