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每一届世界杯,我们都能感受到科技带来的巨大变革,尽管这种变革充满争议。站在南非回望德国,4年前的高科技现早已在球场司空见惯。如今,是3D技术、3G技术、人工草皮、低碳球衣等等高科技的风光年代,但4年之后,它们必将又会被更加尖端的新科技抢去风头。
但不可否认的是,科技的日新月异使球迷们体验到了史无前例的多角度观赛,质感与动感并存的世界杯、正向全世界的球迷们“扑面而来”:场地和皮球被注入越来越多的科技元素,但争议却越来越大,让众多球员爱并痛恨着。然而,无论如何,这就是世界杯,无数人在这场足球盛宴中体味酸甜苦辣,也尽享科技带来的无限魅力。
世界杯的“3D”化
早在南非世界杯开幕之前,美国ESP公司和日本索尼公司就都打起了“3D世界杯”的主意。以此为契机,“3D”概念在世界杯开幕之前就被炒得沸沸扬扬。除了美国和日本以外,意大利、韩国、墨西哥等地也都推出了3D影院,一时间,3D大旗插满全球。
其实,3D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世界杯更是已经有了80年的历史,只是两者的“联姻”还是头一遭。世界杯开幕之后,3D模式转播的世界杯受到了很多球迷的欢迎。在中国香港,3D世界杯每场的票价高达300港币,要知道,去年的3D电影《阿凡达》的票价也不过只有150港币。
不过,在“3D世界杯”受到追捧的同时,也有许多球迷并不买账。一位墨西哥球迷就表示:“跟身边人的那种互动还是比不上酒吧。”因为有些场次上座率太低,香港停止了扩充“3D世界杯”影院的计划。在中国内地,原本信誓旦旦要全面铺开的3D转播计划也最终搁浅。
3D要真正与世界杯和足球文化融为一体,要走的路还很长。但是,从二维到三维的过渡,是电视技术的潮流和趋势。相信在作出一些改良之后,3D技术会“卷土重来”,最终完成与世界杯的融合。
电视转播“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如果你在世界杯赛场上看到上空盘旋着直升机,千万不要惊慌,不一定是观众席上出了什么紧急事故,有可能只是电视台在进行拍摄。
在南非世界杯上,电视转播更进一步,每场比赛动用29台摄像机,比上一次德国世界杯多3台,遇到重要比赛还会再增加3个机位,其中包括一架直升机的航拍。据悉,南非世界杯的国际广播中心(IBC)共有3万余平方米,各足球场设有两间电视信号传输室,一主一备,主备可实时自动切换,确保转播信号的稳定,而20G的带宽使得电视信号与比赛现场基本同步,以往现场直播延时的现象基本可以忽略。
不过,在用户终端,延迟的现象还是时时出现。因为种种原因,卫星电视、数字电视、网络电视以及传统模拟信号电视的延迟时间是不同的,这就造成了一些球迷正在为进球进行欢呼时,邻居家还在观看播放射门之前的画面。德国一家电视台的负责人表示:“最慢的转播比最快的转播大约慢半分钟左右。”
可以说,南非世界杯为了电视转播做足了功夫,但是,在南非世界杯的电视转播中,大家议论最多的话题却是一种塑料喇叭“呜呜祖拉”。从南非世界杯开幕式起,在直播过程中轰鸣的“呜呜祖拉”声就受到了很多观众的投诉,不过,媒体很快就找出了对策。德国亚琛高等学院发表公报称,该院两名博士生仅用两天一夜时间就研发出专门针对“呜呜祖拉”的降噪软件,能够有效过滤用电脑观看网络球赛转播时“呜呜祖拉”的噪音。法国Canal 电视台对电视信号采取了过滤的措施,德国电视一台也已经额外开通了一个频道,通过特殊技术减少了“呜呜祖拉”的音量。
不管怎样,无论是信号延迟还是“呜呜祖拉”,都不会对转播效果造成致命的影响,毫无疑问,观众在2010年欣赏到了更多角度、更加清晰的世界杯直播,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
即时数据画面从何来?
