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修养的前沿阵地,小学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小学阶段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品德养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小学教师应该把育人工作放在首位。简而言之,小学德育工作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贯穿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之中。
关键词:小学;德育工作;探讨
一、目标长远,勇于担当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今天的孩子是祖国明天的建设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因此,我们小学教师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小学德育工作关系到我们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未来。一般来说,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范围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文明习惯教育等内容。德育对培养小学生健全的人格、塑造良好的道德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目的和归宿。
小学德育教育要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切入点,要有计划分阶段,逐条逐项认真贯彻落实,对于做得好的学生要多表扬,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对于那些落实不好的学生,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反馈,加以纠正。记得一位外国学者在中国大陆某大学讲课时说了这样一句话:“中国的大学生们首先要从《小学生守则》做起。”这句话是多么的耐人深思呀!其实也是向我们广大的小学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我们现行的德育教育还有很多欠缺的东西,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还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目的。面对当前社会上一些诚信缺失、道德滑坡等诸多问题,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任重道远。
二、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少年儿童在同一年龄段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是存在明显差异的,他们对同一知识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既有早晚之分,也有快慢之别。虽然一名学生在短时间内提高学习成绩,并非是件难事,但在短时间内转变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却是难上加难。所以在小学启蒙阶段,也就是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一定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为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应在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时时刻刻把德育融入到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用师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同时也要把《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因为教师的眼睛在监督学生行为的同时,还有众多的眼睛注视着自己。教师做事严谨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说到做到的品质对学生其实更是一本可以研读的教科书。“身教重于言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因为教师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是崇高的,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深深地刻在学生的脑海里。教师的言行将会成为样板转化为学生的言行,教师的品德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品德。
三、摆在首位,重在实践
思想道德教育在小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纵观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品德教育,他们无不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清华大学的校训中“厚德载物”就能充分说明这一点。
摆在首位,重在实践具体地说,需要做到“三个结合”即: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以人为本与法制教育相结合。就目前小学生课堂实际看,应当将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因地制宜,注意培养学生兴趣和习惯,提高其道德素养。
在学校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拉近距离,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小学生懂得怎样与人和谐共处,能够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理解,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校风。校外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拓展,教师要定期和少年宫、科技馆、博物馆等单位联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多与革命老前辈、战斗英雄、劳动模范等社会精英人物建立联系,以他们的先进事迹为榜样,开展品德教育活动。
四、抓住机遇,优化环境
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在自然生活中形成的,这是小学生德行养成的一个基本规律。因此,抽象的道德行为仅靠说教是不能深入人心的。特别是现在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小学生上网获得外界的信息量猛增,一些宣扬暴力色情的场面随处可见,他们耳闻目染,其思想认识也会变得逐渐复杂起来,甚至有些小学生还染上了一些不良习气。
我认为,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感情。要做到这一点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德育的最终目的,必须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更加鲜明的辨别力。德育是整个小學教育的灵魂,必须融入学校的一切工作之中,必须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同时要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
总之,加强小学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细致的育人工程,它需要我们每一位小学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高度负责,以对国家、民族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人人参与,常抓不懈。这样,就一定能使我们的小学生健康成长,真正成为祖国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不远的将来一定能够实现。
关键词:小学;德育工作;探讨
一、目标长远,勇于担当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今天的孩子是祖国明天的建设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因此,我们小学教师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小学德育工作关系到我们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未来。一般来说,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范围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文明习惯教育等内容。德育对培养小学生健全的人格、塑造良好的道德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目的和归宿。
小学德育教育要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切入点,要有计划分阶段,逐条逐项认真贯彻落实,对于做得好的学生要多表扬,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对于那些落实不好的学生,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反馈,加以纠正。记得一位外国学者在中国大陆某大学讲课时说了这样一句话:“中国的大学生们首先要从《小学生守则》做起。”这句话是多么的耐人深思呀!其实也是向我们广大的小学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我们现行的德育教育还有很多欠缺的东西,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还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目的。面对当前社会上一些诚信缺失、道德滑坡等诸多问题,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任重道远。
二、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少年儿童在同一年龄段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是存在明显差异的,他们对同一知识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既有早晚之分,也有快慢之别。虽然一名学生在短时间内提高学习成绩,并非是件难事,但在短时间内转变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却是难上加难。所以在小学启蒙阶段,也就是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一定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为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应在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时时刻刻把德育融入到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用师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同时也要把《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因为教师的眼睛在监督学生行为的同时,还有众多的眼睛注视着自己。教师做事严谨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说到做到的品质对学生其实更是一本可以研读的教科书。“身教重于言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因为教师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是崇高的,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深深地刻在学生的脑海里。教师的言行将会成为样板转化为学生的言行,教师的品德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品德。
三、摆在首位,重在实践
思想道德教育在小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纵观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品德教育,他们无不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清华大学的校训中“厚德载物”就能充分说明这一点。
摆在首位,重在实践具体地说,需要做到“三个结合”即: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以人为本与法制教育相结合。就目前小学生课堂实际看,应当将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因地制宜,注意培养学生兴趣和习惯,提高其道德素养。
在学校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拉近距离,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小学生懂得怎样与人和谐共处,能够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理解,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校风。校外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拓展,教师要定期和少年宫、科技馆、博物馆等单位联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多与革命老前辈、战斗英雄、劳动模范等社会精英人物建立联系,以他们的先进事迹为榜样,开展品德教育活动。
四、抓住机遇,优化环境
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在自然生活中形成的,这是小学生德行养成的一个基本规律。因此,抽象的道德行为仅靠说教是不能深入人心的。特别是现在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小学生上网获得外界的信息量猛增,一些宣扬暴力色情的场面随处可见,他们耳闻目染,其思想认识也会变得逐渐复杂起来,甚至有些小学生还染上了一些不良习气。
我认为,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感情。要做到这一点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德育的最终目的,必须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更加鲜明的辨别力。德育是整个小學教育的灵魂,必须融入学校的一切工作之中,必须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同时要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
总之,加强小学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细致的育人工程,它需要我们每一位小学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高度负责,以对国家、民族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人人参与,常抓不懈。这样,就一定能使我们的小学生健康成长,真正成为祖国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不远的将来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