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孙策之高明说开去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g1395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策,三国东吴人,字伯符,军事才能、志向、个性与曹操极为相似。他十七岁就挑大梁,坐镇东南战未休,疾风知劲草,几年工夫就稳固了江南六郡基业。他靠的是善于用人,对幕僚、部属都很尊重,对长者尤执谦恭之礼,比如张昭。
  当时,北方的一些士大夫常书函于孙策的长史、抚军中朗将张昭,书函中不乏溢美张昭之词,这使张昭左右为难。“昭欲默而不喧则惧有私,宣之则恐非宜,进退不安。策闻之,欢笑曰:昔管仲相齐,一则仲父,二则仲父,而恒公霸者宗,今子布(张昭)贤,我能用之,其功名不独在我乎?”反而引为高兴。
  这件事折射的是一种领导艺术,或者说领导者应有的常识。当领导的,并非全才,亦非样样都行。领导只要有知人之识,用人之度,既体现虚怀若谷的雅量,又体现高超的驾驭人才之术,就够格了。世界之广,包罗万象,全才是相对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张昭的老谋深算,是孙策不能及的。而孙策的将才、帅才、统帅全军之才,也是张昭辈难以望其项背的。所以韩信和刘邦论兵,自己只能“多多益善”;而刘邦虽只能带兵十万,但能“带将”。
  一个领导者敢于和善于发挥部属的本领,群策群力,群威群胆,乃是一大艺术。它既是检验领导者本人的品格、领导水平的试金石,也是衡量小至一个单位,大至一个地区、国家事业兴旺的重要标志。
  《水浒传》里的王伦是一个典型的嫉贤忌能的领导者,他在梁山得杜迁的推荐,坐了第一把交椅。但他鼠目寸光,甚至容不得比他水平高一筹的人,被林冲一眼看穿是一个“成不了大业”的人,而被一刀结果,呜呼哀哉!其实,白衣秀士不必如此心理狭窄,士为知己者用,林冲本领再大,也得在他的指挥调度下才能发挥作用。宋江自称不及卢俊义之处有三,但他凭了王伦所缺乏的豁达大度,弥心服众。领导者,领也,导也,他应在岗位上起领和导的功能。所谓“用干部出主意”,这才是他的高人之处,不需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在某些方面不及属下,这也是常理。一个单位多能人,对领导者不但无损,相反更有利其名望、事业的提高和成功。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今天,我们各行各业人才辈出,遍地都有,这就要求领导者提携、张扬、鼓励了。切要学孙策,励精图治,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当然,王伦这样的人物也并非完全杜绝,他们只起用抬轿子、打锣鼓的跟从者、听话者,而不敢起用比自己水平高的能人贤者,怕任用了“主张多,难使唤;名声大,压不住”。某大学一位校长,已接近退居二线的年龄,且业绩平平。上级委派了一位年轻有为的中年人,打算先让他任副校长,熟悉一个时期后再接替正职。这位校长大恼其火,采取了不支持、不合作、唱反调的政策,弄得这位副校长无所适从。据说,原因是这位校长觉得自己身体尚可,且新提拔的副手个性强,怕自己一旦退下来,辛辛苦苦经营的治校方针可能被推翻重来。似乎地球离开了他就不转了。嗚呼,一片苦心,啼笑皆非!