案例1 南非世界杯3场小组赛,韩国队共跑了319.43公里,居B组4队之首,比同组的尼日利亚队多跑了40.91公里!这一点可能还不够直观,韩国队长朴智星三场小组赛跑了3.3万米,平均每场比赛的跑动距离达到1.1万米。
我们常常听到赛事解说员在比赛中即时报告球员和球队的跑动距离,那么这些跑动距离是如何计算统计出来的?这要得益于红外摄像机。据悉,在球场上的各个角落会安置8台具有热成像功能的摄像机,能够全程记录赛场上的情况。摄像机拍录下的所有信息都会被一套超级复杂的分析软件分解,这个软件可以随时统计出某个球员在比赛中跑动的距离,并对他的表现做一系列分析。因此,只要有球员被换百场,观众们很快就能看到该球员在场上的跑动距离等一系列数据。
这套分析软件不仅可分析球场上的个人表现,还可以进行对比分析。比如这两个人同是后卫,在不同的比赛中可以把两个人加以对比分析,看看在这个位置上谁的跑动比较多,数据都是一目了然,对于各队的体能教练来说相当方便。
案例2 打葡萄牙时比利亚的进球越位了?是的!德国电视二台进行了慢镜头回放,采用了逐帧还原技术,最终认定这是个越位球。巴西环球电视台也通过3D影像还原技术得出结论:哈维传球一刹那,比利亚身位超出葡萄牙最后一名防守球员22厘米。哈维之前回接伊涅斯塔的传球也有越位嫌疑。
前文已经提到了关于3D技术在转播中的应用,本届世界杯上有超过16台摄影机进行细节追踪,包括场边移动式摄影机和高空摄像机,可谓无缝覆盖。这些技术使得每个球员脚部射门触球的那一瞬间都能提供清晰的慢镜头。
近年来异军突起的移动传媒也盯上了世界杯这块大“蛋糕”。与以往不同,手机这种移动传媒通过发展,已经集成了文字、音频、视频等多媒介。手机电视的覆盖面已经越来越广,大有超越传统媒体的趋势。据称,英国广播公司等专门开发了供“苹果”手机观看世界杯的应用程序,可以随时随地观看世界杯,在遇到进球等关键时刻还会跳出窗口来进行提示。其中一款叫做“足球狂热”的应用程序可以提供世界杯赛程的各类资讯,包括比赛排位、球队和场馆信息、赛事新闻等,比赛正式开始后还会即时更新每场比赛的比分。
手机除了直播比赛、提供相关信息等单向传输功能之外,更是推动了“微博”这种新型的信息互动渠道迅速地融入了球迷们的生活中。6月25日,“推特”微博宣布,在世界杯期问,微博发布条数大增,以每秒3283条的发布量创历史新高。到目前,“推特”每秒的发布量为750条,每月访问量达到1.9亿人次。许多在足坛有影响力的人物都开通了微博来第一时间发布相关的新闻,已经74岁的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也加入“微博大军”中,当众人纷纷对吵闹的“呜呜祖拉”喇叭提出抗议时,他就在微博上为其进行了辩护。
由手机功能的飞速升级所引发 的生活方式、看球方式的变革,正在悄悄地改变着世界杯在人们生活中的位置,现在,手机、微博在世界杯上无处不在,世界杯在人们的生活中也已经无处不在了。
中国高科技扬名世界杯
本届世界杯,对于中国企业来说,除了随处可见的呜呜祖拉等中国制造之外,中国英利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这家太阳能企业出现在世界足球的最高殿堂上,不仅给他们自己带来可观的广告效应,某种意义上还提升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形象。
这家总部位于河北保定的企业,1998年开始涉足太阳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垂直一体化光伏发电产品制造商之一。南非世界杯的赞助企业分为三档——国际足联合作伙伴、世界杯赞助商和国家赞助商,他们的身份是世界杯赞助商。事实上,除了南非本土的国家赞助商,世界杯赞助商和合作伙伴一共也就14家,基本都是如阿迪达斯、麦当劳这样的全球知名企业。
以往,中国企业在国际上以中国制造闻名,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利润率也较低,就如同呜呜祖拉一般。
然而,主打可再生能源的英利不一样。绿色、环保的概念在他们的产品中得到了体现,也符合世界发展的趋势。正如他们在约翰内斯堡足球城球场的展示台设计一样,这是世界杯历史上第一个零排放的商业展示区。仅仅一个零排放,就契合了提倡低碳经济的大形势。
英利已经出现在世界杯舞台上,何时会有更多的中国高科技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呢?
