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揭示了科学和技术自从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以来,不但充分显示了它的造福功能,也逐渐暴露出对自然和社会的危害。
关键词:科学;技术;双刃剑;人类利益;伦理
科学是人类探求客观规律的活动,这个定义除蕴涵了规律的客观性之外,同时说明,科学是人的活动,人的活动尤其是像科学这样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一旦不再是自发的行为,就和技术一样,也体现着人的目的,带有强烈的主观倾向。客观规律本身是价值中立的,它既可以造福人,也可以危害人,比如电,它既可以优化人的生活,又可以摧残人的生命。当科学活动具有了实用目的之后,就既有利用和发扬或者避免和弱化客观规律造福人类之功能的那一面,又有利用发扬或者避免或弱化客观规律危害人类之功能的那一面。这两个方面的目标在一个具体科学活动中往往是一致的。因为造福自己与危害他人往往是同一个过程,一方是另一方的条件。即使只是为了造福人类,有时也难免带有副作用。比如,科学发明出了肥料,农药,目的是造福人类,但肥料,农药使粮食,菜,果,甚至料,肉类蛋类都会浸染上某些毒素,危害人类健康。由于科学和技术的双刃剑功能从客观意义上说是必然的,科学技术活动就只能尽量规避和抑制其负作用,而不可能彻底消除它。真正的问题在于人类分为不同的利益群体,比如不同的阶级,阶层,集团,国家,民族,每一个利益群体从根本上说都在维护和争取自己的利益,削弱和侵夺对方利益,所以,人类历史上就充满了这样的现象,即有些利益集团有时候会故意利用科学技术成果危害人类的功能去对付对方,指示或组织科学家制造出枪炮杀害人,制造出药物毒害人。原子弹的发明成功,便是这一目的促成的结果。
科学界关于科学伦理的呼声很高,呼吁各国政府和科学家对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负责,在发展科学和技术的时候,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保护人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功能,坚决克服和制止危害人类的科学技术成果。
我以为要发展科学的造福功能,抑制其危害功能,除了从主观上不断加强科学尤其是技术伦理的教育之外,还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第一,实现科学主题的转换。以往的科学,无论是出于对自然的好奇,还是出于有目的的自觉认识,其主题都是朝着启发技术和引导。
技术的方向,帮助技术确定“可以干什么”。由于技术先天地具有双刃剑功能,科学越是对技术具有启发和引导意义,就越会成为技术的帮凶和开路先锋。因此,往后科学的发展,我以为应当从指导技术“可以干什么”这个主题转变为规范技术“不可以干什么”这个主题上来,即从对技术的指导功能转变到规范功能上来。第二,联合国作为国际协调组织应当顺应全球化趋势,制定出有权威的国际性公约,严格审定和限制那些有可能危及人类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科学技术成果。只有这样,科学技术对社会的负面效应才能得到有效控制,变成造福人类的利器。
生物技术的日益进步,使得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更加锋利。1973年,美国生物学家伯格,在他的实验室里用DNA连接酶,把两种不同来源的DNA片断相互连接,产生了一种自然界中原来没有的新的DNA杂种分子,这一成就标志着“遗传工程”的诞生。伯格意识到,遗传工程一旦应用于实际,便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诸如改造生物体、创造新物种、制造生物武器或遗传武器等等,为此,他深感责任重大,于是便果断地中止了自己进一步的实验,并于1974年联合美国的其他一些分子生物学家,一致要求在没有确定有效的安全对策之前,暂停某些DNA的重组实验。今天,仍有一些美国生物工程专家认为,生物工程是一项未知的风险,为了避免引起祸害,应该制定出必要的管理计划与伦理规范,以暂时阻止那些后果尚未得到确切了解的遗传工程实验。从人类利益出发,选择科研课题的主张,既是一种科技的选择,也是一种科技道德的选择。即使科学家暂时没有意识到这种选择的存在,但与人类休戚相关的科学成果的公布所引起的反响,也会使科学家重新认识这些问题。
