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外贸易日益成为加快经济发展、促进资源有效配置、引进先进技术及经营管理方式的重要手段,对带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汇率是把国际与国内价格联系起来,并且决定了一国从事国际贸易的货物和劳务之间的相对价格。它的变动对一国对外贸易的平衡与国内经济活动的波动都具有深刻的影响。因此,如何通过调整汇率达到平衡对外贸易收支的目的成为开放经济下各国面临的重大经济问题。
关键词:汇率变动;外贸效应;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1013402
1 汇率
汇率是一国货币同另一国货币兑换的比率。如果把外国货币作为商品的話,那么汇率就是买卖外汇的价格,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因此也称为汇价。人民币汇率是指以美元为主要代表的外汇均衡价格,即用外汇表示的人民币的价格。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兑换更多的某种外币,则表示人民币相对于某种外币升值,反之,人民币贬值。
2 我国汇率制度变革历史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至今,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演变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1)1979-1984年,人民币经历了从单一汇率到复汇率再到单一汇率的变迁。回顾我国汇率制度的重大变革,得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这一时期人民币名义汇率基本保持稳定,官方汇率维持在1美元=1.5人民币的水平,贸易内部结算价维持在1美元=2.8人民币的水平。1981-1984年的双重汇率制度促进了我国出口企业的积极性,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一是不利于外商来华投资,因为外商投资是按官方汇率折算的,与贸易内部结算价比较起来,外商觉得自己亏了;二是使我国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处于被动地位,IMF和世界银行对此多次提出意见,因为它们将双重汇率看作是政府对出口的补贴,发达国家威胁要对我国出口商品征收反补贴税。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于1984年底取消了贸易内部结算价。
(2)1985年-1993年,官方牌价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向复汇率回归。1987年,国家允许沿海各大城市开办外汇调剂中心,由此外汇调剂市场业务迅速发展,从而事实上形成了官方汇率(公布牌价)和外汇调剂价并存的新的双重汇率制度。这一时期人民币名义汇率(官方汇率)不断贬值,1985年初1美元=2.8元人民币,到了1993年底1美元=5.8元人民币;另外,外汇调剂汇率始终高于官方汇率,一度达到1美元=12人民币的水平。此期间,外汇制度的改革对我国外贸的影响不大,我国外汇储备总体处于缓慢增长,1985年我国外汇储备26.44亿美元,1990年超过100亿美元,但1992与1993两年都比1991年略少。
(3)1994年,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市场化是1994年以后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的一个本质特征。1994年1月1日,我国对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最重大的一次改革,其主要内容包括:实现人民币官方汇率和外汇市场调剂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行银行结汇、售汇制度;建立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然而亚洲金融危机后,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为事实上的钉住美元制。1999年IMF在调整其汇率制度分类方法时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划分也从“管理浮动制”转为“钉住单一货币的固定钉住制”。该阶段人民币名义汇率略有升值,但基本保持稳定,1994年汇率刚刚并轨时,汇率水平为1美元=8.7人民币,2005年7月大致为1美元=8.2765人民币左右。此期间内,我国外汇储备呈高速增长,每年平均增长约为450亿美元,而且增幅呈增长态势,到2004年底已经达到了惊人的6099亿美元,这一高速的增长与稳定的人民币汇率密不可分。
(4)2005年,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1年至2004年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和汇率制度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日本、美国等国在不同场合不断要求人民币升值,IMF也希望中国进行汇率制度改革,逐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弹性。我国政府从维护中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国家利益出发,从维护周边国家和地区以及世界经济金融稳定的角度出发,审慎稳健地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宣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6年5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一举突破8:1的心理关口,达到1美元兑7.9982元人民币,这是2005年7月中国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的新高点。近年来,由于我国的巨额贸易顺差、资本项目顺差和高额的外汇储备,西方国家一直在施加压力迫使人民币升值,人民币长期缓慢升值的趋势已经无法避免。
3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3.1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消极影响
第一,削弱我国外贸出口增长。人民币升值将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直接削弱我国出口的价格竞争优势。目前我国主要是以极易替代的制造业产品出口为主,这种出口的制造产品大多数是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高科技产品很少,一旦人民币升值,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可能会逐渐消失,极易发生制造业向国外转移。