高科技是“天使”还是“魔鬼”
在世界杯上,高科技的元素随处可见,比如说高科技的“低碳”球衣,号称“史上最圆”的“普天同庆”,还有开幕式上让人眼花缭乱的表演,无一不在告诉人们,“科技”与“足球”正在通过世界杯进行着“再一次亲密接触”。
从球迷的角度来看,科技当然是越新越好,虽然有人担忧传媒过度发达会使人越来越局限于与机器的交流,但是事实证明,媒体、媒介的繁荣使人们的交际渠道越拓越宽,不但不会影响原有的“人与人”交流,而且会增加与不同人群交流的机会。可以说,科技颠覆了原有社区的概念,现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社区。
不过,在足球场一卜,高科技的“亲密接触”却并不是一帆风顺。最明显的就是,南非世界杯的不少球员和教练都把输球的怨气撒给了场地和皮球,科技的快速介入让人惊喜,也会让人无所适从。
南非姆博贝拉球场因为是第一个进行世界杯比赛的人工草皮球场而被载入史册。无独有偶,莫把卡球场也采用同样的人工草植入技术。尽管这两块球场都仅仅被植入了一小部分人工合成的假草,但是,这种人工草却让球员和教练大感不适。不可否认,人工草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南非因为气候问题导致的草皮退化,并得到了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的大力推动,但在世界杯的“首演”却并不成功。
相比之下,足球的变化更加难以抗拒,对于南非世界杯的用球“普天同庆”,大都是一片讨伐之声。在本届世界杯上,球员不着边际的远射和门将莫名其妙的脱手屡屡上演,直到淘汰赛之后,球员好像才逐渐适应这种“踢上去轻飘飘”的足球。随着世界杯闭幕,“普天同庆”也要成为历史,下一个充满高科技的世界杯用球也必将会引起新一轮的争议。
世界杯上接二连三的裁判误判事件,让国际足联一直竭力阻止的裁判科技装备升级再度成为焦点。仿佛裁判这个有时能够左右比赛进程的关键元素,成了国际足联“抗击”高科技入侵的“最后阵地”。
国际足联曾经反复强调“裁判也会犯错误”和“失误也是足球魅力的一部分”,但世界杯上愈演愈烈的裁判误判事件,使这个解释越看越像一种无奈的诡辩。英格兰队主帅卡佩罗在被裁判吹掉一个明显进球之后就表示:“在这个科技年代,裁判却不能(利用科技手段)判断是否进球,这很让人吃惊。”
在强大的外界压力下,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终于松了口,表示将考虑门线技术,这或许会给国际足联裁判这块坚冰上打开一个缺口,但要等这块坚冰融化,还需要很长时间。
如果说“传统”是足球运动不可抛却的灵魂,那么“高科技”会在其中扮演何种角色呢?是“天使”还是“魔鬼”?
