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帮助学生逐步建构和生成数感,是小学数学教师的基本教学追求。主要做法有,建构数感于生活教学中、生成数感于积极动手中、培养数感于引导观察中、习得数感于估算练习中、领悟数感于虚拟运用中。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感思想;渗透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10个核心概念分别是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其中数感是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起点和基础,引导小学生逐步建构和生成数感是小学数学教师的责任与使命。我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构数感于生活教学中
小学生“数感”的建构离不开具体的学习生活。这就需要我们努力联通孩子的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把小孩子引导到“学习的生命”——“学生”的道路上来;通过联系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学生就会初步感知各种情况下数字的作用,就会在感知生活经验的过程中体会文本学习中数的意义,从而慢慢生成数感的意识。如小学生在学习“10以内的数字”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启发学生日常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数字,来启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生活经验,如:遥控器上、手机上、电脑上、车牌上,还有的孩子想起来:我家门牌上也有……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二、生成数感于积极动手中
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用剪刀和梯形纸分组动手操作,互相讨论,逐步引导学生合作讨论归纳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动手实践既满足了小学生好动的心理,又提高了学生注意的稳定性,有利于激发他们生成数感的意识和能力。这样,学生既能够获取知识,又能够发挥主体意识,有利于生成数感。
三、培养数感于引导观察中
教师引导学生的观察,应该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主动性的认知活动,是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根基。如教学认识“16”时,学生无法理解“10根扎一捆”的内容,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多媒体展示,设计三幅动画,引导学生进行观察,“1根1根地摆”“2根2根地摆”“10根10根地摆”三幅图画均呈现2秒钟,当学生意识到“1根1根地摆”“2根2根地摆”不容易数出根数,感到无奈时,“10根10根地摆”就会带给学生惊喜和兴奋,轻而易举地解决难题,这样,学生就能通过实际的观察和体验,真真实实地认识到“10根扎成一捆”的便捷,通過这样一个学习和观察过程,就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在观察、感知、发现、思维、想象和主动探索的能力和意识。
四、习得数感于估算练习中
一根单人跳绳长约()米,学校操场长约()米,我们学校大约有学生()人;一袋苹果重4(),一支圆珠笔长15()等等,这些实例设计本身就蕴含着很好的估算价值。因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最近几年也是在各年级的数学学习中频繁出现的现象,这是当前发展小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生活实例,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直觉进行估算,强化认知,逐步建构较好的估算能力,进而生成良好的数感。在学习“计量单位”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根据这些估算结果做出合理的生活性解释,就非常容易引导小学生习得生活化的数感。又如“王大伯养鸡年收入是993元,养鸭年收入是1008元。估计这两项年收入一共多少元”。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比较各自估算的结果,引导他们说出对估算结果生活化的合理解释,这就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从而逐步习得良好的数感。
五、领悟数感于虚拟运用中
让学生在亲身活动经历和运用中感受数学是人们生活和劳动、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实用工具,还能够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到数的意义和作用,不仅巩固了数学文本知识,而且建构了实际的能力,增加了数字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学生的数感也得到了升华,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数感。“数学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数感只有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加以应用,才能逐步得到升华;而且良好的数感也可以帮助学生深化知识,生成综合运用的意识和能力,从而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综合应用的目的。如星期天,家长委员会带我班学生到公园划船游玩,公园大船每条坐6人,租金20元,小船每条坐4人,租金10元,全班50位同学,请学生设计租船方案,计算出所用钱数,并比较一下哪种租船方案最佳。结果种种租船方案出台。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数感属于一种心智技能。有良好数感的人,对于孩子的数学意识和数学能力培养非常重要,要达到这样一种学习境界,需要小学数学教师的长期努力和积极引导,是长期养成、建构和生成的过程。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教师的数感教学是一段潜移默化的培养和生成过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努力钻研教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把培养学生数感作为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落到实处,让数学成为助力孩子成长的有力武器,让孩子可以更好地发展。
编辑 冯志强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感思想;渗透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10个核心概念分别是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其中数感是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起点和基础,引导小学生逐步建构和生成数感是小学数学教师的责任与使命。我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构数感于生活教学中
小学生“数感”的建构离不开具体的学习生活。这就需要我们努力联通孩子的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把小孩子引导到“学习的生命”——“学生”的道路上来;通过联系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学生就会初步感知各种情况下数字的作用,就会在感知生活经验的过程中体会文本学习中数的意义,从而慢慢生成数感的意识。如小学生在学习“10以内的数字”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启发学生日常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数字,来启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生活经验,如:遥控器上、手机上、电脑上、车牌上,还有的孩子想起来:我家门牌上也有……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二、生成数感于积极动手中
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用剪刀和梯形纸分组动手操作,互相讨论,逐步引导学生合作讨论归纳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动手实践既满足了小学生好动的心理,又提高了学生注意的稳定性,有利于激发他们生成数感的意识和能力。这样,学生既能够获取知识,又能够发挥主体意识,有利于生成数感。
三、培养数感于引导观察中
教师引导学生的观察,应该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主动性的认知活动,是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根基。如教学认识“16”时,学生无法理解“10根扎一捆”的内容,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多媒体展示,设计三幅动画,引导学生进行观察,“1根1根地摆”“2根2根地摆”“10根10根地摆”三幅图画均呈现2秒钟,当学生意识到“1根1根地摆”“2根2根地摆”不容易数出根数,感到无奈时,“10根10根地摆”就会带给学生惊喜和兴奋,轻而易举地解决难题,这样,学生就能通过实际的观察和体验,真真实实地认识到“10根扎成一捆”的便捷,通過这样一个学习和观察过程,就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在观察、感知、发现、思维、想象和主动探索的能力和意识。
四、习得数感于估算练习中
一根单人跳绳长约()米,学校操场长约()米,我们学校大约有学生()人;一袋苹果重4(),一支圆珠笔长15()等等,这些实例设计本身就蕴含着很好的估算价值。因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最近几年也是在各年级的数学学习中频繁出现的现象,这是当前发展小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生活实例,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直觉进行估算,强化认知,逐步建构较好的估算能力,进而生成良好的数感。在学习“计量单位”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根据这些估算结果做出合理的生活性解释,就非常容易引导小学生习得生活化的数感。又如“王大伯养鸡年收入是993元,养鸭年收入是1008元。估计这两项年收入一共多少元”。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比较各自估算的结果,引导他们说出对估算结果生活化的合理解释,这就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从而逐步习得良好的数感。
五、领悟数感于虚拟运用中
让学生在亲身活动经历和运用中感受数学是人们生活和劳动、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实用工具,还能够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到数的意义和作用,不仅巩固了数学文本知识,而且建构了实际的能力,增加了数字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学生的数感也得到了升华,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数感。“数学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数感只有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加以应用,才能逐步得到升华;而且良好的数感也可以帮助学生深化知识,生成综合运用的意识和能力,从而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综合应用的目的。如星期天,家长委员会带我班学生到公园划船游玩,公园大船每条坐6人,租金20元,小船每条坐4人,租金10元,全班50位同学,请学生设计租船方案,计算出所用钱数,并比较一下哪种租船方案最佳。结果种种租船方案出台。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数感属于一种心智技能。有良好数感的人,对于孩子的数学意识和数学能力培养非常重要,要达到这样一种学习境界,需要小学数学教师的长期努力和积极引导,是长期养成、建构和生成的过程。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教师的数感教学是一段潜移默化的培养和生成过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努力钻研教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把培养学生数感作为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落到实处,让数学成为助力孩子成长的有力武器,让孩子可以更好地发展。
编辑 冯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