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为艺术而静止

来源 :中国文艺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居简出渐渐成为很多艺术家的习惯,艺术创作总是需要一个安静的空间。一个炎热的下午,在白塔寺旁边的胡同里拐过一条条小路,终于找到画家李铎的住处,一座古朴祥和的四合院。跟着她轻轻的脚步走进房间,不敢发出太大的声音来划破这里的宁静,直到客厅里的小狗兴奋地向我们打招呼。
  客厅里放着一些老式的用具,门廊上一块停止走动的时钟。墙上规整地挂了一排裱好的花鸟画,有孤芳自赏的猫,闲适休憩的鸟儿,成熟饱满的果实,还有落落大方的牡丹,这些都是李铎的作品。
  李铎从小性格文静,爱上绘画可能是遗传了擅长画金鱼的爷爷的基因,虽然他们未曾谋面。她17岁那年赶上“文化大革命”,没有了书读,闲在家中。为了不虚度这大好时光,她开始凭借兴趣练习绘画。即使“文革”过后恢复高考,李铎念了书上了班也一直花大量时间钻研画画,其间亦受秦仲文、李苦禅等大师指点影响。随着年龄增长,画艺积累沉淀,李铎受齐白石风格感染渐深,致力学习齐派,长年精心于大写意花鸟创作,兼画动物和山水。至今李铎已经在绘画之路上走过整整40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画风。她的国画博采众长,借古喻今,既有先贤文人之柔和自然,造型严谨,又有近现代大家之用笔洗练,形神兼备。她选用的题材多为常见,并不奇绝,如芭蕉、竹子、梅花、葡萄、枇杷、丹柿、荷花以及各种鸟虫等,而可贵之处在于她的绘画思想勇于直追白石等有见地者,似淙淙流泉般款款地道出自己的内心独白,赋予画面以感情色彩,以触发观者的联想与共鸣。
  国画的精髓在于“笔墨技法”,讲究笔墨顺畅。墨分五色,要体现出用墨层次感和韵味。笔就是指线条,强调以书入画。将书法的用线方法融入到绘画当中。书法是一门抽象艺术,著名绘画大师齐白石自认为更擅长书法。另外国画还要求构图,即章法好。在此二者基础上,国画最高的要求就是意境,耐人寻味,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因此,李铎作画讲究笔墨技巧和情趣并重。她赞同王维“画道之中,水墨为上”和张彦远的“运墨而具五色,谓之得意”的观点,并认为“墨以集聚之变为显其韵味”,因此她用墨颇为讲究,浓淡枯湿,变化丰富,即便是以纯墨构成,也同样给人以笔力遒劲,潇洒俊秀,色彩丰富的视觉美感。她的《十里荷香》构图疏离得当,编排机巧,尤其称道的还是它墨色的运用,水墨淋漓,大气浑厚;渴笔淡墨刚柔相济绘出游于荇藻间的一对鱼儿,生趣盎然。国画《踏雪寻梅》描写出动静如生的自然世界,在霜雪漫天中犹有梅花独俏和竹君傲雪,而踏雪者并非智人,而是一条富有生命力的狗,这种与众不同的突发奇想所构成的纯真极富感染力。她的半工半写和浓墨重彩画作也同样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达到意境、内涵和水墨技巧的和谐统一。正因如此,李铎的绘画取得了可喜业绩,入编《二十一世纪人才库》、《世界艺术家名人录》、《中国历代书画名家宝典》、《东方之光-共和国英才全集》、《中华翰墨艺术宝库》、《中国专家人名辞典》等典籍;1998年获得新加坡全国书画创作大赛“醒狮金奖”,2005年获得“强国之梦--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中国书画大赛”一等奖,荣获世界华人艺术家联合会授予的“世界华人杰出艺术家”称号。2006年作品入编《中华艺术传世宝典》,同年12月在荣宝斋精品画廊举办画展,展出80余幅佳作,并出版《荣宝斋——当代中国书画名家李铎作品集》。现任新加坡新神州艺术院高级名誉院士、燕京书画院高级院士等职。2009年8月,李铎于琉璃厂宏宝堂举办以花鸟和山水作品为内容的百扇展,为京城艺术圈增添一抹靓丽的色彩。百扇齐舞,亦给高温浮躁的夏日带来阵阵凉爽。
