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城的深秋,树叶飘舞,秋风送爽。这是一个金黄的季节,一个从年轻走向成熟、从积累走向收获的季节。
灿烂的秋阳下,纬三路小学的孩子们正像欢快的鸟儿,叽叽喳喳叫着陆续飞出校园。带着孩子们笑脸所给予的愉快心情,我采访了刘娟老师。她穿一件黑色上衣,显得很苗条,披肩长发,弯弯的眉,眼睛明亮有神。
2000年,年仅24岁的她被列为河南省中小学“百、千、万园丁工程”百名教育教学专家培养对象,是全省最年轻的一个。她还是郑州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和郑州市优秀教师。
作为一位语文老师和班主任,她有着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的交谈很随意,谈她的班级管理方法,她和学生间的故事,她对教育的理解,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中,我看到了一个年轻而又成熟、智慧而有爱心的优秀班主任形象。
班主任是班级这艘航船的舵手,决定着一个班级的面貌。刘老师在班级管理上有三大法宝,每一样法宝都独具匠心,让人看到一位年轻班主任智慧的闪光。
法宝一:班级日记
我刚到学校时,刘老师还在班里忙碌,教导处的李主任和王主任不约而同地向我提到刘老师班的班级日记,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形式,对全班同学的成长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带着好奇,我打开这个看上去很普通的黑皮日记本,最先看到的是刘老师清秀的字迹:
“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
用手中的笔记录我们的故事
有酸,有甜
有欢笑,有泪水
认真书写
细细品味……”
第一篇日记的作者是赵玥,写于2005年4月6日。
“今天上午,屈晨宇为同学们播报的国际新闻非常好,他播报的是日本要把教科书上‘日本侵略过中国’这一部分内容去掉,改成日本要帮助中国。全班同学都非常反对日本这样的做法,都要联合起来对抗日本,让中国保持清白,也让自己的子孙后代都知道:日本是一个不好的国家。”
日记不长,涉及的问题却不小。孩子的话语虽然天真,却也传达出一种民族情绪。对此,刘老师及时进行了引导。她在评语中写道:
“我们不能说‘日本是一个不好的国家’,因为这个国家也有善良、勤劳、有正义感的人民和跟我们友好的各界人士。只是日本有一部分人歪曲历史事实、不承认罪行的做法实在令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愤怒!我们只有现在努力学习,建设好我们的国家,才会令其他国家不敢轻视我们。”
第二篇日记,作者是沙雨青。
“今天上午,数学课因为老师有事,让同学们在教室里做卷子。老师怕教室里乱,所以让我来管理班上的纪律。发下卷子后,老师刚走,有的同学就开始和同桌说话,有的在玩,让其他同学没有办法好好做卷子。我点名批评,可他们不听。后来,老师回来了,我向老师报告了这件事。”
在日记后面,刘老师细心地用蓝色钢笔加了个注:“王老师听公开课,不能在班内监督做卷子。”这对学生也是一个解释。然后她写道:
“班级纪律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真希望所有同学都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老师在和不在一个样!
“其实班上还会发生很多有趣、有意思的事情,我们要会选材。”
“内容再充实、丰富些,具体描写一下同学们就更生动了。”
刘老师在评语里不仅强调了班级纪律,对学生的“眼睛”也进行引导,鼓励他们去发现生活中更有趣的事情,不要光注意到一些不太好的现象。同时,作为语文老师,她也对学生的写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可以说,一篇小小的评语一石三鸟。
翻看班级日记,眼前出现的是小学生最真实的生活。没有任何雕饰,没有任何伪装,他们单纯、稚气,他们活泼、爱动。他们会互相帮助、关心集体;他们也会闹点小矛盾、生点儿小气。他们可能不是那么完美,但却是那么真实、可爱!
