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修正

来源 :经济视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xinli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一)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1955年,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在进行收入差距的研究中发现,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收入差距先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不断扩大,达到一个定点后,收入差距又会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不断缩小。在以经济增长为横轴,收入差距为纵轴的平面坐标系中绘出平面图,图形呈现出倒“U”形状。因此,我们也通常把库兹涅茨曲线称为倒“U”曲线。在粗略观察中可以发现,环境的状况也是随着经济的增长先恶化后改善的。受库兹涅茨的启发,普林斯顿大学的经济学家格鲁斯曼和克鲁格在对66个国家的不同地区内14种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物质12年(空气污染物:1979~1990;水污染物:1977~1988)的变动情况的研究中发现,大多数污染物质的变动趋势与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趋势间呈倒U关系,即污染程度随人均收入增长先增加,后下降。污染程度的峰值大约位于中等收入水平阶段。据此,他们在1995年发表的文章中提出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的假说。
  


  我们可以根据图形呈倒“U”的特点,以转折点为界,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呈缓慢上升趋势。这一阶段处于工业化早期,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对资源的需求量不大,环境受破坏的程度也较小。第二阶段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呈陡峭上升趋势。这一阶段工业化进程加快,经济快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上升,废弃物的排放也逐渐增多,环境恶化速度加快。第三阶段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缓慢上升到转折点再缓慢下降,趋势较为平缓地越过转折点。这一时期,社会经济进一步向前发展,人均收入持续增长,生态环境维持在较稳定的状态。第四阶段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呈陡峭下降的趋势。这一阶段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后期,经济增长走上了集约型的道路,人类对生态环境的改善的速度也加快。第五阶段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趋于平缓下降。这一阶段人类社会基本完成工业化,有能力保持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对环境与经济之间相互关系的剖析
  在对曲线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经济与环境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互影响关系。一方面,环境的状况既可能促进又可能阻碍经济的增长。在工业化初期,环境能够给社会提供足够的自然资源,并且能够消解社会生产所排放的少量废弃物。在这样的情况下,环境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表现出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工业化进程加快阶段,如果人们不注意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社会生产对自然资源的索取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逐渐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资源和环境就会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限制性因素,阻碍经济进一步向前发展。虽然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没有突破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而顺利度过库兹涅茨曲线的转折点,但是,这种可能性在资源贫乏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还是存在的。
  另一方面,经济的增长既可以恶化环境又可以改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定点的左边描述的是人类社会工业化前到工业化时期的状况,伴随着经济的增长,生态环境的状况从缓慢恶化发展到急剧恶化。主要原因在于人类工业化时期走的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道路,通过掠夺式的使用环境和生态资源而实现经济增长。工业化完成以后,社会的经济状况大大改善,人类逐渐认识到环境和资源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意义,一些具备经济实力的发达国家开始通过末端治理的方法改善环境,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末端治理这种事后的补救并不能缓解环境污染和资源稀缺的压力。因此,在社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过程中,为了避免环境和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限制性要素,发达国家走上了探索从源头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循环经济道路,生态环境的状况随着经济的增长而改善。
  
  二、循环经济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修正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存在着一个转折点,在转折点的左边伴随着经济增长环境呈不断恶化的趋势,而在点的右边环境呈不断改善的趋势。其实这里潜含了一个前提条件,也就是这个转折点所在的环境状况是在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的。因为如果转折点的位置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整个生态环境就会崩溃,而人类以后的任何补救都将是无济于事的。因为适宜人类生活的生态环境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受自然规律所支配,人类的活动只能遵循自然规律,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从发达国家的状况来看,他们越过最高点的时候生态环境的状况都还在自身的承载能力之内,所以他们顺利过渡到了环境改善期。而且,从发达国家顺利过渡为环境改善阶段时的经济状况来看,德国是在人均GDP8000美元过渡的,美国是11000美元,日本则是10000美元时过渡的。我国现在的人均经济水平与德国、日本尚有40年左右的差距。如果模仿德国和日本的这种状况,我国可能要到21世纪中叶前才能达到德国和日本现在的经济水平,也就是我国要到那个时候才能达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转折点。然而,不能忽视的事实是,我国目前生态环境已经非常脆弱,资源的利用率很低,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很差,而且这段时期还正是实现工业化的关键阶段,如果不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这段时期还要使用大量的资源,对环境可能还会造成更严重的污染。因此,如果再加上40年时间无休止的对生态环境施加压力,我们将面临生态环境的崩溃,生态环境对人类的报复使社会、经济再也无力向前发展。这时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就会表现为:
  


  为了避免这一状况的出现,生态脆弱的发展中国家必须找到一条主动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经济发展模式,以使库兹涅茨曲线的最高点向下移,向左移,也就是使发展中国家的过渡期在时间上能够提前,同时强调过渡时的人均GDP尽量小于发达国家过渡时的值。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就表现为:
  


  其实要实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转折点的下移、左移的关键就在于是否一定需要达到发达国家转折点时的经济水平,才具备转折的物质条件。从我国环保方面的实践经验来看,我国从1973年国家环保会议出台三废排放标准后就开始逐渐启动环保政策了。虽然我国的经济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在这方面我们只比二战后真正开始环保的德国、日本晚了20多年,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态环境恶化的速度。因此,这说明在经济水平落后的情况下,只要我们努力发挥后发优势,是可以在较低的人均经济水平提前跨越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转折点的。在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循环经济的理念逐步被中国的高层领导所重视,并逐渐在生产和消费领域中实践开来。
  循环经济是发达国家主动从源头上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探索的成果。它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他改变了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程式流动的线形经济模式,而形成一条“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式经济模式,以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和减少废弃物的产生。由此看来,循环经济的目的是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生态效益,从而提高社会的综合效益。因此,循环经济正是满足了我国目前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的和谐发展思路的要求。同时,循环经济的成功实践也充分说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可以向左移,向下移。
  
