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外活动是品德与生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开展品德与生活课外活动,使学生扩大视野,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发展个性特长,能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品德与生活课外活动可分为校内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
关键词:品德教育;学生素质;提高促进
校内活动:根据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可开展以下几种方式的品德与生活课外活动。
1、故事演讲比赛
如学习了《认识祖国》后,可举行“爱我中华”故事演讲比赛,让学生从故事中学习名人的优良美德,既让演讲故事的学生在催人奋进的故事中受到教育,又让听演讲的学生从感人肺腑的故事情节中深受教育。
2、模拟表演
根据课文中的情境及有关人物,创设一定的教学意境,让学生模拟社会生活的情景进行表演,使学生在模拟的社会情景中运用并巩固所学的社会知识,培养运用知识于实际生活的技能,并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社会情愿的体验。如学习《买东西的学问》和《售货员和顾客》时,教师可设计模拟表演,反复训练学生的购物能力,并要求学生按一般购物要求进行实际购物练习,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巩固所学的商业知识,还培养了学生观察社会、分析问题及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3、辩论会
根据品德与生活课文中的某一问题,或针对社会上存在的某一现象,或发生在班集体中的一些小事,让学生进行辩论,畅谈自己的看法,如“帮家长干家务,会影响学习吗?”等辩论活动,通过辩论,使学生能够独立分析判断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美与丑,真与假,是与非,进而使学生明事理,提高学生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的能力以及辨别是非的能力,达到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目的。
4、竞赛
结合品德与生活教学内容,可以经常而又适时地开展社会生活常识、历史知识、地理知识等各种社会技能竞赛,通过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调动学生学习常识、熟练掌握社会生活技能,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如开展“交通安全知识”竞赛,能增强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还可以开展“生活小技能”竞赛、“中华名人知多少”知识竞赛等。注意竞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小组赛,也可以是个人赛;可以是必答等等。
5、“小新闻”发布会
教师要根据社会教材的内容,定期对学生提出富有趣味性的专题活动,让他们在校外围绕这些专题自觉地组织活动。如看电视,要联系当天的“少儿节目”、“新闻联播”、“动物世界”等有益的电视节目,准备在活动课上汇报,谈感想;收集“祖国之最”资料,要求学生通过电视、看书或请家长等方法收集资料,看谁搜集得最多最准确;然后在每周一次的新闻发布会上,让学生畅谈一周来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评判。这项活动的开展,能开阔学生视野,拓展输入学生脑际的信息渠道,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社会事物,获取信息的能力。
6、创办壁报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着灿烂的文化”、“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等,这些基本观点和基本史实,都是认识祖国所必须掌握的社会常识,必须让学生充分认识,深刻领会。为此,应让学生课下广泛收集相关的图片资料,如收集反映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英勇斗争,许多仁人志士寻救国救民道路的图片资料;反映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等,然后以壁报形式展示出来。
小学品德与生活外活动的四种形式。
1、参观
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活动课”中,组织学生参观占了活动内容的一定比例。如《参观工厂》、《参观农村》、《参观科技馆》等。让学生通过参观,对社会现状、现实生活有所了解,从而激发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雄心壮志。参观应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可集中或分散,可小组或班级,要视参观对象而定。如参观农村,可组织学生参观以下内容:(1)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前后农民生活的变化,包括人均收入、住房条件、饮食穿着、文化生活等方面。(2)实行改革开放后村里的变化,包括农业生产的情况、乡镇企业的发展、村容村貌的改善等。(3)参观一户人家,了解农民是怎样治富的。
2、访问
根据品德与生活教材要求,可组织学生访问当地模范、革命英雄、企业家等,以名人的精神,名人的榜样力量来激励学生,启发学生,使学生积极地奋发向上。
3、游览
要充分利用当地的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按年级段学生知识的特点,组织以“热爱家乡”为主题的春游、秋游活动,使学生了解家乡的壮丽山河,悠久文化,优良传统。如我县每年暑假组织的军事夏令营,让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接受教育、提高了能力。有条件的可以让学生家长密切配合,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或寒暑假,带领子女游览祖国风景名胜,欣赏祖国壮丽景色,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社会调查
开展社会调查,有助于学生接触生活实际,通过让学生亲眼看、亲口问、亲耳听,亲自了解、亲自感受,及时了解社会发展的现状,接受教育,提高认识,增强信念。课外活动时,可根据教材的能 容和要求,组织学生到一些有代表性的工厂、农村、商店、部队等进行调查。教师在活动前应对学生进行调查指导,帮助学生制订好调查的计划、提纲、步骤,使学生掌握一般的调查方法,例如开调查会、访问、发放问卷、填调查表等,调查后还应该帮助学生分析综合,得出科学的结论,以教育广大的学生。例如在讲《家庭与社会》一课时,可以在课前发给学生调查提纲:
(1)你的爸爸和妈妈从事什么工作?
(2)他们对社会有哪些贡献?