  童玲/图
其他文献
曾听到一条令人大跌眼镜的新闻:成都有一父亲以学习国学为名,以牛接送儿子,途中背诵古典诗词。布衣布鞋,两人一牛,并怡然自得。  想来这位父亲的得意,必也和站着喝酒的孔乙己差不多。长衫马褂,之乎者也,读书人的事,怎么不是传统文化?  可笑的是,经常看到听到以国学教育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继承,竟大都以如此“孔乙己式”而自以为是,一昧从皮毛上复古,把骑牛当作传统,把背诵当作学问。如此消费国学情怀,充其量也只是
期刊
“古风”是当下以中国传统的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文化为基调,出现的音乐、文学、绘画等新的艺术形式。流行的“古风歌曲”便是其中之一。“古风歌曲”的歌词借助中国古代文化,表达內容,抒发情感。其用词讲究,而且大多都用典。  然而,有些“古风歌曲”,频遭网友吐槽。被吐槽的“古风歌曲”,名曰“古风”,玩的却是不伦不类的“用典”手法。“霸王收起剑,别姬也已走远”玩的是霸王别姬之典故;“天下为公我为母,山河洞房天星
期刊
“老年人挤早晚高峰”“早高峰该不该禁用老年公交卡”的话题隔三差五就会登上热搜。  日前,一条刷爆南京人朋友圈的“南京早高峰禁刷老年卡”的消息最终被证实为误传,可见公众对老年人早高峰免费乘公交的负面印象之深。不过,北京市推行了两年多的“北京通——养老助残卡”形成的数亿条大数据显示,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不仅未对年轻人通勤高峰产生压力,反而有效补充了通勤低谷期的公交运力。(6月2日《北京青年报》)  或
期刊
网上一篇《人到中年:三不比。三不言。三不忘,三不争》的文章,流传甚广,影响恐怕也有一些。但其中的一些內容,正处中年的本人,很难苟同。  所谓“三不比”。不比钱财,同意,钱财比人家多,你不会给人家。钱财比人家少。人家也不会给你,比之何益?不比儿孙,也同意,儿孙自有儿孙福;不比婚姻,更同意,婚姻本来就不具有可比性,成天吵架的夫妻,感情不见得比相敬如宾的两口子差。  所谓“三不言”。不说闲话,同意,中年
期刊
作者简介:  陈鲁民,1954年5月出生,山东济宁人。1970年入伍,1981年毕业于解放军测绘学院,同年任教,原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教授。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郑州市作家協会副主席、河南杂文学会会长、中国写作学会杂文创作学会副会长。上世纪8。年代中期开始杂文创作,迄今,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读者》《青年文摘》《杂文月刊》等一百多家报刊发表杂文约400。篇,500多万字,出版《冷眼热
期刊
苏格拉底说:各种学问,最根本的目的,是要解决“人怎样活着”的问题。史称之为“苏格拉底命题”。每个人——无论是伟人还是草根——都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命价值在实践和回答着这一“苏格拉底命题”。  众人活法,世相百态:有的人活着,纯粹以金钱权位为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有的人做事仅仅是为了“混口饭吃”,没有信仰和理想;有的人一辈子琢磨的就是“身边几个人”,为了微利,心存芥蒂;有的人时时事事在乎他人的目光,尤
期刊
你的狗你怎么亲,这是你的自由,我管不着。你可以暴风骤雨般地在它的身上狂吻,也可以润物细无声般地在它的身上轻吻。你可以将你的舌头伸进它刚刚吃过食物的口中吻它的舌头,也可以吻它呼哧呼哧冒热气的鼻孔,还可以吻它那刚在泥泞路上奔走的脚。当然,你让它如何亲你,也是你的自由。你可以在寒冷的冬天脱光衣服让它吻遍你的全身,你可以让它尖利的爪抓得你伤痕累累,即使十分疼痛,你也不推开,你以为它的爪在你的皮肤里扎得越深
期刊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是国人甚为推崇的一句俗话。其意是说,耳听的不可靠,眼见的才可信。  但常識告诉我们,耳听的未必不可靠,眼见的也未必就可信。那众多人亲眼见证着魔术大师的表演,那是真的吗。可信吗?答案不言而喻。  这里,我们姑且不去辨别“耳听”与“眼见”的“虚”与“实”,只想说说凡事“眼见为实”。凡事“因看见而相信”的这种思维是个圈,它圈住了我们很多人的思维、眼界,就像井底之蛙一样,以至在关
期刊
如果有一天,我被告知说,你可以不死。  是的,你没听错,永远不会死。  从古至今多少人梦寐以求而不得,竟然在我这儿实现了。一刹那我会恍然若梦,不知所措,還是欣喜若狂?  镇静,遇到大事要镇静。先容我想想。  不死真好。  生活需要重新打算,一切可以从长计议。  那些人生一般只有一次的事有的是时间和机会多做几次。什么几次,想多少次就多少次。  大学换着考,职业换着做,美食换着吃,美景换着看,美女换着
期刊
英国女小说家简.奥斯汀创作的《傲慢与偏见》描写了中产阶级的爱情与婚姻。小乡绅班纳特有五个待字闺中的千金。肤白貌美、仪态万方的二女儿伊丽沙白是小说中的女主角,她在舞会上认识了仪表堂堂、非常富有的达西,但是耳闻他为人傲慢,一直对他心生排斥,经过一番周折,伊丽沙白解除了对达西的偏见,有情人终成眷属。  少男少女在情场上的傲慢与偏见可能会误掉一生幸福,而其他领域上的傲慢与偏见带来的诸多副作用远不止是影响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