第二,不利于我国吸引外资。虽然人民币升值对已在华投资或在华拥有资金的外国企业家有利,因为他们的资产因人民币升值而增值,但却会使即将到中国投资的企业家徘徊不前,因为相应的新增投资本上升。另外中国许多周边国家都提供了非常优惠的投资条件,所以新增资金在周边地区存在着引资竞争的形势下,就会转向其他国家投资,这将会导致我国引进、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减少,也会影响到国内的就业率和经济增长。
3.2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积极影响
第一,有利于改善贸易条件和调整产业结构。人民币适度升值会迫使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增加出口产品附加值。同时,人民币升值会降低先进设备的进口成本,有利于促进出口商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
第二,减少贸易顺差,改善和各主要贸易国的贸易关系。人民币适当升值可增加我国进口总额,有利于减少贸易顺差,缓和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促进我国经济和贸易的和谐发展。
第三,有利于我国对原料能源产品的进口。在国际能源和原料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有助于提高国际购买力,不仅有利于吸收海外资源,而且会缓解国内资源瓶颈,减轻我国进口能源原料的负担。
第四,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的成本相对来说比以前下降,这使得他们能以较低的成本在国外建立跨国公司。根据投资地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全球资源,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实现规模经济,建立全球性的生产、营销网络。所以有利于中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造就出中国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综合实力的显著增长,人民币已经进入到一个持续升值的阶段,整体上来判断,人民币汇率将在波动中逐步升值是一种必然的趋势。现实生活中,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对世界经济格局和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已经初现端倪,这种影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地扩大和深化。我们应当努力把握住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新的机遇,在未来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更好地拓展国民经济的成长空间。
4 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对策
4.1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贸易结构
人民币升值对农副产品出口的负向影响较大,而对机电类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正向影响较大,因而有利于出口产业的升级。然而,在进口贸易中,人民币升值对农副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有一定的正向作用,而对机电产品的负向影响较大,因此,有必要在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过程中,对各产业采取有一定差异性的产业政策。另外,对于劳动力密集型的出口产业,由于吸纳了大量的就业,也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尽量减少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冲击。
4.2 创立自主品牌,实施“走出去”战略
出口企业要尽快提高出口产品档次,提升产品的品牌内涵和差异化设计水平,创建出口产品品牌优势,走高端名牌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国外消费者对于我国企业品牌产品的忠诚度,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议价能力,进而从容应对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价格上涨。同时,出口企业应逐步进行资源整合,合理利用财务杠杆,通过收购兼并等手段,适度加大“走出去”的步伐,建立全球化生产贸易体系。从而可以有效提高出口企业对人民币汇率变动贸易效应的抵抗能力,减少个别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对于部分具有配额的产品,比如纺织业、部分家电产品,可以将生产企业转移到成本更低且没有设限的的国家和地区。
4.3 发展外向型经济与扩大内需并举,促进消费结构的合理化
发展外向经济与扩大内需并不矛盾,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关键在于通过加入国际分工体系发挥比较优势,提高本国生产率,加快产业升级。扩大内需是从我国实际出发的必然选择。我国地域广阔,消费人口多,国内需求巨大同时市场潜力更大,当受到国际经济变化的冲击时,国内的回旋余地也很大,这不仅有利于改善经济增长方式,还可以直接消化一部分出口,并增加进口需求。因此,企业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同时,应该逐渐扩大内需,这也是当代经济战略转型和政策选择的着力点。
4.4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促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一国经济的增长不可能一劳永逸地依赖于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由于我国出口市场集中,出口产品的类型单一以及高附加值的产品占出口的比例比较低,极有可能出现出口越多,贸易条件越恶化,进而降低本国的福利水平。其次,我国现行的汇率政策虽然能够提高财政政策的有效性,但由于国家债务负担和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迅猛上升,财政政策继续扩张的空间十分有限。而且从长期看,一方面维持现行汇率政策的成本不断提高,另一方面現行汇率政策调节内部经济的有效性也在不断削弱,因而现行汇率政策不具有可持续性,存在着调整的必要性。改革现行汇率制度的总体思路是:在短期内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增加汇率形成的灵活性;在中期内以一篮子货币为中心,实行汇率目标区度;在长期内实行浮动汇率制。
参考文献
[1]程杰.对当前中小出口企业面临汇率风险的思考[J].理论观察,2008,(6).
