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159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经济增长、产业转型和节能减排三个视角,构建绿色金融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中国30个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无论是从全国总体上还是分三大地区来看,绿色金融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产业转型效应和节能减排效应均为正,即绿色金融的发展通过促进中国经济的增长、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以及通过节能减排引导低碳经济,进而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应采取积极培育绿色金融实力、大力推动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绿色转型升级、以碳金融助推东部地区低碳经济的发展等对策来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绿色金融;经济增长;产业转型;节能减排;低碳经济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595(2019)01001407
  自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始终保持中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①
  然而,传统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以大规模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使国民的生存环境面临极大的挑战。当前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8%,尤其是几种主要的自然资源,其人均占有水平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0%~50%。据中国环境保护部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254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超标,占比高达751%,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212%。②
  全年中,中国11个省市出现大规模雾霾现象,波及近5亿人口,涉及面积占全国的1/7。为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党中央、国务院自1995年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的基本战略;2007年中共十七大又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2016年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确立为中国目前和未来的发展理念,并被视为关系中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1]新常态背景下,为使中国产业结构实现转型,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增长,发展绿色经济是必然要求和战略方向。[2]而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发展绿色金融对促进经济的绿色增长具有重要作用,是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3]因此,探究绿色金融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路径,进而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正确把握中国绿色金融未来的发展方向,有利于构建科学完善的绿色金融体系,推动中国经济的绿色健康发展。
  一、文献回顾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西方经济学家围绕“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问题展开深入研究,提出了金融发展理论。Raymond W. Goldsmith指出金融发展就是金融结构的变化,并构建了衡量一国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通过实证得出了金融相关比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的结论。[4]Ronald I. Mckinnon和E.S.Shaw分别提出了“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认为金融体制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相互推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适当的金融改革能有效地促进经济发展,使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56]
  随后学者针对“金融发展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展开了进一步的研究工作,认为二者是互相促进的。Stephan Schmidheiny等指出,金融业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领导者,同时金融行业本身也一直以使世界变得更美好为使命。[7]Marcel Jeucken从最基本的环境问题和银行业务开始,分析了银行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指出金融业在可持续发展观念代替传统发展观念过程中的重要作用。[8]李晓西等对金融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作了具体的阐述,认为可持续发展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撑,金融的健康发展则依赖于经济的可持续增长;金融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石,可持续发展是金融业长效繁荣的基础。[9]任力等则实证检验了金融发展作用于环境质量的经济规模、技术进步和结构转型效应,认为金融发展通过促进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转型,进而推动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0]
  可见,可持续发展与金融的结合是未来金融业发展的方向,而绿色金融则是二者相结合的产物。所谓绿色金融,是指以促进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目的而进行的信贷、保险、证券、产业基金等金融活动。目前,关于“绿色金融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且以定性研究为主。何建奎等論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绿色金融通过影响行业间的资金流动和企业的决策、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又会为金融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以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11]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则指出,开展绿色金融对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12]在定量研究方面,学者主要是围绕“绿色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且得出了不同的结论。邱海洋选取区域公共部门、区域信贷市场和区域证券市场三个指标测算了中国区域绿色金融发展指数,通过构建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绿色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证明绿色金融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13]宁伟等通过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VECM),对绿色金融发展与宏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相反的结论:从长期来看,绿色金融不仅未能促进宏观经济的增长,反而阻碍了它的增长。[14]
  综上所述,目前关于绿色金融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定性分析,但学术界尚未形成二者之间关系的系统性理论框架;在定量分析方面则侧重于经济增长而忽视了环境因素,不能科学地度量绿色金融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效应。为此,本文首先基于经济增长、产业转型和节能减排三个视角,深入分析绿色金融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路径,并提出三个假说;然后通过构建绿色金融发展指数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除港澳台、西藏外)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绿色金融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产业转型效应和节能减排效应,对三个假说进行检验;最后在结论的基础上为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推动中国经济绿色健康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倡导的是高质量、可持续的经济发展,而不是以环境保护为名取消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要求改变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节能环保的目的。因此,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为基础,以促进产业绿色转型为动力,以实现高质量、集约型的经济增长为目标的发展理论和战略。为此,本文基于经济增长、产业转型和节能减排三个视角,构建绿色金融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见图1),以此探讨绿色金融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路径。
