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愁予《错误》浅析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6vip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欣赏我认为一定程度上就是欣赏诗行中所包含的最大可能性。这也是诗歌最大魅力之所在。对于郑愁予的《错误》,以下将以文学欣赏的方式来解读其诗行中可能的内涵。对文本采取“细读法”,通过对作品中词语的选择和搭配、比喻和象征、反讽和复义以及叙述角度和作品意义的关系等的细密考察,来探讨文学本身的意义。
   诗句开头“我打江南走过”,打哪儿走过?是特意?是偶然?是漫不经心走到了江南,走过江南?——这不是选择题,而是皆有可能。“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容颜如何能够开落?会开落的是莲花,是一年年季节更替,花开花落。然而容颜真的不能开落吗?开开落落是脸上因希望因失望而来的喜喜忧忧!对花而言,可以开了又落,落了又开,开开落落。可容颜真的能如莲花的开落,今年落了明年还会同样地盛开吗?青春流逝一去不回。从此意义层面上,“开落”实为偏义复词,即“落”了,是红颜的消退。而又是什么使得容颜如同莲花那样开开落落呢?岁月,还是情感?诗歌的复义,在诗歌的开始就赋予了该诗丰富的内容和联想的诗意。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不来”“不飞”,季节的到来有谁能够阻挡?“不来”、“不飞”,事实上是来了也飞了。诗歌悖论的运用,缘由为下句“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所道出的:只是因为独守寂寞的心,怎么还能够感受到东风、看得见絮飞呢?静寂空寞有如黄昏降临的青石街,“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两句比喻描摹江南小镇物象,与“打江南走过”顺手天成,营造江南朦胧忧愁的氛围。而“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不响”“不揭”,无声无色,一切声色与你无关,当等待在季节里凝结冰冻,还有什么期待?早已心若死灰!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与上一句“不来”“不飞”相互呼应,四句否定的连用,强调的是一种否定,而这种对否定的强调,强调的更是一种不甘又无奈的心境!季节中的等待,等待什么?难道不是等待东风来柳絮飞,等待期待中恋人的脚步,等待生命的春天?
   而诗歌第三节,“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达达马蹄,踏破沉寂,踏醒期待,一句“美丽的错误”,诗歌悖论包含多少爱怨喜恨。这个错误让一颗平静的心重新期待泛起希望的喜悦波纹,然而最终带来的却是更大的失望,极度的失望,而且这一颗心是否还能恢复原先的平静呢?好一个“美丽的错误”!且马蹄声声对应上文“跫音不响”,以动衬静,更见城之空、心之空。空空,但仍带着美丽忧伤的期待,可又渺无前途,心绪复杂难言。
   该诗描述了一个等待归人的女子的心情,但同时也是在描述那“打江南走过”的游子的心情:想象着那个等待中的容颜如何开落,等待中的人儿如何独守寂寞,自己又将如何与之相见?
