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第三方支付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主要分析了第三方支付的经营模式、系统结构以及支付模式,并从第三方支付的问题入手分析了其发展前景。旨在为消费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第三方支付,是指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独立机构,采用与各大银行签约的方式,提供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接口的交易支持平台的网络支付模式。第三方支付具有成本优势、创新优势和竞争优势,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搞清第三方支付的经营模式对于其更好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第三方支付的经营模式分析
(一)支付网关模式——这种模式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将多类银行卡支付方式整合到同一个界面上,相当于电子商务交易各方与银行的接口,负责交易结算中与银行的对接,消费者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付款给商家,第三方支付为商家提供一个可以兼容多类银行支付方式的接口平台。
(二)信用中介模式——这种模式是为了增强线上交易各方的信任度、保证资金和货物的流通运转,作为信用中介的第三方支付服务就产生了,它有“代收代付”和“信用担保”的交易功能及作用。各方达成彼此的交易后,买方须先将支付款存入其在支付平台上的账户内,待买家收货通知支付平台后,由支付平台将买方之前存入的货款从买家的支付平台账户中转移到卖家在支付平台上的账户。这种模式的实质便是以支付公司作为信用中介,在买家确认收到商品前,代替买卖双方保管货款。
二、第三方支付系统结构
网上交易需要有买方和卖方,同时还要求至少有一个金融机构。卖方提供商品或服务,买方支付相应现金,金融机构则提供资金的转移服务。第三方支付系统主要有顾客、商家、第三方支付平台、认证机构和银行。其中顾客、商家和第三方支付平台之间的业务流程为:顾客选购好商品后,商家为顾客生成订单;顾客和第三方服务器建立连接,将账号信息与订单信息发给第三方;第三方服务器要求顾客进行订單确认,收到确认信息后授权给商家可以发货,商家通知顾客商品的发货信息。
三、第三方支付的主要模式分析
在这里本文主要对淘宝网的支付宝支付模式进行了分析,以下是淘宝网支付宝支付模式的流通过程:
淘宝网的支付方式大致分为四种:网上银行、支付宝卡通、网店支付和余额支付。网购的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网上银行支付,但随着支付宝越来越成熟,人们也不再排斥将资金放入支付宝账户,偶尔也会选择“余额支付”方式。
淘宝网的注册用户会有一个支付宝账户,在注册后一般会进行实名认证,然后将银行卡绑定到支付宝账户,这样就可以让资金实现从银行、商家与支付宝的流通,构建完整的电子支付模式。
对卖家而言,首先要成为淘宝的注册用户,其后要进行支付宝的实名认证。当消费者来购物,拥有订单后及时发货,等待卖方收到商品,他才能收取货款——从支付宝里进行提现。对买方而言,也是要注册成为淘宝用户,然后进行支付宝的实名认证,之后当买方购买商品进行下单时,同时就会将商品的货款打入并存到支付宝里,之后,支付宝就会作为中介立刻通知卖方货款已经收到,可以立即发货。商品在买方收到并确认无误后,便可以从订单界面让支付宝从账户里转到卖方账户——在通过实名认证后,支付宝与银行便联系在一起。
四、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前景分析
第三方支付目前已经在国内形成了很大的市场,现已经存在的产品有支付宝、微信支付、百度钱包、PayPal、中汇支付、拉卡拉、财付通、融宝、盛付通、腾付通、通联支付、易宝支付、中汇宝、快钱、国付宝、物流宝、网易宝、网银在线、环迅支付IPS、汇付天下、汇聚支付、宝易互通、宝付、乐富等。虽然第三方支付产品众多,市场广阔,但是第三方支付市场的集中化程度较低,企业之间的竞争十分强烈,因此标准化服务是目前市场所需要的,并且应该向更多的商户提供一种定制化的支付解决方案,而创新是对于第三方支付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第三方支付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提高电子支付的技术,避免出现程序漏洞,导致支付出现错误;另一方面则是要延伸增值服务,目前支付宝已有蚂蚁金服,余额宝等增值服务;而微信也有零钱通,其他产品也有相应的增值服务,而目前需要的是继续对增值服务进行更新以及拓展,这样才是对客户的尊重,从而保障客户的权益。当前,对于第三方支付企业,最为关键的是理顺上下游产业链之间的关系,避免恶性、不正当的竞争关系,结合我国国情开展相应的服务创新。第三方支付将成为引导网络消费走入健康安全的发展轨道,它是促进中国网上支付完善和发展的主要途径和必然趋势。
第三方支付作为网上支付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既与银行密切合作,又与其存在潜在的竞争。对于第三方支付产业,目前已经很成熟,并且范围分布也很广,用户也越来越多,在今后的发展中,除了更加注重创新外,要将诚信放在首位,将诚信问题作为一个要重点解决的问题;除此之外,政府监管力度也要加大,支付体系的监管问题也在今后的第三方支付的发展中更加注重和完善,完善第三方支付结算相关法规体系、法规制度,并且要编制中国支付体系发展规划,继续推动支付领域相关法律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工作,为中国支付体系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
