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教学仍不同程度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忽视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能只停留在老师包讲、学生包练的单调、枯燥机械重复的教学模式中,而是要针对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学习主体的个性差异来设计适合使不同学生得到相应发展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学习兴趣
一、巧妙导入,以情引趣
英国教育学家洛克说过:“儿童学习任何事情,最好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趣高、心里想做的时候。”因此,笔者认为,新知识导入的主要目的在于设置能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习愿望的情景,以便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就能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起他们浓厚的兴趣和自行探究知识的强烈愿望。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让学生的认知结构从二维平面过渡到三维空间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为此,在新课导入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三根同样长的小棒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图形?那么六根同样长的小棒最多可以拼成几个正三角形呢(强调六根都用上)?这一问,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他们纷纷拿出小棒进行拼、摆、搭。结果有几个学生拼成了有四个正三角形的三棱体,此时学生兴趣倍增,从而顺利地在充满兴趣的氛围中克服了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的过渡这个难点,突破了这个重点。这就使学生怀着充满情趣的心理,较容易地去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兴趣是一种潜在的强大的动力,巧妙的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环节。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学习环境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无可非议的。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应从教师的自身做起,教师要主动参与其中;其次,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正确引导他们认识学习的重要性,领悟到自己不仅是学习的主人,更是终身学习的主人;最后,可以通过自办班级学习报、定期办好黑板报、组织学生写好数学日记、开展好数学兴趣小组的活动、实施“超市式”数学作业、定期开展优秀作业展、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数学竞赛、做好培优补差工作等形式,为学生创建一个平等、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以奇激趣,在成功的体验中培养兴趣
智力孕育予好奇之中,而兴趣是在好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学生好奇的心理,使学生怀着好奇而激动的心情进行探究活动,并在此过程中获得好奇心的满足和成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树立自信心和激起浓厚的兴趣。如:在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和“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时,采取让学生说出任何数。老师作出准确而快捷的回答。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出规律后,又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编题对答等形式,使学生感到,我也能像老师那样答得又对又快,使其好奇心得到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养成对数学知识不懈追求的浓厚兴趣和克服困难的自信心。
四、创设操作性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
五、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年龄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获取成功喜悦,让学生体验学习兴趣
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成功会给学生在学数学时心理求知的厚动力,在数学教学中,要给每个学生创造出更多的表现的机会,充分利用“低、小、全、快”的方法,阶段型的开放学生的梯级思维。由浅显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对习题做出正确的解答。学生经过对问题的独到见解或创造性的思维取得一次次的好成绩,并为获取的成功渐进式地感到高兴和骄傲,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最终让学生明白只要开启心智就有希望,就能成功。当失败时,会加倍努力,直到成功为止。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板书、作业时要因人而异,分层次地提出切合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他们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七、热爱学生,春风化雨
“亲其师”才有“信其道”,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喜爱的老师,连带着也喜爱这位老师教的课程,这大概就是爱的“迁移”吧。学生喜爱的老师一进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油然而生,课堂气氛就会活跃愉快,师生之间就会发生积极的教学反馈。凡是受到老师关心和信任的学生,往往具有一种良好的心境,较强的学习信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老师所期望的学习效果。因此,一方面教师要言传身教,做学生的表率,老师是学生的“偶像”,也是学生学习的“活教材”,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直接的影响,所以教师应注意加强师德修养,认真塑造好自己的形象,成为学生学习的表率。另一方面教师要尊重学生,注重教学互动,不歧视差生,同一尺度对待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创造一种师生共同探讨,共同学习的情境,形成活跃愉快的课堂气氛;在课下,跟学生和谐相处,让学生能敢于倾诉心声,同时老师对他们在生活上给予关怀,学法上给予指导,思想上给予帮助,真正使老师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若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味口”,寓教于“趣”,使生“乐学”,教学效果必定事半功倍,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也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而是以學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能够运用数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根本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学习兴趣
一、巧妙导入,以情引趣
英国教育学家洛克说过:“儿童学习任何事情,最好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趣高、心里想做的时候。”因此,笔者认为,新知识导入的主要目的在于设置能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习愿望的情景,以便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就能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起他们浓厚的兴趣和自行探究知识的强烈愿望。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让学生的认知结构从二维平面过渡到三维空间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为此,在新课导入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三根同样长的小棒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图形?那么六根同样长的小棒最多可以拼成几个正三角形呢(强调六根都用上)?这一问,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他们纷纷拿出小棒进行拼、摆、搭。结果有几个学生拼成了有四个正三角形的三棱体,此时学生兴趣倍增,从而顺利地在充满兴趣的氛围中克服了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的过渡这个难点,突破了这个重点。这就使学生怀着充满情趣的心理,较容易地去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兴趣是一种潜在的强大的动力,巧妙的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环节。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学习环境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无可非议的。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应从教师的自身做起,教师要主动参与其中;其次,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正确引导他们认识学习的重要性,领悟到自己不仅是学习的主人,更是终身学习的主人;最后,可以通过自办班级学习报、定期办好黑板报、组织学生写好数学日记、开展好数学兴趣小组的活动、实施“超市式”数学作业、定期开展优秀作业展、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数学竞赛、做好培优补差工作等形式,为学生创建一个平等、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以奇激趣,在成功的体验中培养兴趣
智力孕育予好奇之中,而兴趣是在好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学生好奇的心理,使学生怀着好奇而激动的心情进行探究活动,并在此过程中获得好奇心的满足和成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树立自信心和激起浓厚的兴趣。如:在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和“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时,采取让学生说出任何数。老师作出准确而快捷的回答。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出规律后,又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编题对答等形式,使学生感到,我也能像老师那样答得又对又快,使其好奇心得到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养成对数学知识不懈追求的浓厚兴趣和克服困难的自信心。
四、创设操作性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
五、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年龄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获取成功喜悦,让学生体验学习兴趣
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成功会给学生在学数学时心理求知的厚动力,在数学教学中,要给每个学生创造出更多的表现的机会,充分利用“低、小、全、快”的方法,阶段型的开放学生的梯级思维。由浅显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对习题做出正确的解答。学生经过对问题的独到见解或创造性的思维取得一次次的好成绩,并为获取的成功渐进式地感到高兴和骄傲,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最终让学生明白只要开启心智就有希望,就能成功。当失败时,会加倍努力,直到成功为止。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板书、作业时要因人而异,分层次地提出切合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他们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七、热爱学生,春风化雨
“亲其师”才有“信其道”,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喜爱的老师,连带着也喜爱这位老师教的课程,这大概就是爱的“迁移”吧。学生喜爱的老师一进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油然而生,课堂气氛就会活跃愉快,师生之间就会发生积极的教学反馈。凡是受到老师关心和信任的学生,往往具有一种良好的心境,较强的学习信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老师所期望的学习效果。因此,一方面教师要言传身教,做学生的表率,老师是学生的“偶像”,也是学生学习的“活教材”,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直接的影响,所以教师应注意加强师德修养,认真塑造好自己的形象,成为学生学习的表率。另一方面教师要尊重学生,注重教学互动,不歧视差生,同一尺度对待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创造一种师生共同探讨,共同学习的情境,形成活跃愉快的课堂气氛;在课下,跟学生和谐相处,让学生能敢于倾诉心声,同时老师对他们在生活上给予关怀,学法上给予指导,思想上给予帮助,真正使老师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若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味口”,寓教于“趣”,使生“乐学”,教学效果必定事半功倍,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也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而是以學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能够运用数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根本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