还有这些……
在本届世界杯上,并不是所有的高科技都用在转播方面,球员以及球队也利用高科技产品来提升球队的竞争力。从球员的衣服到裁判的手表,每一项技术的运用都能直接带来球队战斗力的提高。
再生塑料球衣:南非世界杯上,巴西、荷兰、韩国等9支参赛球队的球衣都是用再生塑料瓶做成的。这种球衣能将汗水吸收并排至织物面料表层,使球员的身体保持干爽。新球衣的散热区由200个细小的网眼组成,可以在不影响空气流通的情况下防止开裂。新式双拼缝结构不但更符合身体的自然轮廓,同时还能增加10%的弹性。
miCoach系统:德国队从美国引进了名为miCoach的系统,通过为球员们配置应用这款系统的手机,可以收集球员们的身体状态数据。系统通过传感器记录球员们的心率,通过鞋子里的芯片记录步伐频率,最终数据将被传递并进行分析,然后根据程序将训练指令通过耳机发给球员们。每一个球员接受的指令都不完全相同,即使在进行基本训练时,他们也要根据电脑指令来调整动作的快慢。
有两种秒表的手表:本届世界杯,裁判员佩戴专用手表,其表盘上下配有两种秒表。当比赛中断时,上面的秒表停止计时,下面的秒表则将持续运转,这样,裁判员可以通过上、下秒表的时间差估算补时时间。
你听说过这些未来趋势吗?
英国最新一期《新科学家》杂志分析指出,未来世界杯会越来越多地借助科技来保证圆满举行。
芯片足球未来的足球内安装一种智能芯片——类似于小型无线电发射器,这将有助于测定足球方位。芯片足球将在越过端线时发出信号,并可每秒钟向接收器发送2000条信息。
电子球衣未来的运动员比赛时将身着带着电极和发射器装置的球衣,这有利于远距离实时通报运动员的心率及其变化。已有欧洲厂商在德国世界杯后推出集这些微电子装置于一身的初级球衣产品。
刺猬球鞋临门一脚的准确性取决于运动员对足球本身旋转的巧妙控制。前利物浦队球员克雷格·约翰斯顿曾提议设计一种鞋面带有软塑料小刺的足球鞋,它可保证球鞋与足球接触时产生更大的摩擦。这种“大摩擦刺猥足球鞋”因为约翰斯顿的建议已经得到国际足联科技发展官员的肯定。
但不可否认的是,科技的日新月异使球迷们体验到了史无前例的多角度观赛,质感与动感并存的世界杯、正向全世界的球迷们“扑面而来”:场地和皮球被注入越来越多的科技元素,但争议却越来越大,让众多球员爱并痛恨着。然而,无论如何,这就是世界杯,无数人在这场足球盛宴中体味酸甜苦辣,也尽享科技带来的无限魅力。
世界杯的“3D”化
早在南非世界杯开幕之前,美国ESP公司和日本索尼公司就都打起了“3D世界杯”的主意。以此为契机,“3D”概念在世界杯开幕之前就被炒得沸沸扬扬。除了美国和日本以外,意大利、韩国、墨西哥等地也都推出了3D影院,一时间,3D大旗插满全球。
其实,3D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世界杯更是已经有了80年的历史,只是两者的“联姻”还是头一遭。世界杯开幕之后,3D模式转播的世界杯受到了很多球迷的欢迎。在中国香港,3D世界杯每场的票价高达300港币,要知道,去年的3D电影《阿凡达》的票价也不过只有150港币。
不过,在“3D世界杯”受到追捧的同时,也有许多球迷并不买账。一位墨西哥球迷就表示:“跟身边人的那种互动还是比不上酒吧。”因为有些场次上座率太低,香港停止了扩充“3D世界杯”影院的计划。在中国内地,原本信誓旦旦要全面铺开的3D转播计划也最终搁浅。
3D要真正与世界杯和足球文化融为一体,要走的路还很长。但是,从二维到三维的过渡,是电视技术的潮流和趋势。相信在作出一些改良之后,3D技术会“卷土重来”,最终完成与世界杯的融合。
电视转播“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如果你在世界杯赛场上看到上空盘旋着直升机,千万不要惊慌,不一定是观众席上出了什么紧急事故,有可能只是电视台在进行拍摄。
