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中语文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是“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因此,高中三年的阅读教学要整体考虑分段安排。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方法探索 指导实践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即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
一
高中语文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是“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通过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逐步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从高中三年的阅读教学内容来看,提高阅读质量要整体考虑分段安排。即:
高中一年级从培养学生的个性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也就是说要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角度和思路等尽量减少干涉,由学生自己选择阅读对象,这种以学生兴趣出发的探究性阅读,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为以后自觉地学习语文奠定良好基础。在这一阶段,教师要敢于放手,敢于放开,但并不等于放任自流。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进度、阅读专题的确定、阅读材料的收集等都要精心策划,并要求学生进行认真总结。
高中二年级教师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探究性阅读,要借助于第一学年学生个性阅读已经形成的探究习惯和阅读方法,使学生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要求学生对兴趣阅读的经验自觉地加以运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定型于对各类文体的阅读技法,力争使学生的感悟能力、认识能力趋于统一。可以说,高中二年级的阅读教学,也是为学生高考取得良好成绩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对高二年级的阅读教学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实施。
高中三年级阅读教学直接服务于学生高考,迎接高考的探究性阅读,要求学生把已锤炼到手的探究性阅读本领,针对高考阅读题型进行探究性阅读训练。高考阅读试题虽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但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要求学生必须依题意解答,认真总结解题思路,且使其答题逐步趋于科学化、规范化。规范阅读和规范解题可以说是高三学年的主要任务。
这种探究性阅读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应该是合作探索型课堂模式。其基本教学步骤是:第一,明确问题,确定阅读目标。要用具有一定涵盖性、综合性的问题为学生阅读确定方向,帮助学生确立阅读目标。第二,自主探索,筛选目标信息。学生自主独立进行相关信息的采集、分析、综合、提炼和组合。第三,切磋问难,提高阅读效率,培养阅读能力。学生相互讨论、认真研究,教师进行启发引导。第四,交流评价,反馈阅读质量。由学习小组选派学生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完善,教师评价。在这种课堂教学中,学生将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很多问题,教师不能简单地进行对错判定,而应该是平等协商的讨论。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与老师进行交流讨论,形成统一意见。
这种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实施,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里,教师不再是知识仓库、权威和真理裁判官,而是学生学习的服务员、协助者和合作伙伴,并且应有较强的智慧驾驭能力、组织协理能力和开放、民主、宽容、合作、平等的教学心态。同时学生也应该主动积极,乐于探索;潜心研读,独立思考;质疑问难,互动合作;善于发现,注重总结。
二
要实现上述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探索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实践。
(一)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由于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部分教师单纯地把语文当做一门工具学科。在教学中主要表现在重“认知训练”,轻“情感熏陶”;重“竞争”,轻“合作”;重“封闭教学”,轻“开放教学”。因此,必须转变观念,认真研究探索有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师应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学,包括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努力做到知情统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既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探索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蕴含着一定艺术性。要从不同的角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是获取高质量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
1.激发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课程资源,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述名人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名人的号召力是无穷的。例如给学生讲毛泽东、鲁迅、巴金等名人勤于读书,善于积累,以至写文章时“下笔如有神”的事例。我们还可以通过介绍作家作品,设置悬念引导学生阅读。
2.以情感因素感染学生。
在阅读教学中要富有情感。即表情达意,特别是诗、词、歌、赋、小说、剧本等文学作品,无不蕴含着作者对人、事、物的强烈思想感情和主观态度,无不以情动人,以情寓理,这是语文阅读教学在内容上与数理化等其他学科教学的显著区别。因此,在语文阅读教要富有感染力,突出情感因素,要以情动人,教出情味。引导学生领会、体验作品中作者的憎爱之情,褒贬之义,使学生在情感体验过程中理解字词句篇的含义及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3.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语文课文中的素材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因此,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与人们交际的需要密切相关。所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不能只是为了语文教知识,必须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把语文课文中蕴含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应用到生活实际中,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属所需”“学以致用”,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运用所学知识,发展语文能力。
(三)指导学生阅读实践
1.认真选择阅读资料。
“人生有涯知无涯”,如果把宝贵的阅读时用于漫无目标的阅读,无疑也会收效甚微。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读一流学者的作品,这样才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读书效果。所谓的一流的学者,是指在该学科领域里最知名、最有权威的科学家、学者。读他们写的书,能够全面、准确地了解该学科领域的发展。
2.合理安排阅读时间。
高中生的学习任务很繁重,除进行课堂学习、课前课后的预习、复习和完成作业外,还要抽出时间读自己有兴趣的课外读物,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这就需要巧妙地安排阅读时间。平时要善于利用课余零散时间阅读,积少成多。在寒暑假、节假日,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广泛涉猎,大量阅读,多读书,读好书。
3.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增强阅读效果。
做读书笔记是最能反映学生课外阅读量和阅读效果的一种形式。教师可以有计划地安排展示学生的读书笔记,既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又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流阅读体会,共同提高。
4.抒发读后感受,培养鉴赏能力。
写读后感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有的学生看文学作品,只追求故事情节、关心人物命运,但对于书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行为怎么评价,却不能独立思考分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写好读后感,通过写读后感,学生学会思考和分析,培养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总之,我们面临的新课标,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种机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要立足课堂、立足文本,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的优势,引导学生广泛积累语文、生活知识和文学、审美知识。要积极开展各种专题阅读活动,完善学生的认知心理结构和审美心理结构,逐步培养起学生的文学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关键词: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方法探索 指导实践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即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
