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个果实飘香的秋季,一只老狐狸无意间经过一个被围墙围住的葡萄园。
它有一只非常敏锐的鼻子和一个出奇聪明的脑袋。凭着多年的经验,它闻出了这个园子里的葡萄很特别,是自己从未吃过的极品。
这只老狐狸曾吃过无数种好葡萄,它甚至曾向自己的同伴吹嘘过:“这世上还不曾有我没吃过的葡萄呢!”面对着这一园自己没有品尝过的葡萄,它的食欲和好胜心都被挑起来了。它暗自对自己说:“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狐狸,就像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一样,是最没有出息的。”
于是,它发誓一定要吃到这里的葡萄,否则决不离开。可当它在四周转悠了两圈之后才发现:这个葡萄园的围墙太高,它根本跳不过去。又经过一番用心的搜寻,它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进入葡萄园的小洞。可是,这个洞口实在太小,它根本无法顺利通过。思索了片刻,它做出了一个决定:绝食减肥。
经过3天的绝食,这只老狐狸真的瘦了下来,它可以从那个小洞进入葡萄园了。如它所料,这个葡萄园里的葡萄是迄今为止它所吃过的最好的一种。于是,它放开肚皮,在园子里整整吃了3天。之后,它准备赶紧离开。耽搁久了,恐有危险。
这时,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由于连日来吃了太多葡萄,它又胖了,无法再从那个小洞出去。无奈,它只好再次绝食,这次比上次花的时间还多了一天。利用这种方法,它的身体终于变得和刚进来时一样瘦小,于是,它再次从那个小洞里钻了出去。
回家后,它把这次吃葡萄的经历告诉了另外两只同样阅历丰富的老狐狸,并问它们:“这事儿做得值不值?”其中一只老狐狸说:“你胖了多少就瘦了多少,等于什么都没吃,还要冒着性命之忧,当然不值。”另一只老狐狸则说:“虽然你担了不少风险,但你吃到了自己从未吃过的葡萄,当然值得。”
老狐狸之间的对话体现了对人生的一种思索:当一个人的人生立足于占有时,他注定会在占有欲未曾满足的痛苦与占有欲已获满足后的无聊中徘徊;当一个人的人生立足于建设时,他必将会在未达目标时的追求与达到目标后的体味中潇洒。
前一种,无疑是一个两难的悲剧;后一种,则笃定是一种幸福的人生。
古“心药”今用
王味子
据有关权威机构预测,精神疾患将成为21世纪的流行病。精神疾患,即通常所说的“心病”。“心病还得心药治”,“心药”为何物?谁也解释不清。但古人善用心药,这里辑录几则“心药”方,用“药”出神入化,功效奇特。对于现代人的多发、高发“心病”,或许有针对性。
★四昧养生汤宋朝大文豪苏东坡手书过一帖战国时期流传下来的“四味养生汤”:“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从健身养性的角度来看,此方告诫人们应淡泊名利,面对现实,自寻生活乐趣,松弛紧张情绪,减轻外因所致的心理压力,心胸开阔地面对现实生活。主治:平日期望过高、喜欢攀比、心态易失衡、精神烦躁并有狂躁症倾向者。
★铭心快活饮《醒世良方》中记载有一则以“知足”“常乐”两味“药物”组成的“铭心快活饮”。此方告诫养生者宜去私欲和贪心,不奢望,保持笑口常开的健康心理状态。对因忧愁多虑而引起的心悸、消化不良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主治:多欲而不得、具有焦虑症倾向的患者。
★保生无忧散《霞外杂俎》中的“保生无忧散”,提出以栽花种竹之法陶冶人的性情、养心怡神、益肺调气。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意境,足以使人忘却一切人世间烦恼。主治:因精神压力大、身心疲惫不堪所致的慢性疲劳、失眠症患者。
★真人养脏膏《敏时笔记》载有“真人养脏膏”“药方”,主要方药为“不惊、少言、少欲”。此方提醒养生者,凡事应宠辱不惊,避免情志波动,坚持练呼吸摄生功,以调达气息;注意饮食的调养,可益脾胃之气;语言宜少,能保肺气。在日常生活中,勿被名利、物质、情欲所困惑,一切以养生为本。主治:情绪易波动、喜怒无常难以自制,对深陷名利场、欲壑难填而不顾自身健康者亦有效。
