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对通辽市建筑行业进行实地的调研,搜寻其具有民族性和地域特征的第一手材料,作为实例和数据资料对本文进行有力支撑。大量选取有价值的调研对象,努力做到覆盖建筑行业,详细分析它们具有的规律、特征,并将发现的问题归纳、总结出行业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通辽市;建筑行业;文化
1.通辽市基本介绍
通辽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是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和东北地区西部最大的交通枢纽城市,被自治区政府定位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地处北纬42°15′-45°41′、东经119°15′-123°43′之间,总面积59535平方公里,南北长约418公里,东西宽约370公里。东靠吉林省四平市,西接赤峰市、锡林郭勒盟,南依辽宁省沈阳市、阜新市、铁岭市,北边与兴安盟以及吉林省白城市、松原市为邻,是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经济区的重要枢纽城市。
2.通辽市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工作推进
2017年通辽市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现场推进会召开,市政府副秘书长于德泉出席会议,市住建委党组书记、主任王宏哲主持会议。市住建委分管领导、相关科室负责人,市质监站全体监督人员,各旗县市区住建局局长、分管局长、质量安全监督站站长,各建筑施工企业法人、监理企业法人等共计200余人参加了会议。此次现场推进会观摩学习了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内儿科门急診医技综合楼、通辽万达广场二期工程和通辽悦圣湾·梓园一号地工程项目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内儿科门急诊医技综合楼承建单位大庆金磊建筑安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了主要经验做法。于德泉副秘书长在讲话中指出,推进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是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是提高企业安全质量管理水平和安全监督部门监管水平的重要抓手,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谋求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重要途径,全市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加强组织领导,严格履行监管职责,建立奖优罚劣机制,各施工、监理企业要全面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增加标准化施工投入,加强人才培养,提升企业形象和竞争力。王宏哲主任在总结讲话中强调,各地、各单位和各施工、监理企业要认真学习借鉴标准化示范工地好的经验和做法,认真贯彻落实于德泉副秘书长讲话精神,加快推进全市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再上新台阶。同时,要深刻汲取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7.11”较大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事故和扎鲁特旗“8.4”较大安全生产事故教训,切实提高思想认识,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充分认清当前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加强施工现场隐患排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坚决防范和遏制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3.发展的同时过度追求“全球化”
“全球化”理论对各国文化形成了强有力的冲击,很多文化逐渐消失,从另一方面说,这次冲击也并不全是负面的,它使我们重新开始重视民族文化,重新对民族文化进行审视和研究,提出保护民族文化的策略,创造属于民族文化新的历史。通辽市作为一个三级城市,近些年为了进行城市建设,提高城市整体水平,正在改建“城中村”以及大力开发新城区,在这过程中急于追求国际化、现代化而忽略了通辽市本身的城市特色。“全球化”对通辽市建设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拔地而起的高层建筑遍地都是,具有民族文化特征的建筑越来越少,因此,通辽市需要重新审视属于自己的文化特征,并且创造属于现代社会新的民族文化,把传统文化继承发展下去。
4.蒙古族文化在通辽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可以发现,蒙古族民族文化对于通辽市的城市整体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只有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才能提高全民的整体文化素养、思想水平。建筑是表现民族文化特征的物质载体,抽象的民族精神与具象的民族文化遗产相互融合的结果可以通过设计被其表现出来,建立具有针对性的建筑设计思想和设计原则,可以确保建筑师深入认识和理解民族元素的内涵,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出符合现代审美与民族文化协调的建筑造型。
