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学期开学不久,李利会老师就和我们商量要我上一节关于写作的研究课。李老师在充分了解了学校教研之后,指出工作室的研究课可以和学校的教研课进行融合。于是,我们开始了选材、设计、试讲、调整、反思的磨课历程。
选材阶段:众里寻他千百度
为了上好这节实用的写作课,我们开始重新审读课标和五年级上册的《教师教学用书》,想从课标和教学参考书中寻找到写作课的切入点。在教学参考书的使用说明中,我们找到了本册教材关于习作的明确要求是“重视学生写想象作文”。想到课堂只有40分钟,我们把目光集中到了“与课文结合的习作练习”上。于是,我们开始逐课翻阅每一篇课文,想找到一个习作练习的点。
几经研读,我们找到了《寓言二则》这篇课文的课后题:选其中一则寓言,加上自己的想象,把它写得具体生动。结合教学参考书上对这个课后题的教学建议,我们决定选择《郑人买履》这则文言文的扩写练习。原因有二:一是孩子们刚刚接触文言文,想通过扩写的方式拉近学生和文言文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二是本册重视学生写想象作文,而文言文短小精炼,适合想象。于是,我们把想法和年级组的老师商量,他们和我们一起确定了课堂上的核心内容:指导学生如何扩写文言文。
内容定下来了,接下来就是教学的设计。
设计和试讲阶段:为伊消得人憔悴
虽然平常教研时总是强调“一课一得”,但是自己在设计教学时往往不是把握得很好。第一次的设计,既涉及了文言文的知识又要扩写,一节课下来,自己都觉得这样不行。于是马上做了调整:只设计扩写文言文部分。在大家的集思广益下,《添枝加叶扩文言》这堂课的课程结构就基本成型了:复习引入—方法指导—小组学习—扩写练笔。
完善教案的过程是非常漫长的,需要一次又一次地推敲每一个问题、每一句问话、每一句过渡语、每一句评价语。往往刚刚想好的问法又在自己不停的试读中推翻重来。我们开始按照我心目中的要求进一步规范班级学生的发言方式和语言表达形式,鼓励他们要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在乎对与错,只要敢说出自己的想法就值得肯定和表扬。学生的课堂变化越来越明显,敢说让他们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在同年级试讲了三次后,我们带着自己觉得比较完善的教学设计去了李利会老师所在的谕亭小学进行试讲。李老师和工作室其他成员给我们指出了不足并给了我建议。
去南京学习的当天,我们再次执教了修改后的教案,效果也不令人滿意。我们反思自己的问题:课堂不聚焦,针对性不强。于是,我们再次细细研读教参,把自己的教学设计再次缩小范围:用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表达人物心理。我们把自己试讲的效果、问题以及思路再次和李利会老师沟通,得到了她的认可。在外出学习的几天,我们就开始构思自己新的教学设计。回来的第二天,新的教学设计《化精练为生动》孕育而生。传给李老师看过之后,大家都觉得思路清晰,可以一试。一试之后,还是觉得欠缺深度,学生的生长点不够明显。
几番下来,静思己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总是在不断地修改自己教学设计的细节部分,但总是达不到自己理想的课堂效果。是哪里出了问题呢?我们反思,也请教其他同仁和工作室的老师们。终于发现,自己在选材上出现了偏差:能用于扩写的材料很多,《郑人买履》这种寓言性的文言文并不适合指导学生深入扩写;文言文又是学生刚刚新接触到的,对于他们来说,文言文本来就深奥难懂,还要扩写就更难了;文言文扩写后的文字应该是文言文,而不是现代文,如果指导学生扩写成文言文,是小学阶段不可行的,而写成现代文,就只能是文言文的一种改写。
何去何从?我们无比迷茫。
调整阶段:柳暗花明又一村
反思,让人成长;点拨,使人明朗。在几番思想斗争和听过众多老师的建议过后,我们毅然抛弃了精心准备一个多月的课,另外找寻课程切入点。于是,我们又开始了一次新的挑战:一个星期准备一堂展示课。新一轮的磨课开始!
