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新生的“打电话的少女”再次亭亭玉立地展现在人们眼前时,多年来一直追踪关注此案的笔者不禁“百感交集”:2000年春天,深受上海市民喜爱的坐落在上海市闹市中心淮海中路、茂名南路地铁出口处“打电话的少女”铜像雕塑突然离奇失踪。这座雕塑当年被列为上海十大城市雕塑之一,在上海市民中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并且因其很高的艺术价值,被收进《中国雕塑史》和《中国美术全集》。此案经媒体披露后,一时成为社会各方广泛关注的焦点。
“打电话的少女”铜像到底为何不翼而飞?这个谜团困扰了上海市各级领导、公安机关、市民整整四年。直到2004年8月,经过公安机关的艰苦侦查,雕塑失踪之谜终于解开。
一夜之间不翼而飞
让我们的目光回到2000年的5月,那时上海的1300万市民正怀着焦虑的心情,急切地寻找一个失踪的“打电话的少女”的下落。该雕塑地处上海最为繁华商业街——淮海中路、茂名路路口,又靠近地铁出口,紧挨着她的还有一个“东方书报亭”。马路上川流不息,直到深夜也常是车水马龙。雕塑怎么会在众目睽睽之下不翼而飞呢?
“打电话的少女”是上海油画雕塑院雕塑家何勇的得意之作,也是淮海中路上第一座铜像雕塑。铜像中的少女神情清纯可爱,楚楚动人。左手轻扶胯部,右手执话筒,左腿站立,右足点地,亭亭玉立。短发、短裙飞扬着青春的灵动与活力。
雕塑高约1.78米,重约350公斤,主要成分为青铜,价值近20万元。如此“庞然大物”没有三四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根本就别想搬动。而且还必须有辆车子作运输工具,才能快速离开现场。记者询问路口附近的几个交通协管员,是否知道一直站在路旁的“打电话的少女”已失踪?他们想了想,说因为吃不准是有关职能部门的正常移动还是窃贼作案,所以并未十分在意。
问及雕塑附近一座书报亭老板:“你最后一次看到雕塑是什么时候?”她摇了摇头道:“大概春节后就没有看到了。”末了,她苦笑道:“人们对这座雕塑实在是太熟悉了,熟悉到几乎人人都可以视而不见。”
两条线索,两番波折
据该雕塑所在地的原上海市卢湾公安分局瑞金二路派出所的一位民警透露,最早发现“打电话的少女”雕塑失踪的应该是一对年轻的恋人。他们把约会地点定在该雕塑的附近,结果,他们各自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这座“举市闻名”的雕塑。而最早向警方报案的则是上海市城市雕塑办公室干部郑先生。2000年3月8日,郑先生路过淮海中路、茂名南路路口,感觉视野里似乎少了点什么,仔细一看,原来是“打电话的少女”不见了。郑先生立即向职能部门询问,得知铜像并未作过移动,于是立即向警方报案。
接到报警后,原卢湾公安分局刑侦支队六队立即开始侦查。案件的侦破难度显而易见:除了雕塑底座留下的“打电话的少女”脚印和断落的螺丝帽外,现场几乎没留下什么有价值的线索。雕塑与地面的连接处切割痕迹十分整齐,那部“电话”也是很“小心”地被从架子取下。由此可推断,作案者是个技术熟练,动作迅速的“职业杀手”。“打电话的少女”失踪已有3个多月了,警方失去了宝贵的侦查破案第一时间。无法确定确切的案发时间,也就更不要说完成对作案对象的刻画了。
据分析,犯罪嫌疑人夜间作案的可能性较大。根据铜像的高度与重量,作案人至少是两名或以上成年男子,且具备运输工具;综合现场勘察情况,作案人应为文化程度不高的外省市来沪人员,很可能是拾荒人、走街串巷的小贩之流。据此,侦查员们连续一个星期,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在案发地附近展开查访;并对全市的废品收购点和案犯可能销赃之处进行了仔细的搜索和盘查。与此同时,还在新闻媒体上向社会公布了案情,发动全市人民积极向警方提供破案线索。
案情披露后立即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卢湾公安分局刑侦支队每天都要接到无数电话,很多热心市民纷纷提供破案线索。
2000年5月26日中午,贵州省贵阳市民严先生向警方举报,“打电话的少女”现身贵阳市一家酒吧门口!侦查员在贵阳市同行的大力协助下,不仅查清了酒吧的地址,而且通过传真见到了酒吧门口的“打电话的少女”照片!侦查员们一阵欢呼:“打电话的少女”失踪的谜底,眼看就要解开!