班级日记由全班同学轮流来写,每次由一个小组的某位同学执笔,另外五位同学提供线索。吕茵同学的一句话说得好:“班级日记,就像一面镜子,照出真实的自己。”有了班级日记,班主任就多了一双“火眼金睛”,可以及时发现班级中的问题。刘老师经常会在班里读一读班级日记,让孩子们一块讨论日记中提到的问题,共同来想办法解决。她说:“我想,等到他们毕业时再来看这本日记,这些稚嫩的文章和字迹,一定会让他们感觉非常珍贵和有意义。这本日记必将在孩子们心灵中珍藏。”
法宝二:加减星制度
刘老师说:“我对班级实行的是表格化管理。对学生的作业、课堂表现、迟到、读书等情况,都有相应的表格来反映。每天由副班长根据学生的当天表现加减星。”
每个学生开始都有刘老师赠送的三颗星,然后就要根据表现来进行加减。一周作业郜按时交加一颗星;一周五次作业等级最高加一颗星;上课被老师提出表扬加一颗星,提出批评则减一颗星。在集体活动中为班级争得荣誉加一颗星。值日时获得卫生红旗的小组全组同学各加一颗星;如果被扣分,则要查明责任在谁身上,减去责任人一颗星。一周迟到两次又没有特殊原因,减一颗星……
加减星制度严格执行,但也不是死板的。比如某天下雨或者公交车堵车,只要学生说明原因,刘老师就不会减去他的星。而作业呢,如果学生上午确实忘了带而下午带来了,也算是当天交上,在表格上打一个钩,不再减星。
我看到了刘老师自己设计的作业情况统计表,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各项,从星期一到星期五。一个个小格子里大部分是对钩,也有的写着“没带”“没答完”“写错了”“没写完”等。一表在手,全班同学的作业情况一目了然。刘老师告诉我:“最初作业情况是各科课代表分别汇报,一会儿这个说,语文作业某某没交,一会儿那个说,数学作业某某没交,感觉很乱。后来我设计了这个表格,由小组长负责画钩,所有按时交的就打一个钩。这样一看就知道各科作业的交送情况,非常省心。”
实行加减星制度后,很多东西不再需要老师苦口婆心地去要求,而是成为学生的自觉追求。因为它确定了一个行为规则,学生知道按规则来做会受到奖励,违背规则会受到惩罚。这实际上也是在树立学生的规则意识。班有班规,校有校规,社会上有各种法律法规,从小要求孩子按规则办事,长大后他们就能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做一个言行有度的社会人。
法宝三:人人都当小干部
在刘老师班里,每个孩子都有职务。为了提高孩子的能力,树立主人翁责任感,刘老师提出“人人都当小干部”。全班68人,分为17组,每组4个人,每个人都是小组长,分别负责语文、数学、英语、值日。班里共有6个班干部、中队委,6个课代表,4个路队长,2个柜长(负责管理图书柜),2个门长(负责开门、锁门)。
学生傅乾烨特别爱说爱动,不是很守 纪律,但他非常热心,很愿意为班级工作尽一份力。图书角建起后,准备设两个柜长,他手举得特别高,眼睛里闪烁着热切的渴望。刘老师就让他当了柜长。他工作很认真,如果发现哪一本书不见了就赶快向老师汇报,忙着到处找。上个学期他把钥匙弄丢了,不敢告诉刘老师。后来同学们反映说书柜几天没开,大家都看不成书了。刘老师问他怎么回事,他开始不敢说实话,就说是把钥匙忘家里了。等到第二天,才不得不告诉刘老师:“我把钥匙弄丢了。”刘老师说:“你是柜长,这件事你应该自己来解决。”后来,他找了一个修锁的把书柜的锁换了。换锁后书柜只有一把钥匙,刘老师就对他说:“以后不让你管理书柜了,就一把钥匙,你再弄丢了怎么办?”傅乾烨急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他说:“我以后一定注意,我天天把钥匙挂脖子上,保证再不弄丢了!”看他这么着急,刘老师就让他继续当柜长了。刘老师说:“孩子们一般都能做好自已的工作。即使做不好,老师也要宽容他,因为小小的失败也是孩子的成长经历,是他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财富。”
刘老师认为每个孩子都应当受到肯定,老师的“委任”,就是对孩子的信任和肯定,必将极大地鼓励孩子,同时在工作中也能很好地锻炼他们的能力。让孩子们都参与班级的管理,明确了他们才是班级的主人,既锻炼他们,又解放班主任,达到了双赢。