   也许城还是寂的,路还是静的,而马蹄声声敲在归人万千思绪里。也许只是路过家门,也许本就不经家门的路上。家也许只是可想而不可见,渴望而不可及的心中之影。于是诗人一句浩叹“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归来只是一个假象,一个又待破碎的伤心的梦,不会真的归来。这里有深深的歉疚,你错误马蹄踏醒的也许是谁一生再难平静的期待。但诗人也许本是归人,本成归人,但已无法真正归来,或是即使归来,还是要离去的,所以只能“是一个过客”,这一句反讽意味深长。根据诗歌张力,回到上文再去理解:诗人渴望的“城”自己寂寞着,渴望的“窗”自己紧掩着,这“你的心”,与其说是恋人的心,不如说是故乡的门,是诗人自己对生命往事的追忆。被故乡放逐的游子回乡来,却发现已成了故乡的陌生人,无法真正进入,迎接它的只有寂寞。所以这不止是一首写给恋人的情诗,更是一首游子难归的思乡诗。
   “我不是归人”,不是不归,是无法归去,只能“是个过客”……人生本就如客,追忆只在一刻,错误是欲归却又无法归去的所在。
其他文献
随着文言文分值比例不断加大,文言文复习已经成为语文决胜高考的关键之一。由于中国语言的特殊性,古人口语与书面语的分离,再加之古人离我们时间比较久远。这更增加了我们学习古汉语的困难。特别是高三复习阶段,将高三的古代汉语知识综合在一起进行复习,难度之大便可想而知。能够有效地进行文言文复习从而提高分数,是同学们共同关注的话题。在这里我提几点复习建议,希望能为广大高三同学的复习提供一些帮助。  一、以学生所
期刊
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更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我们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却令人担忧,缺乏阅读兴趣、缺乏阅读指导,缺少阅读时间、缺少阅读书籍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作为教师要认真在大语文观的指引下,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学的轨道,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
期刊
在当今学校教学中,为什么最优美、最生动的语文却让学生越来越不重视,越来越反感?是什么偷走了语文的美和活力?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着什么样的盲区误区和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哪些低效无效环节?导致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而无趣,学而无法,学而无果,从而产生厌烦情绪。在此,我想仅从语文学习的第一步——预习环节中出现的诸多陋习入手,来探究学生有效学习语文的途径。  一、放任自流或要求过死,导致学而无趣。放任自流主要
期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根据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总结语文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在学生的表达与交流方面提出了新的目的要求,对写作提出了新的理念,认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作文指导。   所谓开放性的作文指导,是指教师不预设刻板的教学目标,
期刊
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纵观洋思、东庐、杜郎口、3个学校的案例,笔者认为,有效教学有三大规律可循。  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先学后教是江苏泰兴洋思中学独创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的“先教后学、课后作业”教学模式的颠覆性改革,一堂课总要从“
期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题记    曾记得,商城的雨,好像是千万支魔指,拨弄出变幻莫测的旋律;好像是千万条琴弦,编织着如泣如诉的缠绵;好像是千万个音符,流淌了落花流水的情怀。商城的雨,你来了吗?    商城的雨,因季节变化,情调各异:春雨柔软,夏雨粗犷,秋雨苍凉,冬雨肃杀。商城的雨,雨色似花一样的美丽,雨声如歌一样的动听。沉浸在商城的雨里,好像徜徉在音画
期刊
人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成方圆,必得有规矩。随笔写作同样要遵循一定的规矩。随笔写作要遵循哪些规矩原则呢?   一、真实性原则   随笔写作的真实性原则的基本内容是,要求作者在写作中做到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讲真理。   1.写真事   写真事,就是要求写作者要真实地写生活,写社会,写自然。提倡写真事,就是要引导作者到生活的无尽宝藏中去挖掘写作的矿石。写真事就是要求作者要以满腔的热情
期刊
每年高考,都有很多考生在古诗文鉴赏上失分。其实,如果我们能找到其规律和方法的话,就能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从而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综合近十多年来高考对古诗词鉴赏的考查,我们不难发现高考对古诗词鉴赏的考查不外乎以下几方面:氛围特点、诗人的思想感情、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的表现手法以及诗歌的语言特色等。具体方法如下:   一、通读纵览,整体感知   如杜甫《绝句二首》: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期刊
随笔写作是指作者自由记录自己个性化的生活感悟的写作活动。自由性和个性化是其基本的特征。   一、自由性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写作内容的自主性   随笔作者可以自由选择写作内容。写人生、写社会、写自然都可以。随笔题材广泛,包罗万象,现实生活的见闻,以往事件的漫忆,所见所想的道理,作家作品的漫评,以及工作学习,旅游见闻,史话传说,都可作为随笔写作的材料。想写什么完全由写作者的
期刊
新课改的今天,语文课堂已经展现出新的面貌,然而,仍有一些课堂死气沉沉,学生不积极参与,课堂效率不高。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活跃起来,让语文课重现生命的色彩呢?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吃透文本,把握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材是教学之本,全面深刻地理解、把握教材是教师走上讲台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吃透教材仓促上阵,那无异于“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会使自己陷入尴尬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