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将课程意识提高到了显著位置,强调课程是由教材、教师、学生与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系统。不能忽略了系统中的任何一个因素。初中生物课程也是这样,它既是知识的载体,又是体验课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生物学科是一门自然科学,是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面对新的形势,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反思教学行为、创新教学行动显得异常重要,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指导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现象,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要信任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一、了解学生。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行为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曾说过“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就是我将一言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必须了解学生,了解学生本学科知识的基础及兴趣。在教学之前,首先要做的是对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如:哪些学生对生物感兴趣?为什么感兴趣?哪些学生对生物不感兴趣?为什么不感兴趣?喜欢生物实验吗?喜欢看有关生物方面的电视和相关书籍吗?在调查的基础上,对症下药,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行为。二是要全面了解教材,进行系统化备课,依据学生的基础确定学习目标,明确提出学生达到的具体目标,安排好学习具体目标的各项活动,有效的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
二、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创新教学行为
新知识的获取需要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这样才容易被学生接受,才能很快地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从前单向的、接受式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确立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梳理思路,选择达到目标的途径,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把教师的“教”转变为“导”,依照初中生物学科特点,教材中的许多知识与生活联系密切,加上课时不多,教师可以通过提前备课,在每节课结束时把下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案告诉学生,明确学生要做什么?怎么做?各小组分工明确大家积极参与,鼓励学生主动了解相关知识,收集相关资料,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好教学“分享”活动。
1.指导学生查找比较熟悉的资料,如:家庭成员血型,为什么要输血,不同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分析,动物有趣的繁殖行为,鼓励学生走上讲台,进行知识的“分享”活动。
2.在进行植物的营养繁殖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向家长或农民了解大蒜、马铃薯、红薯、甘蔗的繁殖方式并带实物在课堂上展示。在学习种子萌发时,可以提前让学生去观察了解小麦、蚕豆、菜豆等农作物的播种、萌发,鼓励他们亲自实践,仔细观察,了解播种的方法、种子萌发的条件,找出它们间的异同加以分析,并把所获得的知识在课堂上和同学一起分享。教师提醒他们在知识传递过程中注意完整性、科学性,不断提高他们知识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进一步激发广大学生的学习生物的兴趣。
三、组织生物主题学习活动
生物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确立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体现出教学多元化的特点,改正过去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一元化目标的缺点。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自身的身份,成为学习的组织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适当的条件。组织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把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把学生从生物课程领入社会生活的实践中去,帮助学生将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教师中心”的做法,从学生的经验考虑,开发学习活动。结合社会现象(环保问题、健康问题),科学现象(生命现象、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开展一系列主题学习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智能优势,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开展环保主题学习活动,教师可以让四个小组分工完成调查报告、全国环保形势、分析感悟、倡议行动,然后进行才艺展示,鼓励更多的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使得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获取了新知识。同时教师还应把他们制作的优秀作品在橱窗内进行展示,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帮助他们一起向全校师生发出环保倡议,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结合教材知识结构。合理开展科学探究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生物新课程的目标之一,通过生物学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科学的过程主要是探究过程,了解前人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方法和经验,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初步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去解决身边发现的问题。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积极去思考,去发现问题,可以直接以对话方式向学生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方法,乃至设计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开展生物探究活动。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教材书的进行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的见解,承认并接受学生认知上的差异,加强教师与学生合作,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善于发现学生的智能优势,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树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信心,并加以科学的评价,把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作为学习生物学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样才能保障好各类学习活动的有效的、持续的开展。“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给学生一个创新的支点。一定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提升其综合素质,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了解学生。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行为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曾说过“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就是我将一言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必须了解学生,了解学生本学科知识的基础及兴趣。在教学之前,首先要做的是对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如:哪些学生对生物感兴趣?为什么感兴趣?哪些学生对生物不感兴趣?为什么不感兴趣?喜欢生物实验吗?喜欢看有关生物方面的电视和相关书籍吗?在调查的基础上,对症下药,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行为。二是要全面了解教材,进行系统化备课,依据学生的基础确定学习目标,明确提出学生达到的具体目标,安排好学习具体目标的各项活动,有效的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
二、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创新教学行为
新知识的获取需要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这样才容易被学生接受,才能很快地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从前单向的、接受式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确立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梳理思路,选择达到目标的途径,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把教师的“教”转变为“导”,依照初中生物学科特点,教材中的许多知识与生活联系密切,加上课时不多,教师可以通过提前备课,在每节课结束时把下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案告诉学生,明确学生要做什么?怎么做?各小组分工明确大家积极参与,鼓励学生主动了解相关知识,收集相关资料,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好教学“分享”活动。
1.指导学生查找比较熟悉的资料,如:家庭成员血型,为什么要输血,不同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分析,动物有趣的繁殖行为,鼓励学生走上讲台,进行知识的“分享”活动。
2.在进行植物的营养繁殖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向家长或农民了解大蒜、马铃薯、红薯、甘蔗的繁殖方式并带实物在课堂上展示。在学习种子萌发时,可以提前让学生去观察了解小麦、蚕豆、菜豆等农作物的播种、萌发,鼓励他们亲自实践,仔细观察,了解播种的方法、种子萌发的条件,找出它们间的异同加以分析,并把所获得的知识在课堂上和同学一起分享。教师提醒他们在知识传递过程中注意完整性、科学性,不断提高他们知识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进一步激发广大学生的学习生物的兴趣。
三、组织生物主题学习活动
生物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确立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体现出教学多元化的特点,改正过去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一元化目标的缺点。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自身的身份,成为学习的组织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适当的条件。组织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把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把学生从生物课程领入社会生活的实践中去,帮助学生将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教师中心”的做法,从学生的经验考虑,开发学习活动。结合社会现象(环保问题、健康问题),科学现象(生命现象、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开展一系列主题学习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智能优势,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开展环保主题学习活动,教师可以让四个小组分工完成调查报告、全国环保形势、分析感悟、倡议行动,然后进行才艺展示,鼓励更多的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使得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获取了新知识。同时教师还应把他们制作的优秀作品在橱窗内进行展示,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帮助他们一起向全校师生发出环保倡议,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结合教材知识结构。合理开展科学探究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生物新课程的目标之一,通过生物学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科学的过程主要是探究过程,了解前人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方法和经验,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初步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去解决身边发现的问题。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积极去思考,去发现问题,可以直接以对话方式向学生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方法,乃至设计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开展生物探究活动。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教材书的进行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的见解,承认并接受学生认知上的差异,加强教师与学生合作,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善于发现学生的智能优势,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树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信心,并加以科学的评价,把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作为学习生物学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样才能保障好各类学习活动的有效的、持续的开展。“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给学生一个创新的支点。一定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提升其综合素质,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