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走在澳門,走几步总会遇见老建筑,西式、中式或者中西融合的,它们在空间与时间的交错中沉淀,总让人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哪怕是澳门看过很多遍的风景,还总能发现一些容易被遗忘或是忽略的角落,一些隐秘而秀丽的地方。
翻开今日的澳门半岛地图,历史城区以妈阁庙为中心,向周围铺开,由20多个文物建筑、街道及前地空间组成。妈阁前地、亚婆井前、西望洋斜巷、下环街纵横交错,连接其许多保留完整的古朴建筑,或是悠然安逸的中式院落,或是庄严圣洁的教堂……方正规整的郑家大屋就坐落其中,背依主教堂山,面朝大海,四周则散落镶嵌着妈阁庙、海事博物馆等景点。在澳门这片小小的土地上,历史悠久的建筑依然迸发出盎然的活力,郑家大屋也是如此。
沿着妈阁街走下去,逐渐远离马路边的嘈杂,进入了另一片天地,一连几处老建筑特别吸引人,最有名气的当属郑家大屋。虽然目前郑家大屋作为景点对外开放,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公共空间,其前身是澳门富有传奇色彩的家族老宅。
郑家大屋 看得见风景的建筑
在寸土寸金的澳门,人们会惊叹郑家大屋的宽敞,这个建于1869年的建筑,因为郑观应在这里完成了《盛世危言》而被世人所熟知。但却鲜有人知道郑家大屋是由郑观应之父郑文瑞始建,其后由郑观应及其兄弟陆续修建,规模不断扩大。大屋直接面向内港的坡地,视野开阔,昔日千帆并举,大小船只穿梭而过,一片繁华,景观独好。1894年,郑观应在此完成《盛世危言》,提出“富强救国”的思想,1907年,郑观应在此完成了《盛世危言后编》。如今,时过境迁,建筑和文字都保留了下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后人。
作为郑家后人,郑剑儒的整个童年每天都游走在交错的小巷之中,对他来说,郑家大屋的一切都再熟悉不过。他1963年出生在郑家大屋,在这里生活直至14岁,对生活记忆的点滴积累,就算外面有多大的建设,这里依然不会变化太多,除了老宅子和说不尽的故事,郑家大屋还有很多让他难忘的日常。“小时候,院子里种着很多果子,莲雾、桃子、无花果、杨桃、枇杷、番荔枝、石榴、番石榴,还有很多小鸟,画眉、相思、小麻雀……”在郑剑儒的印象中,郑家大屋人最多的时候,里面住着两三百人,传统节日的时候特别热闹,中秋节小孩们一起玩耍,就像是庙会一样。
郑家大屋的余庆堂是作为主屋,入口是传统的广东式凹门斗做法,檐下墙壁有彩绘,门口设有“三件头”门组,即矮门、趟拢门及板门。门口挂有“通奉第”牌匾,两侧对联分别是“前临镜海”和“后枕莲峰”,简单明了地概括了大屋选址时背山面海的环境格局和景观意象。入口处门楼墙身中部的灰塑,它由多个不同故事和题材的灰塑组成,包括“鲤跃龙门”“封侯”“富贵吉祥”及“年年有余”等。整幅灰塑长约15米,可以说是一幅立体的画卷。门楼一楼外墙上还有一副灰塑对联及琉璃通花漏窗:上联为“驻马客欣榕荫古”,下联为“步蟾人赏桂香浓”,横批“留月”。由此可见,前院昔日可能植有桂花树,但后期被改植桃树一棵。而“留月”似乎在说正对前方的圆形“月门”。
郑家大屋二楼“余庆厅”保存完好的对联,再现了近代著名思想家郑观应的处世之道和价值观——“惜食惜衣不独惜财还惜福,求名求利必须求己免求人”, 作为澳门唯一的“荣禄大夫第”,郑家大屋富含历史人文内涵,作为澳门硕果仅存的清代民宅院落的最佳代表作,它既富岭南特色,又处处流溢西方痕迹。余庆堂后厅,长案后有一幅由十二扇屏风组成的折线形寿屏,其雕刻工艺在郑家大屋现存木雕装饰中最为讲究,也最精美。
自澳门文化局于2001年接管郑家大屋后,便按“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大宅进行修复工作。但由于大宅长期失修,超过八成以上区域都有不同程度的损毁,部分原貌已模糊,这都增加了修葺难度。2002年起,政府开始对郑家大屋按部就班地进行严谨的修复工程,历经八年,昔日面貌始基本得以恢复。直至2010年 2月5日,郑家大屋这个19世纪中式院落式大宅向公众开放参观,成为澳门保存完好的最古老的中国传统大型民居建筑。
CITY GUIDE 去处推荐
郑家大屋
郑家大屋是近代著名思想家郑观应的祖屋,现址占地面积4400平方米,澳门唯一一座荣禄大府第,也是近代澳门岭南派宅院的代表,郑家大屋具有广东传统民居的特征,同时也糅合了很多外来文化的影响,可谓中西合璧,是澳门保存完好的最古老的中国传统大型民居建筑。同时,郑家大屋,也拥有很高的人文价值,郑观应就在此完成举世闻名的著作《盛世危言》。
地址:澳门半岛龙头左巷10号(亚婆井前地对面)
卢九公园
又名卢廉若公园,古称娱园,位于澳门半岛的中部,东望洋山的北麓,罗利老马路与荷兰园马路的交界处,园内景色如诗如画,俨然一派幽雅、秀丽、恬静的江南风光。园林的整体布局以及局部设计,都巧妙地运用了中国园林设计中的“小中见大”、“峰回路转”、“豁然开朗”等传统手法,是澳门唯一具有苏州园林风韵的公园。