  三、循环经济修正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途径
  
  要转变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整个社会各个组成部分的共同努力。因此,我认为要发展循环经济,需要从政府到企业,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一系列措施的实施。通过转变思想、实施政策、改进技术、建立循环网络等措施来实现循环经济的全面铺开。
  
  (一)国家要加大对发展循环经济的宏观调控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建立与发展循环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体系是必要前提。国家应制定或完善关于自然资源的利用、环境保护、废弃物排放等全面的法律法规,从而形成发展循环经济的奖惩机制。当然,仅有完善的法律体系还不够,环保部门还应该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标准。比如怎样的生产才能算循环经济的生产,企业废弃物的循环或者排放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才算实现了循环经济。否则,没有标准的衡量尺度,即使在完善的法律体系中,循环经济也会陷入一片混乱。
  国家除了在上层建筑领域中要为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制度和标准外,还应该倡导建立工业园区。作为单个的企业生产者,如果要发展循环经济,一般只会在工厂内部构建循环系统,将生产剩余资源化。但是这种内部循环总是具有局限性的,因为它可能会形成厂内无法消解的一部分废料和副产品,于是需要从厂外去组织物料循环。生态工业园区就是要在更大的范围内实施循环经济的法则,把不同的工厂联结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织,使得这家工厂的废气、废热、废水、废物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和能源,从而实现更深层次的循环经济。当国家具备一定的调控能力,循环经济的技术更加成熟,政府还可以倡导在整个区域内部甚至各区域间实施循环经济法则。
  除此之外,要提升一个国家实施循环经济的能力,政府还应该致力于人力资本的投资。也就是说要不断在教育中灌输循环经济理念,培养能够从事循环生产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提高企业实践循环经济的能力。同时,政府还应该在社会范围内加大公民的环保意识教育和如何使家庭生活参与到循环经济中的教育。
  
  (二)三大产业积极推进循环经济的实践
  首先是工业。要在工业企业内部实现资源的减量化生产和剩余物的再循环,技术的革新是关键。企业应该引进集约型生产技术和包括污染治理技术、废物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在内的环境无害化技术,尽量在企业内部实现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当然无论有多么先进的生产技术,只要有生产就肯定能够有资源的消耗,要在根本上减少资源的消耗,就要尽量减少生产。这就要求企业从生产型转向服务型,也就是要求企业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企业任务的重心就从生产新产品转移到生产产品的部分替换零件和对产品的售后维护上来。
  其次是农业,农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在于用现代农业技术设计生态农业。农业与资源的循环有天然的联系,如传统的“桑基渔塘”这一生物链,就体现出循环经济的原则。但是农户单一的小循环跟工业一样有局限性。要实现农业中的大循环,还要形成富含现代科技的生态农业。主要将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相结合、种植业发展与林、牧、副、渔业发展相结合、大农业发展与二、三产业发展相结合,通过这三个结合扩大农业的循环面,以达到最大限度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的目的。
  最后是服务业。服务业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应起桥梁的作用。服务业可以承担还可以资源化的废弃物的回收任务,德国的DSD就是一个专项从事销售包装废弃物回收的公司。因为对于生产企业而言,它只能将生产剩余再循环,而包装废弃物、生活废弃物就无法回收。服务业承担这一中介就能全面回收可以再循环的废弃物。同时,服务业也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信息中介。要形成发展循环经济的网络,离不开信息的获取和交换。
  
  (三)家庭提倡绿色生活方式
  绿色生活方式首先包括生活中的环保和节约意识。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勤俭节约传统美德的民族。虽然目前社会上也存在一些奢侈浪费的现象,但是在中国进行节约意识的教育是有深厚的文化基础的。国家可以向公众宣传,学校也可以将环保、节约的内容融入书本,家庭还可以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补充教育。其中包括绿色的消费方式,也就是鼓励、提倡消费者购买耐用消费品,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包装,食用绿色食品等。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责任编辑:文 峰)
其他文献
每个人都是时间旅行者,随着时间的长河着同一个方向前行,只是,总有人不想再这样随波逐流,于是就有了关于时间的科幻设想和科学理论。  最近的科幻电影中,在《时间旅行者的妻子》里,克莱尔至死不渝地守候她的能够进行时间跳跃却无法把握这一能力的丈夫,这是爱情;《关于时间旅行的若干问题》里,一群满脑子幻想的宅男在谈天说地中穿越时空,这是喜剧。好的科幻故事,似乎已经和科学没什么太大关系了。  但最初关于时间的科
猎物对生存环境中特定捕食者的警觉能力,会随着捕食者的长期消失或灭绝而逐渐衰失。“好了伤疤忘了疼”,这是比较常见的情况,因为往往还有其他自然选择因素使得猎物不再保持无谓的性征。例如,雄性孔雀鱼的保护色在捕食者不存在的情况下会迅速消失,因为雌性孔雀鱼更喜欢颜色鲜艳的异性。  但是科学家发现也有少数情况,捕食者灭绝了之后,被捕食者的警觉反应仍然长期保持。通俗点说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  对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