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课堂教学过程都是在任务型教学途径中展开的。任务型活动让我们在教学时目标明确,感觉设计每一步教学环节都“有法可依”,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我国传统的词章学称之为“ 章法”。“章法”指的即是文章的篇章结构。古人作文,所遵循的最基本章法是“起承转合”。很多语文教师把这一理念运用到了课堂教学中,让整个教学过程浑然天成,情理兼备,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英语和语文都属于语言学,对语言的学习肯定有共同之处。那么,在语文课堂上可用的某些优秀的设计方法,是不是也可以迁移到英语的课堂教学中呢?
下面结合新目标Go for it!八年级下册Unit 2,2a-2c一节课的设计进行阐述。
一、“起”——要新穎有趣
1.Free talk. 简单的日常问答。
2.教师故意做出唉声叹气、蔫头耷脑、兴高采烈、怒气冲天等表情,或者用多媒体出示相应的表情图片,帮助学生猜测:Guess, what’s wrong with me?让学生自由回答。
3.引导学生用Maybe you should/could do ….给教师提出中肯建议。
设计意图:“起”是开始。古人在写作时,喜欢用“比兴”来“起”。“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那么,在本课一开始,教师就通过实际表情或者图片,引导学生“先言彼物”,在师生互动问答中,既复习了上一节课的语言重点,又为下文的听力练习做好铺垫,激起学生头脑中的兴奋点,以便于“引起所咏之物”。“起”要新颖有趣,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极大兴趣,并且调动起学生想表达的欲望。
另外还有一点特别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那就是在任务型课堂上的输入和输出的比率问题,这是直接考查我们“起”得是否恰切的重要指标。我们现在的教材是以输出为主编排的,我们现阶段的英语教学过分强调输出型教学,即在教学中过分强调使用英语,过分强调用英语做事,过分强调功能。比如,我们所谓的优质课,多是以输出、表演为主,学生还没有教就会了。而其实,过分的输出挤占了输入、接受、内化过程,会直接导致英语教学质量低下或者事倍功半。所以,在“起”的阶段,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输入”的量和形式。
二、“承”——要自然递进
1.投影Peter垂头丧气的图片。教师做简单说明:Peter argued with his best friend. What should he do? Can you help him?帮助学生在上一环节的知识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意见。
2.教师问:Here is another friend. He gives him some advice. What’s the advice?出示教材中的2a.学生听录音并做题。
3.教师核对答案。然后比赛:Who can remember the most advice?让学生在竞赛的氛围中巩固其中的句子。
4.再次递进。出示2b. 学生继续听录音并做题。核对答案。
5.教师帮助学生小组内自由复述the reasons that Peter doesn’t like the advice.
设计思路:“承”是承接。在英语课堂中,教师要在不知不觉中把新内容由上一个话题悄然承接而来。就像古诗从“白日依山尽”,毫无痕迹地承接了对黄河的描述“黄河入海流”,意境更深。“起”中,学生对the matter 和the advice已经有了趣味盎然的接触,那么,在这一环节,教师不动声色地把主角Peter请了出来,自然而然地承接到了对主人公所遭遇事情的教学中。承接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突兀的转折、毫无关系的承接,都会让学生不知所措。同时,本环节对2b的处理,是在2a的基础上展开的。虽然这两个环节还都是属于 “承”,但是,前面的环节比较简单,后面环节则难度要加深一些,这种渐次递进是教师在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设计时必须着力注意的。
三、“转”——要丝丝入扣
1.进入2c.教师扮作Peter, 引导一位学生扮作Peter’s friend, 先进行一个角色model.
2.指导学生Work in pairs.
3.Act in the front.
4.教师再次打开“起”环节中展示的表情图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预设不同的情形,提出不同的建议,然后小组汇报表演。
设计思路:转是转折。其实这也是任务型教学途径中的一个环节,也就是属于production 吧,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要运用,会用才是最终目的。转要水到渠成,和前面两个环节形成丝丝入扣的形势。该案例就是一个转到学生运用的环节,在这里,教师要特别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能”的平台,为学生搭建一个脚手架,让他们能够顺利输出。该案例中,教师首先是处理了教材中的groupwork,然后再拓宽挖深,让学生深层次的运用。
四、“合”——要锦上添花
教师再次播放录音,引导学生分析和好朋友争吵之后的最佳处理方式,自己能接受的也是朋友能接受的方式。最后进行思想感情的教育:Friend is measure. We must get on well with our friends. Then we’ll be very happy. If not ,we’ll be bored about everything.顺着教师的描述,课件再次展示不同的表情图片。
设计思路:合是升华。教师可以在这个环节进行语法的综合总结,也可以顺势进行思想情感的教育,达到一个升华的目的。就像古诗中在描述完毕太阳和黄河之后,以一句“更上一层楼”结束全诗。该案例中的这个环节,就是教师在综合分析本课所学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好朋友该融洽相处、朋友是珍宝的教育。这就是一种升华,这个环节让整个教学过程完整而充实。
综上所述,讲究“起、承、转、合”,可以让我们的教学过程一气呵成,大气而充满情趣,从而富有活力。当然,贯穿始终的是本课的教学目标,所有过程都是围绕该目标展开的,否则再精彩的课堂也是低效甚至无效的。而到底该怎么“起”,怎样“承”,如何“转”,如何“合”,则完全要依据于本班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生活经验和学习兴趣。■
我国传统的词章学称之为“ 章法”。“章法”指的即是文章的篇章结构。古人作文,所遵循的最基本章法是“起承转合”。很多语文教师把这一理念运用到了课堂教学中,让整个教学过程浑然天成,情理兼备,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英语和语文都属于语言学,对语言的学习肯定有共同之处。那么,在语文课堂上可用的某些优秀的设计方法,是不是也可以迁移到英语的课堂教学中呢?
