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五章
出场(3):飞舟营救女童,女童创生命奇迹,小江珊突然成了明星后的种种说法……
1998年8月13日上午,在长江抗洪抢险决战决胜的紧要关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亲赴湖北抗洪前线。在飞往湖北沙市的飞机上,江泽民总书记和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谈到部队在抗洪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时,坐在一边的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曾庆红说:“电视上曾播过这样动人的镜头,一名下身赤裸的儿童被洪水困在树上哭喊着,是解放军驾冲锋舟及时把她解救了下来。还有一位被困在屋顶上的老大娘,也是解放军及时赶到才得以脱险。”
江泽民总书记说:“这些镜头我都看到了,很感人啊!事实证明,我们的部队不愧是一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的,与老百姓有着鱼水之情和血肉联系的人民军队。还是那句话: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曾庆红说的那个被救的女童叫江珊,大约是为了区别于那个演电影的江珊,舆论称此女童为小江珊。
小江珊是湖北公安消防总队突击队的冲锋舟救下的。
据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于永波看到这一镜头,听到江总书记就救这女童的镜头所说的话后,派人到部队查找救小江珊的是哪支部队哪艘冲锋舟,查找好久没有结果。解放军里查不到,又到武警部队去查,可也没查到。最后查到的结果是湖北公安消防总队突击队救的小江珊。
消防总队是解放军的编制,是现役军人,那天在簰洲湾救人,队员们穿的是迷彩服,与解放军官兵穿的迷彩服一样,而且肩章也一样。但消防总队属公安部门领导,也可以说他们是武警部队,他们有时是挂两块牌子的,但一般都是称公安消防队伍。
湖北公安消防总队突击队8月2日凌晨在簰洲湾救了小女孩江珊后,当时并没有把这件事当作很了不得的成绩,因为小江珊不过是他们在簰洲湾营救出来的1700多人中的一个,他们救出的像小江珊一样的人多着呢!当小江珊后来被舆论宣传得成了明星时,他们也是这样认为的。
营救小江珊的冲锋舟是湖北公安消防总队突击队的2号冲锋舟。当人们询问起营救小江珊的细节和他们当时的想法时,2号冲锋舟的带队处长隗德芳笑了笑,说:“作为一个军人在那种情况下能想到别的么?救助人民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为了群众生命的得救,即使牺牲自己,我们也是不会犹豫的。”
战训处长隗德芳是湖北公安消防总队突击队重要的一员,在7月份的东湖水上训练中,他是具体的组织者与执行者,在随后的武汉市内渍水救人转移群众的多次行动中,他都是参加者。8月1日接到簰洲湾营救的命令后,他随突击队赶到了沙湖闸大堤。按原编队方案,他是一艘冲锋舟的指挥员。但在第一次下水时,李金文总队长命令他留在大堤上担任联络通信,因为他懂通信技术。后来第一批下水救人的冲锋舟返回大堤。李金文总队长上岸向现场营救指挥部报告水里的情况,参与营救指挥,张高潮副总队长上了1号冲锋舟,隗德芳就上了2号冲锋舟担任指挥员,或者说是冲锋舟的领队。当时2号冲锋舟上除了隗德芳外,还有干部处副处长彭军、后勤部上尉助理员王明华,直属中队战士杜志敏。
隗德芳他们上冲锋舟时,岸上围了数十名记者,记者们接到簰洲湾溃口的消息后,纷纷赶来,但是上不了船。在水里救人的,当时只有消防总队的两艘冲锋舟与4艘橡皮艇。记者们就围着消防总队的人说好话,软磨硬缠,希望能让他们上船。到溃口处看一看,参加现场救人。
当时天黑水大,水面情况复杂,行船十分危险。李金文总队长和指挥部经过考虑。不许记者上船。一是为了记者们的安全。二是船上多一个人,营救被困者时就少装一个人。急得一些记者在岸上直跳脚,特别是电视台的记者们,他们要现场拍摄啊!
湖北电视台新闻部记者蔡文祥、向培风和他们的副台长梁家新8月1日当晚就赶到了簰洲湾,他们也一直在寻找下水的机会。他们想了许多办法,都没能成功。
就在隗德芳处长的2号冲锋舟要离岸时,蔡文祥和向培风找到隗德芳,希望把他们带上。
蔡文祥说:“我是洪湖人,自小在水边长大,会游泳,带上我们吧,我们不怕危险的。”
隗德芳听说蔡文样是水边长大的,心里动了一下,带上他们吧,他们的敬业精神让人感动啊。隗德芳自己也是荆州地区人,与蔡文样是老乡哩。帮老乡一个忙,隗德芳决定带他们了。当时带1号冲锋舟的张高潮副总队长在一边,也点头同意让隗德芳他们带蔡文祥2人。张高潮也是荆州地区人,他们三人都是老乡。
张高潮和隗德芳当时绝没想到。他们的这一决定多么重要!蔡文祥与向培风上了2号冲锋舟,后来就拍摄到了小江珊被救的镜头,而有了这个镜头,就为1998年中国抗洪增添了多彩的一笔。有了这个镜头,洪水造成的灾难在世人眼中变得更加残酷与具体,英雄的军队营救人民变得更加英勇而真实。这个动人心魄的镜头,让世界留下了一个十分深刻而又难以淡忘的图像。
张高潮和隗德芳的决定也改变了一个小女孩的一生。
如果张高潮和隗德芳没让蔡文祥和向培风上船,就没有小江珊,也就没有小江珊之后的许多故事与话题了。
隗德芳的2号冲锋舟出发后,在湍急的水面上蹦跳奔驶,浪大水急,各种障碍物从水面向冲锋舟撞来,冲锋舟的船头则像犁铧般地犁过去。隗德芳、彭军和王明华则用手中的木桨拨开一些障碍物。如蛛网的电线缠绕在水面上,时有电火光闪起,这时就慢驶,让冲锋舟找个缝隙钻过去,或是从电线上缓驶过去。
湖北电视台记者蔡文祥和向培风2人初下水,手里还要把着摄像机,心里开始有些惶然。一个浪头打过来,冲锋舟迎头而上,溅得人满头满脸都是水。他们看到隗德芳和战士们从容自如,心也慢慢安定下来,于是保护好摄像机镜头,和突击队员们一起寻找营救的目标。
2号冲锋舟离溃口处越来越近了,而水也越来越急了。冲锋舟在向前奔驰时。一道横着的电线迎面而来,彭军正用木桨在拨障碍,眼看就要被电线横勒过来。电线如果勒向脖子,后果就十分严重了。隗德芳大叫一声小心,把彭军朝船舱里一按,冲锋舟“嗖”地一声,穿过电线飞出去了。众人连说:“好险好险。”
隗德芳的冲锋舟救起了几船人后。就近送到圩堤上,又下水救人。8月2日凌晨5点左右,天已有点蒙蒙亮了,2号冲锋舟到达了离溃口处1公里左右的一片树林,这时洪水冲击得更猛更凶。隗德芳他们发现一排大树上有许多被困人员,就驶着冲锋舟靠上前去,把树上的人救上船,船上连蔡文祥、向培风和隗德芳4人,共有26人了。他们准备把冲锋舟驶回堤岸,把被救的人送到堤上。
冲锋舟驶出树林。就在这时,王明华发现舟的左前方有棵很小的树,树上好像挂着一个什么东西。王明华用手上的强光灯照过去,但强光灯电不足了,光 线很弱。隐隐约约。那树上好像是一只猫或狗。隗德芳不放心,就让驾驶着冲锋舟的杜志敏,把冲锋舟朝小树那儿驶去。
冲锋舟上的人看到令人难忘的一幕,电视台记者蔡文祥和向培风忙用摄像机对准那棵小树,拍下了令全国人民心动、令生命产生的奇迹再现的镜头。
远处的一棵孤零零的小树上,一个小女孩正死死地双手抱着树干,那树干只有小碗口粗,被急水冲得摇摇欲断。小女孩只有上身剩下的小褂子,裤子被冲没了,腰部之下被大水冲击着。小女孩就那么死死地抱着树,脸上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恐怖,眼里只有乞怜之情。从溃口到现在近9个小时,小女孩就这么抱着树,抱着树,等待着救援。
隗德芳和船上的人,心都被感动了。无论如何要救下这个孩子。这里离溃口处只有200多米,水流得特别猛。隗德芳冷静指挥,分析了情况。如果冲锋舟直接驶向小树,有可能把孩子撞伤,把小树撞断,孩子失手落水,会被冲走。如果把船上的绳索套在小树上,把冲锋舟拉近。小树显然再承受不了重力,树被拉断,孩子还是会落入水中。
“可怜的孩子,叔叔们一定要救你上船,请抱紧树,再坚持一会儿。隗德芳在心里默默地说。隗德芳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营救计划:冲锋舟沿小树的左右行驶,在舟经过小树边的一刹那,把孩子从树上迅速抱过来。万一失手,就跳入水中救人,宁可自己死,也要救起小女孩。
隗德芳命令彭军在冲锋舟的左侧,王明华在冲锋舟的右侧,船上其他人把他俩的身子拉住,杜志敏把好冲锋舟的行驶速度,营救开始。
冲锋舟立即加足马力,顶着逆水朝小树驶过去,经过树的左侧,王明华身子探出舟外,“哗”地一声,浪头卷来,冲锋舟一阵跳荡,驶过去了,未能成功。再来一次!冲锋舟调转头,杜志敏稳稳把住舵把,冲锋舟从小树的右侧驶过,舟左侧的彭军探出身子,伸手欲抱时,又一个浪头打来,冲锋舟又跳远了,孩子还在树上。又失败了。
此时抱着树干的女孩眼睛直瞪瞪地看着冲锋舟上的人们,孩子说不出话,连哭也哭不出声了。孩子,大家来救你,你可千万不要精神上放松,失手落入水中啊!
第三次营救开始,冲锋舟鼓起劲驶过去。又没抱到孩子。孩子,千万别松手,一定抱紧树,千万别着急,我们一定要救你!隗德芳叫着。
冲锋舟第四次鼓足劲,逆流而上。杜志敏把冲锋舟更加靠近小树。“嗖”地一声响,在冲锋舟擦过小树的一刹那,一秒钟,或者是十分之一秒钟?身子探出舟外的王明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伸出双手,一把将孩子抓到手中,然后一转身,稳稳地把孩子救到船上。
“成功了!成功了!”隗德芳悬着的一颗心放下了。
在抱住孩子的那一刹那,王明华心里一痛,他的手感到孩子全身冰凉,身子僵硬,四肢已不会动弹,双手弯成了一个抱树状。孩子的两腿内侧和胸脯被树枝划出了一道道伤痕,伤口在朝外渗血。彭军给孩子脱下透湿破烂的上衣,又脱下自己的衣服把她包住。慢慢地,孩子才哭出了第一声。彭军给孩子搓揉已经僵硬的四肢,孩子身上慢慢暖和了起来。
孩子哭着说:“我奶奶淹死了,我妈妈、爷爷、奶奶、姐姐弟弟们都不见了。我要奶奶。”
隗德芳忙指挥着冲锋舟,把孩子和被救起的其他人送到大堤上,再接着转回来救人。隗德芳只觉得救这女孩很一般,他后来又连续来回在洪水中指挥冲锋舟救人,到8月3日11时,他指挥的2号冲锋舟共营救、转移被困人员230多人,小女孩是他的冲锋舟所救的人中的一个。当时情况紧迫,大家都忙着救人,时间是生命,迟一分钟就可能导致生命的丧失,哪有时间想其他的问题啊!