刘老师说:“我这个班主任,当得特别轻松。”这份轻松,不是无源之水,它来自能力,来自智慧。
姐姐、妈妈、老师——刘老师的三重角色
曾经有一段美好的时光
是刘娟老师陪我们走过的
并非像所有人说的那样
老师总像妈妈
其实有更多的时候
老师也像我们的姐姐
这是刘燕同学写的一首小诗里的句子。在学生的眼里,刘老师确实有多重身份。
姐姐:学生错误行为的理解者
程睿,一个特别乖特别听话的小姑娘。谁也想不到,她会为了看动画片而逃课。那天,刘老师往她家打了好几次电话也没有人接,刘老师特别担心,马上跟她妈妈联系。她妈妈还安慰刘老师:“你别着急,我马上回家看看。”回家一看,程睿真的躲在家里!原来中午她吃过饭后回家看动画片看得入了迷,一直看到下午2:50,这时出发到校肯定要迟到了。程睿害怕迟到了值周生会扣班级分,老师也会批评她,就惴惴不安地躲在家里,听到电话响几次也不敢接。她妈妈气坏了,因为无论如何想不到她会做出这样的事。刘老师却非常理解程睿,想着她自己看电视入迷不知道时间,如果有个人提醒她一声她肯定不会迟到的。于是刘老师反过来劝她妈妈:“孩子不来上课是为了班级荣誉着想,也是怕受批评伤自尊心,这都可以理解,你也不要太生气。”
刘老师对我说:“其实程睿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孩子毕竟是孩子,处在特定的年龄阶段,自制力差,迷恋动画片,偶尔出现这样的错误是可以理解的,只要以后不再犯就行了。”
妈妈:学生受伤时的呵护人
曹富惠是个腼腆的小姑娘,她细声细气地对我讲起她和刘老师的故事:“上次学校开运动会前,我和同学一块去看练习,走到半路上一个女孩用笤帚把儿碰伤了我的眼皮,当时流了好多血。我和同学到体育办公室抹了药,回教室后刘老师一看我受伤了,就拿起本子帮我记作业,她怕我看不懂她的连笔字,还在有的字上面注上拼音。回家后我刚躺到床上,刘老师的电话就打过来了,问我伤口情况怎么样,说要不我就不用写作业了,她跟数学、英语老师说一下。我很感动,我说当天的作业我一定要完成,不然学习就会掉队。”
讲到她和刘老师的另一个小故事,小姑娘十分动情:
“那天放学站路队时,同学把钢笔水甩到我眼里了,刘老师怕我眼睛受伤,马上带我上医院。医生说不碍事,只是得买眼药水清洗消毒,刘老师二话不说就自己掏钱去给我买了。买回药水后,她让我仰起脸,自己拿着眼药水轻轻往我眼里滴,那一刻,我感觉她真像我的妈妈!”
老师:多元化角色中的“主旋律”
对于老师的多元化角色,刘老师有自己的理解。她说:“让老师总是像姐姐、妈妈也是不现实的,老师在很多时候必须像个老师。比如班主任往讲台上一站,全班马上鸦雀无声,这就是老师的威严。我觉得这一点是必不可少的。”
老师就是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并不只是靠严厉,而是靠在学生心中的威信和感召力。秦佳鸣的妈妈笑着对我讲起女儿的事。
“佳鸣上三年级时还没有和我们分床睡,有一次,我无意中对刘老师说起这个情况,第二天孩子回来就说:‘刘老师说了,我应该和你们分床睡。’夜晚,佳呜自己睡在小床上,可怜兮兮地对我说:‘妈妈,你坐在床边看着我睡行不行?’我说:‘要不我今天陪你睡小床吧。’‘那不行!刘老师说让我自己睡!’佳鸣的爸爸心疼孩子,说:‘还是过来跟我们睡吧。’佳鸣哭了,泪流满面地说:‘不行!刘老师说我了,说我和你们不分床不好!’直到半夜,还听见她哭着在床上翻腾,自言自语地说:‘我得自己睡……’就这样,佳鸣终于艰难地和我们分床了。”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秦佳鸣的妈妈说,“正是因为佳呜非常崇拜刘老师,才会按她的话来要求自己,哪怕是让自己难受得痛哭流涕,也要努力照刘老师说的做。”
点点滴滴——为了孩子的成长
在和刘老师的交谈中,我感觉她是一位非常成熟的班主任。她的成熟,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她都有自己的独特想法和成功实践。
新闻播报:送你好口才
不少老师说:“刘老师班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特别强。”一些家长反映:“孩子比我们还关心时事,他们知道的好多事,我们都不知道!”