5月27日,上海侦查员一行飞抵贵阳,在亲眼看见那座雕塑后,侦查员满心的希望被浇了一盆冷水:这根本就不是淮海路上的“打电话的少女”,只是一个粗糙的仿制品!经了解,在装饰酒吧门面时,酒吧老板请酷爱艺术的吴先生设计并制作一座雕塑放在门口。吴先生从一本书上发现了何勇的“打电话的少女”,便按图索骥制作了一座。一条看似极有价值的线索断了。
不久,一封来信再次点燃了侦查员们的希望之火。退休干部老张称,一天晚上他在“打电话的少女”雕塑对面的国泰电影院看完电影,发现有两个拾荒人模样的男子推着板车,板车上好像装着一座人体雕塑模样的东西,慌慌张张从他面前走过。后来,老张看见媒体报道,才联想起来:那两个男子有重大作案嫌疑!侦查员从老张保存的电影票根展开了调查,但老先生观看的那部电影是从4月初开始放映的,当时已经案发了。线索就这样又断了。
猜测纷纷,疑云四起
与此同时,种种议论和猜测纷纷响起。有人说是拾荒者当废铜卖了,也有人说极有可能是落入那些具有一定艺术修养、喜欢收藏各类艺术作品的“雅贼”之手了。闻听此言,侦查员笑道:“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比之被‘俗偷’野蛮敲碎,倒是不幸中的大幸了。”还有一位在画院工作的人告诉记者,在国外,有些人喜欢将拟人化街头雕塑偷回家里,和自己朝夕相处。“打电话的少女”说不定就是被有此类怪癖的人偷走的。
由于媒体的披露和介入,卢湾警方面临着巨大的舆论压力。部分市民甚至联名写公开信,表示愿意自己出钱,重塑此像。而让警方没料到的是,正当他们全力查寻的同时,围绕着“打电话的少女”的去向,在一些媒体和市民中间竟也产生了一连串连锁反响,搞得警方“啼笑皆非”:有人将其他相似的雕塑误认为“打电话的少女”而给媒体打去举报电话;有人不惜从晚上的10点起到次日凌晨的5点,“埋伏”在案发现场“侦查”周围情况,期望“场景重现”…… 2000年10月16日晚9时,侦查员突然又接到紧急报告,说是“打电话的少女”铜像已经回到了淮海中路、茂名路口的失踪之处,目前现场正围聚着上百名游客在驻足观看。侦查员心里一惊,马上驱车赶了过去。
到达现场后,侦查员们看到密密麻麻地围着数百人。他们费了好大的劲才挤了进去。一看场地中央果然立着那个让他们“朝思暮想”的“打电话的少女”。可再仔细一瞧,侦查员们傻眼了:“少女”的眼珠怎么会动啊?经询问,原来,这是上海小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特别策划的“找回失踪打电话的少女”公益宣传活动,那铜像是由真人扮演的。
面对此情此景,侦查员们心中是说不出的滋味。种种迹象,种种猜测,一下子使此案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起来。
一晃四年仍去向成谜
一晃眼,四年过去了。案件的侦查一直未有实质性突破,成了一起“无头案”。
卢湾公安分局刑侦支队重案队的吴队长一直负责此案的侦查。回忆起那四年中的一段段侦查往事时,他百感交集,感叹道:“且不说我们的工作艰辛了,当时,有许多人根本就不相信警方有能力侦破此案。因此,也就有了好事者和一些不明真相的市民‘制造’出一连串啼笑皆非的猜测与怪事。一时间,真真假假,虚虚实实,闹得舆论沸沸扬扬,给我们平添了许多压力。”他坦言,“打电话的少女”是当时每个侦查员心头的隐痛,他们始终牵挂着“打电话的少女”,从来就没有想到过放弃。
