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本文侧重论述了高中思想政治课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原因,以及教师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更好的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内容和要求,培养创新型人才,实现中国梦。
一、呼唤创新思维的时代,教育的目标培养创新型人才
(一)时代呼唤教育创新
创新思维是人类探索新的领域中重要的思维活动,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习近平主席也提出“创新梦”是“中国梦”的体现和表达,这就一再告诉我们,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盛,不能只是“追赶”和“引进”,必须“跨越”式地发展,要跨越,唯有创新。要创新,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这样的人才,要靠教育来培养,这正是我们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实质所在。党的十八大也提出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努力好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但遗憾的是,在目前政治课教学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仍未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照本宣科,一言堂、满堂灌、搞题海战术,极大地消磨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为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真正把创新教育落到实处,就成为一个值得广大大教师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二)教育培养人才创新
《国家关于教育发展的中长期发展纲要》指出,教育要以人为本,开拓创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心理学中也强调:每个人身上其实都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能,要把这种潜能充分挖掘出来,变成外显的、现实的创造力,必须通过接受科学合理的教育;教育可以激发人的创新思维,进而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最终造就出创造性人才。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现在的学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而且也是创新教育的中心。思想政治课具有实施创新教育的丰富资源,政治教师理应肩负起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神圣使命。。
二、创新思维在思想政治课中培养技法
(一)解放思想,构建开放教学模式
陶行知先生指出:“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这句话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很有指导意义。如果老师们能正确引导学生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多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就能充分开发自己的动手、动口、动脑能力,发挥创造潜能,将“死知识”变成“活知识”,使知识真正变为社会生产力。无论课堂还是课余,构建开放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使学生在自主与快乐中学习,这才是教育的真谛。如课余时间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参观访问、开展社会调查、到企业实习等,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使学生在社会这个大课堂里培养出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自主意识,这是培养学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有探究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比如,《文化生活》中“传统文化的继承”,就可以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我讲到这里的时候,就带着学生去了鼓浪屿,观看了各国风格的建筑群,参观了音乐厅、菽庄花园等等。从实际生活体味对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的继承。
(二)灵活策略,采用多样教学方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未来社会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授人以渔,教学之道,教为不教,学为不学”。教育创新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就是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教材上现成的基本知识,而且要使学生学会自我增长知识的能力,即“学会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要善于采取不同的方法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使其成为会学习的人。
1.合作之道,生存之本
学生的合作探究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目的是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作全面地了解。关于“合作探究”其具体做法分三个步骤:一是课前先分组。先给学生布置任务,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从知识上,从情感上,从行到上主动去感悟参与。架起“旧知”通向“新知”的桥梁。二是课堂创设情境,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把学生置于情境当中,也可以进行小组汇报合作探究成果,深入理解。三是课后积极构建网络,然后组内交流,组际交流,学生通过交流攻克重难点,也可以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 在讲到“公司的经营和发展”,我先课前预设情境“假如你现在大学刚毕业,打算自己创业开公司,那么你打算如何带领你的团队开好自己的公司”?4人一个学习小组,先自主和合作探究学习,然后课上交流分享。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课堂的学习效果也非常好。
2.生疑善问,学习之端
生疑善问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生疑善问是激发思维的种子,是创造的动力,没有生疑善问就没有思考,认识就不会有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就无法形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是好现象,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质疑。通常情况下,学生质疑往往表现出两种现象:一是学生提不出问题,二是“人云亦云”。针对这些现象,教师常常采取以下方法启发学生:首先,抛砖引玉。教师提出某类问题中的一个较浅层次的质疑,引导学生向深层次质疑。例如哲学课上讲“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知识。”那能不能说“认识的来源有两个呢?”这样逐步得出:认识的来源是唯一的,但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再次,借题发挥。即借“此题”来发挥“彼题”。教师通过学生所熟悉的一些具体事例,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从而阐发出更为全面,更有价值的结论。如,人的认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但纯粹的动物心理会不会自发的形成意识。从而得出意识是人的,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3.整合资源,打造生本课堂