这样的结果,得益于刘老师在班里开展的一项活动:新闻播报。
刚接手三(1)班时,刘老师发现孩子们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太好,也不关心国家大事。好多电视上报道的大事她在班上说起,学生一无所知。为此,刘老师开展了“新闻播报”活动。把学生分成六七个人一组的小组,每组一个主持人,五六位播音员,分别负责播报国际、国内、省内、市内、校内新闻和天气预报。孩子们给自己的小组起的名字特别有趣:快乐星球小组、果汁小组……刘老师对孩子们的要求是能背下来的尽量背下来,能写下来的就自己写下来,也可以拿报纸,但内容一定要短小精悍,一两分钟播完。
“新闻播报”一般是利用每天的晨会时间,少则五分钟,多则十分钟,既让学生关心身边的世界,又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很好地锻炼了他们的口才。
教会做人:从身边小事入手
人常说,身教重于言教。刘老师认为,在学生面前做一件事比说一百句话更有 用。
现在的孩子劳动意识较差,三年级时,班里地上有很多纸片,孩子们踩着纸片过去谁也不会弯腰捡一下。后来,刘老师要求他们每个人准备一个塑料袋,当天的废纸全部装到袋子里,放学时扔掉。她自己进班,只要看到脚下有东西,哪怕是很小的一个纸片儿,她也要捡起来。这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非常明显。现在孩子们升入了四年级,教室里总是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刘老师信奉一句教育名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她认为,爱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上,刘老师都非常注意以平等的眼光看孩子,充分尊重他们。在班里她的笔要是没水了,她从来不随便打开学生的墨水瓶或者用他们的笔,她一定要借在教室里的孩子的墨水或笔用,用完后说:“谢谢!”班主任在教室里经常转来转去,只要是不小心碰到学生,刘老师都会真诚地说一声:“对不起!”在校内学生向她问好,她也总是礼貌地回一句:“你好!”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刘老师就是在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中,让学生感觉到平等,帮他们树立自尊,教他们如何做人。刘老师说她认为做老师首先是教孩子做人,然后才是传授他们知识。尤其是班主任,教会孩子做人是最重要的,因为班级和学校其实就是一个小社会,孩子们正是从这里,一点一点学会与人相处,学会为人处世。
童心+爱心+责任心=家长放心、学校放心、社会放心
学生杨云溪的爸爸这样评价刘老师:“她有童心,没有童心她就不可能这样深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把自己融入到他们之中。她有爱心,对学生的关怀细致入微,呵护他们成长。她有责任心,对每一个孩子负责,对每一位家长负责。作为小学班主任,刘老师带给孩子们的是非常珍贵的东西,将对他们的一生有益。”
学生李婧的家长说:“从孩子的言行中,可以看到刘娟老师对孩子产生的深刻影响。在刘老师的教育和培养下,孩子热爱祖国,热爱劳动,富于同情心,乐于助人,尊敬师长,对生活和学习充满自信,做事有责任心。孩子交给这样的老师,家长放心,学校放心,社会放心!”
纬三路小学的校长陈淑萍对刘老师寄予厚望,她热情地送给刘老师两句话:“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愿刘娟老师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不断探索,发挥自身优势,成为教师队伍中一颗闪亮的星!”
刘老师是年轻的,还不到30岁;她又是成熟的,在班主任工作中“恢恢乎游刃有余”。金黄的季节里,刘老师在无怨无悔地付出,付出她的心血她的爱,她的智慧她的情;她也在收获,收获灿烂的笑脸,收获无忧无虑的成长,收获为人师者的喜悦和幸福。
时时感动学生,又时时被学生感动,刘老师和学生同成长、共收获,迎着金秋的风,他们在共同前行。
向前看,迎接他们的是更美丽更高远的天空!