2004年6月,上海城市雕塑展览会在上海隆重举行。五彩缤纷的城市雕塑让上海市民在享受了一道道“艺术大餐”的同时,亦勾起了他们对“打电话的少女”的怀念。沉寂一时的“打电话的少女”失踪案重又被市民和有关专家提起。上海市的领导亦对“打电话的少女”失踪案作出了重要指示,责成上海市公安局查清案情,尽快破案。
根据市领导的指示精神,上海市公安局有关领导亲自挂帅,由市局刑侦总队和卢湾公安分局刑侦支队迅速组成联合专案组。专案组对四年前的调查工作进行了梳理、分析,侦查员们一致认为:当年的侦查思路和判断是正确的,侦查方向也没错,犯罪嫌疑人看中的是铜,而不是看中这件艺术品本身。因此,犯罪嫌疑人很有可能就是外省市来沪的拾荒人或小商小贩,应该以这些对象为主攻目标。于是,一条条有针对性的布控指令、措施立即贯彻下去:向全市及华东地区刑侦协作单位发出悬赏3万元的协查通告;在全市各监狱和公安监管场所的在押人员中积极深挖有价值的线索;对2000年以来在上海从事无证回收废旧物品人员进行排查;对上海废旧金属主要流向地江浙一带的有色金属交易市场进行排查与走访。
价值20万的艺术品被卖了废品
功夫不负有心人,地毯式的排查终于有了成效。某监狱的一名在押人员看到警方的协查通告后,神态十分反常,被监狱民警察觉。民警立即找他谈心,在反复的政策教育下,他表示自己知道“打电话的少女”铜像失踪的线索,要检举立功。
据他交代,2000年春节过后的一天,他和江苏淮安来沪人员胡正龙、赵谢俊和许国兴三人一起喝酒时,这三人醉酒后“自豪”地谈起,曾经联手在淮海路盗窃了一座铜像,卖了钱后平分掉了。胡正龙、赵谢俊和许国兴三人是亲戚,在上海无正当职业,主要以捡垃圾、收废品为生,没有固定的住所。
得知这一线索,专案组侦查员马不停蹄进行调查,获悉胡正龙于2002年因盗窃罪被徐汇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8年,目前在监狱服刑;赵谢俊因涉嫌盗窃目前关押在徐汇区看守所;许国兴则在上海闸北区长安路一带继续干着“老本行”。
2004年8月12日,经过艰苦的守候伏击,侦查员将许国兴抓获。在警方出示的证据面前,胡正龙、赵谢俊和许国兴无法自圆其说,不得不先后交代了三人结伙在2000年春节期间盗窃“打电话的少女”铜像的犯罪事实:
2000年春节前一天的清晨5点多,胡正龙、赵谢俊和许国兴三个人一起骑着三轮车,上街回收废品。当他们经过淮海路、茂名路口时,三个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盯上了“打电话的少女”铜像。就在前一天早上,他们也是去收废品时路过这里,许国兴说是要用锯条把它给锯掉,但没锯成。于是,他们先是把“打电话的少女”背着的书包扭断,确定是铜质的后,他们决定第二天来继续干。
那天晚上,他们看看周围没人,便走上前去,先是用锯条锯,然后用绳子拴住铜像后用力拉,因为“打电话少女”只靠一条重心腿连接在地面上,很快就被拉倒了。接着他们把铜像抬到三轮车上,用纸板箱盖好。然后他们当天就将铜像卖给了长安路、共和新路口的一家废品回收站。他们说,他们根本就不懂这是一件艺术品,只知道它是铜的,很值钱。就这样,造价近20万元,艺术价值无可估量的“打电话少女”铜像最终被他们以3元1斤的价格卖出,只换得了900多元钱。