第三方支付,是指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独立机构,采用与各大银行签约的方式,提供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接口的交易支持平台的网络支付模式。第三方支付具有成本优势、创新优势和竞争优势,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搞清第三方支付的经营模式对于其更好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第三方支付的经营模式分析
(一)支付网关模式——这种模式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将多类银行卡支付方式整合到同一个界面上,相当于电子商务交易各方与银行的接口,负责交易结算中与银行的对接,消费者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付款给商家,第三方支付为商家提供一个可以兼容多类银行支付方式的接口平台。
(二)信用中介模式——这种模式是为了增强线上交易各方的信任度、保证资金和货物的流通运转,作为信用中介的第三方支付服务就产生了,它有“代收代付”和“信用担保”的交易功能及作用。各方达成彼此的交易后,买方须先将支付款存入其在支付平台上的账户内,待买家收货通知支付平台后,由支付平台将买方之前存入的货款从买家的支付平台账户中转移到卖家在支付平台上的账户。这种模式的实质便是以支付公司作为信用中介,在买家确认收到商品前,代替买卖双方保管货款。
二、第三方支付系统结构
网上交易需要有买方和卖方,同时还要求至少有一个金融机构。卖方提供商品或服务,买方支付相应现金,金融机构则提供资金的转移服务。第三方支付系统主要有顾客、商家、第三方支付平台、认证机构和银行。其中顾客、商家和第三方支付平台之间的业务流程为:顾客选购好商品后,商家为顾客生成订单;顾客和第三方服务器建立连接,将账号信息与订单信息发给第三方;第三方服务器要求顾客进行订單确认,收到确认信息后授权给商家可以发货,商家通知顾客商品的发货信息。
三、第三方支付的主要模式分析
在这里本文主要对淘宝网的支付宝支付模式进行了分析,以下是淘宝网支付宝支付模式的流通过程:
淘宝网的支付方式大致分为四种:网上银行、支付宝卡通、网店支付和余额支付。网购的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网上银行支付,但随着支付宝越来越成熟,人们也不再排斥将资金放入支付宝账户,偶尔也会选择“余额支付”方式。
淘宝网的注册用户会有一个支付宝账户,在注册后一般会进行实名认证,然后将银行卡绑定到支付宝账户,这样就可以让资金实现从银行、商家与支付宝的流通,构建完整的电子支付模式。
对卖家而言,首先要成为淘宝的注册用户,其后要进行支付宝的实名认证。当消费者来购物,拥有订单后及时发货,等待卖方收到商品,他才能收取货款——从支付宝里进行提现。对买方而言,也是要注册成为淘宝用户,然后进行支付宝的实名认证,之后当买方购买商品进行下单时,同时就会将商品的货款打入并存到支付宝里,之后,支付宝就会作为中介立刻通知卖方货款已经收到,可以立即发货。商品在买方收到并确认无误后,便可以从订单界面让支付宝从账户里转到卖方账户——在通过实名认证后,支付宝与银行便联系在一起。
四、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前景分析
第三方支付目前已经在国内形成了很大的市场,现已经存在的产品有支付宝、微信支付、百度钱包、PayPal、中汇支付、拉卡拉、财付通、融宝、盛付通、腾付通、通联支付、易宝支付、中汇宝、快钱、国付宝、物流宝、网易宝、网银在线、环迅支付IPS、汇付天下、汇聚支付、宝易互通、宝付、乐富等。虽然第三方支付产品众多,市场广阔,但是第三方支付市场的集中化程度较低,企业之间的竞争十分强烈,因此标准化服务是目前市场所需要的,并且应该向更多的商户提供一种定制化的支付解决方案,而创新是对于第三方支付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第三方支付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提高电子支付的技术,避免出现程序漏洞,导致支付出现错误;另一方面则是要延伸增值服务,目前支付宝已有蚂蚁金服,余额宝等增值服务;而微信也有零钱通,其他产品也有相应的增值服务,而目前需要的是继续对增值服务进行更新以及拓展,这样才是对客户的尊重,从而保障客户的权益。当前,对于第三方支付企业,最为关键的是理顺上下游产业链之间的关系,避免恶性、不正当的竞争关系,结合我国国情开展相应的服务创新。第三方支付将成为引导网络消费走入健康安全的发展轨道,它是促进中国网上支付完善和发展的主要途径和必然趋势。
第三方支付作为网上支付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既与银行密切合作,又与其存在潜在的竞争。对于第三方支付产业,目前已经很成熟,并且范围分布也很广,用户也越来越多,在今后的发展中,除了更加注重创新外,要将诚信放在首位,将诚信问题作为一个要重点解决的问题;除此之外,政府监管力度也要加大,支付体系的监管问题也在今后的第三方支付的发展中更加注重和完善,完善第三方支付结算相关法规体系、法规制度,并且要编制中国支付体系发展规划,继续推动支付领域相关法律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工作,为中国支付体系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