★十味养心丸“十味养心丸”的“药方”为:凡欲修身、齐家、治国、学道、养生,须先服“十味养心丸”,方可成就。何谓十味?好肚肠一条,慈悲心一片,温柔半两,道理三分,信行要紧,中直一块,孝顺十分,老实一个,阴骘全用,方便不拘多少。此药在“宽心锅”内炒,不要焦,不要燥。去火性之后,于“平等盘”内研碎,“三思”为末……每日进三服,不拘时候,用“和气汤”送下。果能依此服之,无病不愈。此方可调理百病,尤其适用于心理浮躁、喜在脸上“贴金”而不知天高地厚者。
★快活无忧散系明代医家徐春甫所著《古今医统大全》辑录。其方有药两味:“除烦恼,断妄想。”用法:二味等分研为极细末,用清静汤送下。功用:清气爽神,快活无忧。此方药味甚鲜,奏功极大,且药性不寒不热,不苦不辛,不必远求产药之区,自我求之,自我得之。若能日服一剂,胜服四君子汤百药也。此方对常做白日梦、一心盼天上掉馅饼者有效。
★和气汤方药为“忍”与“忘”两字。用法是,上两味和匀,用“不语”咽下。服后要饮醇酒一两杯。飘飘然半酣尤佳。此方亦出自《古今医统大全》。该方先予以“忍”可免一朝之愤也;继之以“忘”,可无终生之憾也。功用:专治怒气、闷气及抑郁不平之气,对情绪不稳、性情暴躁者亦有效。
六种不健康心理加速衰老
张 晟
老人到了一定年纪,身体和心理都渐渐变得比较脆弱,容易受伤。尤其是心理方面,由于空闲的时间比较多,又得不到子女的时刻陪伴,心理难免会出一些问题,变得郁郁寡欢。老年人为了活得轻松快乐,就必须摒弃如下这六种不健康心理。
怕孤独这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心理异常,其主要表现是自我评价过低、生存意识消极、经常对他人不满及抱怨。长此以往,有此情况的老人就会加强对自我行为的约束、强化自我内心的封闭,逐渐地疏远社会,最终会形成孤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模式,并将默默地承受孤独带来的痛苦。这类老人既希望别人关心照顾,又害怕由于过分期望而出现过大的心理落差和失望,于是常常拒绝与他人交往,因而会变得行为孤独、性情孤僻,与周围人的距离越来越远。
抑郁有些老年人心理比较脆弱,面对衰老的客观事实既惧怕又无奈,这种心态如果不及时调整,极易导致抑郁。这种抑郁比较顽固,很容易使人丧失生活的兴趣,令人感到疲惫。因而这种人很容易情绪激动,动不动就发火,常常自卑自责、自怨自艾,严重者可有自杀的倾向和行为。
偏激这种情绪可表现为两个相反的趋向。一种趋向是因衰老而否定自我,把自己看成无用之人,经常自责、自卑、自怜和自贬。另一种趋向是因为自己衰老而更高地要求别人,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敬重、关心和照顾,却不考虑他人及社会的实际条件和能力。当这种希望得不到满足时,又加剧了其心理上的偏激,并因此而自暴自弃。
多疑有些老人因身体有病而多疑,常表现为无病也疑,有病更疑。即使自己有一些轻伤小恙也自以为是病入膏肓、无药可救。间或谈病色变,问病又止,求医换药不断。这种疑病可令其对衰退的功能极度敏感,对一般人感觉不到的体内变化或体验不到的痛苦也都会有所感觉,如对心脏的跳动、胃肠的蠕动等方面的变化也能感觉到。这些过度的敏感更容易加重其疑心病。
幻想受身体逐渐衰老的影响,有些老年人盼望长寿的愿望会越发强烈。于是,他们常常会用幻想来欺骗自己,以获得一时的心理宽慰,如爱听他人说自己健康的恭维话等。
怕死他们害怕衰老的核心是恐惧死亡。惧怕谈论死亡,不敢探视患者,怕经过墓地和听到哀乐,甚至看到一只死亡的动物也备受刺激,不敢正视。
老年人应正确地对待人生,科学地看待生命,树立积极的生存意识。如果想继续服务于社会,老年人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存在的价值。如果觉得自己的身体不舒服,可让亲属或朋友陪同你去医院就诊,或找专业人士咨询,不要过分地关注自己生理上的细微变化,更不能片面地强调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要相信科学。
另外,老年人应该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独乐不如与众同乐,如能加入到多数人的活动中去,加强人际交往,缩短与他人的距离,避免自我孤立,就可以克服或远离这些不健康的心理。
