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七年的探索实践,杭州市民体验日在活动组织、传播及经营方面都有了较大的突破,在不断提升影响力和创新性同时,项目逐步向更多维的参与主体、更多元的传播途径、更广泛的社会运作转变。
2015年,为更好地推动城市生活文化体验活动品牌的提升和事业平台的搭建,项目与杭州国际体验日、杭州城市生活文化联展整合联动,推出“杭州体验”事业品牌,在整体构建上围绕“三化一中心”推动项目事业的转型升级,即通过活动组织的社群化、项目运作的品牌化、体验产品的社会化来进一步提升“杭州体验”的组织模式和传播效应;以“杭州体验组织中心”为载体,推进项目的资源转化和社会运作,实现长效发展。
活动特色与创新
本届杭州市民体验日在评选组织、活动组织、项目运作和传播推广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转变和创新。在总体组织上,活动围绕构建“一个总平台,多个运作主体,多个体验圈层,不同体验时段”的立体体验空间目标,坚持多个主体共同承担主题活动的运作模式,扩大活动的支撑面,实现活动的多样性,从而推动活动集中化和常态化的有机结合,具体创新内容如下:
◎体验点组织创新:从广泛推荐向主题推送转变
体验点的征集和评选以及体验活动的组织是市民体验日的重要内容。在体验点组织上,以往体验点征集主要采取各部门、各区、县(市)推荐和市民推荐的形式开展,这种形式虽然使征集面能有效地涵盖各方面类型的体验点,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体验点重复、创新内容不多等问题。今年体验点的征集在原有基础上,围绕主题序列设计,每一主题对接一个工作小组,联动或一个(若干)对应社群(主体),培养一个消费群体,由各小组对体验点和体验内容进行筛选、策划和线路推送,形成统一汇总,分散操作的征集形式。
从发动社会参与成效上看,今年体验点总体征集数量为335个,与去年同期相比,新点参与数量达到206个;最终入围的80个最具品质体验点中,新点数量为52个,比重达到65%,共有27万人次参与体验点社会投票评选环节。
从活动联络和体验活动组织上看,主题化的设置使体验点从征集、推荐、评选、入选到组织体验活动的流程都有了一个整体的概念和明确的发展方向,在体验人群组织和体验市场培育上有了较为清晰的指向,同时,同一主题内参与的各体验点之间也有着良性“竞争”和互动,对提升体验品质起到了推动作用。在体验组织方面,活动将集中两天的80个“最具品质体验点”体验活动拓展形成月度主题体验,形成了“现场主活动+月度分主题活动”的形式。这种形式能更好开展主题体验策划、体验活动组织和体验人群联络,充分了解、满足各个体验点的需求,也提升了整体的体验品质和服务。各主题线路内容由项目小组和各参与主体共同策划、设计、推广,为推动体验产品的社会运作形成了一种各方参与的良性互动。
◎启动仪式创新:从单纯仪式向交流互动转变
启动仪式是体验日活动的核心组成内容,是集聚展示体验活动理念的重要载体。经过五年的区块模式合作以及两年的体验点合作,启动仪式在组织上更加灵活、广泛,内容也更加多样、丰富。2015年,市民体验日首次打造了一“会”一“集”,即“杭州体验”年度发布会和“杭州体验·集”集装箱体验活动,探索以集中化、体验式的生活文化展示展览活动推动启动仪式的社会运作。