1993年10月,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的一个以生育为主题的世界学术会议上,美国华盛顿大学遗传工程博士杰里•豪宣布,他们切割被遗弃的人体胚胎进行发育实验,并在体外培养了一段时间。消息一出,举世哗然。翌日,华盛顿大学就接到了250个电话。法国总统密特朗听到后说:“我感到毛骨悚然。”有人还指责杰里•豪的工作将导致买卖复制婴儿的市场出现。杰里。豪没想到这一结果会引起如此轩然大波,最后,他只好无奈地表示:“我尊重人们的感情、态度与观点,但我的实验并没有想对人类生命进行重造或者破坏。”
网络技术自从七十年代出现以来,以井喷的方式向全世界传播。在笔者认识的人中间,凡是上过网的,没有一个会选择从此不再接触网络。它已经成为许多人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但网络也使许多人上瘾,成为它的俘虏。如今,网瘾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新的教育问题。而据笔者的观察,成年人中也早已经有着大量的网瘾患者,只不过他们独立负责,不象青少年那样,有监护人去向社会舆论反映这个问题。
在短篇科幻《藕荷色的蒲公英》中,星河就为我们描述了一个网瘾现象普遍存在的未来世界。在这个离现在并不遥远的时代中,上网成瘾已经是严重的社会问题,甚至需要强制戒断。和今天的戒毒所一样,出现了司法体系内的戒网监狱。小说令人怵目惊心地描写了网络成瘾后的反应:昼夜颠倒,无法从业,难以与人交流,着魔般地到处寻找上网工具,甚至用监狱暴动来反抗强制性戒瘾。更由于作者使用了第一人称,从一个网瘾患者的角度讲这个故事,极好地表现了网络瘾的危害。小说中描写的严重生理反应,在如今某些网络成瘾者身上多少已经存在了。
作者还设想了未来社会强制戒断网瘾的具体措施:首先要使成瘾者基本脱离网络,这是强制性的,有法律作后盾。当然,为了使他们的精神不至崩溃,会在监视下有限制地上网。然后强迫成瘾者参加大运动量活动。一个长年坐在电脑前的人,身体情况相当恶化。另外,强制成瘾者读纸印的书,逐渐摆脱对电脑的依赖。
结论:
科学是把双刃剑,它存在利和弊两面,就象矛盾双方,对立统一,是不可分割的。有利存在就一定会有弊存在,但是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利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使弊得到最大限度的抑制。
参考文献:
[1]胡才珍.20世纪科技革命与世界历史进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2]刘大椿,科学技术哲学导论(第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科学;技术;双刃剑;人类利益;伦理
科学是人类探求客观规律的活动,这个定义除蕴涵了规律的客观性之外,同时说明,科学是人的活动,人的活动尤其是像科学这样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一旦不再是自发的行为,就和技术一样,也体现着人的目的,带有强烈的主观倾向。客观规律本身是价值中立的,它既可以造福人,也可以危害人,比如电,它既可以优化人的生活,又可以摧残人的生命。当科学活动具有了实用目的之后,就既有利用和发扬或者避免和弱化客观规律造福人类之功能的那一面,又有利用发扬或者避免或弱化客观规律危害人类之功能的那一面。这两个方面的目标在一个具体科学活动中往往是一致的。因为造福自己与危害他人往往是同一个过程,一方是另一方的条件。即使只是为了造福人类,有时也难免带有副作用。比如,科学发明出了肥料,农药,目的是造福人类,但肥料,农药使粮食,菜,果,甚至料,肉类蛋类都会浸染上某些毒素,危害人类健康。由于科学和技术的双刃剑功能从客观意义上说是必然的,科学技术活动就只能尽量规避和抑制其负作用,而不可能彻底消除它。真正的问题在于人类分为不同的利益群体,比如不同的阶级,阶层,集团,国家,民族,每一个利益群体从根本上说都在维护和争取自己的利益,削弱和侵夺对方利益,所以,人类历史上就充满了这样的现象,即有些利益集团有时候会故意利用科学技术成果危害人类的功能去对付对方,指示或组织科学家制造出枪炮杀害人,制造出药物毒害人。原子弹的发明成功,便是这一目的促成的结果。
科学界关于科学伦理的呼声很高,呼吁各国政府和科学家对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负责,在发展科学和技术的时候,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保护人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功能,坚决克服和制止危害人类的科学技术成果。
我以为要发展科学的造福功能,抑制其危害功能,除了从主观上不断加强科学尤其是技术伦理的教育之外,还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第一,实现科学主题的转换。以往的科学,无论是出于对自然的好奇,还是出于有目的的自觉认识,其主题都是朝着启发技术和引导。