地址:澳门半岛望德堂区罗利老马路
翻开今日的澳门半岛地图,历史城区以妈阁庙为中心,向周围铺开,由20多个文物建筑、街道及前地空间组成。妈阁前地、亚婆井前、西望洋斜巷、下环街纵横交错,连接其许多保留完整的古朴建筑,或是悠然安逸的中式院落,或是庄严圣洁的教堂……方正规整的郑家大屋就坐落其中,背依主教堂山,面朝大海,四周则散落镶嵌着妈阁庙、海事博物馆等景点。在澳门这片小小的土地上,历史悠久的建筑依然迸发出盎然的活力,郑家大屋也是如此。
沿着妈阁街走下去,逐渐远离马路边的嘈杂,进入了另一片天地,一连几处老建筑特别吸引人,最有名气的当属郑家大屋。虽然目前郑家大屋作为景点对外开放,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公共空间,其前身是澳门富有传奇色彩的家族老宅。
郑家大屋 看得见风景的建筑
在寸土寸金的澳门,人们会惊叹郑家大屋的宽敞,这个建于1869年的建筑,因为郑观应在这里完成了《盛世危言》而被世人所熟知。但却鲜有人知道郑家大屋是由郑观应之父郑文瑞始建,其后由郑观应及其兄弟陆续修建,规模不断扩大。大屋直接面向内港的坡地,视野开阔,昔日千帆并举,大小船只穿梭而过,一片繁华,景观独好。1894年,郑观应在此完成《盛世危言》,提出“富强救国”的思想,1907年,郑观应在此完成了《盛世危言后编》。如今,时过境迁,建筑和文字都保留了下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后人。
作为郑家后人,郑剑儒的整个童年每天都游走在交错的小巷之中,对他来说,郑家大屋的一切都再熟悉不过。他1963年出生在郑家大屋,在这里生活直至14岁,对生活记忆的点滴积累,就算外面有多大的建设,这里依然不会变化太多,除了老宅子和说不尽的故事,郑家大屋还有很多让他难忘的日常。“小时候,院子里种着很多果子,莲雾、桃子、无花果、杨桃、枇杷、番荔枝、石榴、番石榴,还有很多小鸟,画眉、相思、小麻雀……”在郑剑儒的印象中,郑家大屋人最多的时候,里面住着两三百人,传统节日的时候特别热闹,中秋节小孩们一起玩耍,就像是庙会一样。
郑家大屋的余庆堂是作为主屋,入口是传统的广东式凹门斗做法,檐下墙壁有彩绘,门口设有“三件头”门组,即矮门、趟拢门及板门。门口挂有“通奉第”牌匾,两侧对联分别是“前临镜海”和“后枕莲峰”,简单明了地概括了大屋选址时背山面海的环境格局和景观意象。入口处门楼墙身中部的灰塑,它由多个不同故事和题材的灰塑组成,包括“鲤跃龙门”“封侯”“富贵吉祥”及“年年有余”等。整幅灰塑长约15米,可以说是一幅立体的画卷。门楼一楼外墙上还有一副灰塑对联及琉璃通花漏窗:上联为“驻马客欣榕荫古”,下联为“步蟾人赏桂香浓”,横批“留月”。由此可见,前院昔日可能植有桂花树,但后期被改植桃树一棵。而“留月”似乎在说正对前方的圆形“月门”。
郑家大屋二楼“余庆厅”保存完好的对联,再现了近代著名思想家郑观应的处世之道和价值观——“惜食惜衣不独惜财还惜福,求名求利必须求己免求人”, 作为澳门唯一的“荣禄大夫第”,郑家大屋富含历史人文内涵,作为澳门硕果仅存的清代民宅院落的最佳代表作,它既富岭南特色,又处处流溢西方痕迹。余庆堂后厅,长案后有一幅由十二扇屏风组成的折线形寿屏,其雕刻工艺在郑家大屋现存木雕装饰中最为讲究,也最精美。
自澳门文化局于2001年接管郑家大屋后,便按“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大宅进行修复工作。但由于大宅长期失修,超过八成以上区域都有不同程度的损毁,部分原貌已模糊,这都增加了修葺难度。2002年起,政府开始对郑家大屋按部就班地进行严谨的修复工程,历经八年,昔日面貌始基本得以恢复。直至2010年 2月5日,郑家大屋这个19世纪中式院落式大宅向公众开放参观,成为澳门保存完好的最古老的中国传统大型民居建筑。
CITY GUIDE 去处推荐
郑家大屋
郑家大屋是近代著名思想家郑观应的祖屋,现址占地面积4400平方米,澳门唯一一座荣禄大府第,也是近代澳门岭南派宅院的代表,郑家大屋具有广东传统民居的特征,同时也糅合了很多外来文化的影响,可谓中西合璧,是澳门保存完好的最古老的中国传统大型民居建筑。同时,郑家大屋,也拥有很高的人文价值,郑观应就在此完成举世闻名的著作《盛世危言》。
地址:澳门半岛龙头左巷10号(亚婆井前地对面)
卢九公园
又名卢廉若公园,古称娱园,位于澳门半岛的中部,东望洋山的北麓,罗利老马路与荷兰园马路的交界处,园内景色如诗如画,俨然一派幽雅、秀丽、恬静的江南风光。园林的整体布局以及局部设计,都巧妙地运用了中国园林设计中的“小中见大”、“峰回路转”、“豁然开朗”等传统手法,是澳门唯一具有苏州园林风韵的公园。
地址:澳门半岛望德堂区罗利老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