一
高中语文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是“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通过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逐步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从高中三年的阅读教学内容来看,提高阅读质量要整体考虑分段安排。即:
高中一年级从培养学生的个性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也就是说要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角度和思路等尽量减少干涉,由学生自己选择阅读对象,这种以学生兴趣出发的探究性阅读,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为以后自觉地学习语文奠定良好基础。在这一阶段,教师要敢于放手,敢于放开,但并不等于放任自流。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进度、阅读专题的确定、阅读材料的收集等都要精心策划,并要求学生进行认真总结。
高中二年级教师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探究性阅读,要借助于第一学年学生个性阅读已经形成的探究习惯和阅读方法,使学生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要求学生对兴趣阅读的经验自觉地加以运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定型于对各类文体的阅读技法,力争使学生的感悟能力、认识能力趋于统一。可以说,高中二年级的阅读教学,也是为学生高考取得良好成绩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对高二年级的阅读教学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实施。
高中三年级阅读教学直接服务于学生高考,迎接高考的探究性阅读,要求学生把已锤炼到手的探究性阅读本领,针对高考阅读题型进行探究性阅读训练。高考阅读试题虽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但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要求学生必须依题意解答,认真总结解题思路,且使其答题逐步趋于科学化、规范化。规范阅读和规范解题可以说是高三学年的主要任务。
这种探究性阅读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应该是合作探索型课堂模式。其基本教学步骤是:第一,明确问题,确定阅读目标。要用具有一定涵盖性、综合性的问题为学生阅读确定方向,帮助学生确立阅读目标。第二,自主探索,筛选目标信息。学生自主独立进行相关信息的采集、分析、综合、提炼和组合。第三,切磋问难,提高阅读效率,培养阅读能力。学生相互讨论、认真研究,教师进行启发引导。第四,交流评价,反馈阅读质量。由学习小组选派学生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完善,教师评价。在这种课堂教学中,学生将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很多问题,教师不能简单地进行对错判定,而应该是平等协商的讨论。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与老师进行交流讨论,形成统一意见。
这种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实施,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里,教师不再是知识仓库、权威和真理裁判官,而是学生学习的服务员、协助者和合作伙伴,并且应有较强的智慧驾驭能力、组织协理能力和开放、民主、宽容、合作、平等的教学心态。同时学生也应该主动积极,乐于探索;潜心研读,独立思考;质疑问难,互动合作;善于发现,注重总结。
二
要实现上述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探索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实践。
(一)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由于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部分教师单纯地把语文当做一门工具学科。在教学中主要表现在重“认知训练”,轻“情感熏陶”;重“竞争”,轻“合作”;重“封闭教学”,轻“开放教学”。因此,必须转变观念,认真研究探索有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师应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学,包括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努力做到知情统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既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探索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蕴含着一定艺术性。要从不同的角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是获取高质量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
1.激发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课程资源,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述名人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名人的号召力是无穷的。例如给学生讲毛泽东、鲁迅、巴金等名人勤于读书,善于积累,以至写文章时“下笔如有神”的事例。我们还可以通过介绍作家作品,设置悬念引导学生阅读。
2.以情感因素感染学生。
在阅读教学中要富有情感。即表情达意,特别是诗、词、歌、赋、小说、剧本等文学作品,无不蕴含着作者对人、事、物的强烈思想感情和主观态度,无不以情动人,以情寓理,这是语文阅读教学在内容上与数理化等其他学科教学的显著区别。因此,在语文阅读教要富有感染力,突出情感因素,要以情动人,教出情味。引导学生领会、体验作品中作者的憎爱之情,褒贬之义,使学生在情感体验过程中理解字词句篇的含义及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3.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语文课文中的素材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因此,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与人们交际的需要密切相关。所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不能只是为了语文教知识,必须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把语文课文中蕴含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应用到生活实际中,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属所需”“学以致用”,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运用所学知识,发展语文能力。
(三)指导学生阅读实践
1.认真选择阅读资料。
“人生有涯知无涯”,如果把宝贵的阅读时用于漫无目标的阅读,无疑也会收效甚微。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读一流学者的作品,这样才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读书效果。所谓的一流的学者,是指在该学科领域里最知名、最有权威的科学家、学者。读他们写的书,能够全面、准确地了解该学科领域的发展。
2.合理安排阅读时间。
高中生的学习任务很繁重,除进行课堂学习、课前课后的预习、复习和完成作业外,还要抽出时间读自己有兴趣的课外读物,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这就需要巧妙地安排阅读时间。平时要善于利用课余零散时间阅读,积少成多。在寒暑假、节假日,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广泛涉猎,大量阅读,多读书,读好书。
3.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增强阅读效果。
做读书笔记是最能反映学生课外阅读量和阅读效果的一种形式。教师可以有计划地安排展示学生的读书笔记,既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又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流阅读体会,共同提高。
4.抒发读后感受,培养鉴赏能力。
写读后感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有的学生看文学作品,只追求故事情节、关心人物命运,但对于书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行为怎么评价,却不能独立思考分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写好读后感,通过写读后感,学生学会思考和分析,培养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总之,我们面临的新课标,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种机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要立足课堂、立足文本,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的优势,引导学生广泛积累语文、生活知识和文学、审美知识。要积极开展各种专题阅读活动,完善学生的认知心理结构和审美心理结构,逐步培养起学生的文学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