(责编 晓 月)
灿烂的秋阳下,纬三路小学的孩子们正像欢快的鸟儿,叽叽喳喳叫着陆续飞出校园。带着孩子们笑脸所给予的愉快心情,我采访了刘娟老师。她穿一件黑色上衣,显得很苗条,披肩长发,弯弯的眉,眼睛明亮有神。
2000年,年仅24岁的她被列为河南省中小学“百、千、万园丁工程”百名教育教学专家培养对象,是全省最年轻的一个。她还是郑州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和郑州市优秀教师。
作为一位语文老师和班主任,她有着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的交谈很随意,谈她的班级管理方法,她和学生间的故事,她对教育的理解,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中,我看到了一个年轻而又成熟、智慧而有爱心的优秀班主任形象。
班主任是班级这艘航船的舵手,决定着一个班级的面貌。刘老师在班级管理上有三大法宝,每一样法宝都独具匠心,让人看到一位年轻班主任智慧的闪光。
法宝一:班级日记
我刚到学校时,刘老师还在班里忙碌,教导处的李主任和王主任不约而同地向我提到刘老师班的班级日记,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形式,对全班同学的成长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带着好奇,我打开这个看上去很普通的黑皮日记本,最先看到的是刘老师清秀的字迹:
“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
用手中的笔记录我们的故事
有酸,有甜
有欢笑,有泪水
认真书写
细细品味……”
第一篇日记的作者是赵玥,写于2005年4月6日。
“今天上午,屈晨宇为同学们播报的国际新闻非常好,他播报的是日本要把教科书上‘日本侵略过中国’这一部分内容去掉,改成日本要帮助中国。全班同学都非常反对日本这样的做法,都要联合起来对抗日本,让中国保持清白,也让自己的子孙后代都知道:日本是一个不好的国家。”
日记不长,涉及的问题却不小。孩子的话语虽然天真,却也传达出一种民族情绪。对此,刘老师及时进行了引导。她在评语中写道:
“我们不能说‘日本是一个不好的国家’,因为这个国家也有善良、勤劳、有正义感的人民和跟我们友好的各界人士。只是日本有一部分人歪曲历史事实、不承认罪行的做法实在令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愤怒!我们只有现在努力学习,建设好我们的国家,才会令其他国家不敢轻视我们。”
第二篇日记,作者是沙雨青。
“今天上午,数学课因为老师有事,让同学们在教室里做卷子。老师怕教室里乱,所以让我来管理班上的纪律。发下卷子后,老师刚走,有的同学就开始和同桌说话,有的在玩,让其他同学没有办法好好做卷子。我点名批评,可他们不听。后来,老师回来了,我向老师报告了这件事。”
在日记后面,刘老师细心地用蓝色钢笔加了个注:“王老师听公开课,不能在班内监督做卷子。”这对学生也是一个解释。然后她写道:
“班级纪律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真希望所有同学都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老师在和不在一个样!
“其实班上还会发生很多有趣、有意思的事情,我们要会选材。”
“内容再充实、丰富些,具体描写一下同学们就更生动了。”
刘老师在评语里不仅强调了班级纪律,对学生的“眼睛”也进行引导,鼓励他们去发现生活中更有趣的事情,不要光注意到一些不太好的现象。同时,作为语文老师,她也对学生的写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可以说,一篇小小的评语一石三鸟。
翻看班级日记,眼前出现的是小学生最真实的生活。没有任何雕饰,没有任何伪装,他们单纯、稚气,他们活泼、爱动。他们会互相帮助、关心集体;他们也会闹点小矛盾、生点儿小气。他们可能不是那么完美,但却是那么真实、可爱!