  作为一名画家,李铎认为最重要的是自身修养。她出身于书香门第,家族沿袭着诚厚仁爱,无私奉献的精神涵养。其祖上“李善人家”是天津八大家之一,每年青黄不接的时候都会搭粥棚施粥于百姓。李父曾先后在清华北大任教,又在北航建院时被抽调从事化学研究,为中国第一颗火箭制造出加速剂——硼做出贡献。而身为一名艺术工作者,李铎待人平和,乐施好善,从不避讳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艺术创作和心得。她喜欢齐白石,是因为齐白石的艺术修养令她崇敬。齐白石出生于农民家庭,通过勤奋努力和对东方艺术的热爱从一个木匠一跃而为一代艺术大师,精通篆刻,书法,诗词与绘画,继而桃李满天下。他不但笔墨艺术高超,而且关注老百姓生活细微与疾苦,其作品注重贴近百姓生活又发人深省。其实对于艺术创作,任何一个人肯下功夫,花三年五载都能练得一定水准的基本功,但是技巧之外,谁能够成为大师就取决于个人修养。所谓“风格即人”、“画品如人品”如是说。
  艺术的修养不仅仅表现在艺术创作本身和过程,还体现于对当前艺术界面临的问题的洞察和态度。
  国画界伴随着改革开放已取得长足进步,打破了很多条条框框,涌现出许多创新之作。此时也有些人盲目崇拜西方,创作的作品显得不伦不类。李铎热爱东方艺术,对国画的热爱更是溢于言表,她认为西方油画固然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但国人绝不可丢失国画传统艺术的精华。我们的画作越具有民族性,就更具有世界性,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如今在绘画界最受关注的莫过于作品的收藏价值。收藏绘画艺术作品逐渐成为热点投资方式。这一方面促进了绘画交易市场的繁荣,但也造成了功利,炒作,甚至出现造假等一系列不良现象。面对业界这些“症状”,李铎深感遗憾。她说画画和赏画本是为了陶冶情操,画家应该有别于商人,不能浮躁,人心要正,注重修身养性,提高自身境界,也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和李铎的谈话总是感觉不到时间的流动,她和蔼平和的话语和恬适的内心似乎也不容许时钟嘀嗒地走动,正如她作画时的心无旁骛。也就这样40年如一日,李铎不惜青春忘我创作,现已年近花甲。她始终坚信艺术之路是艰辛的,没有近路,要不断地修炼自己,不断攀援前行,才能到达艺术的顶峰。
其他文献
7月14日,“青春放歌”2009全国童星公益演唱会在首都中钢国际广场隆重举行新闻发布会。林浩、杨紫、尤浩然、王梓一、高欣宇、开克尔曼尼、S翼乐团代表演唱会所有童星参加。据悉,首场演出在深圳举行,届时会有30多位全国著名的童星登台演唱。  此次大型公益演唱会“以儿童为主导,以慈善为主题”。由中国西部雏鹰助学网主办,中国关心下一代健康体育基金会协办,北京九州新跨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演唱会的大部分
期刊
有人认为,流行歌坛很多歌手都是昙花一现,一首歌曲被大众广泛传唱之后,很快就销声匿迹,此后再也打造不出能超越自己的新作品,凭借一首成名曲混迹歌坛,成为一颗“流星”。然而也有一些歌手,他们从不满足现状,而是不断地挑战自我,颠覆自我,以致成为流行乐坛的“常青树”,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呢?    7月14日,记者与著名歌手张振宇做了一次长谈。    称我为“网络歌手”有点冤    2004年,一首《别说我的眼
期刊
20世纪的文学理论被美其名曰“批评的世纪”,这个说法在中西学界都相当流行。既然是批评的世纪,那么,批评家想必是大有作为的。但是,当我们回过头审视上个世纪的批评界时,不难发现,不少批评家都出现了营养不良的病症。从表面看来,中国的文坛犹如经济的改革开放一般,正沐浴着“1992年,那是一个春天”的大好时光。在世纪末的夕阳晚照中,如果你没有一点医生的眼光,大概看不出,中国文学批评的病痛开始剧烈发作,并给新
期刊