湖北电视台记者蔡文祥和向培风尽职尽责,抓住机遇,把这一切都拍摄了下来。当时,他们也没感觉到这些镜头的珍贵和意义。
隗德芳处长在许多记者采访他时,始终不谈自己。问急了,才说点这是应该做的话。他把成绩与功劳都推给了战友们。营救小江珊,他说主要是王明华的功劳。
隗德芳、王明华他们的冲锋舟救的小女孩叫江珊。
小江珊一家是湖北省嘉鱼县合镇乡中堡村7组村民。小江珊的爷爷叫江哲明,爸爸叫江其新,家中还有奶奶、妈妈、两个姐姐和一对弟弟。
这是一个不喜欢女孩非得要生个男孩传宗接代的农家。农村的计划生育虽然抓得紧,但是逃避计划生育的法子多,防不胜防。江其新的妻子一连生了3个女儿后,又跑到外面躲着生了一对儿子,江家的目的终于达到。
孩子生了,计生部门罚款,说是:“多生一个孩,叫你穷三代。”江其新家当然要交纳大额罚款,他有5个孩子哩!孩子多,又交超生罚款,据《南方周末》的一篇短文介绍,他们家9口人只有7个半碗,很穷。于是江其新就外出打工挣钱,簰洲湾s月1日晚溃口时,他正在武汉打工。
8月1日晚,小江珊的爷爷江哲明心中有些发躁,他到圩堤上看了江水后,回来对小江珊的奶奶说,江水比1954年还大,圩堤怕是有危险。这时,村里有人在挨家挨户地通知转移,怕圩堤倒了跑不赢。
村里人都动起来了,拖儿带女地开始了转移,小江珊家因为孩子多,主要劳力江其新又不在,爷爷江哲明让老伴和媳妇带着孙儿孙女先走,自己收拾东西随后就来。
收拾东西和找回孙儿孙女耽搁了时间,小江珊一家比别人家后走了一步。小江珊的妈妈抱着小儿子,姐姐江黎带着弟弟,爷爷带着一个孙女,小江珊紧紧牵着奶奶的手出发了,全家8个人分为4个组。他们家离圩堤不远,如果早走一会儿,就会和其他村民一样上了堤。但是,他们迟走了,灾难就来了。
溃口时,江水从口子里以8米高的浪头像一张死亡的大网向正逃向江堤的江家一家人扑过来。小江珊的妈妈带着小儿子在洪水前奔跑着,孩子惊恐地哭着,妈妈抱着孩子跑着跑着,跌了一跤,孩子被摔出丈把远。妈妈忙爬起来,把孩子抱在怀里又跑,但洪水比她们跑得更快。一片浪头盖下来,妈妈和孩子被压进水底,再也没有冒出水面。
大姐江黎牵着大弟弟也没能跑过洪水。江黎紧紧拉着弟弟的手,在洪水过来的时候挣扎着朝堤边跑。水慢慢地淹到这对小姐弟的腰身了,她们碰到了一个解放军战士。战士把自己的救生衣脱给了江黎穿上,然后抱着江黎的弟弟涉水朝堤上奔去。快到堤边时,一个巨浪卷过来,战士和江黎的弟弟都被水卷走了,再也没能回来。江黎穿着战士脱下来的救生衣浮起来后,被解放军发现了,解放军扑过来把她拖到堤岸上,江黎得救了。
爷爷江哲明牵着小江珊的二姐走在最后,洪水越来越凶猛,爷孙俩刚出村不久,就被洪水追过来,江哲明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孙女就被洪水卷走了。江哲明先是被水冲昏了,但老人会游泳,几个回合,他挣扎着浮出水面,再找孙女时,已不见踪影。他拼力向村里的一座房子游去,终于爬上了一幢房子,后来被李金文和罗仕荣驾着的橡皮艇救了。橡皮艇在靠近房子时,还被房墙的三角铁划破了一条口子。江哲明刚被救到船上,房子便倒塌了。
小江珊和奶奶刚出村,走过一条田埂,便听到圩 堤那边发出了惊天动地的轰隆声,圩堤溃了口,洪水朝中堡村方向滚过来,带着一阵阵的呼啸。奶奶看见江水来了,知道倒了堤,就拉着小江珊的手奔跑起来。但是这一老一小怎么可能跑得比江水快呢?没一会儿,奶奶和孙女就被水淹没到腰身了。小江珊带着哭腔说:“奶奶,我怕。”
小江珊平时很顽皮,像男孩一样,很会爬树,家里人都叫她猴子。奶奶说:“猴子,莫怕,有奶奶在,我们快点跑到堤上,就不怕了。”
一转眼,水漫到了奶奶的腰部,已没到小江珊的颈子了。小江珊会踩水,奶奶把她的手朝上一提,小江珊又浮到了水面上。前面是一棵树,奶奶拉着推着小江珊朝树那边跑。江水淹到奶奶的脖子时,小江珊被奶奶狠命一推,身子朝树的方向一耸,双手一把抱住了树干。她回头招呼奶奶:“奶奶,快来爬树!”
但是奶奶过不来了。奶奶拼命在水里挣扎着,可浪头又把老人推远了。小江珊吓得哭起来,喊叫着:“奶奶快过来,奶奶你快过来呀!”
奶奶朝自己的孙女望着,大叫:“孩子,莫怕,把树抱紧,莫睡着了,等人来!”
江水把老人又朝远处推了一把,老人没进了江水里。
小江珊看见奶奶没有了,在树上哭叫着:“奶奶,我要奶奶!奶奶,你快回来呀!”
奶奶从水里又冒出头来:“抱紧树,莫睡觉,等人来!。
奶奶被江水卷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很快,江水吞没了村庄,冲断了电线,淹没了公路,四处一片漆黑。到处是水,是水的奔流声。没有看到人,人呢?都跑走了么?都被水淹死了么?妈妈弟弟姐姐爷爷呢。你们在哪里啊!6岁半的小江珊的一双小手紧紧地抱着一棵小碗口粗的小树,用眼睛四处搜寻着她的亲人。可是她看不见。她哭喊着:“妈妈你来呀!爷爷你来呀!奶奶你来呀!姐姐你来呀!”
可是没有一个人答应她,没有一个人到她这里来,她听到的只有江水的呼呼哗哗声,和附近传来的一声声凄惨的猫叫声狗吠声。狗和猫在水里不会淹死吧,它们会浮水呢。小江珊想。小江珊没有喊爸爸,她晓得爸爸到武汉去打工挣钱了!小江珊在黑暗里,在一片洪水包围着的一棵小树上,开始哭呀叫呀,没有人答应她,她的嗓子渐渐嘶哑了。她先是有点怕,后来也就不怕了。怕也没有办法,她只有牢牢记住奶奶的话。抱紧树,不睡觉,洪水在慢慢地往上涨,小江珊就慢慢地朝树上爬。江水里好冷啊,江水冲击着她的身子,冲击着她的双腿。突然“嘶啦”一声,小江珊发现自己的裤衩被江水冲跑了,她又哭了起来,但她很快又止住了哭声。她紧紧地抱住了树。她不打瞌睡,她要醒着。奶奶叫她不要睡觉,如果睡着了,就会被水冲走。她不能松一松手,如果松了手,就会被水冲走。
1998年8月1日夜晚,在长江撕裂了陣洲湾的圩堤、淹没了一片田园和村庄后,在洪水中的一棵小树上,在死亡、黑暗与恐怖的包围下,有一个6岁半的小女孩,双手紧紧抱着树,抱着树,睁着眼,睁着眼,一个小时过去了,又一个小时过去了,她整整坚持了快9个小时,她小小的躯体里储有多大的能量?她终于战胜了洪魔与死神,她迎来了黎明,她等来了英雄,她被救了。
在中国,在南方,在长江肆虐的水中,小江珊创造了一个生命的奇迹。为1998年中国的抗洪史上,添写了重重的一笔色彩。
湖北电视台新闻部记者蔡文样、向培风从簰洲湾营救现场回到武汉后,在剪辑小江珊获救场面的镜头时,他们自己也被震撼了。新闻记者的敏锐性使他们意识到这里面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浓郁的意义、震撼人心的力量。台里的领导和同事看了也纷纷叫好。于是他们把小江珊的获救故事制作成了一个电视新闻特写,定名为《生命之舟》,在8月5的“湖北新闻”中播出。没想到,刚一播出,马上就有电话打进电视台,表示愿意收养小江珊。
随后的一两天,小江珊开始在中央电视台不断“露面”。小江珊死死紧抱小树,公安消防战士驾冲锋舟前往营救的镜头打动了国人的心,举国上下都被小江珊创造的生命奇迹震动了。
中央电视台举办的赈灾义演晚会,是一场鼓舞国人斗志、调动国人精神、号召同心抗灾的大型晚会。小江珊被接到了北京,由鞠萍姐姐引着,在晚会上一亮相,立时激起了全场的掌声和观众的眼泪。据说鞠萍姐姐带着小江珊到天安门城楼参观时,小江珊对鞠萍说:“在北京我一个人都不认识,但我认识他。”鞠萍就问:“你认识哪个?”小江珊指了指天安门城楼上挂着的毛主席画像说:“我认识毛主席。”鞠萍听了一愣,就问:“你是怎么认识他的呢?”小江珊说:“我们家里贴着他的像,爷爷说他是毛主席,我就认识了他。”
小江珊很快就成了举国关注的焦点人物,成了明星。
湖北土家族诗人刘小平写了一首关于小江珊的诗,开头两句是:“江珊你被电视镜头频频推出/江珊你突然成为明星。”
小江珊受到全国人民关注后,湖北公安消防总队总队长李金文,带着营救了小江珊的王明华等人,驱车前往武汉市江夏区范湖乡福利院,特地看望小江珊的一家。原来小江珊被救后,爷爷和爸爸找到了她和姐姐江黎。一家人就被嘉鱼县有关部门安置在了这里。
小江珊的一家9口人中,奶奶、妈妈、两个弟弟和一个姐姐在洪水中遇难,剩下的4口人相依为命,被政府救济着。
李金文总队长和王明华等人见到小江珊一家时,爷爷江哲明一见李金文,便拉住他的手说:“师长大恩人来了,谢谢你救了我啊!”李金文总队长也没想到他救的一个老人就是小江珊的爷爷。
李金文总队长又给小江珊一家买了些生活用品送来。
小江珊一见王明华,就跑过来抱住他的手臂说:“叔叔,是你救了我!”
大家都吃惊了。那天救人时,冲锋舟上的人都穿着相同的衣服和橘红色的救生衣,年龄也大致差不多,而且天是蒙蒙亮着的。相隔这么多天,今天小江珊能从都穿着军服的人中一眼认出王明华,这真是又一个奇迹。
王明华拿出200元钱,送给小江珊,让她上学时买些学习用品。李金文总队长担心着小江珊上学的事。
当地政府已作了安排。愿意资助小江珊上学的个人和企业也有许多许多。
北京的一家私立学校——圣陶实验学校在看到电视后,愿意把小江珊姐妹接到北京,负责她们9年的义务教育。家人表示同意让姐妹俩到北京上学。
小江珊,成了灾区孩子中最幸运的一个。
8月28日,小江珊在嘉鱼县有关部门的人员和爸爸陪同下,与姐姐江黎启程去北京上学。
这是小江珊两上北京,这次她要在北京呆到初中毕业。
关于消防总队在洪水中救出的小女孩的故事有了圆满的结局,关于这个故事的叙述似乎可以结束了。
但是关于小江珊的故事,后来有不少的说法,在此摘引一两种,也许会给读者带来一些思考。
《报刊文摘》摘引的文章说:
马小珍在10月20日《现代家庭报》上撰文说,洪水中被武警(应该是公安消防)战士救起的湖北嘉鱼县 的江珊,如今与她的姐姐一起幸运地到北京免费上了私立学校。随着进一步报道,却发现江珊的父母竟生了3女2子共5个孩子。最大的10岁,最小的还不满周岁,虽然其中3人被洪水吞噬,惨剧让人同情,但在计划生育国策深入贯彻执行的今天,出现如此超生大户,着实让人吃惊不小。更为担忧的是,灾区超生户并非江珊一家……
特大洪灾,一个个超生户被冲刷出来。出现这么多问题,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基层工作的不扎实。水利年年修,“计生”天天讲,上报材料都是好好好,长江洪水一到,超生等问题也就露了馅。
《南方周末》10月2日发表的鄢烈山先生的文章《江珊的命运》一文中说:
湖北嘉鱼灾区的女童江珊有福了,不仅幸免于难,而且可以到首都免费就读某私立学校,直到初中毕业,而且眨眼间成了明星级人物,在北京受欢迎的规格比著名女艺员江珊还要高。据闻,由5个人陪同她姐妹二人进京,一位知名人士率领一大拨人打着横幅到西客站去迎接,北京晚报、北京电视台都以显著的“位置”对此作了报道;又有企业慷慨捐款,让她们成啥子俱乐部的荣誉会员,不一而足。
这就叫献“爱心”?小江珊得到武警(应该是公安消防)官兵的救援,没有溺于无情的洪水,会不会溺于某些人的“关爱”?我看很难说。一来是境遇反差太大,二来是得来全不费工夫乃至莫名其妙,三则……反正是有前车之鉴的。
投注在江珊姐妹身上的“关爱”,是否可以让她们与在嘉鱼灾区的上百名同龄人分享?对于有关企业来讲,我这是其蠢无比的蠢话,人家要的是宣传效果。倘若江珊不是赈灾晚会上的明星,谁认识谁呀!
可是我们的传媒,为何会被牵着鼻子跑?
北京一位退休教师给我来信说,他对施予江珊的爱心感到忧心:江珊有两个姐姐,两个弟弟,她家是超生大户,怎能不穷?没受灾她家就很穷,9口人只有7个半碗,受了灾更别想上学——假如不是碰巧她被救的镜头被拍摄下来,江珊这样的家庭,光靠人们的爱心是救不了的。
记得8月24日的《生活时报》曾报道,江珊的父亲表示希望有人收养江珊姐妹,记者问:“你舍得让她们走吗?”回答干脆得很:“舍得,都是女孩子,我管不了。”现在江珊的母亲和两个弟弟被洪水夺去了生命,我猜,39岁的江其新正巴不得甩掉江珊姐妹这两个包袱,以便再娶妻生子呢!
