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班牙《世界报》一个摧不垮的民族
为了挽救同胞们的生命,他们不吃饭,不睡觉,一周来一直战斗在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救援第一线。正是这些志愿者、战士和救援人员不屈不挠的精神把这个已经无数次遭受过外来入侵和各种灾难的国家一次又一次地从废墟中拯救过来。
这个国家在近30年来经历了巨大的转变,而它的人民也许正是因为那些失去的时光而走得更快,工作得更加勤奋,而且看得更远。大地震只不过是这个国家在朝着新兴大国迈进的道路上遇到的一点点挫折。
当国家处于危难时刻,中国的国家领导人为人民作出了榜样。应该承认他们在大地震发生后表现出了高效率和真诚的同情心。
近年来,亚洲地区成为一个多灾多难的地区:菲律宾的台风、印度洋的海啸、巴基斯坦的大地震和缅甸的热带风暴。在这任何一场灾难中都未曾看到过像中国这样的举国动员的能力、勇往直前的决心和强大的团结互助的精神。
毋庸置疑,这个民族表现出的精神与力量将使它在前进的道路上坚不可摧。
新加坡《联合早报》中国在感动整个世界
四川大地震再次使中国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世界在关切中国,中国在感动整个世界。
感动世界的不是地震本身,而是中国人在面临灾难时所显现的民族精神,是赈灾过程中不同的角色所写下的一个个有关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正在形成一个巨大无比的“人”字。正是这个“人”字,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其他任何事物能够像对人的关怀那样体现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
正是因为对人的价值的重视,中国政府对地震作出了最快速的反应。在今年年初的雪灾期间,人们还在抱怨方方面面的动员和协调能力。然而,这次从中央各部委到人民解放军到各级地方政府,各方面都把他们的动员和协调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川地震使得中国民族精神重新展现。在被商业大潮冲击了多年之后,中国人再次感觉到了生命之脆弱和人的价值之重要。
全球在关注中国,国际社会得到一个新的机会重新审视中国,审视中国人的精神。
美国《时代》周刊公民精神被灾难唤醒
这场地震不仅改变了中国的自我感知,而且至少暂时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感知。
此前很多国家怀着恐惧与怀疑看待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中国与民主西方之间的关系在西藏事件和火炬传递风波后特别紧张。
但这场发生在缅甸飓风十天后的地震展现了中国政府的另一面。中国对地震的迅速反应赢得了批评者的钦佩。
如果说这场危机有一个定义性的时刻,那就是地震发生一周后,5月19日下午2点28分那一刻。整个国家停顿了三分钟。交通停顿,降半旗,各处的中国人含泪为汶川地震遇难者默哀。司机鸣笛,警报声发出寄托集体痛苦的悲鸣。这个仪式标志着为期三天的全国哀悼期开始。
这种国家悲痛的流露有助于拨开那种认为中国缺乏公民精神的想法。
中国已经表明,它的民众不仅知道如何悲伤,而且知道如何给予。慈善不仅来自私營企业和富裕的公民,而且很多捐助来自作出巨大奉献的中国穷人。
法国《欧洲时报》废墟中站起大写的“中国人”
尽管截至5月15日灾害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以及千头万绪的救灾与赈灾工作,远未到“盘点”的时刻,但世人已经从过去的三天中看到了一个巨大的、越来越清晰的身影——我们呼之为“大写的中国人”。
中国政府与朝野上下同舟共济救灾赈灾,使国际舆论普遍为中国形象“加分”。其实,所谓形象,在此次救灾运动中,已经完全不在国人考量之中。中国政府、中国人民、海外华侨华人团结救灾的前前后后,没有任何刻意经营形象的痕迹。而“以人为本”这一近年来在举国上下达成的全民共识,才是此次抗震救灾精神遗产之核心所在。
所有这些看到的和没看到的,都说明了同一个事实:中国在进步,中国政府在进步,中国人的素质在进步,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民族精神在升华。今天,我们可以说,在惨烈的地震废墟中站起的是一个大写的“中国人”。大写的“中国人”,就是拥有了普世价值观的中国人;这使我们在悼念死者的悲痛之中,燃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之光。