4月18日上午,2015杭州市民体验日暨第二届钱塘江文化节在钱江新城市民中心南广场开幕。杭州市委副书记杨戌标宣布活动启动,副市长陈红英讲话,1000余名来自都市圈节点县市和杭州各界的体验市民代表、媒体代表和志愿者代表参加了启动仪式。启动仪式上重点发布了2014年度杭州金城标奖体验点、2015“杭州体验”体验产品路线和2015年首批入选的10位体验师。其中,2015“杭州体验”体验产品路线对体验日全年的活动格局和内容向社会做了预告发布,吸引了相关旅行机构、文化活动策划机构的关注,对推动体验产品社会化起到了积极作用。“杭州体验·集”也在启动仪式上拉开了帷幕。“杭州体验·集”是项目组引进的杭州首个集装箱体验集群,也是对体验启动仪式的一个重要创新。酷炫的三十个集装箱错落摆放成七个区块,分别对应“杭州体验”中食养的活力、创意的灵感、阅读的乐趣、栖居的诗意、服务的细节、时间的印记和行走的时尚主题,将体验点中具有互动性、体验性的体验点内容在集装箱集群当中进行了规划布置,并引入了相关行业企业品牌进驻展示,包括智能家居、健康保健、休闲餐饮、创意市集、户外体验等,全国第一台盒饭自助售卖机也在活动上展出,受到了许多媒体的关注和采访。在“杭州体验”主题箱里,项目组策划设计了“搞怪”照相馆, 在3个集装厢里分别设有飘着“白云”的火车箱,萌萌“大白”的创意箱,还有全部用废弃杂志页面拼接而成的“错觉屋”,80个最具品质体验点都以不同的形式“藏”在了里面,增加了市民的参与互动性。“杭州体验·集”从4月18日启动至5月3日结束,期间共举办了11场市民生活文化演艺活动和非洲鼓、慢骑赛等10场体验活动。整个“杭州体验·集”将生活化、趣味性、科技性的体验内容和相关活动集中在启动仪式现场,形成了一个大型公共文化体验区块,极大丰富了体验日启动仪式的内容,为体验日的转型升级以及下阶段体验日启动仪式的社会运作模式探索带来了积极的实践意义。
◎传播方式创新:从大众传播向社群传播转变
从总体的传播趋势上看,体验日的传播方式正从广泛的社会传播逐步向以社群为单位、更为精准的分众传播方式转变。活动以“体验师”和自媒体建设为突破口,使体验日活动有了更为有效的传播。一是以“体验导师”构建具有影响力和运作力的人群体系和传播窗口。为更好地提升杭州城市生活文化体验活动的文化内涵和品牌特色,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传播力,从本届体验日开始,活动开始以“体验导师”项目为主要载体,推动体验内容的标准化和精品化,使之成为具有影响力和运作力的人群体系和传播窗口。“体验导师”在生活文化体验活动中主要发挥前锋、纽带、传播三方面的功能,根据不同体验人群的不同需求,“体验导师”进行了不同的层别组织和设计,主要包括针对主流人群及党政系统相关城市品牌学习培训等体验人群的“体验导师”、主要针对日常体验接待和讲解的“体验师”以及向社会招募的“体验义工”三个层面。目前,经过社会推荐、体验点自荐、社会评选,共邀约了15位“体验导师”、10位体验师和30位体验义工,其中,入选第一批杭州体验师的是:城东派出所教导员陈明、萧山消防中队消防员张志、小巷三寻土布生活体验馆创始人郑芬兰、臻奇汇艺术中心总经理王欣、杭州市爱心教育体验基地教师熊升阳、中国围棋博物馆讲解员朱佳楠、杭州味全品牌体验馆馆长章杨、首幕欧洲艺术体验中心副校长张劼、天目琴行音乐之旅总经理刘骋,临安文化馆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吴晓芸。体验师入选后将开展相关体验培训活动,更好地提升体验交流和体验互动(具体见下图)。二是以自媒体建设推动社群圈媒体传播。社群媒体传播特别是微信平台的应用,极大改变了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的人把微信作为获取信息、浏览新闻、表达诉求、沟通交流、休闲娱乐的重要途径,并通过微信平台联结形成一个个社群群体。自2014年开始,体验日开始着力整合网页、微博、微信新媒体载体,形成信息统筹、不同端口个性化传播的传播渠道,推动媒体语言传播。在推出“杭州城市体验”(订阅号)公众号基础上,今年重点建设“杭州体验”(服务号)微信平台,融入了体验报名、体验足迹互动、体验评价等功能。