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5.183
资料与方法
2005年5月~2008年12月收治体外循环术后出现应激性血糖升高的患者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2~75岁。其中行冠脉搭桥术4例,双瓣膜置换术8例,二尖瓣置换术12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6例。其中合并糖尿病者5例,入院时空腹血糖正常但术后发生应激性高血糖者25例。3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微量泵组15例,男9例,女6例,其中糖尿病患者3例;静脉给药组15例,男8例,女7例,其中糖尿病患者2例。两组术前血糖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方法:两组均常规麻醉,体外循环常规采用中低温、预充液采用无糖预充液的条件下手术,体外循环时间57~150分钟,升主动脉阻断时间35~96分钟。其中微量泵组采用生理盐水40ml+胰岛素40U经微量泵给药,浓度为1U/ml,有利于计算胰岛素用量;静脉给药组常规采用胰岛素20U加生理盐水500ml静滴。微量泵的泵入速率及静脉给药的滴入速度和配药浓度均应该根据血糖值水平动态调整。达到血糖水平6~9mmol/L继续给予维持量。待血糖控制稳定后遵医嘱停药。30例患者均于手术前、手术结束、术后2小时、术后4小时、术后8小时、术后12小时、术后24小时及术后第2天每8小时监测血糖。术后血糖>8mmol/L时,则每2小时测1次,当血糖降至8mmol/L以下时则4小时监测血糖1次,直至达到正常范围。同时等时间点观察术后患者的生命体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感染等情况。
护理:按公式计算出药量,保证药量准确,配药时严格无菌操作,尽量将药液混合均匀,并在微量泵上标明药名、剂量和配药的时间,尤其是双道微量泵,要详细交班,泵入前排尽注射器内空气,防止将空气推进血管内。加强工作责任心,操作规范化,要熟悉微量泵性能,正确掌握使用方法和各键的设置,了解注意事项并对常见报警作出相应处理,如注射器内药液快用完或注射毕、管道受压、扭结或阻塞,滑座与注射器分离,更换药液后“三通”未打开等。建立输液卡,加强巡视,并观察微量泵的工作状态及速率是否与医嘱相符,严格按要求给药,并严密监测血糖。
结果
微量泵组术后2天血糖稳定在7~8.6mmol/L,波动范围小,且无1例发生低血糖反应。静脉给药组术后2天血糖控制在5.3~13.5mmol/L,波动范围大,其中2例发生低血糖反应,1例伤口感染,经积极治疗愈合出院。微量泵组效果明显好于静脉给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由于心脏病患者术前长期有充血性心衰,以及体外循环过程中的低灌注状态,造成胰岛素分泌功能低下,再加上手术时的应激反应,许多患者血糖升高。胰岛素是治疗高血糖特效而必需的药物,传统静滴时肉眼观察滴数控制误差大,虽能在短时间内迅速降低血糖,但在夜间补液结束时也使胰岛素供给停止,从而有着进入体内不均匀,血药浓度不稳定的缺点。微量泵能准确显示输注量,它有着完整的报警系统,既保证给药的连续性,又减轻护士往返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因此使用微量泵调节胰岛素控制血糖是一种良好的给药途径。但使用时也要注意让患者对该仪器有一定的了解,加强巡视,观察不良反应;宜单独建立静脉通路,勿在同一静脉通路上输入其他液体而使血药浓度受到影响;准确及时地对报警进行处理;加强对微量泵的保养以免影响其速度的准确性。
资料与方法
2005年5月~2008年12月收治体外循环术后出现应激性血糖升高的患者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2~75岁。其中行冠脉搭桥术4例,双瓣膜置换术8例,二尖瓣置换术12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6例。其中合并糖尿病者5例,入院时空腹血糖正常但术后发生应激性高血糖者25例。3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微量泵组15例,男9例,女6例,其中糖尿病患者3例;静脉给药组15例,男8例,女7例,其中糖尿病患者2例。两组术前血糖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方法:两组均常规麻醉,体外循环常规采用中低温、预充液采用无糖预充液的条件下手术,体外循环时间57~150分钟,升主动脉阻断时间35~96分钟。其中微量泵组采用生理盐水40ml+胰岛素40U经微量泵给药,浓度为1U/ml,有利于计算胰岛素用量;静脉给药组常规采用胰岛素20U加生理盐水500ml静滴。微量泵的泵入速率及静脉给药的滴入速度和配药浓度均应该根据血糖值水平动态调整。达到血糖水平6~9mmol/L继续给予维持量。待血糖控制稳定后遵医嘱停药。30例患者均于手术前、手术结束、术后2小时、术后4小时、术后8小时、术后12小时、术后24小时及术后第2天每8小时监测血糖。术后血糖>8mmol/L时,则每2小时测1次,当血糖降至8mmol/L以下时则4小时监测血糖1次,直至达到正常范围。同时等时间点观察术后患者的生命体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感染等情况。
护理:按公式计算出药量,保证药量准确,配药时严格无菌操作,尽量将药液混合均匀,并在微量泵上标明药名、剂量和配药的时间,尤其是双道微量泵,要详细交班,泵入前排尽注射器内空气,防止将空气推进血管内。加强工作责任心,操作规范化,要熟悉微量泵性能,正确掌握使用方法和各键的设置,了解注意事项并对常见报警作出相应处理,如注射器内药液快用完或注射毕、管道受压、扭结或阻塞,滑座与注射器分离,更换药液后“三通”未打开等。建立输液卡,加强巡视,并观察微量泵的工作状态及速率是否与医嘱相符,严格按要求给药,并严密监测血糖。
结果
微量泵组术后2天血糖稳定在7~8.6mmol/L,波动范围小,且无1例发生低血糖反应。静脉给药组术后2天血糖控制在5.3~13.5mmol/L,波动范围大,其中2例发生低血糖反应,1例伤口感染,经积极治疗愈合出院。微量泵组效果明显好于静脉给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由于心脏病患者术前长期有充血性心衰,以及体外循环过程中的低灌注状态,造成胰岛素分泌功能低下,再加上手术时的应激反应,许多患者血糖升高。胰岛素是治疗高血糖特效而必需的药物,传统静滴时肉眼观察滴数控制误差大,虽能在短时间内迅速降低血糖,但在夜间补液结束时也使胰岛素供给停止,从而有着进入体内不均匀,血药浓度不稳定的缺点。微量泵能准确显示输注量,它有着完整的报警系统,既保证给药的连续性,又减轻护士往返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因此使用微量泵调节胰岛素控制血糖是一种良好的给药途径。但使用时也要注意让患者对该仪器有一定的了解,加强巡视,观察不良反应;宜单独建立静脉通路,勿在同一静脉通路上输入其他液体而使血药浓度受到影响;准确及时地对报警进行处理;加强对微量泵的保养以免影响其速度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