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月磨一课 师生共成长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mp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学期开学不久,李利会老师就和我们商量要我上一节关于写作的研究课。李老师在充分了解了学校教研之后,指出工作室的研究课可以和学校的教研课进行融合。于是,我们开始了选材、设计、试讲、调整、反思的磨课历程。
  选材阶段:众里寻他千百度
  为了上好这节实用的写作课,我们开始重新审读课标和五年级上册的《教师教学用书》,想从课标和教学参考书中寻找到写作课的切入点。在教学参考书的使用说明中,我们找到了本册教材关于习作的明确要求是“重视学生写想象作文”。想到课堂只有40分钟,我们把目光集中到了“与课文结合的习作练习”上。于是,我们开始逐课翻阅每一篇课文,想找到一个习作练习的点。
  几经研读,我们找到了《寓言二则》这篇课文的课后题:选其中一则寓言,加上自己的想象,把它写得具体生动。结合教学参考书上对这个课后题的教学建议,我们决定选择《郑人买履》这则文言文的扩写练习。原因有二:一是孩子们刚刚接触文言文,想通过扩写的方式拉近学生和文言文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二是本册重视学生写想象作文,而文言文短小精炼,适合想象。于是,我们把想法和年级组的老师商量,他们和我们一起确定了课堂上的核心内容:指导学生如何扩写文言文。
  内容定下来了,接下来就是教学的设计。
  设计和试讲阶段:为伊消得人憔悴
  虽然平常教研时总是强调“一课一得”,但是自己在设计教学时往往不是把握得很好。第一次的设计,既涉及了文言文的知识又要扩写,一节课下来,自己都觉得这样不行。于是马上做了调整:只设计扩写文言文部分。在大家的集思广益下,《添枝加叶扩文言》这堂课的课程结构就基本成型了:复习引入—方法指导—小组学习—扩写练笔。
  完善教案的过程是非常漫长的,需要一次又一次地推敲每一个问题、每一句问话、每一句过渡语、每一句评价语。往往刚刚想好的问法又在自己不停的试读中推翻重来。我们开始按照我心目中的要求进一步规范班级学生的发言方式和语言表达形式,鼓励他们要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在乎对与错,只要敢说出自己的想法就值得肯定和表扬。学生的课堂变化越来越明显,敢说让他们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在同年级试讲了三次后,我们带着自己觉得比较完善的教学设计去了李利会老师所在的谕亭小学进行试讲。李老师和工作室其他成员给我们指出了不足并给了我建议。
  去南京学习的当天,我们再次执教了修改后的教案,效果也不令人滿意。我们反思自己的问题:课堂不聚焦,针对性不强。于是,我们再次细细研读教参,把自己的教学设计再次缩小范围:用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表达人物心理。我们把自己试讲的效果、问题以及思路再次和李利会老师沟通,得到了她的认可。在外出学习的几天,我们就开始构思自己新的教学设计。回来的第二天,新的教学设计《化精练为生动》孕育而生。传给李老师看过之后,大家都觉得思路清晰,可以一试。一试之后,还是觉得欠缺深度,学生的生长点不够明显。
  几番下来,静思己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总是在不断地修改自己教学设计的细节部分,但总是达不到自己理想的课堂效果。是哪里出了问题呢?我们反思,也请教其他同仁和工作室的老师们。终于发现,自己在选材上出现了偏差:能用于扩写的材料很多,《郑人买履》这种寓言性的文言文并不适合指导学生深入扩写;文言文又是学生刚刚新接触到的,对于他们来说,文言文本来就深奥难懂,还要扩写就更难了;文言文扩写后的文字应该是文言文,而不是现代文,如果指导学生扩写成文言文,是小学阶段不可行的,而写成现代文,就只能是文言文的一种改写。
  何去何从?我们无比迷茫。
  调整阶段:柳暗花明又一村
  反思,让人成长;点拨,使人明朗。在几番思想斗争和听过众多老师的建议过后,我们毅然抛弃了精心准备一个多月的课,另外找寻课程切入点。于是,我们又开始了一次新的挑战:一个星期准备一堂展示课。新一轮的磨课开始!