利用一个周末,我们查找了所有学过课文中的环境描写,发现可用的材料实在是少得可怜,于是开始搜索课外的,发现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的材料也很少,而且环境描写在文中出现往往都只是一两句话,学生理解起来就更不容易。我们费尽心思终于找到了适合的材料,完成了教学设计,一份新的教案《一景一物总关情》再次传给了李老师。李老师仔细阅读后,觉得材料还不够丰富,主题还不够深邃,就帮我们补充了一首古诗材料,让材料更加丰富起来,而且对教学的设计结构进行了调整。“情境引入—自学材料—小组学习—课堂练笔”的课堂结构清晰可见。
周一开始第一次试讲。设计千百次都不如实施一次。课堂的实施过程是检验设计是否可行的最好方法,因为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和反应才是课堂的核心。周三第二次试讲,再次调整;周四再次试讲,再次调整。越试讲越发现很多东西都需要调整,越试讲越觉得很多东西都需要舍弃或者添加。周四的试讲以后,当呈现出来的线条越来越明晰后,我们的思维越来越清晰。最后的教学设计定稿在周五凌晨。
周五的活动如期举行。课堂上,学生的反应既在我的预料之内,又在我们的意料之外。整个课堂上,学生的表现都非常棒,每个学生都积极发言,他们敢说,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而不在乎自己的想法对还是不对;他们会说,会礼貌地征求他人的意见,表达自己和他人的不同意见;他们能说,能把自己在课堂上生成的理解、体会完美地表达出来。学生的表现掩盖了老师的不足,这一刻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让学生成就老师”的喜悦。
反思阶段:吾将上下而求索
反观整个磨课历程,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选材方面。我们觉得自己在对公开课的选材上还没有跳出自己的常规思维,找不准一个小而精的切入点。所以,选择的材料对于学生来说是不感兴趣的,甚至是他们认为最难的。总之,选材除了要聚焦,从小而精的切入点入手之外,还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二是教学设计方面。教学设计方面还欠缺“线索意识”。所以设计出来的课堂结构比较平常而不新颖,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兴趣不高,课堂就很难有深度和高效。课堂的设计要围绕主线,有主次、有层次地一步一步铺开,这样才能游刃有余。
三是课堂实施方面。教师的状态决定着学生的状态,所以无论是在哪种情况下,教师都应该以自己的热情带动学生,让学生在你的感染下进入课堂的兴奋状态。教师在课堂上还应该用有针对性的评价语让学生朝着你想要的方向发展。
反观课堂教学视频,我们又有如下新体会:
一是教师在课堂上的“退位”还不够。生本课堂,本来就应该是学生的课堂,但是教师总觉得还不敢完全放手。很多时候,教师都有点过于着急,不能很好地把握课堂的节奏,在各个环节时间的把控上还有所欠缺。
二是教师的评价语远远不够。整节课下来,教师的评价语很少,而且都缺乏针对性。
三是教师的语言不精练。课堂上,教师的用语不够精练,让人听起来有些繁杂。
这节课,只是自己践行生本课堂的一个初步展示。在后面的教学中,我们将不断针对自己的问题,潜心研究,提高自己的执教水平。同时,也将继续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敢说,让敢说的学生越来越会说,让会说的学生越来越能说,这就是我们的课堂目标。
(作者单位:四川成都市新都区蜀龙学校/四川成都市新都区汉城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选材阶段:众里寻他千百度
为了上好这节实用的写作课,我们开始重新审读课标和五年级上册的《教师教学用书》,想从课标和教学参考书中寻找到写作课的切入点。在教学参考书的使用说明中,我们找到了本册教材关于习作的明确要求是“重视学生写想象作文”。想到课堂只有40分钟,我们把目光集中到了“与课文结合的习作练习”上。于是,我们开始逐课翻阅每一篇课文,想找到一个习作练习的点。
几经研读,我们找到了《寓言二则》这篇课文的课后题:选其中一则寓言,加上自己的想象,把它写得具体生动。结合教学参考书上对这个课后题的教学建议,我们决定选择《郑人买履》这则文言文的扩写练习。原因有二:一是孩子们刚刚接触文言文,想通过扩写的方式拉近学生和文言文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二是本册重视学生写想象作文,而文言文短小精炼,适合想象。于是,我们把想法和年级组的老师商量,他们和我们一起确定了课堂上的核心内容:指导学生如何扩写文言文。
内容定下来了,接下来就是教学的设计。
设计和试讲阶段:为伊消得人憔悴
虽然平常教研时总是强调“一课一得”,但是自己在设计教学时往往不是把握得很好。第一次的设计,既涉及了文言文的知识又要扩写,一节课下来,自己都觉得这样不行。于是马上做了调整:只设计扩写文言文部分。在大家的集思广益下,《添枝加叶扩文言》这堂课的课程结构就基本成型了:复习引入—方法指导—小组学习—扩写练笔。
完善教案的过程是非常漫长的,需要一次又一次地推敲每一个问题、每一句问话、每一句过渡语、每一句评价语。往往刚刚想好的问法又在自己不停的试读中推翻重来。我们开始按照我心目中的要求进一步规范班级学生的发言方式和语言表达形式,鼓励他们要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在乎对与错,只要敢说出自己的想法就值得肯定和表扬。学生的课堂变化越来越明显,敢说让他们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在同年级试讲了三次后,我们带着自己觉得比较完善的教学设计去了李利会老师所在的谕亭小学进行试讲。李老师和工作室其他成员给我们指出了不足并给了我建议。