在南非世界杯上,电视转播更进一步,每场比赛动用29台摄像机,比上一次德国世界杯多3台,遇到重要比赛还会再增加3个机位,其中包括一架直升机的航拍。据悉,南非世界杯的国际广播中心(IBC)共有3万余平方米,各足球场设有两间电视信号传输室,一主一备,主备可实时自动切换,确保转播信号的稳定,而20G的带宽使得电视信号与比赛现场基本同步,以往现场直播延时的现象基本可以忽略。
不过,在用户终端,延迟的现象还是时时出现。因为种种原因,卫星电视、数字电视、网络电视以及传统模拟信号电视的延迟时间是不同的,这就造成了一些球迷正在为进球进行欢呼时,邻居家还在观看播放射门之前的画面。德国一家电视台的负责人表示:“最慢的转播比最快的转播大约慢半分钟左右。”
可以说,南非世界杯为了电视转播做足了功夫,但是,在南非世界杯的电视转播中,大家议论最多的话题却是一种塑料喇叭“呜呜祖拉”。从南非世界杯开幕式起,在直播过程中轰鸣的“呜呜祖拉”声就受到了很多观众的投诉,不过,媒体很快就找出了对策。德国亚琛高等学院发表公报称,该院两名博士生仅用两天一夜时间就研发出专门针对“呜呜祖拉”的降噪软件,能够有效过滤用电脑观看网络球赛转播时“呜呜祖拉”的噪音。法国Canal 电视台对电视信号采取了过滤的措施,德国电视一台也已经额外开通了一个频道,通过特殊技术减少了“呜呜祖拉”的音量。
不管怎样,无论是信号延迟还是“呜呜祖拉”,都不会对转播效果造成致命的影响,毫无疑问,观众在2010年欣赏到了更多角度、更加清晰的世界杯直播,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
即时数据画面从何来?
案例1 南非世界杯3场小组赛,韩国队共跑了319.43公里,居B组4队之首,比同组的尼日利亚队多跑了40.91公里!这一点可能还不够直观,韩国队长朴智星三场小组赛跑了3.3万米,平均每场比赛的跑动距离达到1.1万米。
我们常常听到赛事解说员在比赛中即时报告球员和球队的跑动距离,那么这些跑动距离是如何计算统计出来的?这要得益于红外摄像机。据悉,在球场上的各个角落会安置8台具有热成像功能的摄像机,能够全程记录赛场上的情况。摄像机拍录下的所有信息都会被一套超级复杂的分析软件分解,这个软件可以随时统计出某个球员在比赛中跑动的距离,并对他的表现做一系列分析。因此,只要有球员被换百场,观众们很快就能看到该球员在场上的跑动距离等一系列数据。
这套分析软件不仅可分析球场上的个人表现,还可以进行对比分析。比如这两个人同是后卫,在不同的比赛中可以把两个人加以对比分析,看看在这个位置上谁的跑动比较多,数据都是一目了然,对于各队的体能教练来说相当方便。
案例2 打葡萄牙时比利亚的进球越位了?是的!德国电视二台进行了慢镜头回放,采用了逐帧还原技术,最终认定这是个越位球。巴西环球电视台也通过3D影像还原技术得出结论:哈维传球一刹那,比利亚身位超出葡萄牙最后一名防守球员22厘米。哈维之前回接伊涅斯塔的传球也有越位嫌疑。
前文已经提到了关于3D技术在转播中的应用,本届世界杯上有超过16台摄影机进行细节追踪,包括场边移动式摄影机和高空摄像机,可谓无缝覆盖。这些技术使得每个球员脚部射门触球的那一瞬间都能提供清晰的慢镜头。
近年来异军突起的移动传媒也盯上了世界杯这块大“蛋糕”。与以往不同,手机这种移动传媒通过发展,已经集成了文字、音频、视频等多媒介。手机电视的覆盖面已经越来越广,大有超越传统媒体的趋势。据称,英国广播公司等专门开发了供“苹果”手机观看世界杯的应用程序,可以随时随地观看世界杯,在遇到进球等关键时刻还会跳出窗口来进行提示。其中一款叫做“足球狂热”的应用程序可以提供世界杯赛程的各类资讯,包括比赛排位、球队和场馆信息、赛事新闻等,比赛正式开始后还会即时更新每场比赛的比分。