  利用一个周末,我们查找了所有学过课文中的环境描写,发现可用的材料实在是少得可怜,于是开始搜索课外的,发现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的材料也很少,而且环境描写在文中出现往往都只是一两句话,学生理解起来就更不容易。我们费尽心思终于找到了适合的材料,完成了教学设计,一份新的教案《一景一物总关情》再次传给了李老师。李老师仔细阅读后,觉得材料还不够丰富,主题还不够深邃,就帮我们补充了一首古诗材料,让材料更加丰富起来,而且对教学的设计结构进行了调整。“情境引入—自学材料—小组学习—课堂练笔”的课堂结构清晰可见。
  周一开始第一次试讲。设计千百次都不如实施一次。课堂的实施过程是检验设计是否可行的最好方法,因为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和反应才是课堂的核心。周三第二次试讲,再次调整;周四再次试讲,再次调整。越试讲越发现很多东西都需要调整,越试讲越觉得很多东西都需要舍弃或者添加。周四的试讲以后,当呈现出来的线条越来越明晰后,我们的思维越来越清晰。最后的教学设计定稿在周五凌晨。
  周五的活动如期举行。课堂上,学生的反应既在我的预料之内,又在我们的意料之外。整个课堂上,学生的表现都非常棒,每个学生都积极发言,他们敢说,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而不在乎自己的想法对还是不对;他们会说,会礼貌地征求他人的意见,表达自己和他人的不同意见;他们能说,能把自己在课堂上生成的理解、体会完美地表达出来。学生的表现掩盖了老师的不足,这一刻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让学生成就老师”的喜悦。
  反思阶段:吾将上下而求索
  反观整个磨课历程,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选材方面。我们觉得自己在对公开课的选材上还没有跳出自己的常规思维,找不准一个小而精的切入点。所以,选择的材料对于学生来说是不感兴趣的,甚至是他们认为最难的。总之,选材除了要聚焦,从小而精的切入点入手之外,还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二是教学设计方面。教学设计方面还欠缺“线索意识”。所以设计出来的课堂结构比较平常而不新颖,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兴趣不高,课堂就很难有深度和高效。课堂的设计要围绕主线,有主次、有层次地一步一步铺开,这样才能游刃有余。
  三是课堂实施方面。教师的状态决定着学生的状态,所以无论是在哪种情况下,教师都应该以自己的热情带动学生,让学生在你的感染下进入课堂的兴奋状态。教师在课堂上还应该用有针对性的评价语让学生朝着你想要的方向发展。
  反观课堂教学视频,我们又有如下新体会:
  一是教师在课堂上的“退位”还不够。生本课堂,本来就应该是学生的课堂,但是教师总觉得还不敢完全放手。很多时候,教师都有点过于着急,不能很好地把握课堂的节奏,在各个环节时间的把控上还有所欠缺。
  二是教师的评价语远远不够。整节课下来,教师的评价语很少,而且都缺乏针对性。
  三是教师的语言不精练。课堂上,教师的用语不够精练,让人听起来有些繁杂。
  这节课,只是自己践行生本课堂的一个初步展示。在后面的教学中,我们将不断针对自己的问题,潜心研究,提高自己的执教水平。同时,也将继续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敢说,让敢说的学生越来越会说,让会说的学生越来越能说,这就是我们的课堂目标。
  (作者单位:四川成都市新都区蜀龙学校/四川成都市新都区汉城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其他文献
一、课前谈话:表演读儿歌《扁担扁担》  (师生合作读儿歌,并做相应动作。)  扁担扁担弯弯,挑呀挑着担担,  嘿哟嘿哟上山,呼哧呼哧直喘。  二、听写词语,引出“扁担”  师: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第16课。(指板书)  生:(齐)朱德的扁担。  师:课文中共出现8个生字。你们都记住了吗?  生:记住了。  师:口说无凭,我来检查一下。请拿出笔,准备听写。注意写字姿势,姿势正确的同学,老师会轻轻地拍