微信发布内容融入杭州城市的地方特色和文化特点,打造一个具有杭州气质、地域特质以及更好用户粘性的公共文化生活服务空间。目前,两个微信号共有粉丝约3000余人,并与“杭州发布”“壹问”“二更”、“西湖之声”“江干发布”“杭州出发”“意杭州”等微信公众平台联动,进一步提升了杭州体验日以及杭州城市生活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三是继续发挥报纸、广播媒体的广泛传播作用,设置“事件话题”,对活动节点进行信息宣传和跟进报道,营造了较好的舆论氛围。 ◎运作方式创新:从活动运营向事业运营转变
从2012年开始,杭州体验日已逐步从单一活动向事业平台转变,整体经营也从单一的资金合作向综合性的品牌合作转变。近两年,体验日积极走访交流,着力推动联盟构建,重点整合对外培训、会展旅游、特色行业文化体验、国际文化交流等项目模块,整合杭州最具品质体验点、社会资源访问点、品牌企业和社会组织等资源,梳理和集聚具有社会影响力、兴趣凝聚力的体验人群和社会运作相结合,初步形成了一个具有造血功能的共建体,推动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的良性互动。目前,整个体验事业运营主要以体验组织中心为载体,在体验产品的研发、设计、推广、传播和实践上有了较好的推进。一是在现场教学体验方面,与省委党校、浙大合作,共开展了52场教学体验活动;二是在体验产品策划上,活动与杭州市旅委共同合作,推出19万册《杭州体验》宣传册,市民游客可在各旅游咨询点、宾馆饭店、机场、车站等处免费索取,极大拓展了体验日的传播面;根据体验主题和体验点合作程度,目前共推出了江干法院“法政新人王”、公安消防局“消防安全屋”、小巷三寻“小巷私塾”、“朝聚眼科母亲节”特别活动等约15个具有杭州特色且长效化运作的城市生活文化体验产品,推动市场运作。
存在问题与改进方向
今年是杭州市民体验日推进转型升级的第三年,在组织、传播、运作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程度的调整和改进。在此过程中,项目组积极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以期推动项目的更好发展。
一是在评选机制上,建议进一步完善体验点评选规则,推出新媒体投票机制。现有的体验点评选规则是分公众投票和专家评选两部分,尚未充分把体验点的积极主动性调动起来,欠缺体验点之外人群的参与感。项目组计划结合当下社交平台推出新媒体公众参与机制,在海选及最具品质体验点投票评选阶段,由以往的电话(短信)投票方式和专家评选方式,转变为新媒体(如微信投票)投票和专家评选投票方式,而在金城标奖投票环节中,则在原先的市民(电话、短信)投票、体验评分和专家评选三部分的基础上,增加新媒体市民投票权重,此举既能起到扩大市民体验日项目宣传度、增加粉丝人群的作用,又能够因为减小电话(短信)投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整体提升项目品质。
二是在荣誉设计上,建议增强最具品质体验点单位荣誉感,大幅度减少体验点之间内部合并。今年的80个最具品质体验点由119家体验点合并而成。这虽然照顾到各方利益,实际上却降低了“最具品质体验点”称号的含金量,削弱了活动自身的品牌性和权威性,下阶段开展市民体验日、杭州国际日及其它评选类活动过程中,项目组将积极把好评选关,按照评选规则来做好评选工作。