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这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学资源不但包括教材资源,还包括生活资源、时政资源等等文字与音像资源,人力资源,实践资源。思想政治课具有很强的时政性特点,我每周都要有一节课挤出5到10分钟时间,由学生将课余搜集的一周来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在课堂上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向其他同学汇报,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设“学生自由论坛”。出发点是:在教师指导下,启发学生立足书本知识,洞察现实问题,分析原因、探究性地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学习《价值规律的作用》时,我开设了一次“学生自由论坛”,题目是:“集思广益,为家乡经济建设献计献策”。学生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有的同学结合厦门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利用自己所学的价值规律知识,提出了要不断改善厦门环境指标及各大宾馆、饭店的各项硬件设施。有的同学则讲到要不断提升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素质等等。发言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个个都是为厦门发展出谋划策的“小参谋”。
4.创设情境,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教育为学生创造“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后天的教育就是创造一种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使之得以实现”。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借助于形象生动的事例、典型新奇的故事,幽默风趣的语言、起伏多变的悬念、有声有色的说理,满足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出一种轻松活泼、和谐宽容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情绪高昂、精神振奋、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从而为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营造环境和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政治教师要具备演说家的口才、喜剧演员的幽默以及公关先生的沟通技巧,这样才能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营造出轻松和谐的气氛来。比如,我在讲《意识的本质》一课时,我设置给“何姐画像”一个环节,要学生用不同的词语描绘出我在他(她)们心目中的形象。不过我事先有声明,好的坏的评价我都能接受,声明后学生非常大胆的描绘,无论氛围还是效果都非常好,很宽松、民主,既落实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的知识,又拉近了我与学生的距离。
总之,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一项长期、艰巨的教学任务。政治教师要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工作,努力在教学过程中解放思想、创新教法,为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的环境条件和教学氛围,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心理品质。这样,思想政治课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培养创新型人才,实现中国梦。
一、呼唤创新思维的时代,教育的目标培养创新型人才
(一)时代呼唤教育创新
创新思维是人类探索新的领域中重要的思维活动,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习近平主席也提出“创新梦”是“中国梦”的体现和表达,这就一再告诉我们,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盛,不能只是“追赶”和“引进”,必须“跨越”式地发展,要跨越,唯有创新。要创新,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这样的人才,要靠教育来培养,这正是我们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实质所在。党的十八大也提出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努力好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但遗憾的是,在目前政治课教学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仍未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照本宣科,一言堂、满堂灌、搞题海战术,极大地消磨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为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真正把创新教育落到实处,就成为一个值得广大大教师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二)教育培养人才创新
《国家关于教育发展的中长期发展纲要》指出,教育要以人为本,开拓创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心理学中也强调:每个人身上其实都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能,要把这种潜能充分挖掘出来,变成外显的、现实的创造力,必须通过接受科学合理的教育;教育可以激发人的创新思维,进而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最终造就出创造性人才。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现在的学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而且也是创新教育的中心。思想政治课具有实施创新教育的丰富资源,政治教师理应肩负起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神圣使命。。
二、创新思维在思想政治课中培养技法
(一)解放思想,构建开放教学模式
陶行知先生指出:“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这句话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很有指导意义。如果老师们能正确引导学生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多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就能充分开发自己的动手、动口、动脑能力,发挥创造潜能,将“死知识”变成“活知识”,使知识真正变为社会生产力。无论课堂还是课余,构建开放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使学生在自主与快乐中学习,这才是教育的真谛。如课余时间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参观访问、开展社会调查、到企业实习等,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使学生在社会这个大课堂里培养出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自主意识,这是培养学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有探究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比如,《文化生活》中“传统文化的继承”,就可以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我讲到这里的时候,就带着学生去了鼓浪屿,观看了各国风格的建筑群,参观了音乐厅、菽庄花园等等。从实际生活体味对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的继承。