手机除了直播比赛、提供相关信息等单向传输功能之外,更是推动了“微博”这种新型的信息互动渠道迅速地融入了球迷们的生活中。6月25日,“推特”微博宣布,在世界杯期问,微博发布条数大增,以每秒3283条的发布量创历史新高。到目前,“推特”每秒的发布量为750条,每月访问量达到1.9亿人次。许多在足坛有影响力的人物都开通了微博来第一时间发布相关的新闻,已经74岁的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也加入“微博大军”中,当众人纷纷对吵闹的“呜呜祖拉”喇叭提出抗议时,他就在微博上为其进行了辩护。
由手机功能的飞速升级所引发 的生活方式、看球方式的变革,正在悄悄地改变着世界杯在人们生活中的位置,现在,手机、微博在世界杯上无处不在,世界杯在人们的生活中也已经无处不在了。
中国高科技扬名世界杯
本届世界杯,对于中国企业来说,除了随处可见的呜呜祖拉等中国制造之外,中国英利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这家太阳能企业出现在世界足球的最高殿堂上,不仅给他们自己带来可观的广告效应,某种意义上还提升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形象。
这家总部位于河北保定的企业,1998年开始涉足太阳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垂直一体化光伏发电产品制造商之一。南非世界杯的赞助企业分为三档——国际足联合作伙伴、世界杯赞助商和国家赞助商,他们的身份是世界杯赞助商。事实上,除了南非本土的国家赞助商,世界杯赞助商和合作伙伴一共也就14家,基本都是如阿迪达斯、麦当劳这样的全球知名企业。
以往,中国企业在国际上以中国制造闻名,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利润率也较低,就如同呜呜祖拉一般。
然而,主打可再生能源的英利不一样。绿色、环保的概念在他们的产品中得到了体现,也符合世界发展的趋势。正如他们在约翰内斯堡足球城球场的展示台设计一样,这是世界杯历史上第一个零排放的商业展示区。仅仅一个零排放,就契合了提倡低碳经济的大形势。
英利已经出现在世界杯舞台上,何时会有更多的中国高科技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呢?
高科技是“天使”还是“魔鬼”
在世界杯上,高科技的元素随处可见,比如说高科技的“低碳”球衣,号称“史上最圆”的“普天同庆”,还有开幕式上让人眼花缭乱的表演,无一不在告诉人们,“科技”与“足球”正在通过世界杯进行着“再一次亲密接触”。
从球迷的角度来看,科技当然是越新越好,虽然有人担忧传媒过度发达会使人越来越局限于与机器的交流,但是事实证明,媒体、媒介的繁荣使人们的交际渠道越拓越宽,不但不会影响原有的“人与人”交流,而且会增加与不同人群交流的机会。可以说,科技颠覆了原有社区的概念,现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社区。
不过,在足球场一卜,高科技的“亲密接触”却并不是一帆风顺。最明显的就是,南非世界杯的不少球员和教练都把输球的怨气撒给了场地和皮球,科技的快速介入让人惊喜,也会让人无所适从。
