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特征、经济增长质量内涵界定进行了分析论述,并就新趋势、新环境下如何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质量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新常态度;经济增长质量;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度追求GDP增长,只强调经济增长的“量”,却忽视了经济增长的“质”,导致了一系列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出现。如何实现经济增长质量从“量”向“质”的转变,是新常态下经济稳增长的当务之急。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开始从高速发展进入中高速发展新常态,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等矛盾问题也不断显现出来。因此,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加速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质量提升、保持国民经济稳步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特征
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是高层领导首次使用新常态一词描述中国经济,是对中国面临复杂的国际内外环境和条件变化的重大战略判断,深刻揭示了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新变化。2014年7月、2014年11月和2014年12月在党外人士座谈会、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中央政治局会议和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了新常态,标志着我国经济着正式步入新发展、新常态阶段。
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至少要保持10年以上。即我国经济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必须由新常下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去改变、调整和替代,中国经济将进入稳增长、调结构、增质量的可持续发展新阶段。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主要有如下特征:一是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深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二是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三是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四是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五是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身新的增长点。总体看,新常态经济增长特征即为经济发展趋势特征,是我国经济进入结构调整优化、经济质量不断提升的新时期和新过程。
二、经济增长质量内涵界定
经济增长质量分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经济增长质量是单一的衡量经济质量;广义的经济增长是从多角度、多方面考察和评价经济增长质量。狭义经济增长质量,是将经济质量从经济体的生产效率,是经济增长的“量变过程”。如传统的GDP增长即存在狭义的经济增长理念,虽然带来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却由于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了收入分配不均、环境破坏严重、民生发展落后于经济增长等问题。而广义的经济增长质量一方面是从经济发展应该具有的某些外在特征,如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等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评价和考察;另一方面是从经济增长的结构、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经济增长的带来的民生变化、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代价等多方面内容全面评价经济增长质量。确切的讲,广义的经济增长质量就是蕴含于经济增长过程中,并由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可行能力的提升,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可行能力提升的越多,经济增长质量就越高。追求经济增长高质量,就是要通过经济增长促进人们可行能力的提高,要通过经济增长扩展人们的自由。因此,经济质量提升为促进人的发展提供各种丰富的可用资源。但在相同的经济增长水平下,这种促进作用的大小取决于经济增长方式、经济结构、制度及政府的政策干预等因素影响。我们应从发展的目标去评价经济增长质量,但不应该从存量角度去评价经济体在某一经济增长阶段发展目标的程度。
三、经济质量提升是保证当前稳增长关键
经济结构调整、经济质量提高是目前保持我国经济稳增长的重要发展方式和路径。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指出,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关键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调结构之间要协调发展。要正确处理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的矛盾两方面的协调性,处理好增长不稳定性和经济下行压力大、结构调整缓慢与实现经济可持续性、高质量健康增长就难以实现的矛盾。要明确只有经济保持一定增速,就业和民生才有保障,企业生产经济营才能正常维持,才能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和全面深化改革等中长期目标的实现。因此,在新常态下,要把转方式和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要加强基础产业基础不断改善,从根本上提高经济稳定性。要在结构优化调整中实现经济质量的增长提升,在一定增长速度区间内实现结构优化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要充分认识到在新常态下的稳增长必须坚持宏观政策必须要保持稳、微观政策要保持活、社会政策要落地的总体思路,才能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
“十三五”和未来一段时期,是旧常态向新常态转变的过渡时期,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和遵循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我国经济质量才会不断实现由“量”向“质”的真正飞跃。
关键词:新常态度;经济增长质量;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度追求GDP增长,只强调经济增长的“量”,却忽视了经济增长的“质”,导致了一系列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出现。如何实现经济增长质量从“量”向“质”的转变,是新常态下经济稳增长的当务之急。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开始从高速发展进入中高速发展新常态,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等矛盾问题也不断显现出来。因此,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加速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质量提升、保持国民经济稳步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特征
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是高层领导首次使用新常态一词描述中国经济,是对中国面临复杂的国际内外环境和条件变化的重大战略判断,深刻揭示了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新变化。2014年7月、2014年11月和2014年12月在党外人士座谈会、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中央政治局会议和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了新常态,标志着我国经济着正式步入新发展、新常态阶段。
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至少要保持10年以上。即我国经济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必须由新常下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去改变、调整和替代,中国经济将进入稳增长、调结构、增质量的可持续发展新阶段。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主要有如下特征:一是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深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二是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三是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四是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五是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身新的增长点。总体看,新常态经济增长特征即为经济发展趋势特征,是我国经济进入结构调整优化、经济质量不断提升的新时期和新过程。
二、经济增长质量内涵界定
经济增长质量分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经济增长质量是单一的衡量经济质量;广义的经济增长是从多角度、多方面考察和评价经济增长质量。狭义经济增长质量,是将经济质量从经济体的生产效率,是经济增长的“量变过程”。如传统的GDP增长即存在狭义的经济增长理念,虽然带来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却由于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了收入分配不均、环境破坏严重、民生发展落后于经济增长等问题。而广义的经济增长质量一方面是从经济发展应该具有的某些外在特征,如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等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评价和考察;另一方面是从经济增长的结构、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经济增长的带来的民生变化、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代价等多方面内容全面评价经济增长质量。确切的讲,广义的经济增长质量就是蕴含于经济增长过程中,并由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可行能力的提升,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可行能力提升的越多,经济增长质量就越高。追求经济增长高质量,就是要通过经济增长促进人们可行能力的提高,要通过经济增长扩展人们的自由。因此,经济质量提升为促进人的发展提供各种丰富的可用资源。但在相同的经济增长水平下,这种促进作用的大小取决于经济增长方式、经济结构、制度及政府的政策干预等因素影响。我们应从发展的目标去评价经济增长质量,但不应该从存量角度去评价经济体在某一经济增长阶段发展目标的程度。
三、经济质量提升是保证当前稳增长关键
经济结构调整、经济质量提高是目前保持我国经济稳增长的重要发展方式和路径。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指出,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关键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调结构之间要协调发展。要正确处理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的矛盾两方面的协调性,处理好增长不稳定性和经济下行压力大、结构调整缓慢与实现经济可持续性、高质量健康增长就难以实现的矛盾。要明确只有经济保持一定增速,就业和民生才有保障,企业生产经济营才能正常维持,才能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和全面深化改革等中长期目标的实现。因此,在新常态下,要把转方式和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要加强基础产业基础不断改善,从根本上提高经济稳定性。要在结构优化调整中实现经济质量的增长提升,在一定增长速度区间内实现结构优化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要充分认识到在新常态下的稳增长必须坚持宏观政策必须要保持稳、微观政策要保持活、社会政策要落地的总体思路,才能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
“十三五”和未来一段时期,是旧常态向新常态转变的过渡时期,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和遵循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我国经济质量才会不断实现由“量”向“质”的真正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