上引两则已经见报的说法,虽说尖刻了点,但也是实在而有道理的,能够引起人们思考一些问题。
洪灾已经过去了,我们当然而且应该就抗洪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议论和反思。
目前这种反思和议论还很不够。
据说当电视上出现了小江珊被救时下身赤裸的镜头时,某领导曾说过,这种镜头怎么能上电视?不雅。后来中央电视台播出了,这位领导才没去找记者的麻烦。
不知道这位领导是怎么想的。
第六章
尾声:说不尽的湖北公安消防总队,说不尽的簰洲湾,洪水过后人们的思考……
湖北公安消防总队总队长李金文和他的战友们,在簰洲湾大营救这部威武雄壮的活剧中,一一出场,他们的所作所为,不能尽说。在事过3个月后,再找他们采访,一是难以“逮”住他们细说,他们都在忙新的工作,二是他们不大多说。簰洲湾营救么,去了。上了船,救了不少老百姓和落水的军人。再挖深一点,他们就谈起总队长李金文和张高潮,就谈起小江珊。其实每一位到簰洲湾参加营救的突击队员,都有可歌可颂的事迹。两艘冲锋舟4艘橡皮艇在8月1日晚到8月3日晚的簰洲湾营救中,都有故事,把这些故事全写出来,是要一本大书的。
总队宣传处中尉干事腾华,是个70年代出生的小伙子,湖南怀化人,当兵9年,搞宣传报道8年。这次湖北公安消防总队在簰洲湾救人的一些报道,大部分是他写的。他和副处长彭仁贵、另一位干事小廖,在8月份之后,不知道陪了多少记者,凡是到消防总队采访的,都由他们接待。他们自己还要写稿、照相、摄像,写各种总结材料。宣传处就他们三人,他们把总队的宣传搞得有声有色。
问腾华8月1日晚的事,腾华非常遗憾地说那天晚上他没能跟突击队去簰洲湾。8月1日,腾华随彭仁贵处长从黄冈回武汉后,因外出12天,彭处长让他回家休息。腾华的家住在总队外面,8月1日晚紧急出动时来不及通知他。再加上他也不是突击队员。但腾华说,这天晚上他似乎有种要出事的预感,觉得自己特别躁,睡觉时,在床上折腾来折腾去就是睡不着。大约是凌晨5点左右,腾华的手机响了。腾华自费购置了手机与BP机,是为了随时获取信息,搞好他的宣传报道工作。当时手机里传来了咸宁地区消防支队张银轩参谋的急切声音。张参谋问:“腾华,你在哪里?”腾华答:“我在家里睡觉。”张参谋惊异地说:“好家伙,你还在家里睡觉!这里溃了口,你们总队来了很多人,我还以为你在水上救人呢!”腾华一听,蓦地愣了,立即从床上跳起来,大声问:“张参谋,哪儿溃了口?”张参谋说:“嘉鱼鱗洲湾溃了口,几万老百姓和几百解放军都在水里,已经救起来不少了。”
腾华用最快的速度作了准备,对爱人匆匆说了句:“有任务,我出去了。”
腾华出家门,天还未亮,刚好一辆出租车过来,他伸手拦下出租车,说:“先到省公安消防总队。”腾华的摄像器材都放在办公室了,他要先拿到器材再赶到簰洲湾。
出租车在消防总队门口停下了,腾华对司机说:“我上楼去取照相机,马上就下来,你再送我到嘉鱼县簰洲湾。”
“跑长途?”司机问。
“对!你跑吧?”腾华说。
“那要好几百元呢!”司机说。
“你打表吧。有多少算多少。”腾华已下了决心,管他多少钱,他现在要马上赶到簰洲湾。
腾华跑步上楼到宣传处,取了照相机下楼,碰到一位同事。同事告诉腾华,马上有车到簰洲湾去,公安厅装备处长要送橡皮艇去,你稍等一会儿。腾华就到门口把出租车辞了,随公安厅送橡皮艇的车。于8月2日上午10点到达簰洲湾。到了沙湖闸大堤,到处都是人,腾华四处寻找消防总队的冲锋舟与橡皮艇,没看见,水里有不少的冲锋舟和橡皮艇在来往救人。
腾华看到一艘橡皮艇马上要离岸。而且上面的人穿着警服,就一下跳到船上。腾华出门时未来得及换军服,穿的是沙滩裤T恤衫。橡皮艇上是公安厅交管局的人。不要腾华上船,腾华急了,说是消防总队的人,别人这才没赶他上岸。
腾华后来找到了消防总队的人,见到了总队长他们。不说腾华在营救中有多少英雄的表现,只说他在搞宣传报道时表现出来的敬业精神,就不愧是李金文总队长手下的好兵。
消防总队装备处处长李汉旗,是1号橡皮艇上的指挥员,他带领的橡皮艇与总队其他冲锋舟橡皮艇一样,在8月1日那天夜里一次次地救人。在一幢快要被大水淹没的屋顶上面,聚着一家6口人,发出了一声声嘶哑的“救命啦,救命啦”的呼喊。李汉旗带领的1号橡皮艇闻救马上向房屋这边驶来。水急浪大,各种障碍 随流水向橡皮艇撞过来。李汉旗命令驾驶的战士忽左忽右,绕过杂物障碍,迎着激流冲。浪头把他们推了回来。把马力加大到最大限度橡皮艇跳起来压过浪头,终于到达了屋顶。“快,接老百姓上船!”李汉旗命令道。被救的一家6口刚在橡皮艇上坐稳,只听“哗”地一声巨响,那房屋倒塌了,溅起一片水花。众人连说好险。李汉旗的橡皮艇把被救的一家人送上了堤岸后,这家人中的老爷子突然跪在地上,边向李汉旗他们磕头,边含着眼泪说:“恩人啦,救命的恩人啦,没有你们的营救,我这78岁的老头子活不成,我这42天的重孙子活不成,我们全家一个人也活不成。我们要永远记住你们的恩德。”老人长跪不起。李汉旗处长也流着眼泪说:“老人家,别这样,我们都是你的儿子。人民军队救助老百姓是应该的,我们差点来晚了呀!”
老百姓对湖北公安消防总队感恩不尽的事情多不胜数。消防总队突击队感人的事迹还有很多很多。
宋清平,武汉市消防支队副参谋长,参加消防部队20年了。这是位在火场上出生入死、屡立战功的硬汉子。1997年12月17日,宋清平在抢救长江客轮火灾的战斗中,奋不顾身,冒着生命危险登上着火的客轮,组织疏散了遇险的340名旅客,无一伤亡。为此,上级党委给宋清平记了二等功,并发给他1000元的奖金。1998年7月间,湖北武汉抗洪战斗紧张,各行各业都把抗洪当作大事,当时宋清平正住在医院里。他请求医生让他出院。他说在这种时候他在医院是治不好病的。“让我出院吧,我要去抗洪,等洪水过了之后,我再来医院都可以。”他缠着医生说。医生被感动了,让他出了院。出院后,宋清平把上级奖给他的1000元奖金寄给了灾区人民。
1998年8月1日晚,宋清平在接到李金文总队长的命令后,带着消防照明车及通信设备紧急赶到簰洲湾,在簰洲湾营救现场升起照明车的灯光,给了洪水中的人民以希望,给现场指挥和冲锋舟橡皮艇下水救人带来了方便。可以说是给人们带来了生命之光、希望之光。
8月2日上午8点,宋清平主动要求顶替劳累了一整夜在水里救人的消防总队突击队员,带着武汉消防支队的几名战士下水。下水之后。他突然感到肝部一阵剧痛。他用手按了按肝部,心想痛的真不是时候。他命令冲锋舟全速前进,绕过一个个的障碍物,奔向求救的群众。一船又一船,他们把救上船的群众送到圩堤上。到下午3点半钟,宋清平带领的冲锋舟共救起了97名遇险的群众,直到李金文总队长命令他们上岸,让别人再替换他们。
宋清平一直是按着肝部在指挥救人的,冲锋舟上的七八个小时,由于剧烈的运动,他大汗淋漓,疼痛难忍。但这个硬汉子没有哼一声。当冲锋舟靠近堤岸,刚下冲锋舟的宋清平终于支持不住,一头栽倒在大堤上,人事不省。
李金文立即命令其他人把他抬起来,喊他不醒,叫他不应,就把他送回了武汉。经医院医生紧急抢救与检查,宋清平醒过来了。但检查的结果却十分残酷:肝癌已到晚期,能在世上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当李金文带着其他同志去看望他时,发现他穿着警服躺在病床上,他拒绝穿病号服。问他怎么不穿病号服时,宋清平颤颤巍巍地说:“首长,我现在不穿病号服,还要穿着警服,是想到一旦发生险情时,能和战友们一道出发,再去参加战斗。”
听着宋清平这位普通的消防指挥员、一个硬汉子,忍着癌细胞的啃噬,在生命的晚期说出的这几句话,在场同志的心颤抖了,他们强忍着眼泪,安慰自己的战友安心养病,当离开病房时,李金文总队长的眼泪流了出来。
1998年8月3日下午5点钟,湖北公安消防总队突击队撤回武汉,8月4日下午5点时,省公安厅指挥中心通知,簰洲镇部分居民不愿转移,省消防总队突击队再赴簰洲湾,协助指挥部转移簰洲镇上滞留的居民。
张高潮副总队长立即带着1艘冲锋舟、5艘橡皮艇再赴簰洲湾。二赴簰洲湾与他们从簰洲湾撤回,中间仅隔了一天的时间。
8月4日傍晚6点半钟他们到达沙湖闸大堤,在指挥部报了到,省公安厅常务副厅长杜先振给他们布置了任务,并鼓励他们发扬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的精神,动员转移群众。
这时,消防总队机关从武汉给突击队送来了晚饭,他们吃过饭后,天就完全黑下来了。
簰洲镇是簰洲湾大垸子中的一个小垸子。是镇政府所在地,有一万余居民群众。簰洲湾圩堤溃口后,洪水吞噬了大垸子,包围了簰洲镇小垸子。小垸子危在旦夕,加之为了湖北的防洪全局需要,小垸子已定为扒口行洪区域,簰洲湾大垸子在8月3日就因各种动物家禽尸体腐烂,已散发出臭味,8月4日那水已变深绿,臭味己飘散好远,当时的气温都是40%。在这种情况下不转移出簰洲镇上的滞留群众,瘟疫及小垸子的突然溃口,都会给群众造成危险。
消防总队突击队吃过晚饭后,指挥部让他们先在沙湖闸大堤住一夜,明天白天再去簰洲镇。张高潮副总队长为了早点到达目的地,第二天一早就可以工作,决定连夜带船队从簰洲湾水面到达簰洲镇,在小垸子圩堤上过夜。
冲锋舟在前,橡皮艇在后,冲锋舟用绳子把橡皮艇套起来,在水面上行驶。大垸子已被水填满了,四处静悄悄的,夜风吹过一阵阵臭味,张高潮他们像夜袭的游击队。
他们留下一艘橡皮艇在沙湖闸大堤,以便于联系。
张高潮领着一支小船队到达簰洲镇小圩堤时,已经好晚了,当晚簰洲镇小圩堤已经扒口行洪,水流很急。他们把船停靠在离口子十几米远的地方,张高潮和隗德芳上岸去寻找指挥部,来来回回走了三四公里路,终于找到,算是报到了。回到停船点,因口子越来越大,停船处有危险,他们就把橡皮艇拖到小圩堤上,冲锋舟上只剩驾驶员杜志敏。杜志敏在转移冲锋舟时发动机被电线缠住,动不了了,最后冲锋舟顺流而下,撞到一棵树上,杜志敏用绳子把冲锋舟系在树上,算是把船固定了。岸上的人找了3根绳子接了,用帐篷铁块系住,扔到冲锋舟上,让杜志敏抓住绳子游过来。圩堤上,吴军涪把绳子系在腰上,其他人把吴军涪抓住。就这样,终于把杜志敏拉到了堤岸上,这时已是深夜12点。正准备扎营休息,一个大浪扑过去,树断了,冲锋舟翻了,舟上的东西全被冲走了,冲锋舟也被冲了十几米远,被另一棵树拦住。
只能等白天再去把冲锋舟弄上来了。
张高潮和战友们在簰洲镇的小圩堤上住了一夜。这是一个难忘的夜晚。口子不断地扩大,他们躺着睡觉的地方转移了3次。
圩堤边是厕所,臭气熏得人欲呕吐;穿着背心短裤往帐篷布上一倒,突然爬到脸上一个冷冰冰的东西,原来是蚯蚓。还有土蛤蟆在胸脯上蹦来跳去。蚊子嚶嘤嗡嗡,见人就可,幸亏防蚊药带上岸未被水冲走,他们就将防蚊药涂抹得满身都是。院子里的水已经腐了变质了,大家又没洗澡,身上腻腻乎乎的,特别难受。长夜难眠,四处水声哗哗,气味熏人,带来救人的冲锋舟被掀翻在水里,他们又不能离远,只有守望着等待天明。
几个处长接受采访时,都异口同声地说到8月4日 之夜的难熬,有的甚至说,那滋味比起他们8月1日夜下水去救人还难受,那蚯蚓土蛤蟆爬到身上的滋味,使他们皮肤发麻头皮发紧。
天终于亮了,张高潮领着突击队员下水,把翻了的冲锋舟扳正过来,再把橡皮艇抬下水,就开始进入簰洲镇转移群众了。
8月5日天气奇热,毒太阳底下气温达到40多度。战士们在船上晒得头昏眼花,热汗满头满脸。簰洲镇楼房多,群众大部分在扒口前转移,少数群众爬到楼顶上,就是不肯走。张高潮和战友们苦口婆心地做工作,说得口干舌焦,群众才被他们的诚意所打动,上船离开房顶。
中午11点时,留在沙湖闸大堤那边的橡皮艇在罗仕荣的带领下送饭过来,张高潮他们才吃了一顿饭。
簰洲镇的巷子多,电线和各种障碍物更多,发动机根本无法起作用,全靠人工用手划桨前进。张高潮他们一条街一条街、一个巷子一个巷子地找人,把那些零散的不愿走的群众转移走。先做工作,做到仁至义尽,实在不通,强行转移。因为呆在楼顶,周围到处是水,却不能喝,那水是有毒的。天气热,太阳毒,没有粮食,大水又不是十天半月退得了,不愿走的群众只能饿死困死。
张高潮领着湖北公安消防总队突击队在簰洲镇一直干到下午5点多钟,转移了一大批群众。他们看到街上已经浮了许多的动物尸体,尸体膨胀起来,猪看上去比牛还大,鸟在猪尸上啄食腐肉,膨胀的动物肚子时而发出炸爆的声响。簰洲湾,得赶紧防止瘟疫了。
幸亏有许多的医疗队很快开到簰洲湾。
1998年8月5日傍晚7点钟,张高潮接到总队长李金文的命令,带着突击队返回武汉总队部簰结束了消防总队突击队二赴簰洲湾转移群众的任务。
另有新的战斗任务等着他们。
1998年8月1日晚簰洲湾溃口后,洪水在院内盘踞着直到10月初才退出。簰洲湾之难,据有关方面统计,死亡人数44人,其中有为堵口抢险与洪水猝然而遇不幸牺牲的解放军19人。簰洲湾院内被洪水造成的倒房户1.17万户,倒塌房屋5.2万间,涉及人口15万人。溃口近处的中堡村,倒光户356户。村民回到退水后的垸子,那些菜园、果树、鱼塘,几十年辛辛苦苦挣下的一些家业,已经没有一点踪影了。没有了!没有了!剩下的只有一片泥沙,30米深的大坑张着大嘴,那是簰洲湾的巨大伤口。何处是我家园?簰洲湾人在寻觅,在呼喊,在流泪!