三是在都市圈互动上,建议建立都市圈互访机制,保持紧密联系。目前,体验日活动与都市圈节点县市的互动仅限于体验日活动范畴,其它的交流互动较为有限,下阶段项目将拓展合作范畴,拟以杭州体验中心为主,负责与都市圈各节点县市对接,将目前正在与省委党校、浙江大学干部培训中心等共同打造的“政务、商务考察及现场教学工作”推向海宁、桐乡、安吉、德清等相邻县市。通过优质的人群团体既为当地带来品牌方面的推动,又能为包括经济转型、环境保护、新农村建设等方面提供合作舞台和空间。
四是在传播架构上,继续推动杭州体验分众社交平台建设。目前,活动的微信平台虽然在主题活动上对人群进行了初步划分,但没有形成社群分众。在下阶段,在“杭州体验”微信平台下,将根据不同的主题体验内容,设置不同的交流社群,推动体验活动在社群中的传播和扩张效应。目前,结合现有资源,重点引入、打造三个交流圈:一是“生活·艺术”微信群:该微信群集聚主流群体,杭州体验将继续拓展增加群体,包括体验导师,发布体验信息,开展线上体验策划、交流体验体会等;二是“城市体验”qq圈:该群为体验点圈,主要参与人群为体验点联络人和负责人,2015年将建设该群的微信群,结合体验组织中心工作,建立日常联动;三是国际社群交流群:联动德中协会、意中协会、法盟、外办、外宣办、贸促会等,建立日常联动关系。
五是在社会运作上,建立体验基金,整合各方资源,推动基金运作。八年的体验日活动汇聚和积累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包括体验点、体验人群、媒体、机构等,要把这些资源重新梳理组合,搭建资源平台,开展主题项目合作;同时细分众创平台,串联成生态化的合作模式,形成事业链,完善整体可持续运行。下阶段,活动将依托城市品牌基金会,联合相关单位、相关企业,共同建立体验基金,基金专款用于体验活动策划、体验文化创意、体验项目宣传、体验培训等,形成从体验日集中活动、体验常态活动、体验标准研究、体验案例发布、体验线路策划创意、体验培训、体验旅游、体验点生活产品、服务产品展示推广等体验事业产品链,并形成有机关联,整体推出。其中,与杭州消防公安局重点推动“安全体验基金”专项体验基金建设,打造“青少年安全教育计划”。
2015杭州市民体验日项目组
2015年,为更好地推动城市生活文化体验活动品牌的提升和事业平台的搭建,项目与杭州国际体验日、杭州城市生活文化联展整合联动,推出“杭州体验”事业品牌,在整体构建上围绕“三化一中心”推动项目事业的转型升级,即通过活动组织的社群化、项目运作的品牌化、体验产品的社会化来进一步提升“杭州体验”的组织模式和传播效应;以“杭州体验组织中心”为载体,推进项目的资源转化和社会运作,实现长效发展。
活动特色与创新
本届杭州市民体验日在评选组织、活动组织、项目运作和传播推广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转变和创新。在总体组织上,活动围绕构建“一个总平台,多个运作主体,多个体验圈层,不同体验时段”的立体体验空间目标,坚持多个主体共同承担主题活动的运作模式,扩大活动的支撑面,实现活动的多样性,从而推动活动集中化和常态化的有机结合,具体创新内容如下:
◎体验点组织创新:从广泛推荐向主题推送转变
体验点的征集和评选以及体验活动的组织是市民体验日的重要内容。在体验点组织上,以往体验点征集主要采取各部门、各区、县(市)推荐和市民推荐的形式开展,这种形式虽然使征集面能有效地涵盖各方面类型的体验点,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体验点重复、创新内容不多等问题。今年体验点的征集在原有基础上,围绕主题序列设计,每一主题对接一个工作小组,联动或一个(若干)对应社群(主体),培养一个消费群体,由各小组对体验点和体验内容进行筛选、策划和线路推送,形成统一汇总,分散操作的征集形式。
从发动社会参与成效上看,今年体验点总体征集数量为335个,与去年同期相比,新点参与数量达到206个;最终入围的80个最具品质体验点中,新点数量为52个,比重达到65%,共有27万人次参与体验点社会投票评选环节。