南非姆博贝拉球场因为是第一个进行世界杯比赛的人工草皮球场而被载入史册。无独有偶,莫把卡球场也采用同样的人工草植入技术。尽管这两块球场都仅仅被植入了一小部分人工合成的假草,但是,这种人工草却让球员和教练大感不适。不可否认,人工草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南非因为气候问题导致的草皮退化,并得到了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的大力推动,但在世界杯的“首演”却并不成功。
相比之下,足球的变化更加难以抗拒,对于南非世界杯的用球“普天同庆”,大都是一片讨伐之声。在本届世界杯上,球员不着边际的远射和门将莫名其妙的脱手屡屡上演,直到淘汰赛之后,球员好像才逐渐适应这种“踢上去轻飘飘”的足球。随着世界杯闭幕,“普天同庆”也要成为历史,下一个充满高科技的世界杯用球也必将会引起新一轮的争议。
世界杯上接二连三的裁判误判事件,让国际足联一直竭力阻止的裁判科技装备升级再度成为焦点。仿佛裁判这个有时能够左右比赛进程的关键元素,成了国际足联“抗击”高科技入侵的“最后阵地”。
国际足联曾经反复强调“裁判也会犯错误”和“失误也是足球魅力的一部分”,但世界杯上愈演愈烈的裁判误判事件,使这个解释越看越像一种无奈的诡辩。英格兰队主帅卡佩罗在被裁判吹掉一个明显进球之后就表示:“在这个科技年代,裁判却不能(利用科技手段)判断是否进球,这很让人吃惊。”
在强大的外界压力下,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终于松了口,表示将考虑门线技术,这或许会给国际足联裁判这块坚冰上打开一个缺口,但要等这块坚冰融化,还需要很长时间。
如果说“传统”是足球运动不可抛却的灵魂,那么“高科技”会在其中扮演何种角色呢?是“天使”还是“魔鬼”?
还有这些……
在本届世界杯上,并不是所有的高科技都用在转播方面,球员以及球队也利用高科技产品来提升球队的竞争力。从球员的衣服到裁判的手表,每一项技术的运用都能直接带来球队战斗力的提高。
再生塑料球衣:南非世界杯上,巴西、荷兰、韩国等9支参赛球队的球衣都是用再生塑料瓶做成的。这种球衣能将汗水吸收并排至织物面料表层,使球员的身体保持干爽。新球衣的散热区由200个细小的网眼组成,可以在不影响空气流通的情况下防止开裂。新式双拼缝结构不但更符合身体的自然轮廓,同时还能增加10%的弹性。
miCoach系统:德国队从美国引进了名为miCoach的系统,通过为球员们配置应用这款系统的手机,可以收集球员们的身体状态数据。系统通过传感器记录球员们的心率,通过鞋子里的芯片记录步伐频率,最终数据将被传递并进行分析,然后根据程序将训练指令通过耳机发给球员们。每一个球员接受的指令都不完全相同,即使在进行基本训练时,他们也要根据电脑指令来调整动作的快慢。
有两种秒表的手表:本届世界杯,裁判员佩戴专用手表,其表盘上下配有两种秒表。当比赛中断时,上面的秒表停止计时,下面的秒表则将持续运转,这样,裁判员可以通过上、下秒表的时间差估算补时时间。
你听说过这些未来趋势吗?
英国最新一期《新科学家》杂志分析指出,未来世界杯会越来越多地借助科技来保证圆满举行。
芯片足球未来的足球内安装一种智能芯片——类似于小型无线电发射器,这将有助于测定足球方位。芯片足球将在越过端线时发出信号,并可每秒钟向接收器发送2000条信息。
电子球衣未来的运动员比赛时将身着带着电极和发射器装置的球衣,这有利于远距离实时通报运动员的心率及其变化。已有欧洲厂商在德国世界杯后推出集这些微电子装置于一身的初级球衣产品。
刺猬球鞋临门一脚的准确性取决于运动员对足球本身旋转的巧妙控制。前利物浦队球员克雷格·约翰斯顿曾提议设计一种鞋面带有软塑料小刺的足球鞋,它可保证球鞋与足球接触时产生更大的摩擦。这种“大摩擦刺猥足球鞋”因为约翰斯顿的建议已经得到国际足联科技发展官员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