一处繁荣充满生机5万多人栖居丰衣足食肥沃无垠的土地,一处曾经车喧人笑号称楚天明星镇的地方,一夜之间被洪水冲没了,吞噬了,留下的只有一片凄凉荒漠和伤残。簰洲湾,我的簰洲湾啊。我的家园,我的土地,我的乡亲,全国人民全省人民全县人民为你们同掬伤心之泪。
簰洲湾那村村户户袅袅的炊烟呢?那碧绿的稻田那摇响棉铃的万亩棉田呢?那婷婷玉立苗条摇曳的白桦林呢?那村小学校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那田野上飘荡的悠扬缓缓的牧歌呢?爷爷的笑孙娃子的哭姑娘的蝴蝶结小狗翘起的尾巴肥猪溜达村头牛崽那拉长的哞叫呢?
都被大水冲没了。
簰洲湾,簰洲湾,归来的儿子为你长哭当歌。
1998年的大洪水,惊醒了人们那已经遗忘的责任。要与自然友好为邻,要顺应事物的发展。政府已经决定将不少垸子平垸行洪,不再住人耕种。簰洲湾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担负着保卫武汉的屏障作用,不在平垸行洪之列。
簰洲湾人返回灾后的家园,收拾旧山河,重建新日月,他们在灾后的土地上重新站起来了。民谣“打不过的簰洲”是个什么意思?大约就是簰洲人是打不垮的,即使长江大洪水对他们也奈何不得!
簰洲湾过去有的,将来都会有,簰洲湾过去没有的,将来也要有,新簰洲湾又写就一块锦绣。
簰洲湾人现在很有名了。在中国,在湖北,还有谁不知道簰洲湾?1998年8月1日之后,簰洲湾是有名了,在湖北省城武汉,到处有簰洲湾丸子卖,还有簰洲湾酒。簰洲湾现在成了一种品牌、商标,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作用。
大水已经过了,英雄的事迹处处传扬,牺牲了的烈士已经安息,簰洲湾的人民在灾后的家园重新过日子!
大水已经过了,灾难已经造成巨大损失,物质的损失可以用金钱计算为多少亿多少亿人民币。可精神的损失能够用金钱计算么?
簰洲湾大水,长江沿线大水,中国1998年夏季的大水,国家付出了多少?人民付出了多少?
我们应该怎么评价1998年夏季的大水灾?我们应该怎样来认识长江的洪水?大水过后,留给我们的应该是什么东西,我们应该反思,应该增加一点记忆。
中国的报刊在8月份之后,版面上除了报道抗洪救灾的内容外,还出现了许多让人警醒的标题:《长江,我为你哭泣》、《触摸长江的伤口》、《治水!治水!》、《天灾因素与人祸影响》、《长江洪水给我们敲响警钟》等等。《今日名流》杂志甚至设一专栏名为“诊断长江”。该刊1998年11期头条刊载原水电部副部长、曾任毛泽东秘书的李锐谈1998年长江洪水问题,题目很触跟:《抗洪可歌可泣,抢险劳民伤财》。
要讨论,要思考,要关心,不论是官员、专家,还是名人、老百姓,大家都来谈防洪,谈长江洪水,发表各自的见解,这对于政府制定防洪措施或有关政策法令,是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
从环境保护方面说,我们再不采取措施制止破坏,“长江完了”就绝不是耸人听闻的事。“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
长江源头原来是野生动物的天堂,由于每年几万、十几万的偷猎采金分子的杀害,如今只见动物的尸骨累累,这里成了屠场。在通天河畔,80年代中期还是绿色的河滩和草坡,如今这些绿色由于人为的破坏已没踪影,通天河北岸形成了一条长达40公里的沙化带。有记者是这样描写长江如今的形象的:
长江脏了。长江是世界上最大的下水道和流动垃圾场,沿江几万个污染源日夜不断地向长江倾泻着肮脏的物质,长江每年接纳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已达200亿吨。仅攀枝花、重庆、武汉、南京和上海这5大城市排放的污水,在长江干流就形成了累计达500多公里的污染带。
长江丑了。历史上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曾高达60%-85%,到80年代中期,已下降到10%,沱江、涪江、嘉陵江各主要支流流域的53个县,覆盖率不到3%。金沙江到岷江沿途几百公里河谷森林已荡然无存。砍光了林木耕种,从山脚垦到山顶,到处是连片的先山秃岭。
长江浑了。植被破坏的结果,必然是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泥沙含量增加,水旱灾害加剧。 1957年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36.3877平方公里,到1986年,水土流失面积达73.9477平方公里,长江的水土流失面积已超过了黄河。
长江萎缩了。长江中下游有我国最大的淡水湖群,洞庭湖1949年总面积为4350平方公里,因为围湖造田,到1984年面积和容水量减缩一半以上。湖北是千湖之省,1949年全省有1066个面积在0.5平方公里以 上的湖泊,到1985年,只剩下了192个,损失面积达6000平方公里。
报刊文章中的数据大部分都是引至80年代中期,十几年过去了,到1998年的长江洪水暴发时,这些植被的被破坏、环境的被污染、湖泊的被填没,只能是更加厉害了。即使在8月间,抗洪前线的军民在抗洪,武汉市郊的湖泊还在填没,推土机推起一堆堆的黄土埋没碧绿的湖水。
泥沙下泄,河床壅高,湖泊淤积。长江,生存环境受到人为的破坏。
长江水,在夏日一天天涨起来之后,没地方存放了,就四处寻找栖身的地方。它涨水,因为各处的水都流到它的河床里,它实在装不下了。江底被泥沙垫高,支流变窄或者就消失了,装水的湖泊变小了,变浅了。或者是被填没了。长江,我们民族的江,文化的江,被称作母亲的河,养育了一个中华。我们歌颂她,热爱她,是出自心底。当她的生存环境如此艰难之时,我们替她揪心难受,为她哭泣也是出自本意。长江之水来了,一次次凶猛的洪峰,一天天水位的上涨,江水快要漫出大堤了。我们于是就千军万马开上去,防洪保堤,堤在我在,费尽了人力财力,付出了生命代价。终于。在我们一个不小心一个疏忽之际,长江水突破了堤防,撞开了一个决口,奔腾猛扑过来。九江决了口,堵住了;簰洲湾溃了口,没能堵住,致使5万多人民家园被毁,财产被淹,致使我们的英雄日夜营救,劳累不堪,致使我们的子弟兵和群众葬身水底,献出生命。
长江,是该诅咒你还是原谅你呢?
我们不应该诅咒长江,我们该诅咒的是我们人类自身!
我们应该原谅长江。我们不应该原谅的是我们人类自身的行为。
是人类破坏了长江的生存的环境,使得她不得不铤而走险,报复了人类,使人类吸受教训,长些记性。
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水灾,这个账要记在人类自身的账本上,这个账要人类自身去偿还。
由于环境的破坏,造成洪水成灾,但是洪水也是能够防止的。据李锐同志《抗洪可歌可泣,抢险劳民伤财》一文中说:
1980年长江发过一次洪水后。水利部根据国务院要求,制定了一个《关于长江中下游近十年防洪部署的报告》,报告中提出防止长江洪水的5条具体措施。1 培修巩固堤防,尽快做到长江干流防御水位比1954年实际最高水位略有提高,以扩大洪水泄量。2 落实分蓄洪措施,安排超额洪水。3 停止围垦湖泊。4 整治河道,扩大泄洪能力。5 加强防汛。按照以上措施,在10年内安排长江防洪工程34项,需投资48亿元。
李锐文章中写到:已经18年了,未能落实10年防洪部署。1995年汛期,长江干堤曾发生险情2562处,1996年汛期,继续暴露堤身未达标及堤质诸多隐患。“今年大水,又发生渗漏、管涌、塌坡、涵闸等几千处险情,甚至决堤成灾。加强堤防并非大难之事,这只能说,主其事者志不在此。于是洪水来临时,只得动员群众,调遣部队,千万人紧急抢险。这就是七八两月电视中天天出现的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场面。我们就事论事(不谈这些场面所包含的种种伟大意义),这种抢险既劳民又伤财,且达不到质量要求,讯后还要返工重修,真是既不合理,又不经济。”
几十年来,水利部门的防洪主导思想是严重脱离实际的,一直重水库,轻堤防;重建设,轻管理;重工程措施,轻水土保持;重大江干流,轻支流小河;重下游轻上游。李锐同志的这几重几轻的批评尖锐、一针见血,令人震聋发聩。
作为1937年加入共产党的老党员老专家老革命,李锐同志的批评可谓语重心长,赤心可见。我们的水利部门,我们的各级政府,难道不应该认真听一听,好好地去分析去行动去为长江防洪做好各项工作吗?1998年过去了,还有1999年和今后更多的年,能说长江再不发生洪水了吗?
我们要改变长江的生存环境,我们要做好长江防洪的各项工作,使得长江洪水到来时,能顺利通过,无忧无患。
簰洲湾的悲剧再也不能发生了!
几百万军民上堤日夜奋战这种劳民伤财的事不应该再有了。
1998年洪水过后的话题也是一时难以说清的。只是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这一年夏季发生在抗洪救灾中的许多故事和人们。
簰洲湾人忘不了1998年8月1日之夜,忘不了大水到来时生命在水中沉浮,忘不了解放军驰救而牺牲的烈士,忘不了救助他们生命的恩人,忘不了全国人民无私的支持与援助,忘不了党和政府的关怀!