[2]邵杰.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外贸的影响探析[J].商业环境,2009,(3).
[3]李世新.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华北金融,2007,(3).
关键词:汇率变动;外贸效应;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1013402
1 汇率
汇率是一国货币同另一国货币兑换的比率。如果把外国货币作为商品的話,那么汇率就是买卖外汇的价格,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因此也称为汇价。人民币汇率是指以美元为主要代表的外汇均衡价格,即用外汇表示的人民币的价格。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兑换更多的某种外币,则表示人民币相对于某种外币升值,反之,人民币贬值。
2 我国汇率制度变革历史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至今,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演变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1)1979-1984年,人民币经历了从单一汇率到复汇率再到单一汇率的变迁。回顾我国汇率制度的重大变革,得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这一时期人民币名义汇率基本保持稳定,官方汇率维持在1美元=1.5人民币的水平,贸易内部结算价维持在1美元=2.8人民币的水平。1981-1984年的双重汇率制度促进了我国出口企业的积极性,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一是不利于外商来华投资,因为外商投资是按官方汇率折算的,与贸易内部结算价比较起来,外商觉得自己亏了;二是使我国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处于被动地位,IMF和世界银行对此多次提出意见,因为它们将双重汇率看作是政府对出口的补贴,发达国家威胁要对我国出口商品征收反补贴税。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于1984年底取消了贸易内部结算价。
(2)1985年-1993年,官方牌价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向复汇率回归。1987年,国家允许沿海各大城市开办外汇调剂中心,由此外汇调剂市场业务迅速发展,从而事实上形成了官方汇率(公布牌价)和外汇调剂价并存的新的双重汇率制度。这一时期人民币名义汇率(官方汇率)不断贬值,1985年初1美元=2.8元人民币,到了1993年底1美元=5.8元人民币;另外,外汇调剂汇率始终高于官方汇率,一度达到1美元=12人民币的水平。此期间,外汇制度的改革对我国外贸的影响不大,我国外汇储备总体处于缓慢增长,1985年我国外汇储备26.44亿美元,1990年超过100亿美元,但1992与1993两年都比1991年略少。
(3)1994年,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市场化是1994年以后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的一个本质特征。1994年1月1日,我国对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最重大的一次改革,其主要内容包括:实现人民币官方汇率和外汇市场调剂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行银行结汇、售汇制度;建立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然而亚洲金融危机后,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为事实上的钉住美元制。1999年IMF在调整其汇率制度分类方法时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划分也从“管理浮动制”转为“钉住单一货币的固定钉住制”。该阶段人民币名义汇率略有升值,但基本保持稳定,1994年汇率刚刚并轨时,汇率水平为1美元=8.7人民币,2005年7月大致为1美元=8.2765人民币左右。此期间内,我国外汇储备呈高速增长,每年平均增长约为450亿美元,而且增幅呈增长态势,到2004年底已经达到了惊人的6099亿美元,这一高速的增长与稳定的人民币汇率密不可分。
(4)2005年,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1年至2004年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和汇率制度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日本、美国等国在不同场合不断要求人民币升值,IMF也希望中国进行汇率制度改革,逐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弹性。我国政府从维护中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国家利益出发,从维护周边国家和地区以及世界经济金融稳定的角度出发,审慎稳健地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宣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6年5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一举突破8:1的心理关口,达到1美元兑7.9982元人民币,这是2005年7月中国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的新高点。近年来,由于我国的巨额贸易顺差、资本项目顺差和高额的外汇储备,西方国家一直在施加压力迫使人民币升值,人民币长期缓慢升值的趋势已经无法避免。
3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3.1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消极影响
第一,削弱我国外贸出口增长。人民币升值将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直接削弱我国出口的价格竞争优势。目前我国主要是以极易替代的制造业产品出口为主,这种出口的制造产品大多数是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高科技产品很少,一旦人民币升值,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可能会逐渐消失,极易发生制造业向国外转移。
第二,不利于我国吸引外资。虽然人民币升值对已在华投资或在华拥有资金的外国企业家有利,因为他们的资产因人民币升值而增值,但却会使即将到中国投资的企业家徘徊不前,因为相应的新增投资本上升。另外中国许多周边国家都提供了非常优惠的投资条件,所以新增资金在周边地区存在着引资竞争的形势下,就会转向其他国家投资,这将会导致我国引进、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减少,也会影响到国内的就业率和经济增长。