从活动联络和体验活动组织上看,主题化的设置使体验点从征集、推荐、评选、入选到组织体验活动的流程都有了一个整体的概念和明确的发展方向,在体验人群组织和体验市场培育上有了较为清晰的指向,同时,同一主题内参与的各体验点之间也有着良性“竞争”和互动,对提升体验品质起到了推动作用。在体验组织方面,活动将集中两天的80个“最具品质体验点”体验活动拓展形成月度主题体验,形成了“现场主活动+月度分主题活动”的形式。这种形式能更好开展主题体验策划、体验活动组织和体验人群联络,充分了解、满足各个体验点的需求,也提升了整体的体验品质和服务。各主题线路内容由项目小组和各参与主体共同策划、设计、推广,为推动体验产品的社会运作形成了一种各方参与的良性互动。
◎启动仪式创新:从单纯仪式向交流互动转变
启动仪式是体验日活动的核心组成内容,是集聚展示体验活动理念的重要载体。经过五年的区块模式合作以及两年的体验点合作,启动仪式在组织上更加灵活、广泛,内容也更加多样、丰富。2015年,市民体验日首次打造了一“会”一“集”,即“杭州体验”年度发布会和“杭州体验·集”集装箱体验活动,探索以集中化、体验式的生活文化展示展览活动推动启动仪式的社会运作。
4月18日上午,2015杭州市民体验日暨第二届钱塘江文化节在钱江新城市民中心南广场开幕。杭州市委副书记杨戌标宣布活动启动,副市长陈红英讲话,1000余名来自都市圈节点县市和杭州各界的体验市民代表、媒体代表和志愿者代表参加了启动仪式。启动仪式上重点发布了2014年度杭州金城标奖体验点、2015“杭州体验”体验产品路线和2015年首批入选的10位体验师。其中,2015“杭州体验”体验产品路线对体验日全年的活动格局和内容向社会做了预告发布,吸引了相关旅行机构、文化活动策划机构的关注,对推动体验产品社会化起到了积极作用。“杭州体验·集”也在启动仪式上拉开了帷幕。“杭州体验·集”是项目组引进的杭州首个集装箱体验集群,也是对体验启动仪式的一个重要创新。酷炫的三十个集装箱错落摆放成七个区块,分别对应“杭州体验”中食养的活力、创意的灵感、阅读的乐趣、栖居的诗意、服务的细节、时间的印记和行走的时尚主题,将体验点中具有互动性、体验性的体验点内容在集装箱集群当中进行了规划布置,并引入了相关行业企业品牌进驻展示,包括智能家居、健康保健、休闲餐饮、创意市集、户外体验等,全国第一台盒饭自助售卖机也在活动上展出,受到了许多媒体的关注和采访。在“杭州体验”主题箱里,项目组策划设计了“搞怪”照相馆, 在3个集装厢里分别设有飘着“白云”的火车箱,萌萌“大白”的创意箱,还有全部用废弃杂志页面拼接而成的“错觉屋”,80个最具品质体验点都以不同的形式“藏”在了里面,增加了市民的参与互动性。“杭州体验·集”从4月18日启动至5月3日结束,期间共举办了11场市民生活文化演艺活动和非洲鼓、慢骑赛等10场体验活动。整个“杭州体验·集”将生活化、趣味性、科技性的体验内容和相关活动集中在启动仪式现场,形成了一个大型公共文化体验区块,极大丰富了体验日启动仪式的内容,为体验日的转型升级以及下阶段体验日启动仪式的社会运作模式探索带来了积极的实践意义。
◎传播方式创新:从大众传播向社群传播转变
从总体的传播趋势上看,体验日的传播方式正从广泛的社会传播逐步向以社群为单位、更为精准的分众传播方式转变。活动以“体验师”和自媒体建设为突破口,使体验日活动有了更为有效的传播。一是以“体验导师”构建具有影响力和运作力的人群体系和传播窗口。为更好地提升杭州城市生活文化体验活动的文化内涵和品牌特色,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传播力,从本届体验日开始,活动开始以“体验导师”项目为主要载体,推动体验内容的标准化和精品化,使之成为具有影响力和运作力的人群体系和传播窗口。