  (一)经济增长效应
  绿色金融利用金融手段主要通过三大功能来促进经济的增长:一是资源配置功能,绿色金融通过对“两型”产业、项目等提供金融支持,引导金融资源进行绿色配置,实现经济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15];二是风险控制功能,绿色金融通过对环境风险的识别、预测、评估和管理,对风险超标的企业、项目等予以警示和淘汰,实现风险的最小化;三是引导企业与社会经济行为的功能,绿色金融通过金融机构的准入管理、信用等级划分等方式,引导企业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消费者形成绿色消费意识,促进经济的绿色增长。[16]但同时,在绿色金融引导传统产业转型的过程中,对传统工业产业的打击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能大于对新兴绿色产业的扶持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因此也可能阻碍经济的增长。
  因此,本文提出假说1:中国绿色金融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是不确定的,即绿色金融发展有可能促进经济的增长,也有可能阻碍经济的增长,有待进一步实证研究。
  (二)产业转型效应
  绿色金融主要通过四大机制来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一是资本形成机制,绿色金融将居民手中零散的、小额的储蓄资金聚集起来之后转化为产业资本,用于支持绿色产业的发展,有效地降低中国产业结构在绿色转型过程中筹集资金的成本;二是资金导向机制,绿色金融通过对节能环保型绿色产业提供政策资金支持,引导绿色产业资本由“两高”产业向“两低”产业调整,进而推动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三是产业整合机制,绿色金融能够打破行业、地区和国别的限制,实现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各项资源流向绿色产业,同时伴随着品牌、专利、创新等要素的转移,产生规模经济效应和协同效应,促进中国产业结构的绿色转型;四是风险防范机制,绿色金融通过风险管理机制重新配置环境风险,促使投资者将资金投入风险大但前景好的绿色产业,进而推动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因此,本文提出假说2:中国绿色金融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转型效应为正,即绿色金融发展促进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进而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节能减排效应
  绿色金融主要是通过一系列节能减排的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如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碳排放权交易等,构建低碳金融体系以助推低碳产业的发展,从而引导低碳经济。[17]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与传统经济体系不同的是,低碳经济在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实现节约资源、保护環境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还能保持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18]绿色金融对实现中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以及低碳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优化具有显著的作用,能够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9]
  因此,本文提出假说3:中国绿色金融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节能减排效应为正,即绿色金融发展减少了碳排放量,通过低碳经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模型构建、指标选取与数据说明
  (一)模型的构建
  (二)指标的选取
  本文以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升级指数、碳排放强度作为因变量,分别对应经济增长效应、产业转型效应和节能减排效应;以绿色金融发展指数作为自变量;同时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地方政府规模、国有化程度和城镇化率作为控制变量。具体如下:
  (1)经济规模(economy)。现有研究中多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经济规模,为去除通货膨胀影响,本文采用以2010年为基期计算的人均实际GDP的自然对数作为地区经济规模的衡量指标。
  (2)产业结构升级指数(industry)。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产业结构的一般演进规律表现为从第一产业依次向第二、第三产业演进。本文借鉴任力等[10]研究中所使用的方法来构建产业结构升级指数industry=O+2T+3R,其中O表示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T表示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R表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3)碳排放强度(CO2)。在碳排放量的测度方面,现有文献多以三种主要能源的碳排放系数乘以三种能源的消费量估算得到。朱婧等将三种主要能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消费量折算成以万吨标准煤为单位,对IPCC和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给出的碳排放系数取均值作为能源消费的碳排放系数,并以此作为权值进行加权求和[20](见表1)。本文用人均碳排放量的自然对数来衡量地区碳排放强度。
  (4)绿色金融发展指数(gf)。本文借鉴李晓西等研究中对于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评价方法①,构建绿色金融发展指数的评价指标体系,共设置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碳金融四个一级指标和七个二级指标(见表2)。该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权重由专家评分法给出,二级指标权重则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法计算得到。
  (5)控制变量(control)。城镇化率(urban)用各地区城镇人口数量占地区人口总量的比重表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invest)用各地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表示;地方政府规模(gov)用各地区地方财政支出额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表示;国有化程度(national)用各地区规模以上国有工业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的比重表示。   ① 该指标体系共包括五个指标,其中绿色投资指标与本文的绿色信贷的分指标重合,故将其从指标体系中剔除,并将其权重与绿色信贷指标合并。
  ② 国家发改委规定,中国六大高耗能产业包括: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③ 由于目前中国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正处于起步阶段,国内权威统计资料尚未有相关的统计数据,为此,本文借鉴李晓西等的研究,用农业保险予以替代。一方面,农业保险是目前与自然环境保护相关性最高的险种;另一方面,农业保险也具有较高的公共属性。
  (三)数据的来源及处理
  本文的样本数据期间为2010—2016年。其中,绿色信贷数据来源于中国银监会官网,高耗能工业产业利息支出及工业产业利息总支出数据来源于国研网工业统计数据库,绿色证券数据、各地区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绿色保险数据来源于中国保险年鉴中的各地方财产保险分公司业务统计表,各地区环境保护公共财政支出及财政总支出、地区生产总值及指数、三大产业增加值、三种主要能源消费量、固定资产投资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及国有工业企业产值、总人口及城镇人口数量等数据均来自国家统计局分省年度数据。
  由于绿色金融发展指数(gf)各指标数据的统计口径不同,且存在负向指标,为了消除由于各指标的量纲、数量级、方向的差异对实证结果的影响,需要对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