簰洲湾人啊,不要忘记那暗夜中升起的生命之光、希望之光!不要忘记第一个下水救人的冲锋舟!不要忘记“要死由我先死”的壮语。
簰洲湾人,还有读过这篇报告文学的读者,请你们记住湖北公安消防总队抢险突击队!请你们记住李金文、张高潮、隗德芳、王明华等这样一些名字。
作者附记:这是10年前写的一部稿子,为公安部编的一本书所写,那本书只印了1000册,估计见到那本书的读者只有几百人。现在重新拿出来发表,以纪念1998年长江大抗洪10周年。
出场(3):飞舟营救女童,女童创生命奇迹,小江珊突然成了明星后的种种说法……
1998年8月13日上午,在长江抗洪抢险决战决胜的紧要关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亲赴湖北抗洪前线。在飞往湖北沙市的飞机上,江泽民总书记和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谈到部队在抗洪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时,坐在一边的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曾庆红说:“电视上曾播过这样动人的镜头,一名下身赤裸的儿童被洪水困在树上哭喊着,是解放军驾冲锋舟及时把她解救了下来。还有一位被困在屋顶上的老大娘,也是解放军及时赶到才得以脱险。”
江泽民总书记说:“这些镜头我都看到了,很感人啊!事实证明,我们的部队不愧是一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的,与老百姓有着鱼水之情和血肉联系的人民军队。还是那句话: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曾庆红说的那个被救的女童叫江珊,大约是为了区别于那个演电影的江珊,舆论称此女童为小江珊。
小江珊是湖北公安消防总队突击队的冲锋舟救下的。
据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于永波看到这一镜头,听到江总书记就救这女童的镜头所说的话后,派人到部队查找救小江珊的是哪支部队哪艘冲锋舟,查找好久没有结果。解放军里查不到,又到武警部队去查,可也没查到。最后查到的结果是湖北公安消防总队突击队救的小江珊。
消防总队是解放军的编制,是现役军人,那天在簰洲湾救人,队员们穿的是迷彩服,与解放军官兵穿的迷彩服一样,而且肩章也一样。但消防总队属公安部门领导,也可以说他们是武警部队,他们有时是挂两块牌子的,但一般都是称公安消防队伍。
湖北公安消防总队突击队8月2日凌晨在簰洲湾救了小女孩江珊后,当时并没有把这件事当作很了不得的成绩,因为小江珊不过是他们在簰洲湾营救出来的1700多人中的一个,他们救出的像小江珊一样的人多着呢!当小江珊后来被舆论宣传得成了明星时,他们也是这样认为的。
营救小江珊的冲锋舟是湖北公安消防总队突击队的2号冲锋舟。当人们询问起营救小江珊的细节和他们当时的想法时,2号冲锋舟的带队处长隗德芳笑了笑,说:“作为一个军人在那种情况下能想到别的么?救助人民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为了群众生命的得救,即使牺牲自己,我们也是不会犹豫的。”
战训处长隗德芳是湖北公安消防总队突击队重要的一员,在7月份的东湖水上训练中,他是具体的组织者与执行者,在随后的武汉市内渍水救人转移群众的多次行动中,他都是参加者。8月1日接到簰洲湾营救的命令后,他随突击队赶到了沙湖闸大堤。按原编队方案,他是一艘冲锋舟的指挥员。但在第一次下水时,李金文总队长命令他留在大堤上担任联络通信,因为他懂通信技术。后来第一批下水救人的冲锋舟返回大堤。李金文总队长上岸向现场营救指挥部报告水里的情况,参与营救指挥,张高潮副总队长上了1号冲锋舟,隗德芳就上了2号冲锋舟担任指挥员,或者说是冲锋舟的领队。当时2号冲锋舟上除了隗德芳外,还有干部处副处长彭军、后勤部上尉助理员王明华,直属中队战士杜志敏。
隗德芳他们上冲锋舟时,岸上围了数十名记者,记者们接到簰洲湾溃口的消息后,纷纷赶来,但是上不了船。在水里救人的,当时只有消防总队的两艘冲锋舟与4艘橡皮艇。记者们就围着消防总队的人说好话,软磨硬缠,希望能让他们上船。到溃口处看一看,参加现场救人。
当时天黑水大,水面情况复杂,行船十分危险。李金文总队长和指挥部经过考虑。不许记者上船。一是为了记者们的安全。二是船上多一个人,营救被困者时就少装一个人。急得一些记者在岸上直跳脚,特别是电视台的记者们,他们要现场拍摄啊!
湖北电视台新闻部记者蔡文祥、向培风和他们的副台长梁家新8月1日当晚就赶到了簰洲湾,他们也一直在寻找下水的机会。他们想了许多办法,都没能成功。
就在隗德芳处长的2号冲锋舟要离岸时,蔡文祥和向培风找到隗德芳,希望把他们带上。
蔡文祥说:“我是洪湖人,自小在水边长大,会游泳,带上我们吧,我们不怕危险的。”
隗德芳听说蔡文样是水边长大的,心里动了一下,带上他们吧,他们的敬业精神让人感动啊。隗德芳自己也是荆州地区人,与蔡文样是老乡哩。帮老乡一个忙,隗德芳决定带他们了。当时带1号冲锋舟的张高潮副总队长在一边,也点头同意让隗德芳他们带蔡文祥2人。张高潮也是荆州地区人,他们三人都是老乡。
张高潮和隗德芳当时绝没想到。他们的这一决定多么重要!蔡文祥与向培风上了2号冲锋舟,后来就拍摄到了小江珊被救的镜头,而有了这个镜头,就为1998年中国抗洪增添了多彩的一笔。有了这个镜头,洪水造成的灾难在世人眼中变得更加残酷与具体,英雄的军队营救人民变得更加英勇而真实。这个动人心魄的镜头,让世界留下了一个十分深刻而又难以淡忘的图像。
张高潮和隗德芳的决定也改变了一个小女孩的一生。
如果张高潮和隗德芳没让蔡文祥和向培风上船,就没有小江珊,也就没有小江珊之后的许多故事与话题了。
隗德芳的2号冲锋舟出发后,在湍急的水面上蹦跳奔驶,浪大水急,各种障碍物从水面向冲锋舟撞来,冲锋舟的船头则像犁铧般地犁过去。隗德芳、彭军和王明华则用手中的木桨拨开一些障碍物。如蛛网的电线缠绕在水面上,时有电火光闪起,这时就慢驶,让冲锋舟找个缝隙钻过去,或是从电线上缓驶过去。
湖北电视台记者蔡文祥和向培风2人初下水,手里还要把着摄像机,心里开始有些惶然。一个浪头打过来,冲锋舟迎头而上,溅得人满头满脸都是水。他们看到隗德芳和战士们从容自如,心也慢慢安定下来,于是保护好摄像机镜头,和突击队员们一起寻找营救的目标。
2号冲锋舟离溃口处越来越近了,而水也越来越急了。冲锋舟在向前奔驰时。一道横着的电线迎面而来,彭军正用木桨在拨障碍,眼看就要被电线横勒过来。电线如果勒向脖子,后果就十分严重了。隗德芳大叫一声小心,把彭军朝船舱里一按,冲锋舟“嗖”地一声,穿过电线飞出去了。众人连说:“好险好险。”
隗德芳的冲锋舟救起了几船人后。就近送到圩堤上,又下水救人。8月2日凌晨5点左右,天已有点蒙蒙亮了,2号冲锋舟到达了离溃口处1公里左右的一片树林,这时洪水冲击得更猛更凶。隗德芳他们发现一排大树上有许多被困人员,就驶着冲锋舟靠上前去,把树上的人救上船,船上连蔡文祥、向培风和隗德芳4人,共有26人了。他们准备把冲锋舟驶回堤岸,把被救的人送到堤上。
冲锋舟驶出树林。就在这时,王明华发现舟的左前方有棵很小的树,树上好像挂着一个什么东西。王明华用手上的强光灯照过去,但强光灯电不足了,光 线很弱。隐隐约约。那树上好像是一只猫或狗。隗德芳不放心,就让驾驶着冲锋舟的杜志敏,把冲锋舟朝小树那儿驶去。
冲锋舟上的人看到令人难忘的一幕,电视台记者蔡文祥和向培风忙用摄像机对准那棵小树,拍下了令全国人民心动、令生命产生的奇迹再现的镜头。
远处的一棵孤零零的小树上,一个小女孩正死死地双手抱着树干,那树干只有小碗口粗,被急水冲得摇摇欲断。小女孩只有上身剩下的小褂子,裤子被冲没了,腰部之下被大水冲击着。小女孩就那么死死地抱着树,脸上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恐怖,眼里只有乞怜之情。从溃口到现在近9个小时,小女孩就这么抱着树,抱着树,等待着救援。
隗德芳和船上的人,心都被感动了。无论如何要救下这个孩子。这里离溃口处只有200多米,水流得特别猛。隗德芳冷静指挥,分析了情况。如果冲锋舟直接驶向小树,有可能把孩子撞伤,把小树撞断,孩子失手落水,会被冲走。如果把船上的绳索套在小树上,把冲锋舟拉近。小树显然再承受不了重力,树被拉断,孩子还是会落入水中。
“可怜的孩子,叔叔们一定要救你上船,请抱紧树,再坚持一会儿。隗德芳在心里默默地说。隗德芳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营救计划:冲锋舟沿小树的左右行驶,在舟经过小树边的一刹那,把孩子从树上迅速抱过来。万一失手,就跳入水中救人,宁可自己死,也要救起小女孩。
隗德芳命令彭军在冲锋舟的左侧,王明华在冲锋舟的右侧,船上其他人把他俩的身子拉住,杜志敏把好冲锋舟的行驶速度,营救开始。
冲锋舟立即加足马力,顶着逆水朝小树驶过去,经过树的左侧,王明华身子探出舟外,“哗”地一声,浪头卷来,冲锋舟一阵跳荡,驶过去了,未能成功。再来一次!冲锋舟调转头,杜志敏稳稳把住舵把,冲锋舟从小树的右侧驶过,舟左侧的彭军探出身子,伸手欲抱时,又一个浪头打来,冲锋舟又跳远了,孩子还在树上。又失败了。
此时抱着树干的女孩眼睛直瞪瞪地看着冲锋舟上的人们,孩子说不出话,连哭也哭不出声了。孩子,大家来救你,你可千万不要精神上放松,失手落入水中啊!
第三次营救开始,冲锋舟鼓起劲驶过去。又没抱到孩子。孩子,千万别松手,一定抱紧树,千万别着急,我们一定要救你!隗德芳叫着。
冲锋舟第四次鼓足劲,逆流而上。杜志敏把冲锋舟更加靠近小树。“嗖”地一声响,在冲锋舟擦过小树的一刹那,一秒钟,或者是十分之一秒钟?身子探出舟外的王明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伸出双手,一把将孩子抓到手中,然后一转身,稳稳地把孩子救到船上。
“成功了!成功了!”隗德芳悬着的一颗心放下了。
在抱住孩子的那一刹那,王明华心里一痛,他的手感到孩子全身冰凉,身子僵硬,四肢已不会动弹,双手弯成了一个抱树状。孩子的两腿内侧和胸脯被树枝划出了一道道伤痕,伤口在朝外渗血。彭军给孩子脱下透湿破烂的上衣,又脱下自己的衣服把她包住。慢慢地,孩子才哭出了第一声。彭军给孩子搓揉已经僵硬的四肢,孩子身上慢慢暖和了起来。
孩子哭着说:“我奶奶淹死了,我妈妈、爷爷、奶奶、姐姐弟弟们都不见了。我要奶奶。”
隗德芳忙指挥着冲锋舟,把孩子和被救起的其他人送到大堤上,再接着转回来救人。隗德芳只觉得救这女孩很一般,他后来又连续来回在洪水中指挥冲锋舟救人,到8月3日11时,他指挥的2号冲锋舟共营救、转移被困人员230多人,小女孩是他的冲锋舟所救的人中的一个。当时情况紧迫,大家都忙着救人,时间是生命,迟一分钟就可能导致生命的丧失,哪有时间想其他的问题啊!