“体验导师”在生活文化体验活动中主要发挥前锋、纽带、传播三方面的功能,根据不同体验人群的不同需求,“体验导师”进行了不同的层别组织和设计,主要包括针对主流人群及党政系统相关城市品牌学习培训等体验人群的“体验导师”、主要针对日常体验接待和讲解的“体验师”以及向社会招募的“体验义工”三个层面。目前,经过社会推荐、体验点自荐、社会评选,共邀约了15位“体验导师”、10位体验师和30位体验义工,其中,入选第一批杭州体验师的是:城东派出所教导员陈明、萧山消防中队消防员张志、小巷三寻土布生活体验馆创始人郑芬兰、臻奇汇艺术中心总经理王欣、杭州市爱心教育体验基地教师熊升阳、中国围棋博物馆讲解员朱佳楠、杭州味全品牌体验馆馆长章杨、首幕欧洲艺术体验中心副校长张劼、天目琴行音乐之旅总经理刘骋,临安文化馆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吴晓芸。体验师入选后将开展相关体验培训活动,更好地提升体验交流和体验互动(具体见下图)。二是以自媒体建设推动社群圈媒体传播。社群媒体传播特别是微信平台的应用,极大改变了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的人把微信作为获取信息、浏览新闻、表达诉求、沟通交流、休闲娱乐的重要途径,并通过微信平台联结形成一个个社群群体。自2014年开始,体验日开始着力整合网页、微博、微信新媒体载体,形成信息统筹、不同端口个性化传播的传播渠道,推动媒体语言传播。在推出“杭州城市体验”(订阅号)公众号基础上,今年重点建设“杭州体验”(服务号)微信平台,融入了体验报名、体验足迹互动、体验评价等功能。微信发布内容融入杭州城市的地方特色和文化特点,打造一个具有杭州气质、地域特质以及更好用户粘性的公共文化生活服务空间。目前,两个微信号共有粉丝约3000余人,并与“杭州发布”“壹问”“二更”、“西湖之声”“江干发布”“杭州出发”“意杭州”等微信公众平台联动,进一步提升了杭州体验日以及杭州城市生活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三是继续发挥报纸、广播媒体的广泛传播作用,设置“事件话题”,对活动节点进行信息宣传和跟进报道,营造了较好的舆论氛围。 ◎运作方式创新:从活动运营向事业运营转变
从2012年开始,杭州体验日已逐步从单一活动向事业平台转变,整体经营也从单一的资金合作向综合性的品牌合作转变。近两年,体验日积极走访交流,着力推动联盟构建,重点整合对外培训、会展旅游、特色行业文化体验、国际文化交流等项目模块,整合杭州最具品质体验点、社会资源访问点、品牌企业和社会组织等资源,梳理和集聚具有社会影响力、兴趣凝聚力的体验人群和社会运作相结合,初步形成了一个具有造血功能的共建体,推动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的良性互动。目前,整个体验事业运营主要以体验组织中心为载体,在体验产品的研发、设计、推广、传播和实践上有了较好的推进。一是在现场教学体验方面,与省委党校、浙大合作,共开展了52场教学体验活动;二是在体验产品策划上,活动与杭州市旅委共同合作,推出19万册《杭州体验》宣传册,市民游客可在各旅游咨询点、宾馆饭店、机场、车站等处免费索取,极大拓展了体验日的传播面;根据体验主题和体验点合作程度,目前共推出了江干法院“法政新人王”、公安消防局“消防安全屋”、小巷三寻“小巷私塾”、“朝聚眼科母亲节”特别活动等约15个具有杭州特色且长效化运作的城市生活文化体验产品,推动市场运作。
存在问题与改进方向