  四、实证结果分析及稳健性检验
  (一)实证结果分析
  本文使用Eviews70统计软件进行省际面板数据的处理,各模型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从调整R2来看,各模型的拟合优度都比较高,说明各模型分别能够较好地解释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升级指数和碳排放强度的绝大部分变动。而由Hausman检验的结果可知,各模型均选择固定效应。
  从经济增长效应模型来看,各指标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其中,绿色金融发展指数、城镇化率、地方政府规模显著为正,而固定资产投资和国有化水平则显著为负。该结论符合前文假说1正面效应的预测,即中国绿色金融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为正,即绿色金融发展促进经济的增长。
  从产业转型效应模型来看,绿色金融发展指数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呈现正效应,地方政府规模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为正,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国有化程度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为正,而城镇化率对产业转型的影响不显著。该结论验证了前文中的假说2,即中国绿色金融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转型效应为正,即绿色金融发展促进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进而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从节能减排效应模型来看,绿色金融发展指数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为负值,城镇化率和地方政府规模分别在5%和1%的显著性水平上为正值,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国有化程度的影响不显著。该结论验证了前文中的假说3,即中国绿色金融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节能减排效应为正,即绿色金融发展减少了碳排放量,通过低碳经济促进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从绿色金融发展指数的绝对值大小来看,在三大效应中,产业转型效应最大,节能减排效应次之,经济增长效应最小,这正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表明绿色金融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由低质量、粗放型增长向高质量、集约型增长的转变。同时,它也从侧面反映目前绿色金融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稳健性检验
  为进一步验证上文结论的稳健性,本文还将全国样本数据分为东、中、西三大地区,分区域进行样本回归,各模型估计结果如表4所示。从各模型各指标的系数来看,其方向和显著性均不变,证明本文的结论具有较高的稳健性。而由Hausman检验的结果可知,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模型均选择固定效应,中部地区各模型则选择随机效应。
  从经济增长效应模型来看,与全国水平相比,东部地区绿色金融发展指数的系数绝对值较大,中西部地区则较小。而产业转型效应和节能减排效应模型正相反,东部地区绿色金融发展指数的系数绝对值较全国水平小,但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地区明显大于全国水平。这说明东部地区绿色金融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更显著,而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型效应和节能减排效应更显著。由此可见,中国绿色金融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地区差异,中西部地区要大于东部地区,这与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提出的“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有关。东部地区长期存在“重经济而轻环境”的过度投资现象,而国家为了加强中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实施了自然保护区设置、生态移民、财政转移支付等一系列生态环境政策。因此,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绿色金融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更好的政策环境。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经济增长、产业转型和节能减排三个视角,构建绿色金融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中国30个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绿色金融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产业转型效应和节能减排效应,得出如下结论。
  (1)无论是从全国总体上还是分三大地区来看,绿色金融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产业转型效应和节能减排效应均为正,即绿色金融的发展通过促进中国经济的增长、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以及通过节能减排引导低碳经济,进而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从全国来看,三大效应的大小分别为产业转型效应>节能减排效应>经济增长效应,说明绿色金融的发展,能促进中国的经济增長方式由低质量、粗放型增长向高质量、集约型增长的转变。这也从侧面反映目前绿色金融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
  (3)东部地区绿色金融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更显著,而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型效应和节能减排效应更显著,说明中西部地区绿色金融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大于东部地区,这与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提出的“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有关。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绿色金融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更好的政策环境。   据此,本文提出几点建议。
  (1)积极培育绿色金融实力,充分发挥它在绿色经济增长中的积极作用。根据上述研究结论,目前绿色金融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尚不明显,但是,绿色发展是未来全球经济的主要发展方向,因此,深入发展绿色金融,促进绿色经济的增长,是当前政府把握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历史任务。具体地说,一是创建专门的政策性绿色金融机构,如绿色发展银行或生态银行,改变当前绿色金融多处于表面化的现状,推进其发展不断深化;二是加快绿色中介机构的发展,如鼓励绿色信用评级机构积极从事绿色项目开发咨询、投融资服务、资产管理等,并不断探索新的业务服务领域;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各金融机构应积极引进国外有经验的人士,并与国内相关教育机构、环保部门联手打造专业人才;四是转变传统观念,积极引导企业树立绿色发展观,引导消费者树立绿色消费观,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大力推动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绿色转型升级。首先,应对传统的“两高”产业工艺技术进行节能化改造,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强化污染物无害化处理;其次,应根据地区资源禀赋和发展特点,选择资源环境约束较弱的产业,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进行产业转型,力求培育现代科技型、智力型、技术型新型产业;最后,应制定差别化的金融服务政策,利用金融政策的引导作用,发挥绿色金融的杠杆效应,吸引更多的资金以大力支持环保节能项目和“两型”产业的发展,为传统产业的绿色化升级提供政策支持。
  (3)以碳金融助推东部地区低碳经济的发展,努力实现全国绿色经济平衡发展。东部地区由于长期存在“重经济而轻环境”的过度投资现象,导致环境污染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未来低碳经济将是可持续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一方面,应充分利用东部地区良好的产业基础和经济条件,加快发展低碳产业,开发低碳能源及低碳技术;另一方面,应稳步推进全国尤其是东部地区碳交易市场的发展,鼓励绿色金融创新,拓展碳金融交易产品,以刺激中国碳金融理论及实践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跃胜.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J].当代经济研究,2016(6):2734.
