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政治体制改革也不断完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政治体制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也日益凸现出来,我们要完善政治体制改革,使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使它们相互配套协调发展。
关键词: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配套
改革配套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它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并且这次会议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在改革开放30多年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努力奋斗,开拓进取,实行全方位的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体制改革取得辉煌成就,经济飞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完善。在这时,在政治体制改革上有很大的进步。爱国统一战线也不断的发展壮大。各种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不断完善,而且基层民主活力也不断增强。使得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得到切实的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制也基本形成。司法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也不断深化。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保障是政治体制改革。其属于上层建筑的范围,应与经济基础适应。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政治体制与经济发展不适应的矛盾也凸现出来。“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难于贯彻。”
探索市场经济中行政管理的边界,这是中国改革走入第30多个年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政治体制改革面临的一个课题。
经济体制改革的进步,都能体现出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如果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成果就不能保留,经济体制改革就不能继续的前进,就会使生产力得不到发展,四个现代化就不能实现。
事实上,这与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经验是一致的,及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不可分。经济体制改革每推进一步,也便伴随着加大力度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呼声及实践。
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之间相互依存和配合,如果只提高经济体制改革,那么首先就会遇到人的障碍,经济体制改革就不能成功。事在人为,从这个角度看,所以的改革最终的决定权还需要看政治体制的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成功的保证是政治体制改革,当中国深入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与政治经济改革不适应时,邓小平多次提出要把政治体制改革提上议程,否则,经济体制难以进行和取得成功。一九八六年六月十日,邓小平同志在听完经济情况匯报后,指出:从现在看来,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适应当前形势。改革应该包括政治体制,并且将其作为改革的一个标志,要把权利放下,扩大社会主义民主,调动人民群众和基层组织的积极性,如今面临的是,机构是增加了,而不是减少。一边放下另一边就收,增加的大部分公司其实际上是官办的。这样的机构多了,人也就多了。权利就抓住不放。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开始整治体制的改革,然而并没有具体化,现在应该得到重视,不然机构庞大,经济体制改革必然会受到很多的阻碍。同年,邓小平又强调说:能不能成功改革取决于整治体制的改革,你提倡放权,他那里收权,你有什么办法?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其应该相互配合、依赖,如果只改革经济体制,那么两者都不会得到成果,因为会受到人的障碍,因为在党内、国内有人反对,但其人数不多。最重要的是,整治体制不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所以不进行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就不能得到保障,经济体制改革就不能前进,经济体制改革没进一步,都能感觉到政治体制的重要性,政治体制不改革,生产力就不会得到发展,四化就不能成功。
其所以如此,因为经济体制改革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与中国现行政治体制之间发生矛盾。一是经济体制改革要求政企分开,和实际生活中政企不分的矛盾;二是经济体制改革要求搞活经济,要求经济生活民主化,和实际生活中权力过分集中的矛盾;三是经济部门讲效益和效率,和党政机构缺乏活力、效率低的矛盾。
邓小平同志之前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谈话,是从权利下放的经济体制改革中谈起的。他认为中国需要发展就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强调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和迫切,并且指出了两者改革的关系。他们两者之间要相互配合、相互依赖。如果,政治体制改革相对于落后经济体制的改革,那么经济必定不会得到很大的发展。一方面,中国的经济体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的传统被基本经济体制取代,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发展,原来的行政管理体制也必将进行改革。另一方面,要进一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就要与政治体制改革之间相互配套,要企业与政府之间分开,转变政府职能,不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能真正的建立,必将受到原有体制的约束。
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的改革之间结合,中国三十多年政治体制改制的特点之一是,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的改革之间结合,并且以经济体制改革的命运推进。首先是把两者的改革结合起来,以经济体制改革的名义推进。比如,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消中国“三面红旗”之一的人民公社制度,设立县人大常委会,建立乡镇权,由公民直接选举县以及其以下的人大代表。事实上,这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步也提高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进步。
总之,在全方位改革过程中,要处理好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两者要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共同发展,以政治体制改革来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两者要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共同发展,以政治体制改革来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总而言之,在改革过程中,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他们相互依赖和配合,共同发展,用政治体制改革来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相互依赖和配合,共同发展,以政治体制改革来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 林怀艺.马克思主义政党民主建设的考察与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
[2] 潘祥辉.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演化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8.
[3] 刘洋.前苏东国家与中国经济体制转轨模式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4.
[4] 李伟南.当代中国县政府行为逻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
[5] 钱广贵.中国传媒体制改革研究:从两分开到三分开[D].武汉大学,2010.
[6] 李利平.中国公务员规模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
[7] 韩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的中国国家治理变迁研究[D].吉林大学,2011.
[8] 姜国俊.转型期中国政党主导型行政改革的动力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9.
[9] 崔庆仙.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地方制度改革与创新[D].华东师范大学,2012.
