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行时代大潮中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g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7年前,我的婚车是一辆北京吉普。
  用吉普车迎亲,是当时结婚的“高配”。娘家到婆家,只有六里路,可当时第一次坐汽车的新鲜体验,令我在心底产生了一个奢望,啥时候我们也能买得起一辆汽车呢?
  奢望长了四个轮子,可生活却在自行车的俩轮子下展开。婚后第一年,我在离家20多里的小镇工作,每到周末,爱人就骑着自行车来接我。一路上,他使劲踩着脚蹬子,身子还有节奏地左右摇晃。我搂着他的腰,长发随风起舞。行至人少处,他还大声唱起了“孤独的站台,长长的等待……”。骑一段,实在累了,他推着车走,我跟着他走。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年,第二年我怀孕了,就调回了母校工作。爱人每天还骑着自行车从县城回家,无论刮风下雨,从不间断。
  孩子出生后,多了一口人,可车还是那辆车。我抱儿子坐在后边,两个车把上一边一个大包袱,那是儿子的尿布和衣服。爱人依然用力蹬着车,却会不停地和儿子打着招呼。现在每忆起这种情景,爱人就会调侃,瞧那时咱那一家子,像不像是逃荒的?就这样,一辆自行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丈量着家与县城之间的距离。遇到加班或者恶劣天气,一想到他一个人摸着黑、顶风冒雨地往家赶,我就难过。
  感谢摩托车的诞生。儿子六岁那年,我们用积蓄买了一辆嘉陵牌摩托车。一到周末,爱人就载着我们到处游玩。儿子喜欢坐在爸爸怀里,小手握着车把,学着开车爸爸的样子。时不时,他嘴里还带着配音:突——突——,出发咯!最远的一次,是和几个同事骑着摩托车跑到了花果山,那是我们最早的一次自驾游。
  那辆摩托车风雨无阻地陪伴了我们8年,爱人的心又被电动摩托车吸引了。他和我商量,要把摩托车卖了,买一辆电动车。他说,电动车环保省油,代替摩托车是大势所趋。夫唱妇随是我一直不变的宗旨,他专职骑车,我只负责乘坐,什么车都行。于是,一辆银灰色电动车又成了我家交通史上的新成员。
  也许是我天生胆小,爱人劝说多次,我也只能望车兴叹,不敢尝试去学骑车。这辆车成了爱人的专属“坐骑”,每天他依然奔波于家和单位之间,但他即将到家的时候,都会按几声喇叭,好让我知道,喇叭一响,亲人平安到家。
  有年冬天的一天,鹅毛大雪随风肆意纷飞,积雪已经埋到了脚脖子。天很黑了,愛人还没有回来。那时,我们还没有电话,我不知道他是在单位过夜还是往家赶,只有在心里默默祈祷他平平安安。我一会儿站到大门口瞭望,一会儿进屋转转,心神不定。风吼雪飘,他在哪里?
  正当我坐卧不宁时,“嘀嘀——嘀嘀——”熟悉的喇叭声钻进耳朵,我立刻打开大门,灯光射过来,爱人骑着车,已经成了“雪人”!当时我就想,如果有一辆汽车该多好啊!
  2010年春,我们搬到了县城,爱人不用再奔波了。可是,每次回老家又成了难题,一辆电动车已经载不动我们一家人,而等车、挤车很麻烦,特别是节假日,阵势犹如春运,有时甚至还坐不上车。于是,我们买了一辆小汽车。在当时小区里,还算是凤毛麟角。当我第一次坐在自己家的小车里时,眼前闪现出当年结婚的情景,圆梦的路啊,我们走了整整20年。
  有了汽车,“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变成了现实,儿子也有了驾照,自驾游成了平常事,我们常常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四年后,爱人又换了一辆档次较高的汽车,而这时,小区里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很多私家车,停车也要见缝插针。不久前,我儿子结婚,婚车是他叔叔的大奔,是这个时代结婚的“标配”。
  一路走来,自行车升级成摩托车,再到汽车,车轮滚滚走过了27年的时光。每道车辙里,都翻涌着时代的浪花,烙上了时代的痕迹。在时代改革的浪潮中,我们家——和中国亿万的家庭一样与时俱进,一起迎接着越来越美好的生活。
其他文献