湖北电视台记者蔡文祥和向培风尽职尽责,抓住机遇,把这一切都拍摄了下来。当时,他们也没感觉到这些镜头的珍贵和意义。
隗德芳处长在许多记者采访他时,始终不谈自己。问急了,才说点这是应该做的话。他把成绩与功劳都推给了战友们。营救小江珊,他说主要是王明华的功劳。
隗德芳、王明华他们的冲锋舟救的小女孩叫江珊。
小江珊一家是湖北省嘉鱼县合镇乡中堡村7组村民。小江珊的爷爷叫江哲明,爸爸叫江其新,家中还有奶奶、妈妈、两个姐姐和一对弟弟。
这是一个不喜欢女孩非得要生个男孩传宗接代的农家。农村的计划生育虽然抓得紧,但是逃避计划生育的法子多,防不胜防。江其新的妻子一连生了3个女儿后,又跑到外面躲着生了一对儿子,江家的目的终于达到。
孩子生了,计生部门罚款,说是:“多生一个孩,叫你穷三代。”江其新家当然要交纳大额罚款,他有5个孩子哩!孩子多,又交超生罚款,据《南方周末》的一篇短文介绍,他们家9口人只有7个半碗,很穷。于是江其新就外出打工挣钱,簰洲湾s月1日晚溃口时,他正在武汉打工。
8月1日晚,小江珊的爷爷江哲明心中有些发躁,他到圩堤上看了江水后,回来对小江珊的奶奶说,江水比1954年还大,圩堤怕是有危险。这时,村里有人在挨家挨户地通知转移,怕圩堤倒了跑不赢。
村里人都动起来了,拖儿带女地开始了转移,小江珊家因为孩子多,主要劳力江其新又不在,爷爷江哲明让老伴和媳妇带着孙儿孙女先走,自己收拾东西随后就来。
收拾东西和找回孙儿孙女耽搁了时间,小江珊一家比别人家后走了一步。小江珊的妈妈抱着小儿子,姐姐江黎带着弟弟,爷爷带着一个孙女,小江珊紧紧牵着奶奶的手出发了,全家8个人分为4个组。他们家离圩堤不远,如果早走一会儿,就会和其他村民一样上了堤。但是,他们迟走了,灾难就来了。
溃口时,江水从口子里以8米高的浪头像一张死亡的大网向正逃向江堤的江家一家人扑过来。小江珊的妈妈带着小儿子在洪水前奔跑着,孩子惊恐地哭着,妈妈抱着孩子跑着跑着,跌了一跤,孩子被摔出丈把远。妈妈忙爬起来,把孩子抱在怀里又跑,但洪水比她们跑得更快。一片浪头盖下来,妈妈和孩子被压进水底,再也没有冒出水面。
大姐江黎牵着大弟弟也没能跑过洪水。江黎紧紧拉着弟弟的手,在洪水过来的时候挣扎着朝堤边跑。水慢慢地淹到这对小姐弟的腰身了,她们碰到了一个解放军战士。战士把自己的救生衣脱给了江黎穿上,然后抱着江黎的弟弟涉水朝堤上奔去。快到堤边时,一个巨浪卷过来,战士和江黎的弟弟都被水卷走了,再也没能回来。江黎穿着战士脱下来的救生衣浮起来后,被解放军发现了,解放军扑过来把她拖到堤岸上,江黎得救了。
爷爷江哲明牵着小江珊的二姐走在最后,洪水越来越凶猛,爷孙俩刚出村不久,就被洪水追过来,江哲明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孙女就被洪水卷走了。江哲明先是被水冲昏了,但老人会游泳,几个回合,他挣扎着浮出水面,再找孙女时,已不见踪影。他拼力向村里的一座房子游去,终于爬上了一幢房子,后来被李金文和罗仕荣驾着的橡皮艇救了。橡皮艇在靠近房子时,还被房墙的三角铁划破了一条口子。江哲明刚被救到船上,房子便倒塌了。
小江珊和奶奶刚出村,走过一条田埂,便听到圩 堤那边发出了惊天动地的轰隆声,圩堤溃了口,洪水朝中堡村方向滚过来,带着一阵阵的呼啸。奶奶看见江水来了,知道倒了堤,就拉着小江珊的手奔跑起来。但是这一老一小怎么可能跑得比江水快呢?没一会儿,奶奶和孙女就被水淹没到腰身了。小江珊带着哭腔说:“奶奶,我怕。”
小江珊平时很顽皮,像男孩一样,很会爬树,家里人都叫她猴子。奶奶说:“猴子,莫怕,有奶奶在,我们快点跑到堤上,就不怕了。”
一转眼,水漫到了奶奶的腰部,已没到小江珊的颈子了。小江珊会踩水,奶奶把她的手朝上一提,小江珊又浮到了水面上。前面是一棵树,奶奶拉着推着小江珊朝树那边跑。江水淹到奶奶的脖子时,小江珊被奶奶狠命一推,身子朝树的方向一耸,双手一把抱住了树干。她回头招呼奶奶:“奶奶,快来爬树!”
但是奶奶过不来了。奶奶拼命在水里挣扎着,可浪头又把老人推远了。小江珊吓得哭起来,喊叫着:“奶奶快过来,奶奶你快过来呀!”
奶奶朝自己的孙女望着,大叫:“孩子,莫怕,把树抱紧,莫睡着了,等人来!”
江水把老人又朝远处推了一把,老人没进了江水里。
小江珊看见奶奶没有了,在树上哭叫着:“奶奶,我要奶奶!奶奶,你快回来呀!”
奶奶从水里又冒出头来:“抱紧树,莫睡觉,等人来!。
奶奶被江水卷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很快,江水吞没了村庄,冲断了电线,淹没了公路,四处一片漆黑。到处是水,是水的奔流声。没有看到人,人呢?都跑走了么?都被水淹死了么?妈妈弟弟姐姐爷爷呢。你们在哪里啊!6岁半的小江珊的一双小手紧紧地抱着一棵小碗口粗的小树,用眼睛四处搜寻着她的亲人。可是她看不见。她哭喊着:“妈妈你来呀!爷爷你来呀!奶奶你来呀!姐姐你来呀!”
可是没有一个人答应她,没有一个人到她这里来,她听到的只有江水的呼呼哗哗声,和附近传来的一声声凄惨的猫叫声狗吠声。狗和猫在水里不会淹死吧,它们会浮水呢。小江珊想。小江珊没有喊爸爸,她晓得爸爸到武汉去打工挣钱了!小江珊在黑暗里,在一片洪水包围着的一棵小树上,开始哭呀叫呀,没有人答应她,她的嗓子渐渐嘶哑了。她先是有点怕,后来也就不怕了。怕也没有办法,她只有牢牢记住奶奶的话。抱紧树,不睡觉,洪水在慢慢地往上涨,小江珊就慢慢地朝树上爬。江水里好冷啊,江水冲击着她的身子,冲击着她的双腿。突然“嘶啦”一声,小江珊发现自己的裤衩被江水冲跑了,她又哭了起来,但她很快又止住了哭声。她紧紧地抱住了树。她不打瞌睡,她要醒着。奶奶叫她不要睡觉,如果睡着了,就会被水冲走。她不能松一松手,如果松了手,就会被水冲走。
1998年8月1日夜晚,在长江撕裂了陣洲湾的圩堤、淹没了一片田园和村庄后,在洪水中的一棵小树上,在死亡、黑暗与恐怖的包围下,有一个6岁半的小女孩,双手紧紧抱着树,抱着树,睁着眼,睁着眼,一个小时过去了,又一个小时过去了,她整整坚持了快9个小时,她小小的躯体里储有多大的能量?她终于战胜了洪魔与死神,她迎来了黎明,她等来了英雄,她被救了。
在中国,在南方,在长江肆虐的水中,小江珊创造了一个生命的奇迹。为1998年中国的抗洪史上,添写了重重的一笔色彩。
湖北电视台新闻部记者蔡文样、向培风从簰洲湾营救现场回到武汉后,在剪辑小江珊获救场面的镜头时,他们自己也被震撼了。新闻记者的敏锐性使他们意识到这里面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浓郁的意义、震撼人心的力量。台里的领导和同事看了也纷纷叫好。于是他们把小江珊的获救故事制作成了一个电视新闻特写,定名为《生命之舟》,在8月5的“湖北新闻”中播出。没想到,刚一播出,马上就有电话打进电视台,表示愿意收养小江珊。
随后的一两天,小江珊开始在中央电视台不断“露面”。小江珊死死紧抱小树,公安消防战士驾冲锋舟前往营救的镜头打动了国人的心,举国上下都被小江珊创造的生命奇迹震动了。
中央电视台举办的赈灾义演晚会,是一场鼓舞国人斗志、调动国人精神、号召同心抗灾的大型晚会。小江珊被接到了北京,由鞠萍姐姐引着,在晚会上一亮相,立时激起了全场的掌声和观众的眼泪。据说鞠萍姐姐带着小江珊到天安门城楼参观时,小江珊对鞠萍说:“在北京我一个人都不认识,但我认识他。”鞠萍就问:“你认识哪个?”小江珊指了指天安门城楼上挂着的毛主席画像说:“我认识毛主席。”鞠萍听了一愣,就问:“你是怎么认识他的呢?”小江珊说:“我们家里贴着他的像,爷爷说他是毛主席,我就认识了他。”
小江珊很快就成了举国关注的焦点人物,成了明星。
湖北土家族诗人刘小平写了一首关于小江珊的诗,开头两句是:“江珊你被电视镜头频频推出/江珊你突然成为明星。”
小江珊受到全国人民关注后,湖北公安消防总队总队长李金文,带着营救了小江珊的王明华等人,驱车前往武汉市江夏区范湖乡福利院,特地看望小江珊的一家。原来小江珊被救后,爷爷和爸爸找到了她和姐姐江黎。一家人就被嘉鱼县有关部门安置在了这里。
小江珊的一家9口人中,奶奶、妈妈、两个弟弟和一个姐姐在洪水中遇难,剩下的4口人相依为命,被政府救济着。
李金文总队长和王明华等人见到小江珊一家时,爷爷江哲明一见李金文,便拉住他的手说:“师长大恩人来了,谢谢你救了我啊!”李金文总队长也没想到他救的一个老人就是小江珊的爷爷。
李金文总队长又给小江珊一家买了些生活用品送来。
小江珊一见王明华,就跑过来抱住他的手臂说:“叔叔,是你救了我!”
大家都吃惊了。那天救人时,冲锋舟上的人都穿着相同的衣服和橘红色的救生衣,年龄也大致差不多,而且天是蒙蒙亮着的。相隔这么多天,今天小江珊能从都穿着军服的人中一眼认出王明华,这真是又一个奇迹。
王明华拿出200元钱,送给小江珊,让她上学时买些学习用品。李金文总队长担心着小江珊上学的事。
当地政府已作了安排。愿意资助小江珊上学的个人和企业也有许多许多。
北京的一家私立学校——圣陶实验学校在看到电视后,愿意把小江珊姐妹接到北京,负责她们9年的义务教育。家人表示同意让姐妹俩到北京上学。
小江珊,成了灾区孩子中最幸运的一个。
8月28日,小江珊在嘉鱼县有关部门的人员和爸爸陪同下,与姐姐江黎启程去北京上学。
这是小江珊两上北京,这次她要在北京呆到初中毕业。
关于消防总队在洪水中救出的小女孩的故事有了圆满的结局,关于这个故事的叙述似乎可以结束了。
但是关于小江珊的故事,后来有不少的说法,在此摘引一两种,也许会给读者带来一些思考。
《报刊文摘》摘引的文章说:
马小珍在10月20日《现代家庭报》上撰文说,洪水中被武警(应该是公安消防)战士救起的湖北嘉鱼县 的江珊,如今与她的姐姐一起幸运地到北京免费上了私立学校。随着进一步报道,却发现江珊的父母竟生了3女2子共5个孩子。最大的10岁,最小的还不满周岁,虽然其中3人被洪水吞噬,惨剧让人同情,但在计划生育国策深入贯彻执行的今天,出现如此超生大户,着实让人吃惊不小。更为担忧的是,灾区超生户并非江珊一家……
特大洪灾,一个个超生户被冲刷出来。出现这么多问题,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基层工作的不扎实。水利年年修,“计生”天天讲,上报材料都是好好好,长江洪水一到,超生等问题也就露了馅。
《南方周末》10月2日发表的鄢烈山先生的文章《江珊的命运》一文中说:
湖北嘉鱼灾区的女童江珊有福了,不仅幸免于难,而且可以到首都免费就读某私立学校,直到初中毕业,而且眨眼间成了明星级人物,在北京受欢迎的规格比著名女艺员江珊还要高。据闻,由5个人陪同她姐妹二人进京,一位知名人士率领一大拨人打着横幅到西客站去迎接,北京晚报、北京电视台都以显著的“位置”对此作了报道;又有企业慷慨捐款,让她们成啥子俱乐部的荣誉会员,不一而足。
这就叫献“爱心”?小江珊得到武警(应该是公安消防)官兵的救援,没有溺于无情的洪水,会不会溺于某些人的“关爱”?我看很难说。一来是境遇反差太大,二来是得来全不费工夫乃至莫名其妙,三则……反正是有前车之鉴的。
投注在江珊姐妹身上的“关爱”,是否可以让她们与在嘉鱼灾区的上百名同龄人分享?对于有关企业来讲,我这是其蠢无比的蠢话,人家要的是宣传效果。倘若江珊不是赈灾晚会上的明星,谁认识谁呀!
可是我们的传媒,为何会被牵着鼻子跑?
北京一位退休教师给我来信说,他对施予江珊的爱心感到忧心:江珊有两个姐姐,两个弟弟,她家是超生大户,怎能不穷?没受灾她家就很穷,9口人只有7个半碗,受了灾更别想上学——假如不是碰巧她被救的镜头被拍摄下来,江珊这样的家庭,光靠人们的爱心是救不了的。
记得8月24日的《生活时报》曾报道,江珊的父亲表示希望有人收养江珊姐妹,记者问:“你舍得让她们走吗?”回答干脆得很:“舍得,都是女孩子,我管不了。”现在江珊的母亲和两个弟弟被洪水夺去了生命,我猜,39岁的江其新正巴不得甩掉江珊姐妹这两个包袱,以便再娶妻生子呢!