它有一只非常敏锐的鼻子和一个出奇聪明的脑袋。凭着多年的经验,它闻出了这个园子里的葡萄很特别,是自己从未吃过的极品。
这只老狐狸曾吃过无数种好葡萄,它甚至曾向自己的同伴吹嘘过:“这世上还不曾有我没吃过的葡萄呢!”面对着这一园自己没有品尝过的葡萄,它的食欲和好胜心都被挑起来了。它暗自对自己说:“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狐狸,就像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一样,是最没有出息的。”
于是,它发誓一定要吃到这里的葡萄,否则决不离开。可当它在四周转悠了两圈之后才发现:这个葡萄园的围墙太高,它根本跳不过去。又经过一番用心的搜寻,它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进入葡萄园的小洞。可是,这个洞口实在太小,它根本无法顺利通过。思索了片刻,它做出了一个决定:绝食减肥。
经过3天的绝食,这只老狐狸真的瘦了下来,它可以从那个小洞进入葡萄园了。如它所料,这个葡萄园里的葡萄是迄今为止它所吃过的最好的一种。于是,它放开肚皮,在园子里整整吃了3天。之后,它准备赶紧离开。耽搁久了,恐有危险。
这时,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由于连日来吃了太多葡萄,它又胖了,无法再从那个小洞出去。无奈,它只好再次绝食,这次比上次花的时间还多了一天。利用这种方法,它的身体终于变得和刚进来时一样瘦小,于是,它再次从那个小洞里钻了出去。
回家后,它把这次吃葡萄的经历告诉了另外两只同样阅历丰富的老狐狸,并问它们:“这事儿做得值不值?”其中一只老狐狸说:“你胖了多少就瘦了多少,等于什么都没吃,还要冒着性命之忧,当然不值。”另一只老狐狸则说:“虽然你担了不少风险,但你吃到了自己从未吃过的葡萄,当然值得。”
老狐狸之间的对话体现了对人生的一种思索:当一个人的人生立足于占有时,他注定会在占有欲未曾满足的痛苦与占有欲已获满足后的无聊中徘徊;当一个人的人生立足于建设时,他必将会在未达目标时的追求与达到目标后的体味中潇洒。
前一种,无疑是一个两难的悲剧;后一种,则笃定是一种幸福的人生。
古“心药”今用
王味子
据有关权威机构预测,精神疾患将成为21世纪的流行病。精神疾患,即通常所说的“心病”。“心病还得心药治”,“心药”为何物?谁也解释不清。但古人善用心药,这里辑录几则“心药”方,用“药”出神入化,功效奇特。对于现代人的多发、高发“心病”,或许有针对性。
★四昧养生汤宋朝大文豪苏东坡手书过一帖战国时期流传下来的“四味养生汤”:“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从健身养性的角度来看,此方告诫人们应淡泊名利,面对现实,自寻生活乐趣,松弛紧张情绪,减轻外因所致的心理压力,心胸开阔地面对现实生活。主治:平日期望过高、喜欢攀比、心态易失衡、精神烦躁并有狂躁症倾向者。
★铭心快活饮《醒世良方》中记载有一则以“知足”“常乐”两味“药物”组成的“铭心快活饮”。此方告诫养生者宜去私欲和贪心,不奢望,保持笑口常开的健康心理状态。对因忧愁多虑而引起的心悸、消化不良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主治:多欲而不得、具有焦虑症倾向的患者。
★保生无忧散《霞外杂俎》中的“保生无忧散”,提出以栽花种竹之法陶冶人的性情、养心怡神、益肺调气。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意境,足以使人忘却一切人世间烦恼。主治:因精神压力大、身心疲惫不堪所致的慢性疲劳、失眠症患者。
★真人养脏膏《敏时笔记》载有“真人养脏膏”“药方”,主要方药为“不惊、少言、少欲”。此方提醒养生者,凡事应宠辱不惊,避免情志波动,坚持练呼吸摄生功,以调达气息;注意饮食的调养,可益脾胃之气;语言宜少,能保肺气。在日常生活中,勿被名利、物质、情欲所困惑,一切以养生为本。主治:情绪易波动、喜怒无常难以自制,对深陷名利场、欲壑难填而不顾自身健康者亦有效。
