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b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所在的学校一直是全区的薄弱学校,绝大部分学生属农民工子弟,基础差,家长也几乎无能力无时间来辅导孩子。回顾自己在语文教学中转化差生的工作,更有了新的认识与体会,现将我的认识与体会诉诸文字,与同行共勉。
  
  一、对待差生要有不急不躁、不抛弃不放弃的持久的耐心
  差生是班级中的落后群体,被定位为班级的包袱、全班的后腿,常常遭到同学的鄙视、老师的冷眼,长此以往,他们心里就会产生一种压抑感、挫败感、自卑感。要转化差生,首先要做的就是消除他们的自卑感、重树他们学习的信心。因此,我在上课时常常会把比较简单的问题让给差生来回答,让他们通过自己的阅读和思考后,也能准确回答老师的提问,让差生也有机会展示自己,也能获得成功、找回学习语文的信心。对于那些学习特别困难上课连笔记也记不下来的学生,我会把自己的讲义借给他抄、或者把成绩好的学生的笔记借给他抄,一点也不责备他们;对于那些识字能力差、记忆力差的学生,我会把他叫到自己身边,一遍又一遍给地他纠正错误的读音。
  例如,我曾有一个学生,他识字能力特别差,拼音也不会,一篇短短的《论语》,他一直读到第十八遍,才能够不出错误顺畅地读完。但是,我一点也不急躁不发火,更没有嫌弃,终于,在班上只剩下最后三个同学没背完时,他顺畅地背完了《论语》,树立了背诵文言文和古诗词的信心。上课时,我有意让他回答问题,有意让他到黑板前默写古诗词或者给字词注音,逐步提高他的识字能力和识记拼音的能力,及时肯定他的点滴进步,始终不抛弃、不放弃,到毕业中考时,他的语文考了103分,彻底甩掉了差生的帽子。
  因此,对待差生,不要妄想速成,不要妄想短时间见效,要有持久的平和的耐心,要有不抛弃不放弃的执着的精神。
  
  二、要善待差生,师爱是转化差生的最佳药方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多数差生的形成是有一定原因的:有的是父母离异,有的是纪律观念淡薄,有的是基础知识薄弱,有的是生活困难,有的是受到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有的确实是智力有障碍而学习困难……因此,老师要多深入实际、多调查研究,多和学生进行平等的、无障碍的心灵沟通,遇到差生出问题,不要轻易下结论,要多引导,这样,才有可能让差生沿着老师所期待的方向发展。
  例如,我曾有一位学生,在初一时,他是全校闻名的“双差生”,不但学习差,而且还打架斗殴,上课不是睡觉就是说话,或者有时一连几天不上学。老师教育他,他还和老师对骂,态度十分恶劣。但我牢记并践行重庆名师曾庆宇老师的“与差生之道”:“对待双差生,我们要牢记三个字:忍、等、引”,“忍无可忍也要忍,望眼欲穿也要等,想尽办法也要引”。于是,我找到他的家长交流意见,来的是他爸爸,他爸爸告诉我,这个孩子的母亲生下他以后不久就离家出走,至今未归,这个孩子从小就由奶奶抚养,难免溺爱。了解到他的特殊身世后,我对他的教育中又多了一份慈母的关爱。对他的每一点微不足道的进步,我都给予热情的肯定。特别是在“五四”青年节纪念活动时,我有意让他代表全班在全校演讲。我为他精心准备发言稿,为他准备得体的演出服,一丝不苟地训练他的出场、站姿、吐字,结果大获成功,得到了校长和评委们的一致好评。从此,他变得更有尊严和自信了。见到老师、校长都要主动问好,老师们都说,他从一个问题少年转变成了一个阳光少年!当然,从初一到初三,他也有反复,也会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但我始终牢记并践行曾庆宇老师的“忍、等、引”,始终用爱心去触动他,用情理去说服他,持之以恒,不达目的不罢休。爱,真是一股神奇的力量,能在人的身上重塑一切美好的东西!
  
