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加深初级指挥生长干部学员对管理理论和原则的理解,提升其管理实践能力,增强其创新意识,课题研究作为一种实践教学手段被引入到本科管理类课程的教学中来。针对在实践运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本文从有效开展课题研究应注重的五大环节入手进行论述。
[关键词]管理类课程 课题研究 五大环节
为了贯彻党中央所提出的“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的要求,响应大学教学改革号召,提升初级指挥生长干部学员的实践能力以及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自2011年起,课题研究被引入到我校本科管理类课程的教学中。管理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结合的非常紧密的学科,因此在学习管理类课程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管理知识的积累,也要注重管理技能的提升。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管理类课程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多种实践教学手段的运用,课题研究就是其中之一。在管理类课程中开展课题研究即指在正常授课过程中,学员可以围绕感兴趣的管理理论、管理实践或管理热点问题,自拟课题,分小组进行调查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在学员间进行交流,最终由教员进行讲评的一个学习过程。课题研究通过鼓励学员自由结合成课题研究小组,自主拟定课题立项,自行展开资料收集和实证研究,独立完成结题报告,并进行公开答辩,不仅实现了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知行合一,也锻炼了学员的组织协调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实证分析能力、文字撰写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为学员以后从事部队基层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两年的具体实践中可以看出,课题研究这种实践教学方式在增强学员学习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加深对管理原理的理解,锻炼管理技能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例如课题研究小组中存在有些学员“搭便车”,课题研究选题过空过大,调查问卷无法支持课题主旨,课题完成虎头蛇尾等。本文拟就对在管理类课程的本科教学活动中如何更有效的开展课题研究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笔者认为有效开展课题研究应注重以下五个环节。
一、在课题研究小组成立环节应注重成员的合作性
通过对本学期《军队管理学基础理论》课程中课题研究小组成立情况的调查,笔者发现80%的课题研究小组在成立时是十分随意的。多为几个关系比较要好的同学,或者是同寝室的几名同学组成。只有20%的课题研究小组在成立时考虑到了分工以及成员所具有的特长。正是因为这种成立的随意性,导致在进行课题研究过程中有部分学员参与度极低,甚至根本没有参与,只是在课题研究小组挂个名字。问及原因,一些课题小组负责人表示,大家都是同学,谁多干谁少干点无所谓;或者与其花时间去动员其他组员,还不如自己干更能保证效果。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学员对于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的目的和意义还不够不明确。
之所以通过分组形式进行课题研究一是因为客观条件限制。在不影响正常授课的前提下,考虑到本科学员课业负担较重,自由支配时间较少,而在课题研究中需要完成诸如开展问卷调查、进行实地考察、查阅文献资料、编写结题报告等诸多工作,如果这些全部由个人完成无法保证效果的实现,因此采取小组协作的形式来进行。
通过分组形式进行课题研究的意义还在于希望通过团队学习①的形式,达到个体学习无法达到的深度和广度优势。同时使学员在与他人分工协作的过程中,培养和提升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在团队互助互爱中获得归属感和幸福感;在为共同兴趣和目标的奋斗中,充分激发成就动机和学习潜力;在团队思维的碰撞中,激荡出更多创新思维的火花。
同时,课题研究小组的成立以及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组员的分工协作本身就是一个管理实践的有机过程。其中涉及到管理的诸多职能,如选人用人、授权、决策、计划等等。因此即使课题完成的很成功,但是没有发挥小组研究的功能和优势,就说明课题研究这种实践教学手段只取得了一半的效果。
因此,在课题研究的第一个环节,即课题小组成立之时,就应该注重成员之间的合作性。这种合作并不是每人领取一部分内容回去自己搞研究,再将各自研究结果组合成一篇报告,而应该是基于个人特长之上的,以有利于课题研究中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为前提,以合作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有机协调配合。如由文字能力较强的同学负责报告编写工作,由沟通能力较强的同学负责进行问卷调查或访谈,由分析能力较强的同学负责信息收集和整理,而对于课题立项的选择、问卷调查的制定、研究结论的总结、有效建议的提出则由小组全体成员共同讨论形成。
只有避免课题小组成立的盲目性,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合,强调分工、协调和合作,才有利于实现课题研究在管理类课程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意义,使每位学员都能获得有效的锻炼。
