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学期,笔者在所教授的初一(15)班开展了信息技术课程分组式任务驱动教学,具体操作如下。
(一)学习模式:
分组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二)学习内容:
学习Word2000的使用,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份电子报刊的制作。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 熟练使用Word2000的排版功能;2. 掌握使用Word2000制作电子报刊。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在网上搜索资料的能力;2. 培养对资料的整合、处理能力。
发展目标: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 培养学生协助学习、和谐共处与人合作的能力。
(四)教学活动流程
1. 分组
要实施分组式任务驱动教学,第一步就是分组,在分组之前我考虑了以下的分组原则:(1)每个小组的成员不宜过多,以便让所有的人都能参与到任务中;(2)每个组内要有一名组织能力较强且有一定计算机水平的学生,任命这名学生为组长,以便组织组内成员开展学习;(3)班内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学生要平均分配到各小组,以便组内成员的相互学习;(4)每学期调整一次分组,以培养学生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融合各组的经验;(5)小组内要考虑一定的男女生比例,尽量避免全部为男生或全部为女生的情况,这样更符合实际;(6)在遵循以上几个原则的基础上还要体现自愿的原则。
根据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分组原则,我们进行了如下的分组:全班60人分为10个小组,每组6人,各组的小组长由教师指定,学生自愿加入某一小组,最后由教师协调各小组的人数分配。
2. 计划
计划阶段首先要做的是布置任务,在设计任务时,我们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原则:(1)“任务”要体现学习目标,完成“任务”也就是完成了学习的目标;(2)“任务”要具备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任务”要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意义建构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4)“任务”要难易适中,要让学生通过努力后能完成任务,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5)任务要有实际意义,不能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太远。
依据以上原则,我们确定了制作电子报刊作为本学期的学习任务。报刊的主题各小组自行确定,报刊的要求与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大赛对电子报刊的要求相符合。
计划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制定学习计划,要求每个学生要有个人学习计划,每个小组要有小组学习计划,计划要体现本学期各个时间段的学习安排。这是一个动态的计划,在以后的学习中需要不断修正。
计划阶段教师要密切关注各小组的活动情况,帮助各小组完成计划的制定。
计划阶段教师还需要完成的一件工作是准备教学资源。目前中学信息技术课程还没有统一的教材,我校初一学生用的教材是惠州市教研室编写的《信息技术基础》初中版第一册(2000年编写),其中Word部分内容较简单,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因此我上网收集整理了一套Word2000的学习资料,放在网络课室的服务器上,学生可以通过浏览器浏览学习。
3. 学习过程控制
学习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每一阶段都需要一个阶段性的计划,以规范小组每个成员的学习行为。前三个阶段每一阶段的学习完成后举行一次阶段性的总结和交流会,由学生自行组织,要求每个小组选出一到两名代表到讲台上汇报本小组本阶段的学习情况,也可以展示电子报刊已经完成的部分,其余小组在观看这个小组的阶段成果时要为这一小组做一个阶段性评价,评价结果作为最后确定小组学习成绩的一个依据。
通过总结和交流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的成效和学习过程中的偏差,从而修正下一阶段的学习计划。
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充当着多重角色。首先教师本身要充当一名学习者,与学生一起学习、讨论。其次教师要充当一名辅导者,不仅要在知识上辅导学生,更重要是在学习方法上辅导学生。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查看教学资料、网上搜寻等方式解决问题。适当的时候,教师也要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作集中的讲解。第三,教师要充当学习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这过程教师要注意把学习的组织权和管理权下放给小组长,由小组长组织管理本小组的学习进程,而每个小组成员则通过个人计划和小组计划规范自己的学习,形成如下的管理模型:
上图中有两条由小组长和小组成员指向教师的虚线,表示教师必须不断从小组长和小组成员处获取反馈信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及时调整组织和管理策略。当然,小组长也必须不断从小组成员处获取反馈信息。
4. 评价
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综合评估,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价值取向。现代教学评价理论认为:评价不只是进行甄别选拔,评价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的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因此在评价中我们采用了将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个人自评要求每个小组成员提交一份个人学习自评报告,报告需要包含以下内容:你在小组中充当怎样的角色?你负责电子报刊哪部分内容的制作?你学习了哪些方面的知识?曾遇到过什么问题,你是怎样克服的?你哪些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你对你自己满意吗?你对你所在的小组满意吗?你认为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吗?这种教学模式还需要做哪些方面的改进?个人自评报告还要求附上个人在每一阶段的学习计划和学习小结。