今年是杭州市民体验日推进转型升级的第三年,在组织、传播、运作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程度的调整和改进。在此过程中,项目组积极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以期推动项目的更好发展。
一是在评选机制上,建议进一步完善体验点评选规则,推出新媒体投票机制。现有的体验点评选规则是分公众投票和专家评选两部分,尚未充分把体验点的积极主动性调动起来,欠缺体验点之外人群的参与感。项目组计划结合当下社交平台推出新媒体公众参与机制,在海选及最具品质体验点投票评选阶段,由以往的电话(短信)投票方式和专家评选方式,转变为新媒体(如微信投票)投票和专家评选投票方式,而在金城标奖投票环节中,则在原先的市民(电话、短信)投票、体验评分和专家评选三部分的基础上,增加新媒体市民投票权重,此举既能起到扩大市民体验日项目宣传度、增加粉丝人群的作用,又能够因为减小电话(短信)投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整体提升项目品质。
二是在荣誉设计上,建议增强最具品质体验点单位荣誉感,大幅度减少体验点之间内部合并。今年的80个最具品质体验点由119家体验点合并而成。这虽然照顾到各方利益,实际上却降低了“最具品质体验点”称号的含金量,削弱了活动自身的品牌性和权威性,下阶段开展市民体验日、杭州国际日及其它评选类活动过程中,项目组将积极把好评选关,按照评选规则来做好评选工作。
三是在都市圈互动上,建议建立都市圈互访机制,保持紧密联系。目前,体验日活动与都市圈节点县市的互动仅限于体验日活动范畴,其它的交流互动较为有限,下阶段项目将拓展合作范畴,拟以杭州体验中心为主,负责与都市圈各节点县市对接,将目前正在与省委党校、浙江大学干部培训中心等共同打造的“政务、商务考察及现场教学工作”推向海宁、桐乡、安吉、德清等相邻县市。通过优质的人群团体既为当地带来品牌方面的推动,又能为包括经济转型、环境保护、新农村建设等方面提供合作舞台和空间。
四是在传播架构上,继续推动杭州体验分众社交平台建设。目前,活动的微信平台虽然在主题活动上对人群进行了初步划分,但没有形成社群分众。在下阶段,在“杭州体验”微信平台下,将根据不同的主题体验内容,设置不同的交流社群,推动体验活动在社群中的传播和扩张效应。目前,结合现有资源,重点引入、打造三个交流圈:一是“生活·艺术”微信群:该微信群集聚主流群体,杭州体验将继续拓展增加群体,包括体验导师,发布体验信息,开展线上体验策划、交流体验体会等;二是“城市体验”qq圈:该群为体验点圈,主要参与人群为体验点联络人和负责人,2015年将建设该群的微信群,结合体验组织中心工作,建立日常联动;三是国际社群交流群:联动德中协会、意中协会、法盟、外办、外宣办、贸促会等,建立日常联动关系。
五是在社会运作上,建立体验基金,整合各方资源,推动基金运作。八年的体验日活动汇聚和积累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包括体验点、体验人群、媒体、机构等,要把这些资源重新梳理组合,搭建资源平台,开展主题项目合作;同时细分众创平台,串联成生态化的合作模式,形成事业链,完善整体可持续运行。下阶段,活动将依托城市品牌基金会,联合相关单位、相关企业,共同建立体验基金,基金专款用于体验活动策划、体验文化创意、体验项目宣传、体验培训等,形成从体验日集中活动、体验常态活动、体验标准研究、体验案例发布、体验线路策划创意、体验培训、体验旅游、体验点生活产品、服务产品展示推广等体验事业产品链,并形成有机关联,整体推出。其中,与杭州消防公安局重点推动“安全体验基金”专项体验基金建设,打造“青少年安全教育计划”。
2015杭州市民体验日项目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