3.2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积极影响
第一,有利于改善贸易条件和调整产业结构。人民币适度升值会迫使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增加出口产品附加值。同时,人民币升值会降低先进设备的进口成本,有利于促进出口商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
第二,减少贸易顺差,改善和各主要贸易国的贸易关系。人民币适当升值可增加我国进口总额,有利于减少贸易顺差,缓和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促进我国经济和贸易的和谐发展。
第三,有利于我国对原料能源产品的进口。在国际能源和原料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有助于提高国际购买力,不仅有利于吸收海外资源,而且会缓解国内资源瓶颈,减轻我国进口能源原料的负担。
第四,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的成本相对来说比以前下降,这使得他们能以较低的成本在国外建立跨国公司。根据投资地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全球资源,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实现规模经济,建立全球性的生产、营销网络。所以有利于中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造就出中国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综合实力的显著增长,人民币已经进入到一个持续升值的阶段,整体上来判断,人民币汇率将在波动中逐步升值是一种必然的趋势。现实生活中,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对世界经济格局和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已经初现端倪,这种影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地扩大和深化。我们应当努力把握住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新的机遇,在未来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更好地拓展国民经济的成长空间。
4 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对策
4.1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贸易结构
人民币升值对农副产品出口的负向影响较大,而对机电类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正向影响较大,因而有利于出口产业的升级。然而,在进口贸易中,人民币升值对农副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有一定的正向作用,而对机电产品的负向影响较大,因此,有必要在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过程中,对各产业采取有一定差异性的产业政策。另外,对于劳动力密集型的出口产业,由于吸纳了大量的就业,也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尽量减少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冲击。
4.2 创立自主品牌,实施“走出去”战略
出口企业要尽快提高出口产品档次,提升产品的品牌内涵和差异化设计水平,创建出口产品品牌优势,走高端名牌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国外消费者对于我国企业品牌产品的忠诚度,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议价能力,进而从容应对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价格上涨。同时,出口企业应逐步进行资源整合,合理利用财务杠杆,通过收购兼并等手段,适度加大“走出去”的步伐,建立全球化生产贸易体系。从而可以有效提高出口企业对人民币汇率变动贸易效应的抵抗能力,减少个别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对于部分具有配额的产品,比如纺织业、部分家电产品,可以将生产企业转移到成本更低且没有设限的的国家和地区。
4.3 发展外向型经济与扩大内需并举,促进消费结构的合理化
发展外向经济与扩大内需并不矛盾,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关键在于通过加入国际分工体系发挥比较优势,提高本国生产率,加快产业升级。扩大内需是从我国实际出发的必然选择。我国地域广阔,消费人口多,国内需求巨大同时市场潜力更大,当受到国际经济变化的冲击时,国内的回旋余地也很大,这不仅有利于改善经济增长方式,还可以直接消化一部分出口,并增加进口需求。因此,企业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同时,应该逐渐扩大内需,这也是当代经济战略转型和政策选择的着力点。
4.4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促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一国经济的增长不可能一劳永逸地依赖于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由于我国出口市场集中,出口产品的类型单一以及高附加值的产品占出口的比例比较低,极有可能出现出口越多,贸易条件越恶化,进而降低本国的福利水平。其次,我国现行的汇率政策虽然能够提高财政政策的有效性,但由于国家债务负担和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迅猛上升,财政政策继续扩张的空间十分有限。而且从长期看,一方面维持现行汇率政策的成本不断提高,另一方面現行汇率政策调节内部经济的有效性也在不断削弱,因而现行汇率政策不具有可持续性,存在着调整的必要性。改革现行汇率制度的总体思路是:在短期内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增加汇率形成的灵活性;在中期内以一篮子货币为中心,实行汇率目标区度;在长期内实行浮动汇率制。
参考文献
[1]程杰.对当前中小出口企业面临汇率风险的思考[J].理论观察,2008,(6).
[2]邵杰.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外贸的影响探析[J].商业环境,2009,(3).
[3]李世新.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华北金融,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