小组自评要求每个小组提交一份小组学习报告,报告需要包含以下内容:本学期本小组是如何开展学习活动的?在学习活动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如何克服?小组自评报告还要求附上小组在每一阶段的学习计划和学习小结。
组内互评由小组长负责组织,最后提交一份组内互评报告,报告需要包含以下内容:每位组员在小组中所充当的角色及完成的任务;每位组员的表现如何。
组间互评主要依据每次的阶段性评价及期末成果展示会上的小组互评。成果展示会与阶段性的总结交流会一样,各小组汇报本学期的学习情况,同时展示本小组完成的电子报刊,其余小组观看这个小组的成果并为这一小组做出评价。
客观评价主要是看各小组完成电子报刊的质量。评价指标参照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大赛电子报刊项的评价指标。
综合上述评价指标,教师给每个学生确定一个分数。
(五)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主要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从各小组完成的电子报刊的质量可以看出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程度是合格的,并且具有一定的收集、处理、整合材料的能力。在学生学习能力方面及师生关系方面也出现了以下良好的发展趋势:
1. 学生表现出明显的主动学习倾向;
2. 学生之间出现明显的协作与互动现象;
3. 学生的角色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由学习的被动者变为学习的主动者、学习的组织者和学习的倡导者。
4. 教师的角色也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由教学的主宰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辅导者。
5. 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始有所提高;
6. 学生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有所提高。
因此,运用分组式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效。
(六)问题及改进措施
1. 部分同学对这种学习方式不习惯,学习的主动性不强,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个别同学表示希望老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这类同学要加强学习方法的辅导,创造机会让他们在自主和协助学习中获得成功,从而增强信心,提高兴趣。
2. 基础不同的同学学习差异比较大,基础较好的同学在学习中比较得心应手,容易取得成效,反过来促进了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基础不好的同学显得学习难度较大容易失去信心和热情。对于这种情况,主要是要加强同学间的交流和辅导,同时引导学生善于向别人学习。
3. 在实施教学活动过程中,由于留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长,小组内容易产生交谈、做小动作等不良现象;有时会产生看似热烈,其实混乱的局面,课堂气氛难以控制,情况严重的甚至影响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及时做好课堂教学过程的调控。
责任编辑潘孟良
(一)学习模式:
分组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二)学习内容:
学习Word2000的使用,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份电子报刊的制作。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 熟练使用Word2000的排版功能;2. 掌握使用Word2000制作电子报刊。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在网上搜索资料的能力;2. 培养对资料的整合、处理能力。
发展目标: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 培养学生协助学习、和谐共处与人合作的能力。
(四)教学活动流程
1. 分组
要实施分组式任务驱动教学,第一步就是分组,在分组之前我考虑了以下的分组原则:(1)每个小组的成员不宜过多,以便让所有的人都能参与到任务中;(2)每个组内要有一名组织能力较强且有一定计算机水平的学生,任命这名学生为组长,以便组织组内成员开展学习;(3)班内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学生要平均分配到各小组,以便组内成员的相互学习;(4)每学期调整一次分组,以培养学生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融合各组的经验;(5)小组内要考虑一定的男女生比例,尽量避免全部为男生或全部为女生的情况,这样更符合实际;(6)在遵循以上几个原则的基础上还要体现自愿的原则。
根据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分组原则,我们进行了如下的分组:全班60人分为10个小组,每组6人,各组的小组长由教师指定,学生自愿加入某一小组,最后由教师协调各小组的人数分配。
2. 计划
计划阶段首先要做的是布置任务,在设计任务时,我们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原则:(1)“任务”要体现学习目标,完成“任务”也就是完成了学习的目标;(2)“任务”要具备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任务”要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意义建构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4)“任务”要难易适中,要让学生通过努力后能完成任务,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5)任务要有实际意义,不能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太远。
依据以上原则,我们确定了制作电子报刊作为本学期的学习任务。报刊的主题各小组自行确定,报刊的要求与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大赛对电子报刊的要求相符合。
计划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制定学习计划,要求每个学生要有个人学习计划,每个小组要有小组学习计划,计划要体现本学期各个时间段的学习安排。这是一个动态的计划,在以后的学习中需要不断修正。
计划阶段教师要密切关注各小组的活动情况,帮助各小组完成计划的制定。