二、在课题立项环节应注重选题的合理性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选择合适的课题是高质量完成课题研究的前提和保证。
通过对上学期笔者所带的两个学员队共55项课题研究的分析统计可以得出,有87.3%的课题小组选择的是实践性问题,例如《学员队洗衣机使用管理问题研究》、《学员课余时间管理研究》、《模拟连制度下的排长定位及管理》。剩余12.7%的课题小组选择的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问题,例如《关于在建制班范围内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研究》、《威信缺失情况下任务的分配与完成》。没有一个课题小组选择纯理论性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有71.4%的小组表示所选课题是为了解决当前学员队所存在的管理问题,有25.8%的小组表示所选课题考虑到了自己未来从事部队基层管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管理问题,也有3.8%的小组表示所选课题没有过多考虑,只要便于完成即可。从课题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和推广应用价值来看,30.4%的小组表示其课题研究成果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时间价值,有62.2%的小组表示其课题研究成果有一定的实践价值但缺乏学术价值,也有7.4%的小组表示其仅仅只是完成一项作业,课题研究成果并没有较大实践价值,更谈不上学术价值。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小组在选题时是比较认真的,并且大家普遍注意到课题研究在解决当前或未来管理问题上的实践价值。但是也有部分小组在选题时十分盲目,对于课题研究的意义未加以重视。 那么改如何保证选题的合理性呢?通过笔者的总结,一个优秀的研究课题应该包含以下四大要素:实用、科学、可行和创新。所谓实用,指的是课题的选择应该围绕现实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问题解决型的研究。如针对学员课余时间利用率不高的情况进行的《学员课余时间管理问题研究》就非常具有实用性,充分体现了管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所谓科学,指的是课题的原则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要有充实的科学研究事实作为基础,不能仅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测去选题,也不能违背社会道德基础。如将《法西斯主义在管理中的积极意义》作为选题明显就缺乏科学性。所谓可行,指的是对所选课题完成的可能性。这个选择不仅要考虑客观条件如研究时间、研究手段的选择、信息搜集路径的限制,还要考虑课题研究者的能力和知识水平等主观因素。要避免选题过大过空情况的出现,如有的小组选择《军队后勤保障管理信息化变革研究》作为其研究课题就较缺乏可行性。不是其一个仅由三、四名大二学员组成的课题小组,在现有知识基础上经过一学期的研究就能完成的。我认为选题可行一是要做到针对问题具体,而是要选择较小的切入点,如《从新生入学管理谈学员队作风养成》。所谓创新,就是指课题选择要具有新颖性和先进性,避免出现选题跟风或重复情况。要致力于解决新问题、提出新见解、取得新发现、开拓新领域。这个“新”可以表现为他人从未涉猎的项目,也可以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的更进一步发展,也可以是有关理论在新领域内的全新运用。例如《关于在建制班范围内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研究》这一课题就体现了最后一种“新”。
为了保证选题的合理性,做到实用、科学、可行、创新,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在课题立项时应集思广益,指导教师也要提出有效建议。可以说选题的合理直接决定了课题研究的成败,关系着课题研究的方向、目标和内容,影响了课题成果的水平和价值。
三、在课题研究环节应注重方法的科学性
在管理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可以选择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观察法、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测量法、实验法等。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得知,在笔者所带的两个学员队进行的55项管理课题研究中,全部小组至少运用了一种课题研究方法,有90%的小组运用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课题研究方法。其中运用频率最高的是文献研究法,其次是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有个别小组还运用到测量法、个案分析法和实验法。可以看出,同学们注意到了研究方法对于探索事物关系,揭示事物内在规律,形成可靠结论,作出可行性建议的重要意义,也尝试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支持自己的观点。但也暴露出了不少的问题,例如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求多求全,缺乏针对性;运用研究方法得出的结论无法支持自己的论点;实验中假设内容过多,影响结论的客观性等。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因课题研究过程中研究方法的选择和使用缺乏科学性造成的。