李玉宁,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剧团常任指挥。1995年,他指挥大型音乐剧《芦花白·木棉红》,获全国歌剧观众奖;1997年7月,他指挥香港回归大型交响合唱音乐会;1998年,指挥大型历史歌剧《屈原》,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2001年,他指挥由北京市文化部主办,中国音乐学院联合演出的我国首创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荣获国家文化部颁发的“优秀指挥奖”……    音乐就是想象的空间    谈起交响乐,
期刊
[摘要] 农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基础,技术进步和要素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强大支撑。通过运用C-D函数和索洛余值法对西南地区唯一粮食主产区四川省“十五”到“十三五”前期农业科技贡献率进行测算,分析技术进步和要素投入在农业发展中的具体作用,并构建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GM(1,1)模型,对“十三五”后期农业科技贡献率进行预测。结果显示:物质费用投入是四川省农业经济增长最主要来源,农业科技进步是第二
期刊
今年7月初的一天,在有新闻、出版和影视界朋友参加的聚会上,同席一位貌不出众但歌声喜人的四川姑娘雷真,令人耳目一新。特别是她张口即来的《活出个样来给自己看》,《圆梦》、《月亮之上》等一连几首歌的清唱,声情并茂、高亢激昂。  她的心中有故事……  功底不错啊!在场的人感叹不已。7月19日上午,应《中国文艺家》杂志执行主编的指派,记者采访了雷真。    用歌壮胆    雷真出生在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一个偏
期刊
舞台上,因为穿了戏装,一个分不出男女性别的角色,随着剧情的发展和乐器的伴奏,其生动全在那张脸上,数枚巨大的獠牙从嘴里弹吐而露,挥洒自如,造型各异,时而如白玉兰花,时而似昆虫唇齿,时而像大象亮牙,时而若仙洞吐玉……上下左右,轻巧灵动,令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    脱掉红色的广袖大袍,除却浓重的扮戏油彩,一位年轻俊美的小女子脱颖而出,有如清水芙蓉一般,赫然亮丽在人们眼前。她就是薛巧萍。戏,是地方戏,
期刊
艺术和商业的话题被人们持久地议论着,商业对艺术的介入并不得人心。每次谈及商业问题,许多文艺圈里的人都把自己和它撇得十万八千里远,生怕被“铜臭味”玷污。艺术的高雅性不可否认,但是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也的今日,只有利用好商业规律,才能事半功倍。不能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艺术,终究会被观众打入冷宫。    观众的若即若离,也使得昆曲和其他中国传统戏曲一样,发展上遭遇了很多困难,一度濒临急需抢救的境地。作为百戏
期刊
我曾是军人。在近30年的军旅生涯中,记忆最深刻的是军人对信的特殊情感,那是一种怎样的企盼和渴望啊。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信,虽然从人们生活中逐步退出,但时代留给我们的记忆毕竟是那样的美好和温馨。    一    1978年冬,我们几百名小伙子入伍来到了海军驻渤海湾某部。那里的天真冷,风真大。我们这些从来没有离开过家,没有离开过父母,也从没有出过远门的农村孩子,突然来到新天地,感到一
期刊
2008年8月24日晚,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在奇幻的音乐中,由跳水运动员表演的“空中飞人”,腾空而起,飞奔旋转,在空中划出了一道优美的光影,展现了运动的激情与美感,形象地传达出“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近日,我有幸采访了"空中飞人"节目的指导之一,来自于影视界的动作导演高全军先生。  高全军原是湖北省老河口市豫剧团的武戏演员。20世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