至此,案情取得决定性进展。但“打电话的少女”铜像后来又流向何处?这依然是个谜。侦查员们明白,只有尽快将“打电话的少女”找回来,才能真正告慰四年来一直关心她下落的广大市民。
据犯罪嫌疑人胡正龙、赵谢俊和许国兴供述,那家废品回收站是他们一位江苏淮安老乡开的,至于此人姓甚名谁,他们也说不上来。四年前的长安路、共和新路路口是闸北区废品回收站的聚集地和外来人员的暂住地,在短短100米的距离中,就有10多家店铺。但由于城市建设市政动迁,现在这里取而代之的是加油站、绿化区和拔地而起的商业楼,要找到一个无确切姓名和地址的废品回收站,无异于大海捞针。
闸北公安分局治安支队找来了当时该地的分管治安民警,这是位经验丰富的老民警,在对犯罪嫌疑人销赃的原地点进行仔细辨认后立即肯定地说:“这家废品回收站是江苏淮安人张朝明经营的。”他清楚地记得2000年春天,他曾经到该废品回收站布置过“打电话的少女”失踪案的协查工作。
8月16日,犯罪嫌疑人张朝明被侦查员“请”到了专案组。他对2000年春节期间收购胡正龙等三人偷盗的“打电话的少女”雕塑一事供认不讳。据他交代,那天胡正龙、赵谢俊、许国兴运到自己废品站里的的确是个少女打电话铜像。他看了以后,说完整的不好收,要把它弄开来才行。正好隔壁废品站里有一个收废铁的老板有切割机,他们就顺便把那个铜像放在上面,切成了碎块,当废铜卖给了他。后来张朝明知道公安机关在追查“打电话的少女” 铜像时,“打电话的少女”碎片早已与废品回收站其他有色金属一起被卖到了江苏吴江的华东有色金属交易市场。他心里十分害怕被警方处理,便将事实隐瞒了下来。
至此,长达四年的“打电话的少女”铜像失踪之谜,在上海警方四年的艰苦努力下终于水落石出。2005年2月28日,上海市卢湾区人民法院以盗窃罪,分别判处赵谢俊、许国兴有期徒刑12年和10年,并处以1万元和2万元罚金;以收购、销售赃物罪判处张朝明有期徒刑1年6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
如今,“打电话的少女”终于重新回到了我们的身边,新生的“打电话的少女”基本形象未变,但材料改为了银白的镍铜,头发和裙摆仿佛被风微微吹动,上衣从有袖变成了无袖,整个雕塑更增添几许亲和力,“少女”形象看上去更为时尚阳光。据悉,新版“打电话少女”重回街头之后,有关部门将会安装防盗报警装置,以防再次被盗。
这起“打电话的少女”雕塑案引起的意义远不止于案件告破的本身。显然,作为一尊独具风格的城市雕塑,“打电话的少女”更在于它失踪后唤起了人们对于城市公共设施的保护意识,以及如何捍卫城市文明的认真思索。由她的命运所引发的思考将会一直在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延续着……
栏目主持人:郑宾 [email protected]
“打电话的少女”铜像到底为何不翼而飞?这个谜团困扰了上海市各级领导、公安机关、市民整整四年。直到2004年8月,经过公安机关的艰苦侦查,雕塑失踪之谜终于解开。
一夜之间不翼而飞
让我们的目光回到2000年的5月,那时上海的1300万市民正怀着焦虑的心情,急切地寻找一个失踪的“打电话的少女”的下落。该雕塑地处上海最为繁华商业街——淮海中路、茂名路路口,又靠近地铁出口,紧挨着她的还有一个“东方书报亭”。马路上川流不息,直到深夜也常是车水马龙。雕塑怎么会在众目睽睽之下不翼而飞呢?