运用何种研究方法以及如何科学地运用这些研究方法来研究课题首先取决于课题研究的内容。如果课题属于对现状问题的研究,如《学员外出请销假制度管理》,一般可以采用观察法、访谈法、测量法。如果课题属于对发展问题的研究,如《新军事变革时期军队基层指挥军官角色变迁研究》,一般可以采用行动研究法、个案跟踪法和实验法等。
其次,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还取决与课题研究的条件。例如课题研究时间相对较短,就应采取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用时较短的研究方法,而不能采取实验法、个案跟踪法等用时较长的方法。
再次,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还取决与课题研究的需要。何种研究方法更能阐明情况的特点,何种研究方法更能支持观点的存在,何种研究方法更能推动结论的形成,就采用何种研究方法。如在《体能训练器械房使用管理》这一研究课题中,为了阐明器械房在管理中存在很大漏洞,可以通过观察法总结出器械房在一周内的有效使用情况,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得学员对于器械房使用不满意的第一手资料。
除此以外,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还取决于研究者对于各种研究方法的掌控能力和偏好。例如沟通能力比较强的研究者就可以采用访谈法。
在课题研究中研究方法的科学运用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大体如上所述。但这只是一种方向性的建议。在实践中要注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善于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来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性。
四、在资料搜集环节应注重信息的系统性
搜集和整理资料是开展课题研究不可或缺的准备和基础。但通过笔者的观察发现,学员在这一方面的能力还很欠缺。首先是不了解资料搜集的渠道,不了解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无法从互联网和图书馆等路径搜集到课题研究所需的资料;其次是不掌握资料整理的有效方法,不会进行加工整理,造成资料堆砌,观点不突出;还有一种情况是对所有资料不加分析甄别,用错误的资料推理出错误的结论。
要想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在资料搜集环节要注重信息的系统性,做到求精、求全、求实、求新。所谓求精,指的是在搜集资料时应该具有目的性,搜集能够支持本课题研究的有效资料,并对所有信息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得出精华所在;所谓求全,指的是在有具体指向的前提下,尽量搜集与课题研究内容相关的所有资料,只有在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分类,分析、综合,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所谓求实,指的是要以辩证的眼光审查所搜集的信息,去伪存真,不可人云亦云;所谓求新,指的是搜集资料要尽可能反映学术研究的最新动态,增加最新的信息。
为了保证资料搜集环节信息的系统性,更好的为开展课题研究服务,可以对学员进行资料搜集整理方面的相关培训。
五、在报告撰写环节应注重格式的规范性
结题报告作为最终成果,是整个课题研究活动的核心环节。它阐明了整个课题研究小组对某个管理问题的观点,反映出该课题研究小组对资料的搜集整理能力,体现了该课题研究小组对课题研究方法的有效运用。也是教员评价每项课题研究的客观依据,是不同课题组之间进行交流的媒介。因此,结题报告的质量直接影响了课题研究目的的达成和效果的实现。
但笔者注意到,本科学员能按规范撰写结题报告的比例极小。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文章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无法得出研究者观点;二是用语随意或过于晦涩难懂,使读者难以抓住有效信息;三是缺乏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不能通过有效地组织材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和研究成果;四是缺少参考文献的标注。列出参考文献一方面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另一方面也为读者核实和深入研究提供方便。在结题报告中列出参考文献也是研究过程的一个佐证。
不能规范地撰写结题报告反映出学员欠缺课题研究相关方面的基础训练。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保证课题研究的有效展开,一方面学员要在平时增加学术类文章的阅读量,从中学习规范的文章用语,增强论文撰写的逻辑性,掌握相应格式。另一方面,教员也可以为学员开设相关的培训。
总之,笔者认为,只有抓住以上五大环节,才能保证在本科教学活动中课题研究的有效开展,才能使课题研究真正发挥出在紧密联系学科前沿信息,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加大学习的深度、广度、前沿性和吸引力;加强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积极意义。
[注释]
①团队学习是团体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彼得·圣吉
[参考文献]
[1]宋凤宁.大学生开展课题研究:意义、引导与反思,煤炭高等教育,2008.1.
[2]黄敬宝,蒋甫玉,大学生科研训练:成效、问题与对策———北京某高校案例分析,科技管理研究,2011.1.
[3]时俊卿.课题研究方法的选择(上)(下),教育科学研究,2010.2/2010.4.
[4]彭杜宏.基于问题解决的大学生团队学习认知互动分析,苏州大学2009届博士学位论文,2010.2.