班级日记由全班同学轮流来写,每次由一个小组的某位同学执笔,另外五位同学提供线索。吕茵同学的一句话说得好:“班级日记,就像一面镜子,照出真实的自己。”有了班级日记,班主任就多了一双“火眼金睛”,可以及时发现班级中的问题。刘老师经常会在班里读一读班级日记,让孩子们一块讨论日记中提到的问题,共同来想办法解决。她说:“我想,等到他们毕业时再来看这本日记,这些稚嫩的文章和字迹,一定会让他们感觉非常珍贵和有意义。这本日记必将在孩子们心灵中珍藏。”
法宝二:加减星制度
刘老师说:“我对班级实行的是表格化管理。对学生的作业、课堂表现、迟到、读书等情况,都有相应的表格来反映。每天由副班长根据学生的当天表现加减星。”
每个学生开始都有刘老师赠送的三颗星,然后就要根据表现来进行加减。一周作业郜按时交加一颗星;一周五次作业等级最高加一颗星;上课被老师提出表扬加一颗星,提出批评则减一颗星。在集体活动中为班级争得荣誉加一颗星。值日时获得卫生红旗的小组全组同学各加一颗星;如果被扣分,则要查明责任在谁身上,减去责任人一颗星。一周迟到两次又没有特殊原因,减一颗星……
加减星制度严格执行,但也不是死板的。比如某天下雨或者公交车堵车,只要学生说明原因,刘老师就不会减去他的星。而作业呢,如果学生上午确实忘了带而下午带来了,也算是当天交上,在表格上打一个钩,不再减星。
我看到了刘老师自己设计的作业情况统计表,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各项,从星期一到星期五。一个个小格子里大部分是对钩,也有的写着“没带”“没答完”“写错了”“没写完”等。一表在手,全班同学的作业情况一目了然。刘老师告诉我:“最初作业情况是各科课代表分别汇报,一会儿这个说,语文作业某某没交,一会儿那个说,数学作业某某没交,感觉很乱。后来我设计了这个表格,由小组长负责画钩,所有按时交的就打一个钩。这样一看就知道各科作业的交送情况,非常省心。”
实行加减星制度后,很多东西不再需要老师苦口婆心地去要求,而是成为学生的自觉追求。因为它确定了一个行为规则,学生知道按规则来做会受到奖励,违背规则会受到惩罚。这实际上也是在树立学生的规则意识。班有班规,校有校规,社会上有各种法律法规,从小要求孩子按规则办事,长大后他们就能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做一个言行有度的社会人。
法宝三:人人都当小干部
在刘老师班里,每个孩子都有职务。为了提高孩子的能力,树立主人翁责任感,刘老师提出“人人都当小干部”。全班68人,分为17组,每组4个人,每个人都是小组长,分别负责语文、数学、英语、值日。班里共有6个班干部、中队委,6个课代表,4个路队长,2个柜长(负责管理图书柜),2个门长(负责开门、锁门)。
学生傅乾烨特别爱说爱动,不是很守 纪律,但他非常热心,很愿意为班级工作尽一份力。图书角建起后,准备设两个柜长,他手举得特别高,眼睛里闪烁着热切的渴望。刘老师就让他当了柜长。他工作很认真,如果发现哪一本书不见了就赶快向老师汇报,忙着到处找。上个学期他把钥匙弄丢了,不敢告诉刘老师。后来同学们反映说书柜几天没开,大家都看不成书了。刘老师问他怎么回事,他开始不敢说实话,就说是把钥匙忘家里了。等到第二天,才不得不告诉刘老师:“我把钥匙弄丢了。”刘老师说:“你是柜长,这件事你应该自己来解决。”后来,他找了一个修锁的把书柜的锁换了。换锁后书柜只有一把钥匙,刘老师就对他说:“以后不让你管理书柜了,就一把钥匙,你再弄丢了怎么办?”傅乾烨急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他说:“我以后一定注意,我天天把钥匙挂脖子上,保证再不弄丢了!”看他这么着急,刘老师就让他继续当柜长了。刘老师说:“孩子们一般都能做好自已的工作。即使做不好,老师也要宽容他,因为小小的失败也是孩子的成长经历,是他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财富。”
刘老师认为每个孩子都应当受到肯定,老师的“委任”,就是对孩子的信任和肯定,必将极大地鼓励孩子,同时在工作中也能很好地锻炼他们的能力。让孩子们都参与班级的管理,明确了他们才是班级的主人,既锻炼他们,又解放班主任,达到了双赢。