执法者穿着风的制服  他的横脸,穿过  一个个栅栏,强讨,恶要:  向稻田要谷  向桂花要香  向柿子樹要甜  向马要鬃毛  向鲫鱼要子  向溪水要石头  向雁阵要家信  向芭蕉和枯荷要雨声  向月亮要温度  向衰老的父亲  要健康  幸福来临:  他终于开口,向我最小的妹妹  要她备了三年的嫁妆
期刊
葛水平是山西文坛中的佼佼者,她于2007年凭借《喊山》荣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作为一位女性作家,葛水平拥有独到的女性视角和全新的女性意识,其小说描摹的女性群像和她们爱恨交织的浮沉命运,折射出作家本人对女性人生境遇的关注和感叹。本文拟以《喊山》《甩鞭》《守望》等为依据,从女性意识的表现及因由两方面来揭示葛水平小说中的性别意识。  “女性意识”一般指的是女性自我价值度的展现。它是对传统女性地位的重新
期刊
太瘦弱的茅草,没有人割刈。深秋之后  地上的茅草死了,却无人认领。  一棵茅草的风烛残年,难道也需要一道闪电  来收割它们的一生?  而更多的茅草,自生自灭。  在后工业时代,一棵茅草的用处,连自缢都  已無法套上脖颈。  所有的绳子,都断了。在乡间,古老的族谱  都被拆散成了碎片。  我想起过去那个割茅草的人,  他大约也死了。墓地占用了茅草的一角  两个平方的坟头,却再一次被茅草占领。  稀疏
期刊
一个人在山中居住,光阴会不会变慢?  如果时针有效,如果4G是一样地快  又怎么能说,这个山不是那座山?又怎么能把  山中的毛榉树想象成时光的盒子?  如果连一座山也会被慢慢地啃平,一群挖掘机  就像一队发疯了的蚂蚁。  它们搬运,不停地搬运……直到连蚂蚁也在搬运着  另一个自己。我说的这种慢——  竟然成了一种快,一种放映机的快。  可始终会有一种快比慢还慢。  我心脏的跳动是一种快,它比别人快
期刊
我相信每一粒粮食的心,都是红色的  像一个贫窮的母亲。  在大旱之年,藏在胃里的粮食也被搜出来  交给火焰。  五百年前的一粒粮食,它并不能活到现在。  作为子孙,它保留着一颗  卑微的心。而繁殖的力量,已让一个地壳  变得沧海桑田。  每一次餐前,我敬畏这些粮食  如劳作的农民,  甚至比神明更为看重。  在变异的粮食里面,一个村庄的孤寂  已被牢牢锁死。  作为半个农民,我有着二分之一的粮食血
期刊
我并不信仰光。  在黑暗中,我呆得足够久,足够久——  我关心任意一个死者,  和一个杳然而去的鬼魂。它们都无法返回  还原为身边的光。  如果我收藏光,用来制造另一个  小小的太阳,  我將愿意接受它,炙热的烘烤  而成为火中的陶瓷。  我将碎裂,  却并非玉碎。
期刊
憑什么,我无法在身体里  安置下一台抽水机?  一台12马力的抽水机。  一台钢铁做的抽水机,它吐出的烟雾  是否能熏黑一个农民的肺  一个农民儿子的肺?  如果安置不下一台抽水机,  那就安放一个模型吧  连模型都无法塞进去,  那就放进一台纳米的潜水泵。  除了抽水之外,它还抽血  日日夜夜将血从低处送到高处,  从人间送往天堂。
期刊
迷路的人收回光线  和他摇晃的世界观。  无数使命坠落,两只柚子  在枝头发出铁锈的声响。  平底锅下柴火刚刚燃尽  一摞烧饼,还有余温。  系“海天酱油”围裙的妇女  打算收摊了:  秋風将至,吹透内心的茅屋。
期刊
再见,篱笆。  秋后的篱笆接近于无用,母亲  每日拆掉半米,  用来熬粥、烧水。  不是每一根篱笆都有明天,都能等到  春天的信使。  通常它们是废柴,并无多大用处  却还能发光、发热  制造令我们温暖的火焰,一些使者。  好日子快要来了,  在大雪封门的时候,篱笆便挡不住风  也难以阻止一场细雪。  看到一些出门的人,  他们拆掉一根篱笆,拿在手里  戳向地面,  试着测试雪的深度……  而世界
期刊
提起四十年前那场雨,父母至今依然心酸。场上的麦子生芽,他们的心上扎针。  那年土地刚承包,难得风调雨顺,风吹麦香,农人心里在开花。父亲说,今年可有白馍吃了!不等麦子焦头,父亲就忙着收拾碾场事宜。他挑来井水洒湿地面,套上滚框、榫头和铁钩,拴上绳子开始碾场——把长满荒草的麦场收拾得瓷顶顶,光溜溜,真正才是麦天的开始。我感觉,碾场让麦收有了神圣的仪式感。  麦子陆续割完后,就摊在场上,晒得焦干。父母的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