为了挽救同胞们的生命,他们不吃饭,不睡觉,一周来一直战斗在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救援第一线。正是这些志愿者、战士和救援人员不屈不挠的精神把这个已经无数次遭受过外来入侵和各种灾难的国家一次又一次地从废墟中拯救过来。
这个国家在近30年来经历了巨大的转变,而它的人民也许正是因为那些失去的时光而走得更快,工作得更加勤奋,而且看得更远。大地震只不过是这个国家在朝着新兴大国迈进的道路上遇到的一点点挫折。
当国家处于危难时刻,中国的国家领导人为人民作出了榜样。应该承认他们在大地震发生后表现出了高效率和真诚的同情心。
近年来,亚洲地区成为一个多灾多难的地区:菲律宾的台风、印度洋的海啸、巴基斯坦的大地震和缅甸的热带风暴。在这任何一场灾难中都未曾看到过像中国这样的举国动员的能力、勇往直前的决心和强大的团结互助的精神。
毋庸置疑,这个民族表现出的精神与力量将使它在前进的道路上坚不可摧。
新加坡《联合早报》中国在感动整个世界
四川大地震再次使中国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世界在关切中国,中国在感动整个世界。
感动世界的不是地震本身,而是中国人在面临灾难时所显现的民族精神,是赈灾过程中不同的角色所写下的一个个有关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正在形成一个巨大无比的“人”字。正是这个“人”字,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其他任何事物能够像对人的关怀那样体现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
正是因为对人的价值的重视,中国政府对地震作出了最快速的反应。在今年年初的雪灾期间,人们还在抱怨方方面面的动员和协调能力。然而,这次从中央各部委到人民解放军到各级地方政府,各方面都把他们的动员和协调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川地震使得中国民族精神重新展现。在被商业大潮冲击了多年之后,中国人再次感觉到了生命之脆弱和人的价值之重要。
全球在关注中国,国际社会得到一个新的机会重新审视中国,审视中国人的精神。
美国《时代》周刊公民精神被灾难唤醒
这场地震不仅改变了中国的自我感知,而且至少暂时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感知。
此前很多国家怀着恐惧与怀疑看待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中国与民主西方之间的关系在西藏事件和火炬传递风波后特别紧张。
但这场发生在缅甸飓风十天后的地震展现了中国政府的另一面。中国对地震的迅速反应赢得了批评者的钦佩。
如果说这场危机有一个定义性的时刻,那就是地震发生一周后,5月19日下午2点28分那一刻。整个国家停顿了三分钟。交通停顿,降半旗,各处的中国人含泪为汶川地震遇难者默哀。司机鸣笛,警报声发出寄托集体痛苦的悲鸣。这个仪式标志着为期三天的全国哀悼期开始。
这种国家悲痛的流露有助于拨开那种认为中国缺乏公民精神的想法。
中国已经表明,它的民众不仅知道如何悲伤,而且知道如何给予。慈善不仅来自私營企业和富裕的公民,而且很多捐助来自作出巨大奉献的中国穷人。
法国《欧洲时报》废墟中站起大写的“中国人”
尽管截至5月15日灾害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以及千头万绪的救灾与赈灾工作,远未到“盘点”的时刻,但世人已经从过去的三天中看到了一个巨大的、越来越清晰的身影——我们呼之为“大写的中国人”。
中国政府与朝野上下同舟共济救灾赈灾,使国际舆论普遍为中国形象“加分”。其实,所谓形象,在此次救灾运动中,已经完全不在国人考量之中。中国政府、中国人民、海外华侨华人团结救灾的前前后后,没有任何刻意经营形象的痕迹。而“以人为本”这一近年来在举国上下达成的全民共识,才是此次抗震救灾精神遗产之核心所在。
所有这些看到的和没看到的,都说明了同一个事实:中国在进步,中国政府在进步,中国人的素质在进步,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民族精神在升华。今天,我们可以说,在惨烈的地震废墟中站起的是一个大写的“中国人”。大写的“中国人”,就是拥有了普世价值观的中国人;这使我们在悼念死者的悲痛之中,燃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