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fb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各国把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教育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历史教学 自学能力 培养
  一、改革课堂教学,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1、创设情景,培养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2、确认角色,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3:构建活动,培养学生自主评价、自主反思的能力。二:联系社会焦点、热点,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人类进入21世纪,国际间日趋激烈的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为此各国把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教育的目标。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应如何贯彻自主学习的精神?我做了如下探索:
  一、改革课堂教学,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发展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各种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如:“杜郎口模式”、杨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等,这些模式,倡导以学生為主体,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获取知识,学会学习。为此,我借鉴以上教学模式,结合我校的学生实际,探索适合我校学生的教学模式。
  1、创设情景,培养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
  首先,我把发现问题的机会和权利完全教给学生,,尽可能创设情景,不过多的就思考问题的方向、学习方式做硬性规定,以保证学生的思维广度和发现问题的灵活性。其次,尽量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下,自主发现问题,将整节课的中心内容,转化为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上的学习活动。
  譬如:我在讲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来中国访问,走下飞机主动伸手与周恩来握手的情景,有意联系了一下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美国国务卿拒绝与中国代表团成员握手的外交失礼 “小插曲 ”。不料,同学们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出“为什么当年国务卿拒绝与我们握手,而18年后美国总统却主动与我们握手”这样一个颇有意义的问题。引发了一个各小组合作交流,积极探讨论的热烈场面。
  2、确认角色,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
  问题由学生提出以后,我就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适当采取有效手段,唤起学生的主动性,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里所说的自主探究的形式多种多样,常用的有3种
  一是问题型自主探究学习 。这一探究的前提是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围绕这一问题探究。如对“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问题的探究,即属此类。在这里,把学生的自学活动与探究活动相结合,可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是实践性的自主探究学习。此探究本身具有实践性的典型特点。这是我在历史教学中经常用的学习形式。譬如:在学习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这一问题时,让学生用橡皮泥、土豆、彩泥等试制一些活字,排成自己喜欢的诗句或格言,然后,蘸上墨印在纸上,体验一下古代活字印刷的效果。并总结出在此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了解了活字印刷术的优缺点,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三是体验性的自主探究学习。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课程,蕴含极为丰富的情感因素,极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也是促使学生主动进行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走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来体验历史,显得格外重要。
  如:在学完战后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后,我打破了以往教学的“从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中得到什么启示?”改为“假如你将来当上国家领导人,要发展我国经济,你会怎样做?”这一问题的提出,降低了难度,问题由抽象变得具体,学生积极性高涨,立刻七嘴八舌,问题迎刃而解。
  3:构建活动,培养学生自主评价、自主反思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引起学生兴趣的不是学习知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对知识的应用过程,一个高明的教师,总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评价和反思,从而使学生从练习中学会知识的运用与迁移,发展和丰富自己的知识,形成能力,在反思中逐步提高延伸。
  每次在学完秦始皇后,我总是组织一次“秦始皇的功与过”的辩论会,把全班同学分成反方和正方,展开辩论。为此,双方同学都要兴致勃勃的整理材料,熟悉教材,为辩论做准备。通过开展次活动,巩固所学知识,培养了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激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二:联系社会焦点、热点,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许多现实问题,都能从历史找到依据。作为历史教师,不仅对历史要有深刻的理解,而且要热切关注现实热点、焦点问题,把现实与历史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自主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台湾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也是同学们较感兴趣的问题,初二学完中国史后,我就组织学生开展有关台湾的历史与未来的研究,即台湾是否是中国的领土?国共两党的关系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由此得出台湾与大陆的关系如何?于是同学们分头查阅课本、报刊、网络等,从而得出: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从三国时期到解放战争结束,历代政府对台湾的管辖的史实和图片为证);国共两党经历了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合作,到十年内战时期的分裂,再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再次合作,到解放战争时期的分裂的曲折历程,证明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发展规律。从而预测台湾与大陆的未来即: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台湾回归祖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我们期待国共两党的第三次合作,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经过这一活动,,既巩固了所学知识,深化了认识,也提高了学生自主搜集资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等多种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对于教育越来越重视,不断地进行着教育改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信息技术与学科之间的整合。该项新技术的应用,可以充分带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进而带动起课堂的学习气氛。但是,它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教师对其的认识存在误区。导致信息技术不能在教学中实现其真实的价值。通过对信息技术与教学之间联系进行分析,为学生更好地学习作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信息技术 化学教学 互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主要途径。因此,课堂对于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的教学质量也就严重影响着孩子的未来。初中教学课程教学如何才能做到优质教育?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课题。  当今社会,初中生大多时间都要在课堂学习知识。因此,很大程度上课堂教学的质量好坏将影响孩子们的一生。如何才能做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优质教育呢?这需要孩子、父母、老师共同努力。  一、创新教法,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互动  美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教育引入了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以“任务驱动”组织教学过程的思想,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 任务驱动法 教学设计  一、什么是“任务驱动”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活动中心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积极主
农民工进城和谐就业关乎和谐社会的成功构建,作为社会发展中的一种重大社会现象,正确认识其存在的内在规律与发展的外部要求,把握其发展变迁过程的实质,有助于政策的制定。
【摘要】经济数学是经管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能够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从当前高职院校经济数学的教学现状来看,改革仍停留在表面,缺乏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在实践中的运用效果也并不显著。基于这种大环境,本文从微课的定义出发,首先论述了高职院校经济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对微课在其中的应用方法进行了具体讨论。  【关键词】高职院校 经济数学 微课 应用方法  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取得了迅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常可见到这样一种教学方式:如在“数学归纳法”的教学中利用“多米诺骨牌”来演示“数学归纳法”的“递归”过程;通过“掷骰子”让学生体验“无理数”;用“填沙子”来发现同底等高的半球体积和锥体体积、柱体体积之间的关系,从而猜想并证明球体体积公式;利用“几何画板”或Z+Z教育软件对解析几何中的轨迹问题进行实证……通常以上种种就是“数学实验”.  我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要证实某件事情,最普
如何上好体育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圆满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是我们每个体育教师应研究的课题,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运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并合理地运用到教学中去,会给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无意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这种兴趣,会给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本文就如何培养并提高学生运动的兴趣进行论述。  一、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重要性  体育教学和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