[5]蔡鸣龙,谈毕业论文的课题选择与材料收集,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4.1.
(作者单位: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人文社科系 河南郑州)
[关键词]管理类课程 课题研究 五大环节
为了贯彻党中央所提出的“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的要求,响应大学教学改革号召,提升初级指挥生长干部学员的实践能力以及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自2011年起,课题研究被引入到我校本科管理类课程的教学中。管理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结合的非常紧密的学科,因此在学习管理类课程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管理知识的积累,也要注重管理技能的提升。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管理类课程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多种实践教学手段的运用,课题研究就是其中之一。在管理类课程中开展课题研究即指在正常授课过程中,学员可以围绕感兴趣的管理理论、管理实践或管理热点问题,自拟课题,分小组进行调查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在学员间进行交流,最终由教员进行讲评的一个学习过程。课题研究通过鼓励学员自由结合成课题研究小组,自主拟定课题立项,自行展开资料收集和实证研究,独立完成结题报告,并进行公开答辩,不仅实现了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知行合一,也锻炼了学员的组织协调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实证分析能力、文字撰写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为学员以后从事部队基层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两年的具体实践中可以看出,课题研究这种实践教学方式在增强学员学习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加深对管理原理的理解,锻炼管理技能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例如课题研究小组中存在有些学员“搭便车”,课题研究选题过空过大,调查问卷无法支持课题主旨,课题完成虎头蛇尾等。本文拟就对在管理类课程的本科教学活动中如何更有效的开展课题研究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笔者认为有效开展课题研究应注重以下五个环节。
一、在课题研究小组成立环节应注重成员的合作性
通过对本学期《军队管理学基础理论》课程中课题研究小组成立情况的调查,笔者发现80%的课题研究小组在成立时是十分随意的。多为几个关系比较要好的同学,或者是同寝室的几名同学组成。只有20%的课题研究小组在成立时考虑到了分工以及成员所具有的特长。正是因为这种成立的随意性,导致在进行课题研究过程中有部分学员参与度极低,甚至根本没有参与,只是在课题研究小组挂个名字。问及原因,一些课题小组负责人表示,大家都是同学,谁多干谁少干点无所谓;或者与其花时间去动员其他组员,还不如自己干更能保证效果。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学员对于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的目的和意义还不够不明确。
之所以通过分组形式进行课题研究一是因为客观条件限制。在不影响正常授课的前提下,考虑到本科学员课业负担较重,自由支配时间较少,而在课题研究中需要完成诸如开展问卷调查、进行实地考察、查阅文献资料、编写结题报告等诸多工作,如果这些全部由个人完成无法保证效果的实现,因此采取小组协作的形式来进行。
通过分组形式进行课题研究的意义还在于希望通过团队学习①的形式,达到个体学习无法达到的深度和广度优势。同时使学员在与他人分工协作的过程中,培养和提升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在团队互助互爱中获得归属感和幸福感;在为共同兴趣和目标的奋斗中,充分激发成就动机和学习潜力;在团队思维的碰撞中,激荡出更多创新思维的火花。
同时,课题研究小组的成立以及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组员的分工协作本身就是一个管理实践的有机过程。其中涉及到管理的诸多职能,如选人用人、授权、决策、计划等等。因此即使课题完成的很成功,但是没有发挥小组研究的功能和优势,就说明课题研究这种实践教学手段只取得了一半的效果。
因此,在课题研究的第一个环节,即课题小组成立之时,就应该注重成员之间的合作性。这种合作并不是每人领取一部分内容回去自己搞研究,再将各自研究结果组合成一篇报告,而应该是基于个人特长之上的,以有利于课题研究中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为前提,以合作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有机协调配合。如由文字能力较强的同学负责报告编写工作,由沟通能力较强的同学负责进行问卷调查或访谈,由分析能力较强的同学负责信息收集和整理,而对于课题立项的选择、问卷调查的制定、研究结论的总结、有效建议的提出则由小组全体成员共同讨论形成。
只有避免课题小组成立的盲目性,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合,强调分工、协调和合作,才有利于实现课题研究在管理类课程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意义,使每位学员都能获得有效的锻炼。
二、在课题立项环节应注重选题的合理性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选择合适的课题是高质量完成课题研究的前提和保证。