让学生向爸爸和妈妈做调查。通过学生调查、了解父母的社会角色,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父母、家庭对社会的贡献,从而产生对父母的敬仰之情,进而激发他们将来报效祖国、贡献社会的情感。再如学习了《我们周围的社会生活环境》一单元后,可组织学生开展周围社会生活小调查活动。学习了《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一单元后,可组织学生调查家乡的科学文化名人的活动。
通过开展品德与生活课外活动,学生不仅在课外活动中丰富了自身的情感,培养了兴趣爱好,获得了新知识,同时在活动中还发现了自己的特长,使自己更加自信、自尊、自强,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高。
关键词:品德教育;学生素质;提高促进
校内活动:根据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可开展以下几种方式的品德与生活课外活动。
1、故事演讲比赛
如学习了《认识祖国》后,可举行“爱我中华”故事演讲比赛,让学生从故事中学习名人的优良美德,既让演讲故事的学生在催人奋进的故事中受到教育,又让听演讲的学生从感人肺腑的故事情节中深受教育。
2、模拟表演
根据课文中的情境及有关人物,创设一定的教学意境,让学生模拟社会生活的情景进行表演,使学生在模拟的社会情景中运用并巩固所学的社会知识,培养运用知识于实际生活的技能,并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社会情愿的体验。如学习《买东西的学问》和《售货员和顾客》时,教师可设计模拟表演,反复训练学生的购物能力,并要求学生按一般购物要求进行实际购物练习,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巩固所学的商业知识,还培养了学生观察社会、分析问题及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3、辩论会
根据品德与生活课文中的某一问题,或针对社会上存在的某一现象,或发生在班集体中的一些小事,让学生进行辩论,畅谈自己的看法,如“帮家长干家务,会影响学习吗?”等辩论活动,通过辩论,使学生能够独立分析判断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美与丑,真与假,是与非,进而使学生明事理,提高学生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的能力以及辨别是非的能力,达到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目的。
4、竞赛
结合品德与生活教学内容,可以经常而又适时地开展社会生活常识、历史知识、地理知识等各种社会技能竞赛,通过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调动学生学习常识、熟练掌握社会生活技能,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如开展“交通安全知识”竞赛,能增强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还可以开展“生活小技能”竞赛、“中华名人知多少”知识竞赛等。注意竞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小组赛,也可以是个人赛;可以是必答等等。
5、“小新闻”发布会
教师要根据社会教材的内容,定期对学生提出富有趣味性的专题活动,让他们在校外围绕这些专题自觉地组织活动。如看电视,要联系当天的“少儿节目”、“新闻联播”、“动物世界”等有益的电视节目,准备在活动课上汇报,谈感想;收集“祖国之最”资料,要求学生通过电视、看书或请家长等方法收集资料,看谁搜集得最多最准确;然后在每周一次的新闻发布会上,让学生畅谈一周来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评判。这项活动的开展,能开阔学生视野,拓展输入学生脑际的信息渠道,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社会事物,获取信息的能力。
6、创办壁报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着灿烂的文化”、“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等,这些基本观点和基本史实,都是认识祖国所必须掌握的社会常识,必须让学生充分认识,深刻领会。为此,应让学生课下广泛收集相关的图片资料,如收集反映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英勇斗争,许多仁人志士寻救国救民道路的图片资料;反映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等,然后以壁报形式展示出来。
小学品德与生活外活动的四种形式。
1、参观
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活动课”中,组织学生参观占了活动内容的一定比例。如《参观工厂》、《参观农村》、《参观科技馆》等。让学生通过参观,对社会现状、现实生活有所了解,从而激发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雄心壮志。参观应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可集中或分散,可小组或班级,要视参观对象而定。如参观农村,可组织学生参观以下内容:(1)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前后农民生活的变化,包括人均收入、住房条件、饮食穿着、文化生活等方面。(2)实行改革开放后村里的变化,包括农业生产的情况、乡镇企业的发展、村容村貌的改善等。(3)参观一户人家,了解农民是怎样治富的。
2、访问
根据品德与生活教材要求,可组织学生访问当地模范、革命英雄、企业家等,以名人的精神,名人的榜样力量来激励学生,启发学生,使学生积极地奋发向上。
3、游览
要充分利用当地的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按年级段学生知识的特点,组织以“热爱家乡”为主题的春游、秋游活动,使学生了解家乡的壮丽山河,悠久文化,优良传统。如我县每年暑假组织的军事夏令营,让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接受教育、提高了能力。有条件的可以让学生家长密切配合,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或寒暑假,带领子女游览祖国风景名胜,欣赏祖国壮丽景色,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社会调查
开展社会调查,有助于学生接触生活实际,通过让学生亲眼看、亲口问、亲耳听,亲自了解、亲自感受,及时了解社会发展的现状,接受教育,提高认识,增强信念。课外活动时,可根据教材的能 容和要求,组织学生到一些有代表性的工厂、农村、商店、部队等进行调查。教师在活动前应对学生进行调查指导,帮助学生制订好调查的计划、提纲、步骤,使学生掌握一般的调查方法,例如开调查会、访问、发放问卷、填调查表等,调查后还应该帮助学生分析综合,得出科学的结论,以教育广大的学生。例如在讲《家庭与社会》一课时,可以在课前发给学生调查提纲:
(1)你的爸爸和妈妈从事什么工作?
(2)他们对社会有哪些贡献?
让学生向爸爸和妈妈做调查。通过学生调查、了解父母的社会角色,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父母、家庭对社会的贡献,从而产生对父母的敬仰之情,进而激发他们将来报效祖国、贡献社会的情感。再如学习了《我们周围的社会生活环境》一单元后,可组织学生开展周围社会生活小调查活动。学习了《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一单元后,可组织学生调查家乡的科学文化名人的活动。
通过开展品德与生活课外活动,学生不仅在课外活动中丰富了自身的情感,培养了兴趣爱好,获得了新知识,同时在活动中还发现了自己的特长,使自己更加自信、自尊、自强,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