★十味养心丸“十味养心丸”的“药方”为:凡欲修身、齐家、治国、学道、养生,须先服“十味养心丸”,方可成就。何谓十味?好肚肠一条,慈悲心一片,温柔半两,道理三分,信行要紧,中直一块,孝顺十分,老实一个,阴骘全用,方便不拘多少。此药在“宽心锅”内炒,不要焦,不要燥。去火性之后,于“平等盘”内研碎,“三思”为末……每日进三服,不拘时候,用“和气汤”送下。果能依此服之,无病不愈。此方可调理百病,尤其适用于心理浮躁、喜在脸上“贴金”而不知天高地厚者。
★快活无忧散系明代医家徐春甫所著《古今医统大全》辑录。其方有药两味:“除烦恼,断妄想。”用法:二味等分研为极细末,用清静汤送下。功用:清气爽神,快活无忧。此方药味甚鲜,奏功极大,且药性不寒不热,不苦不辛,不必远求产药之区,自我求之,自我得之。若能日服一剂,胜服四君子汤百药也。此方对常做白日梦、一心盼天上掉馅饼者有效。
★和气汤方药为“忍”与“忘”两字。用法是,上两味和匀,用“不语”咽下。服后要饮醇酒一两杯。飘飘然半酣尤佳。此方亦出自《古今医统大全》。该方先予以“忍”可免一朝之愤也;继之以“忘”,可无终生之憾也。功用:专治怒气、闷气及抑郁不平之气,对情绪不稳、性情暴躁者亦有效。
六种不健康心理加速衰老
张 晟
老人到了一定年纪,身体和心理都渐渐变得比较脆弱,容易受伤。尤其是心理方面,由于空闲的时间比较多,又得不到子女的时刻陪伴,心理难免会出一些问题,变得郁郁寡欢。老年人为了活得轻松快乐,就必须摒弃如下这六种不健康心理。
怕孤独这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心理异常,其主要表现是自我评价过低、生存意识消极、经常对他人不满及抱怨。长此以往,有此情况的老人就会加强对自我行为的约束、强化自我内心的封闭,逐渐地疏远社会,最终会形成孤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模式,并将默默地承受孤独带来的痛苦。这类老人既希望别人关心照顾,又害怕由于过分期望而出现过大的心理落差和失望,于是常常拒绝与他人交往,因而会变得行为孤独、性情孤僻,与周围人的距离越来越远。
抑郁有些老年人心理比较脆弱,面对衰老的客观事实既惧怕又无奈,这种心态如果不及时调整,极易导致抑郁。这种抑郁比较顽固,很容易使人丧失生活的兴趣,令人感到疲惫。因而这种人很容易情绪激动,动不动就发火,常常自卑自责、自怨自艾,严重者可有自杀的倾向和行为。
偏激这种情绪可表现为两个相反的趋向。一种趋向是因衰老而否定自我,把自己看成无用之人,经常自责、自卑、自怜和自贬。另一种趋向是因为自己衰老而更高地要求别人,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敬重、关心和照顾,却不考虑他人及社会的实际条件和能力。当这种希望得不到满足时,又加剧了其心理上的偏激,并因此而自暴自弃。
多疑有些老人因身体有病而多疑,常表现为无病也疑,有病更疑。即使自己有一些轻伤小恙也自以为是病入膏肓、无药可救。间或谈病色变,问病又止,求医换药不断。这种疑病可令其对衰退的功能极度敏感,对一般人感觉不到的体内变化或体验不到的痛苦也都会有所感觉,如对心脏的跳动、胃肠的蠕动等方面的变化也能感觉到。这些过度的敏感更容易加重其疑心病。
幻想受身体逐渐衰老的影响,有些老年人盼望长寿的愿望会越发强烈。于是,他们常常会用幻想来欺骗自己,以获得一时的心理宽慰,如爱听他人说自己健康的恭维话等。
怕死他们害怕衰老的核心是恐惧死亡。惧怕谈论死亡,不敢探视患者,怕经过墓地和听到哀乐,甚至看到一只死亡的动物也备受刺激,不敢正视。
老年人应正确地对待人生,科学地看待生命,树立积极的生存意识。如果想继续服务于社会,老年人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存在的价值。如果觉得自己的身体不舒服,可让亲属或朋友陪同你去医院就诊,或找专业人士咨询,不要过分地关注自己生理上的细微变化,更不能片面地强调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要相信科学。
另外,老年人应该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独乐不如与众同乐,如能加入到多数人的活动中去,加强人际交往,缩短与他人的距离,避免自我孤立,就可以克服或远离这些不健康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