去南京学习的当天,我们再次执教了修改后的教案,效果也不令人滿意。我们反思自己的问题:课堂不聚焦,针对性不强。于是,我们再次细细研读教参,把自己的教学设计再次缩小范围:用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表达人物心理。我们把自己试讲的效果、问题以及思路再次和李利会老师沟通,得到了她的认可。在外出学习的几天,我们就开始构思自己新的教学设计。回来的第二天,新的教学设计《化精练为生动》孕育而生。传给李老师看过之后,大家都觉得思路清晰,可以一试。一试之后,还是觉得欠缺深度,学生的生长点不够明显。
几番下来,静思己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总是在不断地修改自己教学设计的细节部分,但总是达不到自己理想的课堂效果。是哪里出了问题呢?我们反思,也请教其他同仁和工作室的老师们。终于发现,自己在选材上出现了偏差:能用于扩写的材料很多,《郑人买履》这种寓言性的文言文并不适合指导学生深入扩写;文言文又是学生刚刚新接触到的,对于他们来说,文言文本来就深奥难懂,还要扩写就更难了;文言文扩写后的文字应该是文言文,而不是现代文,如果指导学生扩写成文言文,是小学阶段不可行的,而写成现代文,就只能是文言文的一种改写。
何去何从?我们无比迷茫。
调整阶段:柳暗花明又一村
反思,让人成长;点拨,使人明朗。在几番思想斗争和听过众多老师的建议过后,我们毅然抛弃了精心准备一个多月的课,另外找寻课程切入点。于是,我们又开始了一次新的挑战:一个星期准备一堂展示课。新一轮的磨课开始!
利用一个周末,我们查找了所有学过课文中的环境描写,发现可用的材料实在是少得可怜,于是开始搜索课外的,发现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的材料也很少,而且环境描写在文中出现往往都只是一两句话,学生理解起来就更不容易。我们费尽心思终于找到了适合的材料,完成了教学设计,一份新的教案《一景一物总关情》再次传给了李老师。李老师仔细阅读后,觉得材料还不够丰富,主题还不够深邃,就帮我们补充了一首古诗材料,让材料更加丰富起来,而且对教学的设计结构进行了调整。“情境引入—自学材料—小组学习—课堂练笔”的课堂结构清晰可见。
周一开始第一次试讲。设计千百次都不如实施一次。课堂的实施过程是检验设计是否可行的最好方法,因为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和反应才是课堂的核心。周三第二次试讲,再次调整;周四再次试讲,再次调整。越试讲越发现很多东西都需要调整,越试讲越觉得很多东西都需要舍弃或者添加。周四的试讲以后,当呈现出来的线条越来越明晰后,我们的思维越来越清晰。最后的教学设计定稿在周五凌晨。
周五的活动如期举行。课堂上,学生的反应既在我的预料之内,又在我们的意料之外。整个课堂上,学生的表现都非常棒,每个学生都积极发言,他们敢说,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而不在乎自己的想法对还是不对;他们会说,会礼貌地征求他人的意见,表达自己和他人的不同意见;他们能说,能把自己在课堂上生成的理解、体会完美地表达出来。学生的表现掩盖了老师的不足,这一刻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让学生成就老师”的喜悦。
反思阶段:吾将上下而求索
反观整个磨课历程,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选材方面。我们觉得自己在对公开课的选材上还没有跳出自己的常规思维,找不准一个小而精的切入点。所以,选择的材料对于学生来说是不感兴趣的,甚至是他们认为最难的。总之,选材除了要聚焦,从小而精的切入点入手之外,还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二是教学设计方面。教学设计方面还欠缺“线索意识”。所以设计出来的课堂结构比较平常而不新颖,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兴趣不高,课堂就很难有深度和高效。课堂的设计要围绕主线,有主次、有层次地一步一步铺开,这样才能游刃有余。
三是课堂实施方面。教师的状态决定着学生的状态,所以无论是在哪种情况下,教师都应该以自己的热情带动学生,让学生在你的感染下进入课堂的兴奋状态。教师在课堂上还应该用有针对性的评价语让学生朝着你想要的方向发展。
反观课堂教学视频,我们又有如下新体会:
一是教师在课堂上的“退位”还不够。生本课堂,本来就应该是学生的课堂,但是教师总觉得还不敢完全放手。很多时候,教师都有点过于着急,不能很好地把握课堂的节奏,在各个环节时间的把控上还有所欠缺。
二是教师的评价语远远不够。整节课下来,教师的评价语很少,而且都缺乏针对性。
三是教师的语言不精练。课堂上,教师的用语不够精练,让人听起来有些繁杂。
这节课,只是自己践行生本课堂的一个初步展示。在后面的教学中,我们将不断针对自己的问题,潜心研究,提高自己的执教水平。同时,也将继续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敢说,让敢说的学生越来越会说,让会说的学生越来越能说,这就是我们的课堂目标。
(作者单位:四川成都市新都区蜀龙学校/四川成都市新都区汉城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