技术的方向,帮助技术确定“可以干什么”。由于技术先天地具有双刃剑功能,科学越是对技术具有启发和引导意义,就越会成为技术的帮凶和开路先锋。因此,往后科学的发展,我以为应当从指导技术“可以干什么”这个主题转变为规范技术“不可以干什么”这个主题上来,即从对技术的指导功能转变到规范功能上来。第二,联合国作为国际协调组织应当顺应全球化趋势,制定出有权威的国际性公约,严格审定和限制那些有可能危及人类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科学技术成果。只有这样,科学技术对社会的负面效应才能得到有效控制,变成造福人类的利器。
生物技术的日益进步,使得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更加锋利。1973年,美国生物学家伯格,在他的实验室里用DNA连接酶,把两种不同来源的DNA片断相互连接,产生了一种自然界中原来没有的新的DNA杂种分子,这一成就标志着“遗传工程”的诞生。伯格意识到,遗传工程一旦应用于实际,便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诸如改造生物体、创造新物种、制造生物武器或遗传武器等等,为此,他深感责任重大,于是便果断地中止了自己进一步的实验,并于1974年联合美国的其他一些分子生物学家,一致要求在没有确定有效的安全对策之前,暂停某些DNA的重组实验。今天,仍有一些美国生物工程专家认为,生物工程是一项未知的风险,为了避免引起祸害,应该制定出必要的管理计划与伦理规范,以暂时阻止那些后果尚未得到确切了解的遗传工程实验。从人类利益出发,选择科研课题的主张,既是一种科技的选择,也是一种科技道德的选择。即使科学家暂时没有意识到这种选择的存在,但与人类休戚相关的科学成果的公布所引起的反响,也会使科学家重新认识这些问题。
1993年10月,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的一个以生育为主题的世界学术会议上,美国华盛顿大学遗传工程博士杰里•豪宣布,他们切割被遗弃的人体胚胎进行发育实验,并在体外培养了一段时间。消息一出,举世哗然。翌日,华盛顿大学就接到了250个电话。法国总统密特朗听到后说:“我感到毛骨悚然。”有人还指责杰里•豪的工作将导致买卖复制婴儿的市场出现。杰里。豪没想到这一结果会引起如此轩然大波,最后,他只好无奈地表示:“我尊重人们的感情、态度与观点,但我的实验并没有想对人类生命进行重造或者破坏。”
网络技术自从七十年代出现以来,以井喷的方式向全世界传播。在笔者认识的人中间,凡是上过网的,没有一个会选择从此不再接触网络。它已经成为许多人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但网络也使许多人上瘾,成为它的俘虏。如今,网瘾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新的教育问题。而据笔者的观察,成年人中也早已经有着大量的网瘾患者,只不过他们独立负责,不象青少年那样,有监护人去向社会舆论反映这个问题。
在短篇科幻《藕荷色的蒲公英》中,星河就为我们描述了一个网瘾现象普遍存在的未来世界。在这个离现在并不遥远的时代中,上网成瘾已经是严重的社会问题,甚至需要强制戒断。和今天的戒毒所一样,出现了司法体系内的戒网监狱。小说令人怵目惊心地描写了网络成瘾后的反应:昼夜颠倒,无法从业,难以与人交流,着魔般地到处寻找上网工具,甚至用监狱暴动来反抗强制性戒瘾。更由于作者使用了第一人称,从一个网瘾患者的角度讲这个故事,极好地表现了网络瘾的危害。小说中描写的严重生理反应,在如今某些网络成瘾者身上多少已经存在了。
作者还设想了未来社会强制戒断网瘾的具体措施:首先要使成瘾者基本脱离网络,这是强制性的,有法律作后盾。当然,为了使他们的精神不至崩溃,会在监视下有限制地上网。然后强迫成瘾者参加大运动量活动。一个长年坐在电脑前的人,身体情况相当恶化。另外,强制成瘾者读纸印的书,逐渐摆脱对电脑的依赖。
结论:
科学是把双刃剑,它存在利和弊两面,就象矛盾双方,对立统一,是不可分割的。有利存在就一定会有弊存在,但是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利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使弊得到最大限度的抑制。
参考文献:
[1]胡才珍.20世纪科技革命与世界历史进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2]刘大椿,科学技术哲学导论(第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