建筑的形式之所以不同,除了对使用功能要求的不同之外,最重要的是由于地域的不同,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地理自然环境,建筑设计需要综合考虑这些自然因素,例如徽式建筑就不适合在寒冷的北方建造,“小桥流水人家”的生活情调并不符合北方的民族性格。这就要求在建筑设计中要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地理环境、人文环境、民俗习惯等各个方面的地域文化,在进行建筑设计之前,应对地域文化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思考如何把这些因素应用到建筑设计当中,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地域性因素。
通辽市位于北方蒙古族聚居区,在进行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这特殊的地域文化。首先,北方寒冷天气时间较长,需要尽量避免开敞式,建筑造型尽量简洁,防止过多墙体面积暴露在冷空气中;其次,考虑到蒙古族人口较多,建筑设计中应适当使用蒙古族元素,使人们对城市产生认同感;最后,现代化设计要与民族文化相结合,不能过度追求现代化而舍弃地域文化。
5.通辽市2017年1-8月份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1-8月份,通辽市共开工建设500万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260个、完成年度计划的78.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9.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8.6%。其中,续建项目92个、完成投资288.3亿元,新建项目168个、完成投资161.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50个,完成投资423.7亿元,500万元以上亿元以下项目110个,完成投资26亿元。
6.结语
面对建筑最先进入人们视觉的是建筑的整体风格,建筑主体外立面的材料、色彩、构图等几个方面,人们对建筑的审美往往由第一眼决定,因此,一个好的建筑形象可以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影响人们的思想。城市中的建筑是一个整体,它们通过自己的建筑形象展现着这个地域的文化传统特征,改变着城市整体风貌,创造出属于这个城市自己的独特风景线。通辽市现存的建筑群并不能很好的反映出这个城市的特色,作为蒙古族聚集地,它的建筑形象需要改变,更新现有的建筑形象,是目前急需做的事情。
参考文献
[1]王丽君.内蒙古自治区绿色建筑推广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2]徐宝君,刘宪友.通辽市农民工市民化现状的专题调研报告[J].内蒙古统计,2015,(04):29-32.
[3]赵文海,韩春平,曹民治,杨海涛,白旭华,卜繁强,周培清,赵晗,赵玉龙.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基层卫生院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1,(09):214-216.
[4]刘继萍.内蒙古建筑企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经济论坛,2010,(10):85-87.
[5]罗佳乐,王晓静.内蒙古建筑风格研究现状及问题评述[J].建筑与文化,2010,(02):107-111.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关键词:通辽市;建筑行业;文化
1.通辽市基本介绍
通辽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是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和东北地区西部最大的交通枢纽城市,被自治区政府定位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地处北纬42°15′-45°41′、东经119°15′-123°43′之间,总面积59535平方公里,南北长约418公里,东西宽约370公里。东靠吉林省四平市,西接赤峰市、锡林郭勒盟,南依辽宁省沈阳市、阜新市、铁岭市,北边与兴安盟以及吉林省白城市、松原市为邻,是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经济区的重要枢纽城市。
2.通辽市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工作推进
2017年通辽市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现场推进会召开,市政府副秘书长于德泉出席会议,市住建委党组书记、主任王宏哲主持会议。市住建委分管领导、相关科室负责人,市质监站全体监督人员,各旗县市区住建局局长、分管局长、质量安全监督站站长,各建筑施工企业法人、监理企业法人等共计200余人参加了会议。此次现场推进会观摩学习了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内儿科门急診医技综合楼、通辽万达广场二期工程和通辽悦圣湾·梓园一号地工程项目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内儿科门急诊医技综合楼承建单位大庆金磊建筑安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了主要经验做法。于德泉副秘书长在讲话中指出,推进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是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是提高企业安全质量管理水平和安全监督部门监管水平的重要抓手,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谋求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重要途径,全市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加强组织领导,严格履行监管职责,建立奖优罚劣机制,各施工、监理企业要全面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增加标准化施工投入,加强人才培养,提升企业形象和竞争力。