通过对上学期笔者所带的两个学员队共55项课题研究的分析统计可以得出,有87.3%的课题小组选择的是实践性问题,例如《学员队洗衣机使用管理问题研究》、《学员课余时间管理研究》、《模拟连制度下的排长定位及管理》。剩余12.7%的课题小组选择的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问题,例如《关于在建制班范围内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研究》、《威信缺失情况下任务的分配与完成》。没有一个课题小组选择纯理论性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有71.4%的小组表示所选课题是为了解决当前学员队所存在的管理问题,有25.8%的小组表示所选课题考虑到了自己未来从事部队基层管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管理问题,也有3.8%的小组表示所选课题没有过多考虑,只要便于完成即可。从课题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和推广应用价值来看,30.4%的小组表示其课题研究成果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时间价值,有62.2%的小组表示其课题研究成果有一定的实践价值但缺乏学术价值,也有7.4%的小组表示其仅仅只是完成一项作业,课题研究成果并没有较大实践价值,更谈不上学术价值。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小组在选题时是比较认真的,并且大家普遍注意到课题研究在解决当前或未来管理问题上的实践价值。但是也有部分小组在选题时十分盲目,对于课题研究的意义未加以重视。 那么改如何保证选题的合理性呢?通过笔者的总结,一个优秀的研究课题应该包含以下四大要素:实用、科学、可行和创新。所谓实用,指的是课题的选择应该围绕现实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问题解决型的研究。如针对学员课余时间利用率不高的情况进行的《学员课余时间管理问题研究》就非常具有实用性,充分体现了管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所谓科学,指的是课题的原则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要有充实的科学研究事实作为基础,不能仅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测去选题,也不能违背社会道德基础。如将《法西斯主义在管理中的积极意义》作为选题明显就缺乏科学性。所谓可行,指的是对所选课题完成的可能性。这个选择不仅要考虑客观条件如研究时间、研究手段的选择、信息搜集路径的限制,还要考虑课题研究者的能力和知识水平等主观因素。要避免选题过大过空情况的出现,如有的小组选择《军队后勤保障管理信息化变革研究》作为其研究课题就较缺乏可行性。不是其一个仅由三、四名大二学员组成的课题小组,在现有知识基础上经过一学期的研究就能完成的。我认为选题可行一是要做到针对问题具体,而是要选择较小的切入点,如《从新生入学管理谈学员队作风养成》。所谓创新,就是指课题选择要具有新颖性和先进性,避免出现选题跟风或重复情况。要致力于解决新问题、提出新见解、取得新发现、开拓新领域。这个“新”可以表现为他人从未涉猎的项目,也可以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的更进一步发展,也可以是有关理论在新领域内的全新运用。例如《关于在建制班范围内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研究》这一课题就体现了最后一种“新”。
为了保证选题的合理性,做到实用、科学、可行、创新,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在课题立项时应集思广益,指导教师也要提出有效建议。可以说选题的合理直接决定了课题研究的成败,关系着课题研究的方向、目标和内容,影响了课题成果的水平和价值。
三、在课题研究环节应注重方法的科学性
在管理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可以选择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观察法、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测量法、实验法等。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得知,在笔者所带的两个学员队进行的55项管理课题研究中,全部小组至少运用了一种课题研究方法,有90%的小组运用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课题研究方法。其中运用频率最高的是文献研究法,其次是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有个别小组还运用到测量法、个案分析法和实验法。可以看出,同学们注意到了研究方法对于探索事物关系,揭示事物内在规律,形成可靠结论,作出可行性建议的重要意义,也尝试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支持自己的观点。但也暴露出了不少的问题,例如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求多求全,缺乏针对性;运用研究方法得出的结论无法支持自己的论点;实验中假设内容过多,影响结论的客观性等。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因课题研究过程中研究方法的选择和使用缺乏科学性造成的。
运用何种研究方法以及如何科学地运用这些研究方法来研究课题首先取决于课题研究的内容。如果课题属于对现状问题的研究,如《学员外出请销假制度管理》,一般可以采用观察法、访谈法、测量法。如果课题属于对发展问题的研究,如《新军事变革时期军队基层指挥军官角色变迁研究》,一般可以采用行动研究法、个案跟踪法和实验法等。