刘老师说:“我这个班主任,当得特别轻松。”这份轻松,不是无源之水,它来自能力,来自智慧。
姐姐、妈妈、老师——刘老师的三重角色
曾经有一段美好的时光
是刘娟老师陪我们走过的
并非像所有人说的那样
老师总像妈妈
其实有更多的时候
老师也像我们的姐姐
这是刘燕同学写的一首小诗里的句子。在学生的眼里,刘老师确实有多重身份。
姐姐:学生错误行为的理解者
程睿,一个特别乖特别听话的小姑娘。谁也想不到,她会为了看动画片而逃课。那天,刘老师往她家打了好几次电话也没有人接,刘老师特别担心,马上跟她妈妈联系。她妈妈还安慰刘老师:“你别着急,我马上回家看看。”回家一看,程睿真的躲在家里!原来中午她吃过饭后回家看动画片看得入了迷,一直看到下午2:50,这时出发到校肯定要迟到了。程睿害怕迟到了值周生会扣班级分,老师也会批评她,就惴惴不安地躲在家里,听到电话响几次也不敢接。她妈妈气坏了,因为无论如何想不到她会做出这样的事。刘老师却非常理解程睿,想着她自己看电视入迷不知道时间,如果有个人提醒她一声她肯定不会迟到的。于是刘老师反过来劝她妈妈:“孩子不来上课是为了班级荣誉着想,也是怕受批评伤自尊心,这都可以理解,你也不要太生气。”
刘老师对我说:“其实程睿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孩子毕竟是孩子,处在特定的年龄阶段,自制力差,迷恋动画片,偶尔出现这样的错误是可以理解的,只要以后不再犯就行了。”
妈妈:学生受伤时的呵护人
曹富惠是个腼腆的小姑娘,她细声细气地对我讲起她和刘老师的故事:“上次学校开运动会前,我和同学一块去看练习,走到半路上一个女孩用笤帚把儿碰伤了我的眼皮,当时流了好多血。我和同学到体育办公室抹了药,回教室后刘老师一看我受伤了,就拿起本子帮我记作业,她怕我看不懂她的连笔字,还在有的字上面注上拼音。回家后我刚躺到床上,刘老师的电话就打过来了,问我伤口情况怎么样,说要不我就不用写作业了,她跟数学、英语老师说一下。我很感动,我说当天的作业我一定要完成,不然学习就会掉队。”
讲到她和刘老师的另一个小故事,小姑娘十分动情:
“那天放学站路队时,同学把钢笔水甩到我眼里了,刘老师怕我眼睛受伤,马上带我上医院。医生说不碍事,只是得买眼药水清洗消毒,刘老师二话不说就自己掏钱去给我买了。买回药水后,她让我仰起脸,自己拿着眼药水轻轻往我眼里滴,那一刻,我感觉她真像我的妈妈!”
老师:多元化角色中的“主旋律”
对于老师的多元化角色,刘老师有自己的理解。她说:“让老师总是像姐姐、妈妈也是不现实的,老师在很多时候必须像个老师。比如班主任往讲台上一站,全班马上鸦雀无声,这就是老师的威严。我觉得这一点是必不可少的。”
老师就是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并不只是靠严厉,而是靠在学生心中的威信和感召力。秦佳鸣的妈妈笑着对我讲起女儿的事。
“佳鸣上三年级时还没有和我们分床睡,有一次,我无意中对刘老师说起这个情况,第二天孩子回来就说:‘刘老师说了,我应该和你们分床睡。’夜晚,佳呜自己睡在小床上,可怜兮兮地对我说:‘妈妈,你坐在床边看着我睡行不行?’我说:‘要不我今天陪你睡小床吧。’‘那不行!刘老师说让我自己睡!’佳鸣的爸爸心疼孩子,说:‘还是过来跟我们睡吧。’佳鸣哭了,泪流满面地说:‘不行!刘老师说我了,说我和你们不分床不好!’直到半夜,还听见她哭着在床上翻腾,自言自语地说:‘我得自己睡……’就这样,佳鸣终于艰难地和我们分床了。”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秦佳鸣的妈妈说,“正是因为佳呜非常崇拜刘老师,才会按她的话来要求自己,哪怕是让自己难受得痛哭流涕,也要努力照刘老师说的做。”
点点滴滴——为了孩子的成长
在和刘老师的交谈中,我感觉她是一位非常成熟的班主任。她的成熟,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她都有自己的独特想法和成功实践。
新闻播报:送你好口才
不少老师说:“刘老师班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特别强。”一些家长反映:“孩子比我们还关心时事,他们知道的好多事,我们都不知道!”