“打电话的少女”是上海油画雕塑院雕塑家何勇的得意之作,也是淮海中路上第一座铜像雕塑。铜像中的少女神情清纯可爱,楚楚动人。左手轻扶胯部,右手执话筒,左腿站立,右足点地,亭亭玉立。短发、短裙飞扬着青春的灵动与活力。
雕塑高约1.78米,重约350公斤,主要成分为青铜,价值近20万元。如此“庞然大物”没有三四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根本就别想搬动。而且还必须有辆车子作运输工具,才能快速离开现场。记者询问路口附近的几个交通协管员,是否知道一直站在路旁的“打电话的少女”已失踪?他们想了想,说因为吃不准是有关职能部门的正常移动还是窃贼作案,所以并未十分在意。
问及雕塑附近一座书报亭老板:“你最后一次看到雕塑是什么时候?”她摇了摇头道:“大概春节后就没有看到了。”末了,她苦笑道:“人们对这座雕塑实在是太熟悉了,熟悉到几乎人人都可以视而不见。”
两条线索,两番波折
据该雕塑所在地的原上海市卢湾公安分局瑞金二路派出所的一位民警透露,最早发现“打电话的少女”雕塑失踪的应该是一对年轻的恋人。他们把约会地点定在该雕塑的附近,结果,他们各自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这座“举市闻名”的雕塑。而最早向警方报案的则是上海市城市雕塑办公室干部郑先生。2000年3月8日,郑先生路过淮海中路、茂名南路路口,感觉视野里似乎少了点什么,仔细一看,原来是“打电话的少女”不见了。郑先生立即向职能部门询问,得知铜像并未作过移动,于是立即向警方报案。
接到报警后,原卢湾公安分局刑侦支队六队立即开始侦查。案件的侦破难度显而易见:除了雕塑底座留下的“打电话的少女”脚印和断落的螺丝帽外,现场几乎没留下什么有价值的线索。雕塑与地面的连接处切割痕迹十分整齐,那部“电话”也是很“小心”地被从架子取下。由此可推断,作案者是个技术熟练,动作迅速的“职业杀手”。“打电话的少女”失踪已有3个多月了,警方失去了宝贵的侦查破案第一时间。无法确定确切的案发时间,也就更不要说完成对作案对象的刻画了。
据分析,犯罪嫌疑人夜间作案的可能性较大。根据铜像的高度与重量,作案人至少是两名或以上成年男子,且具备运输工具;综合现场勘察情况,作案人应为文化程度不高的外省市来沪人员,很可能是拾荒人、走街串巷的小贩之流。据此,侦查员们连续一个星期,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在案发地附近展开查访;并对全市的废品收购点和案犯可能销赃之处进行了仔细的搜索和盘查。与此同时,还在新闻媒体上向社会公布了案情,发动全市人民积极向警方提供破案线索。
案情披露后立即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卢湾公安分局刑侦支队每天都要接到无数电话,很多热心市民纷纷提供破案线索。
2000年5月26日中午,贵州省贵阳市民严先生向警方举报,“打电话的少女”现身贵阳市一家酒吧门口!侦查员在贵阳市同行的大力协助下,不仅查清了酒吧的地址,而且通过传真见到了酒吧门口的“打电话的少女”照片!侦查员们一阵欢呼:“打电话的少女”失踪的谜底,眼看就要解开!
5月27日,上海侦查员一行飞抵贵阳,在亲眼看见那座雕塑后,侦查员满心的希望被浇了一盆冷水:这根本就不是淮海路上的“打电话的少女”,只是一个粗糙的仿制品!经了解,在装饰酒吧门面时,酒吧老板请酷爱艺术的吴先生设计并制作一座雕塑放在门口。吴先生从一本书上发现了何勇的“打电话的少女”,便按图索骥制作了一座。一条看似极有价值的线索断了。
不久,一封来信再次点燃了侦查员们的希望之火。退休干部老张称,一天晚上他在“打电话的少女”雕塑对面的国泰电影院看完电影,发现有两个拾荒人模样的男子推着板车,板车上好像装着一座人体雕塑模样的东西,慌慌张张从他面前走过。后来,老张看见媒体报道,才联想起来:那两个男子有重大作案嫌疑!侦查员从老张保存的电影票根展开了调查,但老先生观看的那部电影是从4月初开始放映的,当时已经案发了。线索就这样又断了。
猜测纷纷,疑云四起