下面结合新目标Go for it!八年级下册Unit 2,2a-2c一节课的设计进行阐述。
一、“起”——要新穎有趣
1.Free talk. 简单的日常问答。
2.教师故意做出唉声叹气、蔫头耷脑、兴高采烈、怒气冲天等表情,或者用多媒体出示相应的表情图片,帮助学生猜测:Guess, what’s wrong with me?让学生自由回答。
3.引导学生用Maybe you should/could do ….给教师提出中肯建议。
设计意图:“起”是开始。古人在写作时,喜欢用“比兴”来“起”。“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那么,在本课一开始,教师就通过实际表情或者图片,引导学生“先言彼物”,在师生互动问答中,既复习了上一节课的语言重点,又为下文的听力练习做好铺垫,激起学生头脑中的兴奋点,以便于“引起所咏之物”。“起”要新颖有趣,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极大兴趣,并且调动起学生想表达的欲望。
另外还有一点特别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那就是在任务型课堂上的输入和输出的比率问题,这是直接考查我们“起”得是否恰切的重要指标。我们现在的教材是以输出为主编排的,我们现阶段的英语教学过分强调输出型教学,即在教学中过分强调使用英语,过分强调用英语做事,过分强调功能。比如,我们所谓的优质课,多是以输出、表演为主,学生还没有教就会了。而其实,过分的输出挤占了输入、接受、内化过程,会直接导致英语教学质量低下或者事倍功半。所以,在“起”的阶段,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输入”的量和形式。
二、“承”——要自然递进
1.投影Peter垂头丧气的图片。教师做简单说明:Peter argued with his best friend. What should he do? Can you help him?帮助学生在上一环节的知识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意见。
2.教师问:Here is another friend. He gives him some advice. What’s the advice?出示教材中的2a.学生听录音并做题。
3.教师核对答案。然后比赛:Who can remember the most advice?让学生在竞赛的氛围中巩固其中的句子。
4.再次递进。出示2b. 学生继续听录音并做题。核对答案。
5.教师帮助学生小组内自由复述the reasons that Peter doesn’t like the advice.
设计思路:“承”是承接。在英语课堂中,教师要在不知不觉中把新内容由上一个话题悄然承接而来。就像古诗从“白日依山尽”,毫无痕迹地承接了对黄河的描述“黄河入海流”,意境更深。“起”中,学生对the matter 和the advice已经有了趣味盎然的接触,那么,在这一环节,教师不动声色地把主角Peter请了出来,自然而然地承接到了对主人公所遭遇事情的教学中。承接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突兀的转折、毫无关系的承接,都会让学生不知所措。同时,本环节对2b的处理,是在2a的基础上展开的。虽然这两个环节还都是属于 “承”,但是,前面的环节比较简单,后面环节则难度要加深一些,这种渐次递进是教师在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设计时必须着力注意的。
三、“转”——要丝丝入扣
1.进入2c.教师扮作Peter, 引导一位学生扮作Peter’s friend, 先进行一个角色model.
2.指导学生Work in pairs.
3.Act in the front.
4.教师再次打开“起”环节中展示的表情图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预设不同的情形,提出不同的建议,然后小组汇报表演。
设计思路:转是转折。其实这也是任务型教学途径中的一个环节,也就是属于production 吧,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要运用,会用才是最终目的。转要水到渠成,和前面两个环节形成丝丝入扣的形势。该案例就是一个转到学生运用的环节,在这里,教师要特别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能”的平台,为学生搭建一个脚手架,让他们能够顺利输出。该案例中,教师首先是处理了教材中的groupwork,然后再拓宽挖深,让学生深层次的运用。
四、“合”——要锦上添花
教师再次播放录音,引导学生分析和好朋友争吵之后的最佳处理方式,自己能接受的也是朋友能接受的方式。最后进行思想感情的教育:Friend is measure. We must get on well with our friends. Then we’ll be very happy. If not ,we’ll be bored about everything.顺着教师的描述,课件再次展示不同的表情图片。
设计思路:合是升华。教师可以在这个环节进行语法的综合总结,也可以顺势进行思想情感的教育,达到一个升华的目的。就像古诗中在描述完毕太阳和黄河之后,以一句“更上一层楼”结束全诗。该案例中的这个环节,就是教师在综合分析本课所学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好朋友该融洽相处、朋友是珍宝的教育。这就是一种升华,这个环节让整个教学过程完整而充实。
综上所述,讲究“起、承、转、合”,可以让我们的教学过程一气呵成,大气而充满情趣,从而富有活力。当然,贯穿始终的是本课的教学目标,所有过程都是围绕该目标展开的,否则再精彩的课堂也是低效甚至无效的。而到底该怎么“起”,怎样“承”,如何“转”,如何“合”,则完全要依据于本班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生活经验和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