  [2] 冯馨,马树才.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国际经验的启示[J].理论月刊,2017(10):177182.
  [3] 王修华,刘娜.我国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探索[J].理论探索,2016(4):99105.
  [4] Raymond W Goldsmith. Financial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M].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9.
  [5] Ronald I Mckinnon.Money and Capital in Economic Development[M].WashingtonD.C.: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1973.
  [6] E S Shaw.Financial Deepening in Economic Development[M].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3.
  [7] Stephan Schmidheiny,Federico Zorraquin,The World 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inancing Change: The Financial Community, EcoEfficienc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M].Cambridge:MIT Press, 1999.
  [8] Marcel Jeucken. Sustainable Finance and Banking: The Financial Sector and the Future of the Planet[M]. London: Earths Can Publications Ltd, 2001.
  [9] 李晓西,夏光.中国绿色金融报告 2014[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
  [10] 任力,朱东波.中国金融发展是綠色的吗——兼论中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J].经济学动态,2017(11): 5873.
  [11] 何建奎,江通,王稳利.“绿色金融”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生态经济,2006(7):7881.
  [12] 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J].金融论坛,2015,20(10):3040.
  [13] 邱海洋.绿色金融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7(38):5359.
  [14] 宁伟,佘金花.绿色金融与宏观经济增长动态关系实证研究[J].求索,2014(8):6266.
  [15] 胡梅梅,邓超,唐莹.绿色金融支持“两型”产业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14,34(11):107111.
  [16] 安同信,侯效敏,杨杨.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理论内涵与实现路径研究[J].东岳论丛,2017,38(6):92100.
  [17] 张志强.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碳金融的发展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7(S1):1012.
  [18] 王桂堂,张钰,梁夏.绿色发展、碳金融实践与金融创新若干问题的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7(8):101104.
  [19] 王玉婧,江航翔.以绿色金融助推低碳产业发展的路径分析[J].武汉金融,2017(4):5456.   [20] 朱婧,張静,等.“绿色经济”视域下黑龙江省碳排放量空间计量分析[J].科技通报,2016,32(11):612.