与此同时,种种议论和猜测纷纷响起。有人说是拾荒者当废铜卖了,也有人说极有可能是落入那些具有一定艺术修养、喜欢收藏各类艺术作品的“雅贼”之手了。闻听此言,侦查员笑道:“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比之被‘俗偷’野蛮敲碎,倒是不幸中的大幸了。”还有一位在画院工作的人告诉记者,在国外,有些人喜欢将拟人化街头雕塑偷回家里,和自己朝夕相处。“打电话的少女”说不定就是被有此类怪癖的人偷走的。
由于媒体的披露和介入,卢湾警方面临着巨大的舆论压力。部分市民甚至联名写公开信,表示愿意自己出钱,重塑此像。而让警方没料到的是,正当他们全力查寻的同时,围绕着“打电话的少女”的去向,在一些媒体和市民中间竟也产生了一连串连锁反响,搞得警方“啼笑皆非”:有人将其他相似的雕塑误认为“打电话的少女”而给媒体打去举报电话;有人不惜从晚上的10点起到次日凌晨的5点,“埋伏”在案发现场“侦查”周围情况,期望“场景重现”…… 2000年10月16日晚9时,侦查员突然又接到紧急报告,说是“打电话的少女”铜像已经回到了淮海中路、茂名路口的失踪之处,目前现场正围聚着上百名游客在驻足观看。侦查员心里一惊,马上驱车赶了过去。
到达现场后,侦查员们看到密密麻麻地围着数百人。他们费了好大的劲才挤了进去。一看场地中央果然立着那个让他们“朝思暮想”的“打电话的少女”。可再仔细一瞧,侦查员们傻眼了:“少女”的眼珠怎么会动啊?经询问,原来,这是上海小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特别策划的“找回失踪打电话的少女”公益宣传活动,那铜像是由真人扮演的。
面对此情此景,侦查员们心中是说不出的滋味。种种迹象,种种猜测,一下子使此案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起来。
一晃四年仍去向成谜
一晃眼,四年过去了。案件的侦查一直未有实质性突破,成了一起“无头案”。
卢湾公安分局刑侦支队重案队的吴队长一直负责此案的侦查。回忆起那四年中的一段段侦查往事时,他百感交集,感叹道:“且不说我们的工作艰辛了,当时,有许多人根本就不相信警方有能力侦破此案。因此,也就有了好事者和一些不明真相的市民‘制造’出一连串啼笑皆非的猜测与怪事。一时间,真真假假,虚虚实实,闹得舆论沸沸扬扬,给我们平添了许多压力。”他坦言,“打电话的少女”是当时每个侦查员心头的隐痛,他们始终牵挂着“打电话的少女”,从来就没有想到过放弃。
2004年6月,上海城市雕塑展览会在上海隆重举行。五彩缤纷的城市雕塑让上海市民在享受了一道道“艺术大餐”的同时,亦勾起了他们对“打电话的少女”的怀念。沉寂一时的“打电话的少女”失踪案重又被市民和有关专家提起。上海市的领导亦对“打电话的少女”失踪案作出了重要指示,责成上海市公安局查清案情,尽快破案。
根据市领导的指示精神,上海市公安局有关领导亲自挂帅,由市局刑侦总队和卢湾公安分局刑侦支队迅速组成联合专案组。专案组对四年前的调查工作进行了梳理、分析,侦查员们一致认为:当年的侦查思路和判断是正确的,侦查方向也没错,犯罪嫌疑人看中的是铜,而不是看中这件艺术品本身。因此,犯罪嫌疑人很有可能就是外省市来沪的拾荒人或小商小贩,应该以这些对象为主攻目标。于是,一条条有针对性的布控指令、措施立即贯彻下去:向全市及华东地区刑侦协作单位发出悬赏3万元的协查通告;在全市各监狱和公安监管场所的在押人员中积极深挖有价值的线索;对2000年以来在上海从事无证回收废旧物品人员进行排查;对上海废旧金属主要流向地江浙一带的有色金属交易市场进行排查与走访。
价值20万的艺术品被卖了废品
功夫不负有心人,地毯式的排查终于有了成效。某监狱的一名在押人员看到警方的协查通告后,神态十分反常,被监狱民警察觉。民警立即找他谈心,在反复的政策教育下,他表示自己知道“打电话的少女”铜像失踪的线索,要检举立功。
据他交代,2000年春节过后的一天,他和江苏淮安来沪人员胡正龙、赵谢俊和许国兴三人一起喝酒时,这三人醉酒后“自豪”地谈起,曾经联手在淮海路盗窃了一座铜像,卖了钱后平分掉了。胡正龙、赵谢俊和许国兴三人是亲戚,在上海无正当职业,主要以捡垃圾、收废品为生,没有固定的住所。
得知这一线索,专案组侦查员马不停蹄进行调查,获悉胡正龙于2002年因盗窃罪被徐汇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8年,目前在监狱服刑;赵谢俊因涉嫌盗窃目前关押在徐汇区看守所;许国兴则在上海闸北区长安路一带继续干着“老本行”。