王宏哲主任在总结讲话中强调,各地、各单位和各施工、监理企业要认真学习借鉴标准化示范工地好的经验和做法,认真贯彻落实于德泉副秘书长讲话精神,加快推进全市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再上新台阶。同时,要深刻汲取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7.11”较大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事故和扎鲁特旗“8.4”较大安全生产事故教训,切实提高思想认识,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充分认清当前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加强施工现场隐患排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坚决防范和遏制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3.发展的同时过度追求“全球化”
“全球化”理论对各国文化形成了强有力的冲击,很多文化逐渐消失,从另一方面说,这次冲击也并不全是负面的,它使我们重新开始重视民族文化,重新对民族文化进行审视和研究,提出保护民族文化的策略,创造属于民族文化新的历史。通辽市作为一个三级城市,近些年为了进行城市建设,提高城市整体水平,正在改建“城中村”以及大力开发新城区,在这过程中急于追求国际化、现代化而忽略了通辽市本身的城市特色。“全球化”对通辽市建设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拔地而起的高层建筑遍地都是,具有民族文化特征的建筑越来越少,因此,通辽市需要重新审视属于自己的文化特征,并且创造属于现代社会新的民族文化,把传统文化继承发展下去。
4.蒙古族文化在通辽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可以发现,蒙古族民族文化对于通辽市的城市整体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只有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才能提高全民的整体文化素养、思想水平。建筑是表现民族文化特征的物质载体,抽象的民族精神与具象的民族文化遗产相互融合的结果可以通过设计被其表现出来,建立具有针对性的建筑设计思想和设计原则,可以确保建筑师深入认识和理解民族元素的内涵,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出符合现代审美与民族文化协调的建筑造型。
建筑的形式之所以不同,除了对使用功能要求的不同之外,最重要的是由于地域的不同,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地理自然环境,建筑设计需要综合考虑这些自然因素,例如徽式建筑就不适合在寒冷的北方建造,“小桥流水人家”的生活情调并不符合北方的民族性格。这就要求在建筑设计中要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地理环境、人文环境、民俗习惯等各个方面的地域文化,在进行建筑设计之前,应对地域文化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思考如何把这些因素应用到建筑设计当中,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地域性因素。
通辽市位于北方蒙古族聚居区,在进行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这特殊的地域文化。首先,北方寒冷天气时间较长,需要尽量避免开敞式,建筑造型尽量简洁,防止过多墙体面积暴露在冷空气中;其次,考虑到蒙古族人口较多,建筑设计中应适当使用蒙古族元素,使人们对城市产生认同感;最后,现代化设计要与民族文化相结合,不能过度追求现代化而舍弃地域文化。
5.通辽市2017年1-8月份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1-8月份,通辽市共开工建设500万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260个、完成年度计划的78.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9.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8.6%。其中,续建项目92个、完成投资288.3亿元,新建项目168个、完成投资161.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50个,完成投资423.7亿元,500万元以上亿元以下项目110个,完成投资26亿元。
6.结语
面对建筑最先进入人们视觉的是建筑的整体风格,建筑主体外立面的材料、色彩、构图等几个方面,人们对建筑的审美往往由第一眼决定,因此,一个好的建筑形象可以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影响人们的思想。城市中的建筑是一个整体,它们通过自己的建筑形象展现着这个地域的文化传统特征,改变着城市整体风貌,创造出属于这个城市自己的独特风景线。通辽市现存的建筑群并不能很好的反映出这个城市的特色,作为蒙古族聚集地,它的建筑形象需要改变,更新现有的建筑形象,是目前急需做的事情。
参考文献
[1]王丽君.内蒙古自治区绿色建筑推广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2]徐宝君,刘宪友.通辽市农民工市民化现状的专题调研报告[J].内蒙古统计,2015,(04):29-32.
[3]赵文海,韩春平,曹民治,杨海涛,白旭华,卜繁强,周培清,赵晗,赵玉龙.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基层卫生院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1,(09):214-216.
[4]刘继萍.内蒙古建筑企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经济论坛,2010,(10):85-87.
[5]罗佳乐,王晓静.内蒙古建筑风格研究现状及问题评述[J].建筑与文化,2010,(02):107-111.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