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延长与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术联合髌股韧带重建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早期疗效比较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68730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小切口延长与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术(LRR)联合髌股韧带重建术(MPFL-R)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早期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5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关节外科治疗的51例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患者资料,男16例,女35例;年龄20~36岁,平均27.2岁。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28例患者行小切口延长LRR联合MPFL-R术(切开组),23例患者行关节镜下LRR联合MPFL-R术(镜下组)。通过比较术前、术后髌骨外移率、髌骨倾斜角、滑车沟角和胫骨结节-股骨滑车间距(TT-TG)来评估影像学改变;末次随访时采用膝关节Kujala评分和Lysholm评分评定功能。

结果

切开组与镜下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51例患者术后获10~32个月(平均20个月)随访。术后切开组与镜下组再脱位率分别为0和8.7%(2/23);两组均未出现髌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关节伸屈受限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两组均未出现髌骨再脱位患者。切开组术前髌骨外移率、髌骨倾斜角、Kujala评分、Lysholm评分分别为19.65%±0.75%、12.39°±0.76°、(56.37±2.94)分、(51.64±6.22)分,术后分别为10.34%±0.60%、8.83°±0.89°、(92.68±2.75)分、(90.71±1.91)分;镜下组术前髌骨外移率、髌骨倾斜角、Kujala评分、Lysholm评分分别为19.56%±0.62%、12.35°±0.66°、(57.46±3.08)分、(52.20±6.94)分,术后分别为10.24%±0.66%、8.78°±0.92°、(92.53±3.32)分、(90.41±2.90)分;两组以上项目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滑车沟角、TT-TG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所有项目术前、术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LRR联合MPFL-R术和关节镜下LRR联合MPFL-R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均能改善髌股关节的对位关系,提高髌骨的稳定性,获得良好疗效。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关节造影辅助治疗儿童骨折移位≤2 mm肱骨外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小儿骨科收治的21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资料。男14例,女7例;年龄5~12岁,平均8.6岁;初诊时间均在受伤1周内,骨折移位≤2 mm。所有患儿均在术中使用关节造影,其中2例患儿术中关节造影发现关节软骨未断裂,行石膏固定(A组),11例患儿发现关节软骨断裂
骨不连是骨折术后常见并发症,也是临床医生所面临的难题之一。Ilizarov技术已被证明是治疗感染性骨不连或伴有骨缺损的有效方法,然而,依然存在着患者带架时间长、依从性差等缺点。为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学者提出Ilizarov技术联合内置物治疗骨不连,极大缩短患者带架时间,允许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就Ilizarov技术的牵张成骨机制及Ilizarov技术联合内置物治疗骨不连的应用进展
目的探讨存在内置物的早期感染界面的定义和分型,指导内置物的存留及治疗方案确定。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16年4月郑州市骨科医院骨肿瘤骨病科收治的存在内置物感染的197例患者资料,男147例,女50例;年龄12~63岁,平均47.3岁;入院后均行多次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按感染界面分3型:Ⅰ型89例(感染局限于软组织内,仅和内置物部分相通);Ⅱ型75例(感染波及内固定物,局限于内置物和骨质
目的探讨采用单一髂腹股沟入路及结合螺钉技术治疗复合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骨科治疗的26例复合髋臼骨折患者资料。男17例,女9例;年龄31~69岁,平均54岁;髋臼骨折Judet-Letournel分型:前方伴后半横骨折9例,双柱骨折13例,T型骨折4例。术前CT+重建制定预手术方案,手术时选择漂浮体位备后路,单一髂腹沟入路,标准复位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经皮逆行耻骨上支或髋臼前柱髓内螺钉置入技术治疗骨盆髋臼损伤的安全性及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髋中心采用改良经皮逆行耻骨上支或髋臼前柱髓内螺钉置入技术治疗的23例骨盆髋臼损伤患者资料,男12例,女11例;年龄22~88岁,平均53岁;骨盆骨折17例,髋臼骨折4例,髋臼合并骨盆骨折2例。通过术后体格及影像检查检验其安全性及准确性。记录术中每
期刊
目的探讨儿童髋部钢板(PHP)结合克氏针治疗儿童股骨颈伴大转子撕脱性骨折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采用PHP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的6例儿童股骨颈伴大转子撕脱性骨折患儿资料,男4例,女2例;年龄3.5~11.1岁,平均7.2岁。骨折按Delbet’s分类,均为Ⅲ型股骨颈骨折,同时伴大转子撕脱性骨折。末次随访时根据Ratliff评分标准评
随着临床上对肩袖损伤认识的不断深入及诊断技术水平和关节镜外科技术的迅猛进步,肩袖损伤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肩袖损伤的诊治已然成为运动医学关注的热点问题。尽管肩袖外科修复技术不断更新提高,但巨大肩袖撕裂修复后的不愈合及再撕裂发生率仍然较高,目前治疗方式仍然缺乏共识,巨大肩袖撕裂的诊治仍然需要更多的探讨和研究。
目的通过在尸体股骨上与传统普通锁定加压钢板(LCP)进行生物力学对比,探讨新研制出的低弹性模量新型组合式锁定加压钢板(NALCP)固定股骨粉碎性骨折应力及其分布。方法选取6对尸体股骨制成股骨中段粉碎性骨折,分别采用新研制出的低弹性模量NALCP(Ti2448,30 Gpa)和传统高弹性模量普通锁定加压钢板(Ti-6AL-4V,110 Gpa)模拟手术固定,加以缓慢行走单腿股骨轴向加压载荷及扭转载荷
目的观察老年髋部骨折术后长期病死率并分析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陆军总医院骨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髋部骨折患者资料,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合并基础疾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骨折类型、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等资料,根据患者随访期间是否存活,分为病死组和存活组,将年龄、性别、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时机、手术固定方式作为危险因素,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再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