上引两则已经见报的说法,虽说尖刻了点,但也是实在而有道理的,能够引起人们思考一些问题。
洪灾已经过去了,我们当然而且应该就抗洪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议论和反思。
目前这种反思和议论还很不够。
据说当电视上出现了小江珊被救时下身赤裸的镜头时,某领导曾说过,这种镜头怎么能上电视?不雅。后来中央电视台播出了,这位领导才没去找记者的麻烦。
不知道这位领导是怎么想的。
第六章
尾声:说不尽的湖北公安消防总队,说不尽的簰洲湾,洪水过后人们的思考……
湖北公安消防总队总队长李金文和他的战友们,在簰洲湾大营救这部威武雄壮的活剧中,一一出场,他们的所作所为,不能尽说。在事过3个月后,再找他们采访,一是难以“逮”住他们细说,他们都在忙新的工作,二是他们不大多说。簰洲湾营救么,去了。上了船,救了不少老百姓和落水的军人。再挖深一点,他们就谈起总队长李金文和张高潮,就谈起小江珊。其实每一位到簰洲湾参加营救的突击队员,都有可歌可颂的事迹。两艘冲锋舟4艘橡皮艇在8月1日晚到8月3日晚的簰洲湾营救中,都有故事,把这些故事全写出来,是要一本大书的。
总队宣传处中尉干事腾华,是个70年代出生的小伙子,湖南怀化人,当兵9年,搞宣传报道8年。这次湖北公安消防总队在簰洲湾救人的一些报道,大部分是他写的。他和副处长彭仁贵、另一位干事小廖,在8月份之后,不知道陪了多少记者,凡是到消防总队采访的,都由他们接待。他们自己还要写稿、照相、摄像,写各种总结材料。宣传处就他们三人,他们把总队的宣传搞得有声有色。
问腾华8月1日晚的事,腾华非常遗憾地说那天晚上他没能跟突击队去簰洲湾。8月1日,腾华随彭仁贵处长从黄冈回武汉后,因外出12天,彭处长让他回家休息。腾华的家住在总队外面,8月1日晚紧急出动时来不及通知他。再加上他也不是突击队员。但腾华说,这天晚上他似乎有种要出事的预感,觉得自己特别躁,睡觉时,在床上折腾来折腾去就是睡不着。大约是凌晨5点左右,腾华的手机响了。腾华自费购置了手机与BP机,是为了随时获取信息,搞好他的宣传报道工作。当时手机里传来了咸宁地区消防支队张银轩参谋的急切声音。张参谋问:“腾华,你在哪里?”腾华答:“我在家里睡觉。”张参谋惊异地说:“好家伙,你还在家里睡觉!这里溃了口,你们总队来了很多人,我还以为你在水上救人呢!”腾华一听,蓦地愣了,立即从床上跳起来,大声问:“张参谋,哪儿溃了口?”张参谋说:“嘉鱼鱗洲湾溃了口,几万老百姓和几百解放军都在水里,已经救起来不少了。”
腾华用最快的速度作了准备,对爱人匆匆说了句:“有任务,我出去了。”
腾华出家门,天还未亮,刚好一辆出租车过来,他伸手拦下出租车,说:“先到省公安消防总队。”腾华的摄像器材都放在办公室了,他要先拿到器材再赶到簰洲湾。
出租车在消防总队门口停下了,腾华对司机说:“我上楼去取照相机,马上就下来,你再送我到嘉鱼县簰洲湾。”
“跑长途?”司机问。
“对!你跑吧?”腾华说。
“那要好几百元呢!”司机说。
“你打表吧。有多少算多少。”腾华已下了决心,管他多少钱,他现在要马上赶到簰洲湾。
腾华跑步上楼到宣传处,取了照相机下楼,碰到一位同事。同事告诉腾华,马上有车到簰洲湾去,公安厅装备处长要送橡皮艇去,你稍等一会儿。腾华就到门口把出租车辞了,随公安厅送橡皮艇的车。于8月2日上午10点到达簰洲湾。到了沙湖闸大堤,到处都是人,腾华四处寻找消防总队的冲锋舟与橡皮艇,没看见,水里有不少的冲锋舟和橡皮艇在来往救人。
腾华看到一艘橡皮艇马上要离岸。而且上面的人穿着警服,就一下跳到船上。腾华出门时未来得及换军服,穿的是沙滩裤T恤衫。橡皮艇上是公安厅交管局的人。不要腾华上船,腾华急了,说是消防总队的人,别人这才没赶他上岸。
腾华后来找到了消防总队的人,见到了总队长他们。不说腾华在营救中有多少英雄的表现,只说他在搞宣传报道时表现出来的敬业精神,就不愧是李金文总队长手下的好兵。
消防总队装备处处长李汉旗,是1号橡皮艇上的指挥员,他带领的橡皮艇与总队其他冲锋舟橡皮艇一样,在8月1日那天夜里一次次地救人。在一幢快要被大水淹没的屋顶上面,聚着一家6口人,发出了一声声嘶哑的“救命啦,救命啦”的呼喊。李汉旗带领的1号橡皮艇闻救马上向房屋这边驶来。水急浪大,各种障碍 随流水向橡皮艇撞过来。李汉旗命令驾驶的战士忽左忽右,绕过杂物障碍,迎着激流冲。浪头把他们推了回来。把马力加大到最大限度橡皮艇跳起来压过浪头,终于到达了屋顶。“快,接老百姓上船!”李汉旗命令道。被救的一家6口刚在橡皮艇上坐稳,只听“哗”地一声巨响,那房屋倒塌了,溅起一片水花。众人连说好险。李汉旗的橡皮艇把被救的一家人送上了堤岸后,这家人中的老爷子突然跪在地上,边向李汉旗他们磕头,边含着眼泪说:“恩人啦,救命的恩人啦,没有你们的营救,我这78岁的老头子活不成,我这42天的重孙子活不成,我们全家一个人也活不成。我们要永远记住你们的恩德。”老人长跪不起。李汉旗处长也流着眼泪说:“老人家,别这样,我们都是你的儿子。人民军队救助老百姓是应该的,我们差点来晚了呀!”
老百姓对湖北公安消防总队感恩不尽的事情多不胜数。消防总队突击队感人的事迹还有很多很多。
宋清平,武汉市消防支队副参谋长,参加消防部队20年了。这是位在火场上出生入死、屡立战功的硬汉子。1997年12月17日,宋清平在抢救长江客轮火灾的战斗中,奋不顾身,冒着生命危险登上着火的客轮,组织疏散了遇险的340名旅客,无一伤亡。为此,上级党委给宋清平记了二等功,并发给他1000元的奖金。1998年7月间,湖北武汉抗洪战斗紧张,各行各业都把抗洪当作大事,当时宋清平正住在医院里。他请求医生让他出院。他说在这种时候他在医院是治不好病的。“让我出院吧,我要去抗洪,等洪水过了之后,我再来医院都可以。”他缠着医生说。医生被感动了,让他出了院。出院后,宋清平把上级奖给他的1000元奖金寄给了灾区人民。
1998年8月1日晚,宋清平在接到李金文总队长的命令后,带着消防照明车及通信设备紧急赶到簰洲湾,在簰洲湾营救现场升起照明车的灯光,给了洪水中的人民以希望,给现场指挥和冲锋舟橡皮艇下水救人带来了方便。可以说是给人们带来了生命之光、希望之光。
8月2日上午8点,宋清平主动要求顶替劳累了一整夜在水里救人的消防总队突击队员,带着武汉消防支队的几名战士下水。下水之后。他突然感到肝部一阵剧痛。他用手按了按肝部,心想痛的真不是时候。他命令冲锋舟全速前进,绕过一个个的障碍物,奔向求救的群众。一船又一船,他们把救上船的群众送到圩堤上。到下午3点半钟,宋清平带领的冲锋舟共救起了97名遇险的群众,直到李金文总队长命令他们上岸,让别人再替换他们。
宋清平一直是按着肝部在指挥救人的,冲锋舟上的七八个小时,由于剧烈的运动,他大汗淋漓,疼痛难忍。但这个硬汉子没有哼一声。当冲锋舟靠近堤岸,刚下冲锋舟的宋清平终于支持不住,一头栽倒在大堤上,人事不省。
李金文立即命令其他人把他抬起来,喊他不醒,叫他不应,就把他送回了武汉。经医院医生紧急抢救与检查,宋清平醒过来了。但检查的结果却十分残酷:肝癌已到晚期,能在世上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当李金文带着其他同志去看望他时,发现他穿着警服躺在病床上,他拒绝穿病号服。问他怎么不穿病号服时,宋清平颤颤巍巍地说:“首长,我现在不穿病号服,还要穿着警服,是想到一旦发生险情时,能和战友们一道出发,再去参加战斗。”
听着宋清平这位普通的消防指挥员、一个硬汉子,忍着癌细胞的啃噬,在生命的晚期说出的这几句话,在场同志的心颤抖了,他们强忍着眼泪,安慰自己的战友安心养病,当离开病房时,李金文总队长的眼泪流了出来。
1998年8月3日下午5点钟,湖北公安消防总队突击队撤回武汉,8月4日下午5点时,省公安厅指挥中心通知,簰洲镇部分居民不愿转移,省消防总队突击队再赴簰洲湾,协助指挥部转移簰洲镇上滞留的居民。
张高潮副总队长立即带着1艘冲锋舟、5艘橡皮艇再赴簰洲湾。二赴簰洲湾与他们从簰洲湾撤回,中间仅隔了一天的时间。
8月4日傍晚6点半钟他们到达沙湖闸大堤,在指挥部报了到,省公安厅常务副厅长杜先振给他们布置了任务,并鼓励他们发扬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的精神,动员转移群众。
这时,消防总队机关从武汉给突击队送来了晚饭,他们吃过饭后,天就完全黑下来了。
簰洲镇是簰洲湾大垸子中的一个小垸子。是镇政府所在地,有一万余居民群众。簰洲湾圩堤溃口后,洪水吞噬了大垸子,包围了簰洲镇小垸子。小垸子危在旦夕,加之为了湖北的防洪全局需要,小垸子已定为扒口行洪区域,簰洲湾大垸子在8月3日就因各种动物家禽尸体腐烂,已散发出臭味,8月4日那水已变深绿,臭味己飘散好远,当时的气温都是40%。在这种情况下不转移出簰洲镇上的滞留群众,瘟疫及小垸子的突然溃口,都会给群众造成危险。
消防总队突击队吃过晚饭后,指挥部让他们先在沙湖闸大堤住一夜,明天白天再去簰洲镇。张高潮副总队长为了早点到达目的地,第二天一早就可以工作,决定连夜带船队从簰洲湾水面到达簰洲镇,在小垸子圩堤上过夜。
冲锋舟在前,橡皮艇在后,冲锋舟用绳子把橡皮艇套起来,在水面上行驶。大垸子已被水填满了,四处静悄悄的,夜风吹过一阵阵臭味,张高潮他们像夜袭的游击队。
他们留下一艘橡皮艇在沙湖闸大堤,以便于联系。
张高潮领着一支小船队到达簰洲镇小圩堤时,已经好晚了,当晚簰洲镇小圩堤已经扒口行洪,水流很急。他们把船停靠在离口子十几米远的地方,张高潮和隗德芳上岸去寻找指挥部,来来回回走了三四公里路,终于找到,算是报到了。回到停船点,因口子越来越大,停船处有危险,他们就把橡皮艇拖到小圩堤上,冲锋舟上只剩驾驶员杜志敏。杜志敏在转移冲锋舟时发动机被电线缠住,动不了了,最后冲锋舟顺流而下,撞到一棵树上,杜志敏用绳子把冲锋舟系在树上,算是把船固定了。岸上的人找了3根绳子接了,用帐篷铁块系住,扔到冲锋舟上,让杜志敏抓住绳子游过来。圩堤上,吴军涪把绳子系在腰上,其他人把吴军涪抓住。就这样,终于把杜志敏拉到了堤岸上,这时已是深夜12点。正准备扎营休息,一个大浪扑过去,树断了,冲锋舟翻了,舟上的东西全被冲走了,冲锋舟也被冲了十几米远,被另一棵树拦住。
只能等白天再去把冲锋舟弄上来了。
张高潮和战友们在簰洲镇的小圩堤上住了一夜。这是一个难忘的夜晚。口子不断地扩大,他们躺着睡觉的地方转移了3次。
圩堤边是厕所,臭气熏得人欲呕吐;穿着背心短裤往帐篷布上一倒,突然爬到脸上一个冷冰冰的东西,原来是蚯蚓。还有土蛤蟆在胸脯上蹦来跳去。蚊子嚶嘤嗡嗡,见人就可,幸亏防蚊药带上岸未被水冲走,他们就将防蚊药涂抹得满身都是。院子里的水已经腐了变质了,大家又没洗澡,身上腻腻乎乎的,特别难受。长夜难眠,四处水声哗哗,气味熏人,带来救人的冲锋舟被掀翻在水里,他们又不能离远,只有守望着等待天明。
几个处长接受采访时,都异口同声地说到8月4日 之夜的难熬,有的甚至说,那滋味比起他们8月1日夜下水去救人还难受,那蚯蚓土蛤蟆爬到身上的滋味,使他们皮肤发麻头皮发紧。
天终于亮了,张高潮领着突击队员下水,把翻了的冲锋舟扳正过来,再把橡皮艇抬下水,就开始进入簰洲镇转移群众了。
8月5日天气奇热,毒太阳底下气温达到40多度。战士们在船上晒得头昏眼花,热汗满头满脸。簰洲镇楼房多,群众大部分在扒口前转移,少数群众爬到楼顶上,就是不肯走。张高潮和战友们苦口婆心地做工作,说得口干舌焦,群众才被他们的诚意所打动,上船离开房顶。
中午11点时,留在沙湖闸大堤那边的橡皮艇在罗仕荣的带领下送饭过来,张高潮他们才吃了一顿饭。
簰洲镇的巷子多,电线和各种障碍物更多,发动机根本无法起作用,全靠人工用手划桨前进。张高潮他们一条街一条街、一个巷子一个巷子地找人,把那些零散的不愿走的群众转移走。先做工作,做到仁至义尽,实在不通,强行转移。因为呆在楼顶,周围到处是水,却不能喝,那水是有毒的。天气热,太阳毒,没有粮食,大水又不是十天半月退得了,不愿走的群众只能饿死困死。
张高潮领着湖北公安消防总队突击队在簰洲镇一直干到下午5点多钟,转移了一大批群众。他们看到街上已经浮了许多的动物尸体,尸体膨胀起来,猪看上去比牛还大,鸟在猪尸上啄食腐肉,膨胀的动物肚子时而发出炸爆的声响。簰洲湾,得赶紧防止瘟疫了。
幸亏有许多的医疗队很快开到簰洲湾。
1998年8月5日傍晚7点钟,张高潮接到总队长李金文的命令,带着突击队返回武汉总队部簰结束了消防总队突击队二赴簰洲湾转移群众的任务。
另有新的战斗任务等着他们。
1998年8月1日晚簰洲湾溃口后,洪水在院内盘踞着直到10月初才退出。簰洲湾之难,据有关方面统计,死亡人数44人,其中有为堵口抢险与洪水猝然而遇不幸牺牲的解放军19人。簰洲湾院内被洪水造成的倒房户1.17万户,倒塌房屋5.2万间,涉及人口15万人。溃口近处的中堡村,倒光户356户。村民回到退水后的垸子,那些菜园、果树、鱼塘,几十年辛辛苦苦挣下的一些家业,已经没有一点踪影了。没有了!没有了!剩下的只有一片泥沙,30米深的大坑张着大嘴,那是簰洲湾的巨大伤口。何处是我家园?簰洲湾人在寻觅,在呼喊,在流泪!