计划阶段教师还需要完成的一件工作是准备教学资源。目前中学信息技术课程还没有统一的教材,我校初一学生用的教材是惠州市教研室编写的《信息技术基础》初中版第一册(2000年编写),其中Word部分内容较简单,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因此我上网收集整理了一套Word2000的学习资料,放在网络课室的服务器上,学生可以通过浏览器浏览学习。
3. 学习过程控制
学习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每一阶段都需要一个阶段性的计划,以规范小组每个成员的学习行为。前三个阶段每一阶段的学习完成后举行一次阶段性的总结和交流会,由学生自行组织,要求每个小组选出一到两名代表到讲台上汇报本小组本阶段的学习情况,也可以展示电子报刊已经完成的部分,其余小组在观看这个小组的阶段成果时要为这一小组做一个阶段性评价,评价结果作为最后确定小组学习成绩的一个依据。
通过总结和交流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的成效和学习过程中的偏差,从而修正下一阶段的学习计划。
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充当着多重角色。首先教师本身要充当一名学习者,与学生一起学习、讨论。其次教师要充当一名辅导者,不仅要在知识上辅导学生,更重要是在学习方法上辅导学生。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查看教学资料、网上搜寻等方式解决问题。适当的时候,教师也要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作集中的讲解。第三,教师要充当学习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这过程教师要注意把学习的组织权和管理权下放给小组长,由小组长组织管理本小组的学习进程,而每个小组成员则通过个人计划和小组计划规范自己的学习,形成如下的管理模型:
上图中有两条由小组长和小组成员指向教师的虚线,表示教师必须不断从小组长和小组成员处获取反馈信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及时调整组织和管理策略。当然,小组长也必须不断从小组成员处获取反馈信息。
4. 评价
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综合评估,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价值取向。现代教学评价理论认为:评价不只是进行甄别选拔,评价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的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因此在评价中我们采用了将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个人自评要求每个小组成员提交一份个人学习自评报告,报告需要包含以下内容:你在小组中充当怎样的角色?你负责电子报刊哪部分内容的制作?你学习了哪些方面的知识?曾遇到过什么问题,你是怎样克服的?你哪些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你对你自己满意吗?你对你所在的小组满意吗?你认为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吗?这种教学模式还需要做哪些方面的改进?个人自评报告还要求附上个人在每一阶段的学习计划和学习小结。
小组自评要求每个小组提交一份小组学习报告,报告需要包含以下内容:本学期本小组是如何开展学习活动的?在学习活动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如何克服?小组自评报告还要求附上小组在每一阶段的学习计划和学习小结。
组内互评由小组长负责组织,最后提交一份组内互评报告,报告需要包含以下内容:每位组员在小组中所充当的角色及完成的任务;每位组员的表现如何。
组间互评主要依据每次的阶段性评价及期末成果展示会上的小组互评。成果展示会与阶段性的总结交流会一样,各小组汇报本学期的学习情况,同时展示本小组完成的电子报刊,其余小组观看这个小组的成果并为这一小组做出评价。
客观评价主要是看各小组完成电子报刊的质量。评价指标参照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大赛电子报刊项的评价指标。
综合上述评价指标,教师给每个学生确定一个分数。
(五)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主要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从各小组完成的电子报刊的质量可以看出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程度是合格的,并且具有一定的收集、处理、整合材料的能力。在学生学习能力方面及师生关系方面也出现了以下良好的发展趋势:
1. 学生表现出明显的主动学习倾向;
2. 学生之间出现明显的协作与互动现象;
3. 学生的角色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由学习的被动者变为学习的主动者、学习的组织者和学习的倡导者。
4. 教师的角色也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由教学的主宰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辅导者。
5. 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始有所提高;
6. 学生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有所提高。
因此,运用分组式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效。
(六)问题及改进措施
1. 部分同学对这种学习方式不习惯,学习的主动性不强,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个别同学表示希望老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这类同学要加强学习方法的辅导,创造机会让他们在自主和协助学习中获得成功,从而增强信心,提高兴趣。
2. 基础不同的同学学习差异比较大,基础较好的同学在学习中比较得心应手,容易取得成效,反过来促进了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基础不好的同学显得学习难度较大容易失去信心和热情。对于这种情况,主要是要加强同学间的交流和辅导,同时引导学生善于向别人学习。
3. 在实施教学活动过程中,由于留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长,小组内容易产生交谈、做小动作等不良现象;有时会产生看似热烈,其实混乱的局面,课堂气氛难以控制,情况严重的甚至影响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及时做好课堂教学过程的调控。
责任编辑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