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中的组成部分,有效合理地进行教学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在课程改革的新时期、新形势下,教学评价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根据苏州市吴中区教研教科室制定的《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结合音乐课堂教学,我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一、深入学习,理解把握
认真学习《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理解其内涵实质,是运用“评价标准”的前提条件。《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评价内容由四部分构成,每个部分有相应的要求和标准。(见表格)
评价标准以百分制分数形式体现,使评价结果更为真实具体、清晰明了。
二、灵活操作,课堂实践
根据《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实施课堂教学,主要可通过平行班一课两上或一课多上的形式进行,在对比中发现不足,找出原因,并及时改进、不断提高。下面我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牧羊女》这课“一课两上”的教学尝试,谈一谈自己的做法和思考。
1. 知识与技能
教学中,通过钻研、分析教材,我把握住了歌曲《牧羊女》“三拍子节拍韵律、力度对比变化”的重难点。制定了“用柔美、连贯、欢快的歌声表达出牧羊女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的教学目标,符合课标要求注重了教学语言的生动规范。但是在对作品的分析和关注学生方面还应予以重视。
前课以“情境带歌声”为基调,后课抓住了歌曲“音乐旋律线条、歌词的语感语调”的特点,从两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不论是学生的声音表达,还是情感表现,后课明显好于前课。
本课的歌谱演唱中,前课以自己准确的示范带领学生进行清唱练习,高音处学生的音准出现了问题,虽在多次模仿后学生基本上唱到了位,却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后课我充分利用琴音,引导学生仔细听辨,再结合教师准确的示范,在较短的时间内学生就把握住了音准和节奏。前课中产生的问题,主要是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忽视了钢琴的作用,通过后课的改进,达到了较为满意的演唱效果。
教师课前对作品的分析一定要细致、准确,全面,力争达到一定深度。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他们的特点和能力水平程度,教师必须清楚地了解。这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2. 过程与方法
本课的教学设计清晰,结构合理、自然。教学中能注意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能运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能关注全体学生,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注重在听、动、唱活动中,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音乐。但在教学设计的严谨上还有待提高,还应根据课堂实际,灵活多变地使用教学方法。
在歌曲处理的环节中,前课的教学设计过多倾向于力度的表现,演唱时反而被束缚住了,出现了“强与弱”的“过头”现象。在后课教学时,注意了力度表现的相对性和灵活性,抓住了歌曲的情感、旋律走向、字词的开口、闭口等因素,使演唱更自然、贴切。
在节奏练习中,前课教学中,“八分休止”让学生嘴中说“空”、或心中数拍,但总有些拖沓,以致影响了歌唱时节拍的不准确。后课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用握空心拳的方法,把握好握拳的幅度大小、位置及速度的快慢,使学生又快又准地掌握了八分休止符的时值。
教学设计的严谨、缜密,教学方法的灵活、巧妙,能让课堂教学进程更顺利,课堂教学中的闪亮点会一个个出现,熠熠生辉。
3. 情感与态度
本课教学中,教师激情投入的状态同样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项音乐活动之中。前课教学后,通过对学生的访谈,了解到学生的一些具体感受,如:老师的演唱真好听;八分休止较难把握;喜欢歌表演,但动作不优美;伴奏乐器比较少等。根据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在后课中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和提高,如继续加强老师的范唱引领,让学生感受美的歌唱,努力唱出美的声音;通过方法的变换,使学生顺利地掌握了八分休止节奏;通过鼓励学生合作创编,并发挥学生示范作用,使歌表演动作的规范性、优美性有了很大的进步;在为歌曲伴奏活动中,适当增加了打击乐器的数量,让更多学生共同参与,使得课堂气氛更活跃,学生更积极,在愉悦中,学生的音乐能力和音乐素养得到了提高。
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指导下,围绕 “学什么” “怎么学” “学得如何”来开展探索和研究,开展实践和创新,不断提升个人科研理论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让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更扎实,更有效,更精彩。
一、深入学习,理解把握
认真学习《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理解其内涵实质,是运用“评价标准”的前提条件。《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评价内容由四部分构成,每个部分有相应的要求和标准。(见表格)
评价标准以百分制分数形式体现,使评价结果更为真实具体、清晰明了。
二、灵活操作,课堂实践
根据《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实施课堂教学,主要可通过平行班一课两上或一课多上的形式进行,在对比中发现不足,找出原因,并及时改进、不断提高。下面我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牧羊女》这课“一课两上”的教学尝试,谈一谈自己的做法和思考。
1. 知识与技能
教学中,通过钻研、分析教材,我把握住了歌曲《牧羊女》“三拍子节拍韵律、力度对比变化”的重难点。制定了“用柔美、连贯、欢快的歌声表达出牧羊女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的教学目标,符合课标要求注重了教学语言的生动规范。但是在对作品的分析和关注学生方面还应予以重视。
前课以“情境带歌声”为基调,后课抓住了歌曲“音乐旋律线条、歌词的语感语调”的特点,从两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不论是学生的声音表达,还是情感表现,后课明显好于前课。
本课的歌谱演唱中,前课以自己准确的示范带领学生进行清唱练习,高音处学生的音准出现了问题,虽在多次模仿后学生基本上唱到了位,却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后课我充分利用琴音,引导学生仔细听辨,再结合教师准确的示范,在较短的时间内学生就把握住了音准和节奏。前课中产生的问题,主要是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忽视了钢琴的作用,通过后课的改进,达到了较为满意的演唱效果。
教师课前对作品的分析一定要细致、准确,全面,力争达到一定深度。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他们的特点和能力水平程度,教师必须清楚地了解。这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2. 过程与方法
本课的教学设计清晰,结构合理、自然。教学中能注意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能运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能关注全体学生,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注重在听、动、唱活动中,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音乐。但在教学设计的严谨上还有待提高,还应根据课堂实际,灵活多变地使用教学方法。
在歌曲处理的环节中,前课的教学设计过多倾向于力度的表现,演唱时反而被束缚住了,出现了“强与弱”的“过头”现象。在后课教学时,注意了力度表现的相对性和灵活性,抓住了歌曲的情感、旋律走向、字词的开口、闭口等因素,使演唱更自然、贴切。
在节奏练习中,前课教学中,“八分休止”让学生嘴中说“空”、或心中数拍,但总有些拖沓,以致影响了歌唱时节拍的不准确。后课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用握空心拳的方法,把握好握拳的幅度大小、位置及速度的快慢,使学生又快又准地掌握了八分休止符的时值。
教学设计的严谨、缜密,教学方法的灵活、巧妙,能让课堂教学进程更顺利,课堂教学中的闪亮点会一个个出现,熠熠生辉。
3. 情感与态度
本课教学中,教师激情投入的状态同样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项音乐活动之中。前课教学后,通过对学生的访谈,了解到学生的一些具体感受,如:老师的演唱真好听;八分休止较难把握;喜欢歌表演,但动作不优美;伴奏乐器比较少等。根据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在后课中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和提高,如继续加强老师的范唱引领,让学生感受美的歌唱,努力唱出美的声音;通过方法的变换,使学生顺利地掌握了八分休止节奏;通过鼓励学生合作创编,并发挥学生示范作用,使歌表演动作的规范性、优美性有了很大的进步;在为歌曲伴奏活动中,适当增加了打击乐器的数量,让更多学生共同参与,使得课堂气氛更活跃,学生更积极,在愉悦中,学生的音乐能力和音乐素养得到了提高。
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指导下,围绕 “学什么” “怎么学” “学得如何”来开展探索和研究,开展实践和创新,不断提升个人科研理论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让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更扎实,更有效,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