这样的结果,得益于刘老师在班里开展的一项活动:新闻播报。
刚接手三(1)班时,刘老师发现孩子们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太好,也不关心国家大事。好多电视上报道的大事她在班上说起,学生一无所知。为此,刘老师开展了“新闻播报”活动。把学生分成六七个人一组的小组,每组一个主持人,五六位播音员,分别负责播报国际、国内、省内、市内、校内新闻和天气预报。孩子们给自己的小组起的名字特别有趣:快乐星球小组、果汁小组……刘老师对孩子们的要求是能背下来的尽量背下来,能写下来的就自己写下来,也可以拿报纸,但内容一定要短小精悍,一两分钟播完。
“新闻播报”一般是利用每天的晨会时间,少则五分钟,多则十分钟,既让学生关心身边的世界,又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很好地锻炼了他们的口才。
教会做人:从身边小事入手
人常说,身教重于言教。刘老师认为,在学生面前做一件事比说一百句话更有 用。
现在的孩子劳动意识较差,三年级时,班里地上有很多纸片,孩子们踩着纸片过去谁也不会弯腰捡一下。后来,刘老师要求他们每个人准备一个塑料袋,当天的废纸全部装到袋子里,放学时扔掉。她自己进班,只要看到脚下有东西,哪怕是很小的一个纸片儿,她也要捡起来。这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非常明显。现在孩子们升入了四年级,教室里总是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刘老师信奉一句教育名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她认为,爱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上,刘老师都非常注意以平等的眼光看孩子,充分尊重他们。在班里她的笔要是没水了,她从来不随便打开学生的墨水瓶或者用他们的笔,她一定要借在教室里的孩子的墨水或笔用,用完后说:“谢谢!”班主任在教室里经常转来转去,只要是不小心碰到学生,刘老师都会真诚地说一声:“对不起!”在校内学生向她问好,她也总是礼貌地回一句:“你好!”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刘老师就是在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中,让学生感觉到平等,帮他们树立自尊,教他们如何做人。刘老师说她认为做老师首先是教孩子做人,然后才是传授他们知识。尤其是班主任,教会孩子做人是最重要的,因为班级和学校其实就是一个小社会,孩子们正是从这里,一点一点学会与人相处,学会为人处世。
童心+爱心+责任心=家长放心、学校放心、社会放心
学生杨云溪的爸爸这样评价刘老师:“她有童心,没有童心她就不可能这样深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把自己融入到他们之中。她有爱心,对学生的关怀细致入微,呵护他们成长。她有责任心,对每一个孩子负责,对每一位家长负责。作为小学班主任,刘老师带给孩子们的是非常珍贵的东西,将对他们的一生有益。”
学生李婧的家长说:“从孩子的言行中,可以看到刘娟老师对孩子产生的深刻影响。在刘老师的教育和培养下,孩子热爱祖国,热爱劳动,富于同情心,乐于助人,尊敬师长,对生活和学习充满自信,做事有责任心。孩子交给这样的老师,家长放心,学校放心,社会放心!”
纬三路小学的校长陈淑萍对刘老师寄予厚望,她热情地送给刘老师两句话:“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愿刘娟老师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不断探索,发挥自身优势,成为教师队伍中一颗闪亮的星!”
刘老师是年轻的,还不到30岁;她又是成熟的,在班主任工作中“恢恢乎游刃有余”。金黄的季节里,刘老师在无怨无悔地付出,付出她的心血她的爱,她的智慧她的情;她也在收获,收获灿烂的笑脸,收获无忧无虑的成长,收获为人师者的喜悦和幸福。
时时感动学生,又时时被学生感动,刘老师和学生同成长、共收获,迎着金秋的风,他们在共同前行。
向前看,迎接他们的是更美丽更高远的天空!
(责编 晓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