  三、要结合语文教学,实施人格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我一直努力的追求着这样的课堂观: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而且要对学生尤其是对差生进行人格教育,努力在师生间构建平等的、真实的、和谐的、理解的人际关系,进而实现师生的人格交融和升华。
  语文教育专家谢向贤先生指出:“语文教学只有在它不仅对智慧发生作用,而且同时对于心灵和情感也发生作用时才真正发挥了学科的教育功能。”我一直在做这样一个践行者。学生尤其是差生有着极强的不定性、可变性、反复性,需要老师不厌其烦地用执着的爱心去把那些顽皮的心拉回来,吸引到课堂上来,耐心进行教育。比如,我在教学《丑小鸭》一文时,是这样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的:“有这样一只丑小鸭,她处处受排挤、受嘲笑、受打击,但她没有绝望、没有沉沦,而是始终不屈的奋斗,最终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同学们,有一天,你也能成为一只美丽的天鹅,只不过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关系。”孩子们果然对课文内容充满了期待,学习也格外认真,连差生都表示要学习丑小鸭的坚韧坚强、勇敢执着,要像丑小鸭那样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理想,获得成功。可是,不到两天,甚至可能是课间休息回来,他们一个个又早已把自己刚刚立下的誓言抛到九霄云外。于是,在下一次语文课上,我又不得不用方仲永的事例来教育他们:“一个天资如此聪慧的神童,放弃了后天的学习尚且变得如此平庸,更何况我们这些本来就智力平平的人呢?不学习岂不是连普通人都做不成了吗?”这些小家伙们立即心有所动。
  就这样,我一次又一次地用爱固执的把那些将要跑远的心拉过来,吸引到课堂课本上来,毫不放弃,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更好的成长,努力让语文课更有人文气息,努力让学生思想与课文互相呼应,产生共鸣,显示出语文教学的特别的美。
  执教三十年,回望自己的语文教学生涯,我感悟到:上好一堂课或几堂课不难,难的是一辈子上好语文课;转化一两个差生或送一两届合格毕业生不难,难的是每一届学生都不出“次品”,这需要执着的信念和持久的热情,还有不言放弃的耐心。最后,借用语文教育专家喻旭初老师的话来勉励自己:“如果有一天,我的语文课不仅有知识的传授,更有人生的感悟和人格的魅力,能体现语文与人生的和谐统一,情感与理智的自然交融,上课变得轻松,听课成了享受,师生在相互交流中共同探索人生和艺术的美,那是最最理想的境界。”为此,我不倦的探索着、努力着!
  
  (覃红,重庆市南岸区弹子石中学,630061)
其他文献
常在一些教育教学活动中,碰到一些热心的读者。  一见面,除了撩开面纱的惊喜,就是彼此交流对杂志的感受。尽管大家对杂志、对栏目、对文章的看法是仁者见仁,但无一例外地都会说:“最喜欢读你们杂志的最后一页,杂志一拿到,总是先翻开最后一页,读起来真舒服!”  我们杂志的最后一页是“编辑手记”栏目。一页纸的篇幅,没有规定的主题,初衷是让编辑把编本期杂志的心得和故事讲述出来,和读者做一次贴心的交流。每次写的时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脑梗死的发生与纤维蛋白原水平及颈动脉斑块、颈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对80例TIA患者进行2周临床观察,分成梗死组17例和稳定组63例,测定纤维
一年级科学在全国普遍进入课堂,成为小学生的一门必修科目,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够从小就接受正规的科学教育,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弥补多年来低年级科学教学的空白,这是科学课程的回归。  随着《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正式颁布,2017年起,小学一年级重新开设科学课。这绝不仅仅是课程标准的修订和起始年级的改变,更是国家对这一学科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为适应社会迅速发展必然要求,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弥补了多年
目的研究应用替米沙坦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分析我院2007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资料64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
随着小学素质教育的深入改革,教育部门高度重视以激励策略为主的新型教育模式的应用效果,并提出了要提高小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小学生学习动力,才能推动小学素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论文关于小学英语的激励教学研究中认为,从学生兴趣出发,课堂上依附游戏教学;从学生学习热情出发,采取歌谣记忆法;开展竞赛活动,充分调动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有效课堂的构建需要学生学习兴趣的支持,更需要教师运用有效的教学
“生成问题”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预设”之外“生成”的、由学生提出的“问题”,常常是借助于一定的科学思维方法而形成。生成和预设具有相对的意义,在教学活动中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是十分可贵的教学资源。  真正的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生成过程,在这样的课堂中,常常会出现超出教师预设之外的新问题。这些鲜活的、稍纵即逝的生成问题,往往是学生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表现为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应该给教师、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使得课程可以在最大限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下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因此,我认为科学探究不应拘泥于课本知识,教师应对教学内容方面作适当地拓展与延伸,这样能更好地完成科学课的教学目标,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教学内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