其次,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还取决与课题研究的条件。例如课题研究时间相对较短,就应采取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用时较短的研究方法,而不能采取实验法、个案跟踪法等用时较长的方法。
再次,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还取决与课题研究的需要。何种研究方法更能阐明情况的特点,何种研究方法更能支持观点的存在,何种研究方法更能推动结论的形成,就采用何种研究方法。如在《体能训练器械房使用管理》这一研究课题中,为了阐明器械房在管理中存在很大漏洞,可以通过观察法总结出器械房在一周内的有效使用情况,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得学员对于器械房使用不满意的第一手资料。
除此以外,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还取决于研究者对于各种研究方法的掌控能力和偏好。例如沟通能力比较强的研究者就可以采用访谈法。
在课题研究中研究方法的科学运用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大体如上所述。但这只是一种方向性的建议。在实践中要注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善于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来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性。
四、在资料搜集环节应注重信息的系统性
搜集和整理资料是开展课题研究不可或缺的准备和基础。但通过笔者的观察发现,学员在这一方面的能力还很欠缺。首先是不了解资料搜集的渠道,不了解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无法从互联网和图书馆等路径搜集到课题研究所需的资料;其次是不掌握资料整理的有效方法,不会进行加工整理,造成资料堆砌,观点不突出;还有一种情况是对所有资料不加分析甄别,用错误的资料推理出错误的结论。
要想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在资料搜集环节要注重信息的系统性,做到求精、求全、求实、求新。所谓求精,指的是在搜集资料时应该具有目的性,搜集能够支持本课题研究的有效资料,并对所有信息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得出精华所在;所谓求全,指的是在有具体指向的前提下,尽量搜集与课题研究内容相关的所有资料,只有在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分类,分析、综合,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所谓求实,指的是要以辩证的眼光审查所搜集的信息,去伪存真,不可人云亦云;所谓求新,指的是搜集资料要尽可能反映学术研究的最新动态,增加最新的信息。
为了保证资料搜集环节信息的系统性,更好的为开展课题研究服务,可以对学员进行资料搜集整理方面的相关培训。
五、在报告撰写环节应注重格式的规范性
结题报告作为最终成果,是整个课题研究活动的核心环节。它阐明了整个课题研究小组对某个管理问题的观点,反映出该课题研究小组对资料的搜集整理能力,体现了该课题研究小组对课题研究方法的有效运用。也是教员评价每项课题研究的客观依据,是不同课题组之间进行交流的媒介。因此,结题报告的质量直接影响了课题研究目的的达成和效果的实现。
但笔者注意到,本科学员能按规范撰写结题报告的比例极小。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文章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无法得出研究者观点;二是用语随意或过于晦涩难懂,使读者难以抓住有效信息;三是缺乏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不能通过有效地组织材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和研究成果;四是缺少参考文献的标注。列出参考文献一方面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另一方面也为读者核实和深入研究提供方便。在结题报告中列出参考文献也是研究过程的一个佐证。
不能规范地撰写结题报告反映出学员欠缺课题研究相关方面的基础训练。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保证课题研究的有效展开,一方面学员要在平时增加学术类文章的阅读量,从中学习规范的文章用语,增强论文撰写的逻辑性,掌握相应格式。另一方面,教员也可以为学员开设相关的培训。
总之,笔者认为,只有抓住以上五大环节,才能保证在本科教学活动中课题研究的有效开展,才能使课题研究真正发挥出在紧密联系学科前沿信息,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加大学习的深度、广度、前沿性和吸引力;加强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积极意义。
[注释]
①团队学习是团体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彼得·圣吉
[参考文献]
[1]宋凤宁.大学生开展课题研究:意义、引导与反思,煤炭高等教育,2008.1.
[2]黄敬宝,蒋甫玉,大学生科研训练:成效、问题与对策———北京某高校案例分析,科技管理研究,2011.1.
[3]时俊卿.课题研究方法的选择(上)(下),教育科学研究,2010.2/2010.4.
[4]彭杜宏.基于问题解决的大学生团队学习认知互动分析,苏州大学2009届博士学位论文,2010.2.
[5]蔡鸣龙,谈毕业论文的课题选择与材料收集,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4.1.
(作者单位: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人文社科系 河南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