(二)灵活策略,采用多样教学方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未来社会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授人以渔,教学之道,教为不教,学为不学”。教育创新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就是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教材上现成的基本知识,而且要使学生学会自我增长知识的能力,即“学会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要善于采取不同的方法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使其成为会学习的人。
1.合作之道,生存之本
学生的合作探究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目的是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作全面地了解。关于“合作探究”其具体做法分三个步骤:一是课前先分组。先给学生布置任务,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从知识上,从情感上,从行到上主动去感悟参与。架起“旧知”通向“新知”的桥梁。二是课堂创设情境,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把学生置于情境当中,也可以进行小组汇报合作探究成果,深入理解。三是课后积极构建网络,然后组内交流,组际交流,学生通过交流攻克重难点,也可以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 在讲到“公司的经营和发展”,我先课前预设情境“假如你现在大学刚毕业,打算自己创业开公司,那么你打算如何带领你的团队开好自己的公司”?4人一个学习小组,先自主和合作探究学习,然后课上交流分享。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课堂的学习效果也非常好。
2.生疑善问,学习之端
生疑善问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生疑善问是激发思维的种子,是创造的动力,没有生疑善问就没有思考,认识就不会有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就无法形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是好现象,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质疑。通常情况下,学生质疑往往表现出两种现象:一是学生提不出问题,二是“人云亦云”。针对这些现象,教师常常采取以下方法启发学生:首先,抛砖引玉。教师提出某类问题中的一个较浅层次的质疑,引导学生向深层次质疑。例如哲学课上讲“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知识。”那能不能说“认识的来源有两个呢?”这样逐步得出:认识的来源是唯一的,但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再次,借题发挥。即借“此题”来发挥“彼题”。教师通过学生所熟悉的一些具体事例,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从而阐发出更为全面,更有价值的结论。如,人的认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但纯粹的动物心理会不会自发的形成意识。从而得出意识是人的,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3.整合资源,打造生本课堂
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这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学资源不但包括教材资源,还包括生活资源、时政资源等等文字与音像资源,人力资源,实践资源。思想政治课具有很强的时政性特点,我每周都要有一节课挤出5到10分钟时间,由学生将课余搜集的一周来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在课堂上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向其他同学汇报,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设“学生自由论坛”。出发点是:在教师指导下,启发学生立足书本知识,洞察现实问题,分析原因、探究性地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学习《价值规律的作用》时,我开设了一次“学生自由论坛”,题目是:“集思广益,为家乡经济建设献计献策”。学生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有的同学结合厦门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利用自己所学的价值规律知识,提出了要不断改善厦门环境指标及各大宾馆、饭店的各项硬件设施。有的同学则讲到要不断提升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素质等等。发言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个个都是为厦门发展出谋划策的“小参谋”。
4.创设情境,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教育为学生创造“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后天的教育就是创造一种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使之得以实现”。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借助于形象生动的事例、典型新奇的故事,幽默风趣的语言、起伏多变的悬念、有声有色的说理,满足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出一种轻松活泼、和谐宽容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情绪高昂、精神振奋、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从而为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营造环境和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政治教师要具备演说家的口才、喜剧演员的幽默以及公关先生的沟通技巧,这样才能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营造出轻松和谐的气氛来。比如,我在讲《意识的本质》一课时,我设置给“何姐画像”一个环节,要学生用不同的词语描绘出我在他(她)们心目中的形象。不过我事先有声明,好的坏的评价我都能接受,声明后学生非常大胆的描绘,无论氛围还是效果都非常好,很宽松、民主,既落实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的知识,又拉近了我与学生的距离。
总之,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一项长期、艰巨的教学任务。政治教师要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工作,努力在教学过程中解放思想、创新教法,为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的环境条件和教学氛围,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心理品质。这样,思想政治课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培养创新型人才,实现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