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预测预报技术》教学改革效果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_cn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2005—2006年,通过对植物保护学专业的3个年级5个班级总计185名学生中,《昆虫预测预报技术》教学存在问题进行调查,提出加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考试每人一套试卷、考试试卷中出征询意见题等教学改革方法并实施的研究。结果表明成效显著:增强了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提升,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 教学改革 植物保护学 效果评估
  
  《昆虫预测预报技术》是高校农业科学类——植物保护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等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有一些学校将该课程与《昆虫生态学》合并,开设为《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还有一些学校将该课程改名为《病虫害生态预测预报》[1]或《生物信息预测技术》等。因为该课程需要《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理统计》[2]和《田间试验和统计方法》[3]等课程做基础,而数学类课程对农科类学生来说是难学课程。因而,《昆虫预测预报技术》也是教师比较难教学,学生难掌握好的重点课程,同时也是学生做毕业论文和毕业后要使用的实用型课程。历年来,教师和学生都十分重视,但是教学效果一直不理想。笔者为了讲好这门课,专门对以前涉及过该课的教师、学生(包括已毕业学生)进行调查,再针对该课参考教材特点,于2005—2006年间,在3个年级5个班级(植物保护学专业)总计185名学生进行教学改革试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 存在的问题
  
  1 学生来源不同,基础素质不高
  我校招生生源属于全国性二类本科生,属于农科类的1999—2004级植保班学生。依据国家和湖北省招生办规定,在二类本科起分线基础上,可降1—20分录取,实际上生源大多数是降分录取的;1999—2004植保职高班学生,是职业高中参加高考统招进来。这两类生源基础素质都较差。
  2 数学类基础课程成绩差
  这些学生进入大学,数学类基础课程学习主要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理统计》和《田间试验和统计方法》,但因多次教学改革,不同年级不同班级设置名称和门数往往有所差异,如将这四门课程合并2—3门,其教学时数也略有差异。其调查结果表明,学习完数学类基础课后,成绩属于较差类型;数学类基础课程改革后3个年级5个班级(2002—2004级)与改革前3个年级5个班级(1999—2001级)学生考试成绩比较,其差异不显著(表1)[4]。改革后学生平均分数71.1分,成绩分布成正态分布,中等(70—79分)%占21.3%,及格(60—69分)%占32.3%,两项共占53.6%,成绩集中在及格和中等范围。改革前学生平均分数74.0分,成绩分布成正态分布,良好(80—90分)占31.9%,中等(70—79分)%占26.6%,及格(60—69分)%占27.0%,三项共占95.5%,成绩集中在良好、中等和及格范围。
  
  ﹡注:同一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处理间达0.05显著水平;同一列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处理间达0.01显著水平。
  3 该课程难度大
  《昆虫预测预报技术》课程中数学计算所占比例高,当总教学时间40 学时,计算占30学时,当总教学时间30学时,计算占20学时;涉及《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理统计》和《田间试验和统计方法》等课程基础,而这四门课程学生较难学;上理论课、实验课以及考试要求使用计算器或计算机(目前,学校还没有条件应用计算机教学),花费时间较多。往届生(1999—2001级)《昆虫预测预报技术》课程3个年级5个班级学生考试成绩属于较差类型,平均分数73.5分。
  4 教学效果检查难
  依据平时作业、平时表现和开卷考试成绩三项评定学生成绩。开卷考试出A、B卷,平时作业题是相同,由于做题难都大,难免大面积抄袭,抄袭的后果是上课不重要了,上课率自然不会高,认真听课少了,最后知识掌握情况很差。
  5 教学互动差
  由于历史的原因,老师习惯上课完后,立即离开教室,很少与学生交流教学情况,即使询问,因学生成绩评定师生之间存在博弈关系,学生不敢说对老师不利的话,老师不能随时修改教学方法以适应教学需要。
  6 教学后信息反馈,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差
  许多学生做毕业论文时和毕业工作后,发现有关《昆虫预测预报技术》知识根本不会做,自学时,难度大,加之有关参考书印刷错误多,最后求助于老师。很明显,教和学两方面都出现问题。
  
  二、几点尝试
  
  1 加强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重点讲清楚,出现问题研究解决方法(如线性回归计算),弄清楚符号的实际意义、数据如何获得,掌握分步计算,有时故意遗漏或错误请学生纠正。讲完后,再出类似题,请1—2名同学上讲台上做和讲解,同时请其他学生对其结果评论。
  2 加强实验教学
  在以前使用的指导书基础上,针对实际情况重新编写实验指导书,打印后,让学生自己复印。有的数据直接从田间调查所得,有的数据来自我们的科研结果,有的在原来数据基础上适当修改,重点突出理论课不容易掌握好的和实际应用较多部分。在实验课上,从数据获得到计算,要求每一个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人人过关检查。
  3 考试每人一套试卷
  由于该课程计算公式较多,不易闭卷考试;考虑考试时教室座位排列,尽量避免学生前后或左右调换试题(使用A、B卷的弊端),考试试题数据确定16套或21套,按学生序号排列。并在上该课程第一天明确告诉学生,考试方式使想抄袭或别人替做是不可能的。同时考虑到试卷分量,5题任选4题或4题任选3题。
  4 考试试卷中出征询意见题
  在上第一次课时,告诉学生,考试试题中,有这样一道题“站在您的角度,谈谈《昆虫预测预报技术》这门课的教授方法(6分)”。要求学生认真思考,假如您是这门课的教师,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把课教好?如何备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吸引到教室来?学生能认真听课?如何检查教学效果?等等。老师在评这一道题分时,假若涉及对任课老师评价,不论对老师评价好坏,都不影响所有试卷评分,只要您认真回答一方面或几方面都会给该题全部分数。学生可查看评分后的试卷,并可提出意见。平时,也征求学生意见,学生对教学关心程度,也作为平时成绩表现好记载。
  根据学生意见,考虑条件,能采用的尽量采用,即使不太好的办法,也可以试一试,不行再改就是了。需要学校提供条件,向上面反映。不能做到的,向本级或下一级学生解释其原因。
  