  责任编辑:韩国良
  Abstract:Based on the three perspectives of economic growth,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lowcarb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is paper build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the relationship of green financ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uses Chinas 30 provincial panel data for empirical analysis. The conclusion is that whether viewed from the whole country or three regions, the economic growth effect,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effect and the lowcarb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ffect of green finance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re positive. That is to say,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finance has promote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by accelerating the growth of Chinas economy,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rough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to lead lowcarbon economy.Therefore,we should actively cultivate green financial strength, vigorously promote the green transformation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the east, and use carbon finance to boost the development of low carbon economy in eastern China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Key words: green finance; economic growth;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lowcarbon economy
其他文献
我想,每一个见过王玉文的人都会留下独特而深刻的印象,正如我们每一次读看他的摄影作品一样,总会带来一些特殊的感受和体验。王玉文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人,仁心宅厚、拙朴实惠、忍韧执着、旷达豪爽。这些鲜明个性的形成源自于他始终都引以为自豪的工人出身。虽然,王玉文早已成为中国工业摄影界有威望的摄影家,但他却始终强调自己的平民出身,言行间透显着工人所特有的气质与风格。工人的身份认同,为我们理解王玉文的摄影提供了一
期刊
我刚刚记事的时候就知道了长江三峡这个地名,那时广播电台长期播放刘白羽写的关于三峡的散文,在懵懂的记忆里想象三峡是个遥远的好地方。后来在幼儿园里被强迫背诵古诗,在白居易、杜甫、孟浩然的诗里又不断地出现三峡。所以,用句时髦的歌词:这幼年的烙印“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  长江三峡绝不仅是个地理概念,也并非仅有山水独到的自然景观,这里是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有着包括大溪文化、巫山文化等众多古文化遗存,它
期刊
商业摄影:艺术意味着精湛的技艺  其实无论何种类别,摄影的艺术性都是根本,是灵魂。纪实类需要讲究“艺术性”,商业类影像更要讲究“艺术性”。  商业类摄影作品,由于类别的特殊性以及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历来的投稿数量都不及艺术类等。综观这次参赛的商业类作品,有的作品偏重艺术美的表达,有的在创意上更为突出,入围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因为是首次设立商业类别,评选出的入围作品无疑对以后参赛的商业类影像具有导向性,
期刊
“我是徽州人”,恐怕这不止是胡适,也是流居世界各地的徽州客都常挂于口头的一句话。徽州没有强大的GDP,徽州的交通仍然崎岖闭塞,但是天下徽州儿女都以徽州人自豪,都想亲吻这块山与水调和得如此完美的土地!  徽州凭啥让人如此骄傲?我觉得这与汉民族潜移默化的文化审美情趣密切相关。汉民族最初掌握的那些象形文字,如山、木、土、石、日、月、水、火等,构成了汉民族童蒙时代对于心目中理想地貌的认识。我们提笔画图,想
期刊
T= Tang Jing S= Oliver Sieber  T:可以向中国的观众先介绍一下你自己吗?  G:好的。我1970年出生于杜塞尔多夫,大学以前都在这里学习。1992年至2000年在埃森读大学,我的教授是伯恩哈德·普林茨(Bernhard Prinz)。大学期间我拍了很多广告和建筑摄影,也做了很多当代摄影的作品。我的毕业作品名字叫“索玛”,很幸运这组作品后来被作为摄影集出版了,2001年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的实施,实现涉税数据的资源化成为税务部门的一项迫切任务,数据采集和分析是完成此任务的内在要求,基于全产业链涉税信息一体化的税收征管模式急需建立。石油化工行业作为重点税源行业,其连续性强、信息化程度集中,极具行业代表性,从“互联网+”视角出发,设计基于全产业链的石油化工行业税收征管模式,可实时监管产业链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整合分析涉税数据,解决税收征管中的信
期刊
[摘要] 油田的物资供应是石油企业降本增效的主要着力点,提高油田物资供应管理的水平意义重大。根据目前石油企业物资供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议油田物资供应管理部门提高物资采购管理工作的水平,加强物资供应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提高物资仓储管理工作的水平,加强对物资供应、使用信息的跟踪和反馈。  [关键词] 中原油田;石油企业;物资供应;管理水平  [中图分类号]F2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期刊
摘要:《礼拜六》(前百期)在《申报》上投放大量广告以期扩大销路,并凭借雄厚的资本与精美的设计在民初激烈的广告战中脱颖而出。《礼拜六》(前百期)的广告语显示出其办刊理念经历了由迎合读者到引导读者再到迎合读者的二次循环过程,导致这一循环的原因在于杂志起伏不定的经营状况以及“二十一条”签订等时局因素的刺激。《礼拜六》(前百期)编辑理念的变迁也体现出民初杂志经营者期待承续传统文人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却又迫于
期刊
摘要:涉农资金等财政专项资金在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统筹整合作为对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原则的突破与平衡,加之其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地方财政自主权的边界范围,因而属于重大改革,必须于法有据。现有的政府主导财政专项资金统筹整合模式在实践中面临很大困境,而法治保障模式不仅具有价值必要性,更有其独特的制度优势。在“法治财税”理念的指导下,法治首先必须尊重财税规律、逻辑与模式,在此基础上,
期刊
摘要:产生于商周之际的忧患观念可通过对中国先秦时代众多典籍的文本线索钩沉而开显出来。孔子对于理论形态的忧患意识有豁显之功。从外部历史环境因素来看,缘于春秋末期“一多互摄”的生存格局;从内在因素来看,缘于孔子的主体内省。孔子提倡患在内不在外,在己不在人,开启了反求诸己、反省内求的思维方式,在教育实践中处处以生活化、艺术化、时机化、情境化方式展示,并将忧患意识内显于仁、外化于行,实现了个人忧患与国家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