[10] 罗文君.论我国地方政府履行环保职能的激励机制[D].上海交通大学,2012.
关键词: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配套
改革配套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它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并且这次会议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在改革开放30多年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努力奋斗,开拓进取,实行全方位的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体制改革取得辉煌成就,经济飞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完善。在这时,在政治体制改革上有很大的进步。爱国统一战线也不断的发展壮大。各种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不断完善,而且基层民主活力也不断增强。使得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得到切实的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制也基本形成。司法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也不断深化。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保障是政治体制改革。其属于上层建筑的范围,应与经济基础适应。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政治体制与经济发展不适应的矛盾也凸现出来。“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难于贯彻。”
探索市场经济中行政管理的边界,这是中国改革走入第30多个年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政治体制改革面临的一个课题。
经济体制改革的进步,都能体现出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如果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成果就不能保留,经济体制改革就不能继续的前进,就会使生产力得不到发展,四个现代化就不能实现。
事实上,这与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经验是一致的,及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不可分。经济体制改革每推进一步,也便伴随着加大力度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呼声及实践。
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之间相互依存和配合,如果只提高经济体制改革,那么首先就会遇到人的障碍,经济体制改革就不能成功。事在人为,从这个角度看,所以的改革最终的决定权还需要看政治体制的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成功的保证是政治体制改革,当中国深入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与政治经济改革不适应时,邓小平多次提出要把政治体制改革提上议程,否则,经济体制难以进行和取得成功。一九八六年六月十日,邓小平同志在听完经济情况匯报后,指出:从现在看来,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适应当前形势。改革应该包括政治体制,并且将其作为改革的一个标志,要把权利放下,扩大社会主义民主,调动人民群众和基层组织的积极性,如今面临的是,机构是增加了,而不是减少。一边放下另一边就收,增加的大部分公司其实际上是官办的。这样的机构多了,人也就多了。权利就抓住不放。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开始整治体制的改革,然而并没有具体化,现在应该得到重视,不然机构庞大,经济体制改革必然会受到很多的阻碍。同年,邓小平又强调说:能不能成功改革取决于整治体制的改革,你提倡放权,他那里收权,你有什么办法?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其应该相互配合、依赖,如果只改革经济体制,那么两者都不会得到成果,因为会受到人的障碍,因为在党内、国内有人反对,但其人数不多。最重要的是,整治体制不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所以不进行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就不能得到保障,经济体制改革就不能前进,经济体制改革没进一步,都能感觉到政治体制的重要性,政治体制不改革,生产力就不会得到发展,四化就不能成功。
其所以如此,因为经济体制改革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与中国现行政治体制之间发生矛盾。一是经济体制改革要求政企分开,和实际生活中政企不分的矛盾;二是经济体制改革要求搞活经济,要求经济生活民主化,和实际生活中权力过分集中的矛盾;三是经济部门讲效益和效率,和党政机构缺乏活力、效率低的矛盾。
邓小平同志之前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谈话,是从权利下放的经济体制改革中谈起的。他认为中国需要发展就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强调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和迫切,并且指出了两者改革的关系。他们两者之间要相互配合、相互依赖。如果,政治体制改革相对于落后经济体制的改革,那么经济必定不会得到很大的发展。一方面,中国的经济体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的传统被基本经济体制取代,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发展,原来的行政管理体制也必将进行改革。另一方面,要进一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就要与政治体制改革之间相互配套,要企业与政府之间分开,转变政府职能,不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能真正的建立,必将受到原有体制的约束。
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的改革之间结合,中国三十多年政治体制改制的特点之一是,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的改革之间结合,并且以经济体制改革的命运推进。首先是把两者的改革结合起来,以经济体制改革的名义推进。比如,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消中国“三面红旗”之一的人民公社制度,设立县人大常委会,建立乡镇权,由公民直接选举县以及其以下的人大代表。事实上,这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步也提高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进步。
总之,在全方位改革过程中,要处理好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两者要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共同发展,以政治体制改革来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两者要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共同发展,以政治体制改革来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总而言之,在改革过程中,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他们相互依赖和配合,共同发展,用政治体制改革来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相互依赖和配合,共同发展,以政治体制改革来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 林怀艺.马克思主义政党民主建设的考察与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
[2] 潘祥辉.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演化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8.
[3] 刘洋.前苏东国家与中国经济体制转轨模式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4.
[4] 李伟南.当代中国县政府行为逻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
[5] 钱广贵.中国传媒体制改革研究:从两分开到三分开[D].武汉大学,2010.
[6] 李利平.中国公务员规模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
[7] 韩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的中国国家治理变迁研究[D].吉林大学,2011.
[8] 姜国俊.转型期中国政党主导型行政改革的动力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9.
[9] 崔庆仙.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地方制度改革与创新[D].华东师范大学,2012.
[10] 罗文君.论我国地方政府履行环保职能的激励机制[D].上海交通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