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研究维生素D辅助胰岛素泵强化对重症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4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重症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96例,按照随机数字分配法分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各98例,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组采用胰岛素泵经导管皮下注射基础量和餐前追加量胰岛素进行治疗,联合治疗组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组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D进行治疗,直到分娩前.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FPG)、饭后1h血糖(1 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体质指数(BMI)评
【机 构】
: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天津30021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维生素D辅助胰岛素泵强化对重症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4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重症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96例,按照随机数字分配法分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各98例,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组采用胰岛素泵经导管皮下注射基础量和餐前追加量胰岛素进行治疗,联合治疗组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组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D进行治疗,直到分娩前.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FPG)、饭后1h血糖(1 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体质指数(BMI)评估患者的身体质量,E160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空腹胰岛素(FINS)、饭后1h胰岛素(1 h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估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基质细胞趋化因子-1α(SDF-1α)、内脏脂肪素(Visfatin)、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水平,统计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妊娠结局.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FPG、1hPG、HbA1c水平、BMI、FINS、1hINS、HO-MA-IR、SDF-1α、ViSfatin及FGF-21水平低于治疗前,PAI-1水平高于治疗前;治疗后联合治疗组FPG、1hPG、HbA1c水平、BMI、FINS、1hINS、HO-MA-IR、SDF-1α、ViSfatin及FGF-21水平低于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组,PAI-1水平高于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生素D辅助胰岛素泵强化对重症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糖代谢水平.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同空腹血糖控制水平对血糖波动和饮食干预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142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空腹血糖水平分为正常组(<5.1 mmol/L)63例、升高组(≥5.1 mmol/L) 79例,比较两组早餐后、午餐前、午餐2h后、晚餐前、晚餐2h后及睡前的血糖水平,观察饮食干预后两组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空腹血糖水平升高组的早餐后(7.13±0.85) mmol/L、午餐前(8.56±0.60) mmol/L、午餐2h后(10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阳性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CIN)患者的HR-HPV分型及阴道微生态特点.方法 选取嘉兴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186例HR-HPV感染CIN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健康的186例女性志愿者设为对照组.患者及志愿者入院后均接受阴道微生态及HPV检测,阴道微生态检测项目包括乳酸杆菌、白细胞计数(WBC)、pH、细菌性阴道病(BV)、滴虫性阴道炎(TV)、氧菌性阴道炎(A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菌病(VVC).检测结束后统计观察组患
目的 探讨需要辅助通气和枸橼酸咖啡因治疗的早产儿枸橼酸咖啡因的最佳维持剂量.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江苏省30家三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需要辅助通气和枸橼酸咖啡因治疗的早产儿566例(胎龄≤34周)的临床资料.依据生后24 h内给予枸橼酸咖啡因负荷剂量20 mg/kg后接受高(每日10 mg/kg)或低(每日5 mg/kg)维持剂量治疗将早产儿分为高剂量组(n=405)和低剂量组(n=161).对两组早产儿咖啡因应用期间有创/无创通气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低剂
随着遗传代谢病(inherited metabolic diseases,IMD)研究水平和诊治技术的提高,我国儿童IMD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相比于国际水平仍有一定距离.同时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医疗资源分布不均,IMD尚没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在早期诊断和治疗上仍存在诸多的问题与困难.因此,提高儿科医生对儿童IMD认识的广度和深度,以期在提高整体专业诊治水平的同时,更好地做到对儿童IMD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更有效地降低IMD患儿的病死率与致残率.该文就我国儿童IMD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就其中具有代表
目的 探讨小剂量替勃龙治疗绝经后妇女相关症状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比较口服小剂量和标准剂量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Kupperman绝经指数、血脂、子宫内膜厚度等指标变化情况,同时比较患者治疗12个月前、后的骨密度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两组KMI总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时间效应及治疗时间与组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剂量组患者治疗后主诉乳房胀痛情况明显高于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