  三、初步成效
  
  1 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该课程的重要性、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考试每人一份试卷等原因,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上课迟到、早退、缺课、旷课的变少了,认真听课、不懂就问得多了。学生心情比较放松。
  2 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
  由于考试完全独立完成,因而实验课、平时作业非常认真,最后考试成绩明显提高。其研究结果表明,《昆虫预测预报技术》课程改革后3个年级5个班级与改革前3个年级5个班级学生考试成绩比较,其差异极显著(表1)。改革后学生平均分数90.8分,成绩分布成非正态分布,良好(80—90分)占20.0%,优秀(90分以上)占70.8%,两项共占90.8%,成绩偏向在优秀和良好范围;改革前学生平均分数73.5分,成绩分布成正态分布,良好(80—90分)占25.8%,中等(70—79分)占51.6%,两项共占77.4%,成绩集中在良好和中等范围。学生的确学到了真正的知识,毕业论文中计算准确率明显提高,问老师的变少了。
  3 教师教学有进步
  由于学生的参与,及时了解教学效果,不断修改教学方案,学生学习热情激发了教师教学热情,教学相长。
  4工作量增加
  毫无疑问,增加了教师工作量,一方面经常修改教学方案,另一方面,要出21套考试试卷,并做21套参考答案,做参考答案可用计算机软件,评阅非常花费时间。
  
  四、 讨论
  
  1 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结合使用SPSS、DPS、SAS、EXCEL等软件计算机教学,考试同样实现机考,评阅试卷自动化,减少评阅时间。有关教学改革方法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 建议
  每人一试卷的考试方法在一些适合课程中推广,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理统计》和《田间试验和统计方法》等课程。
  3 记工作量
  学校增加有关教师考核工作量,积极鼓励进行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张孝羲主编. 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第2版) [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2]周兆麟,李敏芝. 数理统计学[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1987.
  [3]马育华主编. 田间试验和统计[M]. 北京: 农业出版社(第二版),1988.
  [4]唐启义, 冯明光. 实用田间分析及其DPS数据处理系统[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2.
  
  *湖北省教育厅教研项目资助(编号2003-2006)(题目:农学类传统专业的改造、整合和提升的研究)
其他文献
当前我们提出的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有明显区别的,“它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质、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基础教育。相对应试教育讲,它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柳斌《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是走向素质教育》)。国家教委颁布的新编订的《全日制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强调了历史学科“具有认识社会和教育的功能,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活动以及人们
摘 要:本文就教育部推荐的高职英语教材《新编实用英语》,对目前高职英语教材的实用性进行了分析,并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提出了对高职英语教材进行改革的构想。建议从三个模块组织高职英语教材:补充设置英语入门知识;整合《新编实用英语》中的实用语料,按工科和服务业两个门类分别设计实用英语教材;结合专业特点编写校本专业英语教材。  关键词:高职英语 实用 需求分析 教材改革    前言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技术人才的一种教育形式,作为实施劳动就业和再就业的一个重要过程和途径,正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和劳动就业群体的关注。本文拟从技能的培养谈几点对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实验教学改革的看法。    一、中职学校电子实验教学与学生技能的现状    (1)中职学校电子实验教学的现状。当前中职学校的电子实验教学中,学校提供现成的实验工作台或实验箱,学生一般是根据教师给出的电
商品混凝土企业具有生产专业化、工业化的特点,将预拌混凝土拌合物作为商品出售有巨大的市场,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面对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商品混凝土企业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竞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们都和自己周围的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篇课文亦复如此。在教学中,如果我们单篇讲读,仅仅就课文论课文,往往可能一叶障目,使学生难以准确地或者更深层次地把握住课文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但是,如果我们把课文和它同类的知识点进行比较教学,就可能使学生豁然开朗,在更开阔的背景上、更深刻的层次上,比较鉴别,求同求异,把握住课文的本质特点,或举一反三,或触类旁通,加速学生
摘 要:俄罗斯文艺理论家米·米·巴赫金从语言的本质角度,把文本的创作与阅读概括为对话关系,提出了文本不仅仅是写和读的最终产物,而且也是作者与读者的对话交流过程,先有对话,后有审美。他的这些观点是集前人在哲学、语言学、心理学方面的经验而发展的成就,克服了新批评主义只重文本不重审美,和文学接受理论只重主观审美而忽视文本客观话语的缺陷。在米·米·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指导下,本人将对《红楼梦》两个译本及原著三
语文与艺术同源于生活,彼此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语文是音乐、绘画、表演等艺术的基础,而艺术又能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使语文能力得到实际的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让课堂插上艺术的翅膀,不仅可以给语文课堂增色,给课堂注入生命活力,而且确实有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    一、利用音乐提升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途径是多方面的,其中利用音乐手段,来提升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