一处繁荣充满生机5万多人栖居丰衣足食肥沃无垠的土地,一处曾经车喧人笑号称楚天明星镇的地方,一夜之间被洪水冲没了,吞噬了,留下的只有一片凄凉荒漠和伤残。簰洲湾,我的簰洲湾啊。我的家园,我的土地,我的乡亲,全国人民全省人民全县人民为你们同掬伤心之泪。
簰洲湾那村村户户袅袅的炊烟呢?那碧绿的稻田那摇响棉铃的万亩棉田呢?那婷婷玉立苗条摇曳的白桦林呢?那村小学校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那田野上飘荡的悠扬缓缓的牧歌呢?爷爷的笑孙娃子的哭姑娘的蝴蝶结小狗翘起的尾巴肥猪溜达村头牛崽那拉长的哞叫呢?
都被大水冲没了。
簰洲湾,簰洲湾,归来的儿子为你长哭当歌。
1998年的大洪水,惊醒了人们那已经遗忘的责任。要与自然友好为邻,要顺应事物的发展。政府已经决定将不少垸子平垸行洪,不再住人耕种。簰洲湾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担负着保卫武汉的屏障作用,不在平垸行洪之列。
簰洲湾人返回灾后的家园,收拾旧山河,重建新日月,他们在灾后的土地上重新站起来了。民谣“打不过的簰洲”是个什么意思?大约就是簰洲人是打不垮的,即使长江大洪水对他们也奈何不得!
簰洲湾过去有的,将来都会有,簰洲湾过去没有的,将来也要有,新簰洲湾又写就一块锦绣。
簰洲湾人现在很有名了。在中国,在湖北,还有谁不知道簰洲湾?1998年8月1日之后,簰洲湾是有名了,在湖北省城武汉,到处有簰洲湾丸子卖,还有簰洲湾酒。簰洲湾现在成了一种品牌、商标,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作用。
大水已经过了,英雄的事迹处处传扬,牺牲了的烈士已经安息,簰洲湾的人民在灾后的家园重新过日子!
大水已经过了,灾难已经造成巨大损失,物质的损失可以用金钱计算为多少亿多少亿人民币。可精神的损失能够用金钱计算么?
簰洲湾大水,长江沿线大水,中国1998年夏季的大水,国家付出了多少?人民付出了多少?
我们应该怎么评价1998年夏季的大水灾?我们应该怎样来认识长江的洪水?大水过后,留给我们的应该是什么东西,我们应该反思,应该增加一点记忆。
中国的报刊在8月份之后,版面上除了报道抗洪救灾的内容外,还出现了许多让人警醒的标题:《长江,我为你哭泣》、《触摸长江的伤口》、《治水!治水!》、《天灾因素与人祸影响》、《长江洪水给我们敲响警钟》等等。《今日名流》杂志甚至设一专栏名为“诊断长江”。该刊1998年11期头条刊载原水电部副部长、曾任毛泽东秘书的李锐谈1998年长江洪水问题,题目很触跟:《抗洪可歌可泣,抢险劳民伤财》。
要讨论,要思考,要关心,不论是官员、专家,还是名人、老百姓,大家都来谈防洪,谈长江洪水,发表各自的见解,这对于政府制定防洪措施或有关政策法令,是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
从环境保护方面说,我们再不采取措施制止破坏,“长江完了”就绝不是耸人听闻的事。“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
长江源头原来是野生动物的天堂,由于每年几万、十几万的偷猎采金分子的杀害,如今只见动物的尸骨累累,这里成了屠场。在通天河畔,80年代中期还是绿色的河滩和草坡,如今这些绿色由于人为的破坏已没踪影,通天河北岸形成了一条长达40公里的沙化带。有记者是这样描写长江如今的形象的:
长江脏了。长江是世界上最大的下水道和流动垃圾场,沿江几万个污染源日夜不断地向长江倾泻着肮脏的物质,长江每年接纳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已达200亿吨。仅攀枝花、重庆、武汉、南京和上海这5大城市排放的污水,在长江干流就形成了累计达500多公里的污染带。
长江丑了。历史上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曾高达60%-85%,到80年代中期,已下降到10%,沱江、涪江、嘉陵江各主要支流流域的53个县,覆盖率不到3%。金沙江到岷江沿途几百公里河谷森林已荡然无存。砍光了林木耕种,从山脚垦到山顶,到处是连片的先山秃岭。
长江浑了。植被破坏的结果,必然是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泥沙含量增加,水旱灾害加剧。 1957年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36.3877平方公里,到1986年,水土流失面积达73.9477平方公里,长江的水土流失面积已超过了黄河。
长江萎缩了。长江中下游有我国最大的淡水湖群,洞庭湖1949年总面积为4350平方公里,因为围湖造田,到1984年面积和容水量减缩一半以上。湖北是千湖之省,1949年全省有1066个面积在0.5平方公里以 上的湖泊,到1985年,只剩下了192个,损失面积达6000平方公里。
报刊文章中的数据大部分都是引至80年代中期,十几年过去了,到1998年的长江洪水暴发时,这些植被的被破坏、环境的被污染、湖泊的被填没,只能是更加厉害了。即使在8月间,抗洪前线的军民在抗洪,武汉市郊的湖泊还在填没,推土机推起一堆堆的黄土埋没碧绿的湖水。
泥沙下泄,河床壅高,湖泊淤积。长江,生存环境受到人为的破坏。
长江水,在夏日一天天涨起来之后,没地方存放了,就四处寻找栖身的地方。它涨水,因为各处的水都流到它的河床里,它实在装不下了。江底被泥沙垫高,支流变窄或者就消失了,装水的湖泊变小了,变浅了。或者是被填没了。长江,我们民族的江,文化的江,被称作母亲的河,养育了一个中华。我们歌颂她,热爱她,是出自心底。当她的生存环境如此艰难之时,我们替她揪心难受,为她哭泣也是出自本意。长江之水来了,一次次凶猛的洪峰,一天天水位的上涨,江水快要漫出大堤了。我们于是就千军万马开上去,防洪保堤,堤在我在,费尽了人力财力,付出了生命代价。终于。在我们一个不小心一个疏忽之际,长江水突破了堤防,撞开了一个决口,奔腾猛扑过来。九江决了口,堵住了;簰洲湾溃了口,没能堵住,致使5万多人民家园被毁,财产被淹,致使我们的英雄日夜营救,劳累不堪,致使我们的子弟兵和群众葬身水底,献出生命。
长江,是该诅咒你还是原谅你呢?
我们不应该诅咒长江,我们该诅咒的是我们人类自身!
我们应该原谅长江。我们不应该原谅的是我们人类自身的行为。
是人类破坏了长江的生存的环境,使得她不得不铤而走险,报复了人类,使人类吸受教训,长些记性。
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水灾,这个账要记在人类自身的账本上,这个账要人类自身去偿还。
由于环境的破坏,造成洪水成灾,但是洪水也是能够防止的。据李锐同志《抗洪可歌可泣,抢险劳民伤财》一文中说:
1980年长江发过一次洪水后。水利部根据国务院要求,制定了一个《关于长江中下游近十年防洪部署的报告》,报告中提出防止长江洪水的5条具体措施。1 培修巩固堤防,尽快做到长江干流防御水位比1954年实际最高水位略有提高,以扩大洪水泄量。2 落实分蓄洪措施,安排超额洪水。3 停止围垦湖泊。4 整治河道,扩大泄洪能力。5 加强防汛。按照以上措施,在10年内安排长江防洪工程34项,需投资48亿元。
李锐文章中写到:已经18年了,未能落实10年防洪部署。1995年汛期,长江干堤曾发生险情2562处,1996年汛期,继续暴露堤身未达标及堤质诸多隐患。“今年大水,又发生渗漏、管涌、塌坡、涵闸等几千处险情,甚至决堤成灾。加强堤防并非大难之事,这只能说,主其事者志不在此。于是洪水来临时,只得动员群众,调遣部队,千万人紧急抢险。这就是七八两月电视中天天出现的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场面。我们就事论事(不谈这些场面所包含的种种伟大意义),这种抢险既劳民又伤财,且达不到质量要求,讯后还要返工重修,真是既不合理,又不经济。”
几十年来,水利部门的防洪主导思想是严重脱离实际的,一直重水库,轻堤防;重建设,轻管理;重工程措施,轻水土保持;重大江干流,轻支流小河;重下游轻上游。李锐同志的这几重几轻的批评尖锐、一针见血,令人震聋发聩。
作为1937年加入共产党的老党员老专家老革命,李锐同志的批评可谓语重心长,赤心可见。我们的水利部门,我们的各级政府,难道不应该认真听一听,好好地去分析去行动去为长江防洪做好各项工作吗?1998年过去了,还有1999年和今后更多的年,能说长江再不发生洪水了吗?
我们要改变长江的生存环境,我们要做好长江防洪的各项工作,使得长江洪水到来时,能顺利通过,无忧无患。
簰洲湾的悲剧再也不能发生了!
几百万军民上堤日夜奋战这种劳民伤财的事不应该再有了。
1998年洪水过后的话题也是一时难以说清的。只是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这一年夏季发生在抗洪救灾中的许多故事和人们。
簰洲湾人忘不了1998年8月1日之夜,忘不了大水到来时生命在水中沉浮,忘不了解放军驰救而牺牲的烈士,忘不了救助他们生命的恩人,忘不了全国人民无私的支持与援助,忘不了党和政府的关怀!
簰洲湾人啊,不要忘记那暗夜中升起的生命之光、希望之光!不要忘记第一个下水救人的冲锋舟!不要忘记“要死由我先死”的壮语。
簰洲湾人,还有读过这篇报告文学的读者,请你们记住湖北公安消防总队抢险突击队!请你们记住李金文、张高潮、隗德芳、王明华等这样一些名字。
作者附记:这是10年前写的一部稿子,为公安部编的一本书所写,那本书只印了1000册,估计见到那本书的读者只有几百人。现在重新拿出来发表,以纪念1998年长江大抗洪1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