2004年8月12日,经过艰苦的守候伏击,侦查员将许国兴抓获。在警方出示的证据面前,胡正龙、赵谢俊和许国兴无法自圆其说,不得不先后交代了三人结伙在2000年春节期间盗窃“打电话的少女”铜像的犯罪事实:
2000年春节前一天的清晨5点多,胡正龙、赵谢俊和许国兴三个人一起骑着三轮车,上街回收废品。当他们经过淮海路、茂名路口时,三个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盯上了“打电话的少女”铜像。就在前一天早上,他们也是去收废品时路过这里,许国兴说是要用锯条把它给锯掉,但没锯成。于是,他们先是把“打电话的少女”背着的书包扭断,确定是铜质的后,他们决定第二天来继续干。
那天晚上,他们看看周围没人,便走上前去,先是用锯条锯,然后用绳子拴住铜像后用力拉,因为“打电话少女”只靠一条重心腿连接在地面上,很快就被拉倒了。接着他们把铜像抬到三轮车上,用纸板箱盖好。然后他们当天就将铜像卖给了长安路、共和新路口的一家废品回收站。他们说,他们根本就不懂这是一件艺术品,只知道它是铜的,很值钱。就这样,造价近20万元,艺术价值无可估量的“打电话少女”铜像最终被他们以3元1斤的价格卖出,只换得了900多元钱。
至此,案情取得决定性进展。但“打电话的少女”铜像后来又流向何处?这依然是个谜。侦查员们明白,只有尽快将“打电话的少女”找回来,才能真正告慰四年来一直关心她下落的广大市民。
据犯罪嫌疑人胡正龙、赵谢俊和许国兴供述,那家废品回收站是他们一位江苏淮安老乡开的,至于此人姓甚名谁,他们也说不上来。四年前的长安路、共和新路路口是闸北区废品回收站的聚集地和外来人员的暂住地,在短短100米的距离中,就有10多家店铺。但由于城市建设市政动迁,现在这里取而代之的是加油站、绿化区和拔地而起的商业楼,要找到一个无确切姓名和地址的废品回收站,无异于大海捞针。
闸北公安分局治安支队找来了当时该地的分管治安民警,这是位经验丰富的老民警,在对犯罪嫌疑人销赃的原地点进行仔细辨认后立即肯定地说:“这家废品回收站是江苏淮安人张朝明经营的。”他清楚地记得2000年春天,他曾经到该废品回收站布置过“打电话的少女”失踪案的协查工作。
8月16日,犯罪嫌疑人张朝明被侦查员“请”到了专案组。他对2000年春节期间收购胡正龙等三人偷盗的“打电话的少女”雕塑一事供认不讳。据他交代,那天胡正龙、赵谢俊、许国兴运到自己废品站里的的确是个少女打电话铜像。他看了以后,说完整的不好收,要把它弄开来才行。正好隔壁废品站里有一个收废铁的老板有切割机,他们就顺便把那个铜像放在上面,切成了碎块,当废铜卖给了他。后来张朝明知道公安机关在追查“打电话的少女” 铜像时,“打电话的少女”碎片早已与废品回收站其他有色金属一起被卖到了江苏吴江的华东有色金属交易市场。他心里十分害怕被警方处理,便将事实隐瞒了下来。
至此,长达四年的“打电话的少女”铜像失踪之谜,在上海警方四年的艰苦努力下终于水落石出。2005年2月28日,上海市卢湾区人民法院以盗窃罪,分别判处赵谢俊、许国兴有期徒刑12年和10年,并处以1万元和2万元罚金;以收购、销售赃物罪判处张朝明有期徒刑1年6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
如今,“打电话的少女”终于重新回到了我们的身边,新生的“打电话的少女”基本形象未变,但材料改为了银白的镍铜,头发和裙摆仿佛被风微微吹动,上衣从有袖变成了无袖,整个雕塑更增添几许亲和力,“少女”形象看上去更为时尚阳光。据悉,新版“打电话少女”重回街头之后,有关部门将会安装防盗报警装置,以防再次被盗。
这起“打电话的少女”雕塑案引起的意义远不止于案件告破的本身。显然,作为一尊独具风格的城市雕塑,“打电话的少女”更在于它失踪后唤起了人们对于城市公共设施的保护意识,以及如何捍卫城市文明的认真思索。由她的命运所引发的思考将会一直在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延续着……
栏目主持人:郑宾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