一个人的写作能力,至少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和认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解决写作中的形式问题(如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而认识能力解决的是写作中的内容问题。  “读写结合”这四个字大家都很熟悉,但要问“怎么结合”,有没有一个准确而又涵盖一切的“结合点”,如果有,这个“结合点”是什么,可能不少人会觉得有点困惑。  我们不少的教师前辈都对这一问题做过相当细致的研究,而且取得了实际成果,在实践中确实提高了教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热爱游戏是幼儿与生俱来的本性,这决定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是开展游戏化教学的重要依据。  游戏化音乐活动相比普通的音乐活动来讲,其游戏性、情境性更强。游戏化的活动设计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幼儿不知不觉地投身到活动中,通过参与、亲身体验,在对音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近20年的我非常重视写作和阅读,我用体验式作文法,激发了孩子们对于写作的热情,我教的孩子们已经习惯了在“玩玩、说说、写写”的写作训练中体验生活,踏歌而行。在为清华附小百年校庆助力的征程中,我和孩子们一起,编织着自己的写作梦……  所谓“玩玩、说说、写写”的教学形式就是将玩、说、写三种活动融合在一起,从中让学生学习作文知识,培养说话和作文能力。它强调的是孩子们细微的观察和真切的
教学目标:  1.乐于表达观点,积极发表自己对问题的见解,选择充分、恰当的材料支持观点。  2.耐心倾听,准确把握别人的观点,尊重不同意见,态度平和。  3.在交际中及时给予回应,积极沟通,深化对问题的认识。  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情境,导出话题  1.播放短视频,再现生活情境。  这是王安石的《元日》中描绘的情景:新年到了,爆竹声声,银花朵朵,人们借鞭炮之声“吓走年兽,驱赶瘟神”。这一传统
“展开想象,写科幻故事”是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学生最喜欢的习作。但读读提交上来的习作就会发现:学生的想象既缺乏神话的“奇”,又没有魔幻的“幻”。故事情节简单,故事发展缺少科学的元素,怎么看也不像一篇科幻故事。写科幻故事的难点在哪里?如何引导学生在大胆的想象中走进神奇的科幻世界呢?本文将巧借科学元素找准突破点,让想象插上翅膀,在科幻故事里“遇见”未来。  一、借科技元素激发想象,点亮科幻时空  “我
我在刚入职不久,就有幸遇见了江苏省特级教师邵兰芳校长。她让我的教师成长之路少走了许多弯路。  2016年,学校为了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起来,不仅开展了“师徒结对”活动,而且特地聘请了经验丰富的邵校长来我校指导。邵校长虽然已经退休,但是仍然乐此不疲地致力于指导年轻教师的工作。我刚教一年级时,对一年级的学生的学情不熟悉,有时甚至不知道如何与他们沟通。在语文课堂上,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时间很短,有个别
诗与绘画、诗与音乐有着相通之处,亦有区别之处。相通之处在于,诗与画都通过形象来表达情趣,诗与乐都通过声音来表达情趣;区别之处在于三者所用的符号不同,绘画以线条和色彩为符号,音乐以声音为符号,诗歌主要以语言为符号。但毋庸置疑,三者最为相通相近,可称为姐妹艺术。古诗教学中,三者自然应该首先考虑相互融合,即通过不同符号之间的相互转化,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促进学生审美感受、想象思维的发展。  一、绘画助
听到王洁老师执教的《母鸡》一课,不由眼前一亮,巧妙运用“比较阅读”的策略,引导学生多重比较,自主发现作家在表达对动物的感情时的表达方式(尤其突出的是“前后对比”),在比较中悟情得法,王老师教得简洁大气,学生学得自然自主,课堂生成让人觉得生长力很强,充满了执教者的匠心智慧。  及至研读这一单元,了解了编者的意图,更是内心洞明。由此生发感慨,这一单元的教学,何不就活用“比较”这一策略,引导学生探寻并习
图解故事,是借助思维导图将阅读所得体系呈现的一种阅读方式。利用思维导图,将读物的内容、情节、主题等用图片、语词的形式,进行结构化、条理性的概括罗列,一张图就是一个紧扣某切入点展开的故事解读体系。  一、绘制情节流程图,清晰洞见条理之美  情节流程图能清晰地呈现整本书的结构、线索,将一本书浓缩成一张图,是“把书读薄”的有效方法之一,能有效地培养学生阅读思维的条理性、概括性。《乌丢丢的奇遇》是一本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