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勒家族”新驕傲

来源 :足球俱乐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jc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穆勒家族”无穆勒
  
  中国球迷都知道德国足球史上有一个著名的“穆勒家族”,就是几个不同的时期都出现过姓“穆勒”的著名球星,他们都有过各自的辉煌。在中国媒体刚刚开始关注国外高水平足球的那个年代,对球员、球队名字的翻译还很不严谨,不知当年哪位大哥随口一译,“穆勒”这个名字就此众口相传,深入人心。然而遗憾的是,大名鼎鼎的“穆勒家族”其实没有一个真正的穆勒(Muller),他们都是米勒(Müller),甚至其中还“潜伏”着一个默勒(Moller)。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习惯的就是适用的,我们无意让大家去改变已经习惯的称呼,但是作为媒体,我们也有义务说明真相,现在就让我们来还原一下“穆勒家族”的成员们吧。
  格尔德·米勒(Gerd Müller):
  1945年11月3日出生;
  迪特尔·米勒(Dieter Müller):
  1954年4月1日出生;
  汉西·米勒(Hansi Müller):
  1957年7月27日出生;
  安迪·默勒(Andreas Moller):
  1967年9月2日出生;
  托马斯·米勒(Thomas Müller):
  1989年9月13日出生。
  
  像格尔德一样进球
  
  1970年世界杯,“德意志战车”上有位身披13号球衣、姓氏为Müller的杀手,他冷静且锐利,总能在最关键时刻给予对手致命一击,以至于人们后来一听到Müller,就本能地想到进球,德国媒体甚至直接用“Müller”来表示进球。40年后,德国队中又出现了一位姓氏为Müller的杀手,他也同样身披13号。如果说开始时还有人觉得,这个年轻人无非是有着一个伟大的姓氏,同时又偶然地穿了13号而已,那么在本届世界杯后,整个世界足坛都将会重新认识他——托马斯·米勒,他不仅有着一个伟大的姓氏,还具备与那位前辈一样灵敏的门前嗅觉和精良的射术。
  托马斯·米勒绝对是过去一年中世界足坛的最大奇迹,虽然他早在2008-2009赛季就为拜仁征战欧洲冠军联赛并有进球,但刚刚过去的2009-2010赛季才是他真正震撼世界的时刻。凭借着在俱乐部的抢眼表现,米勒在今年3月完成了国家队首秀,并成功入选了德国队世界杯大名单。赛前,人们只是期待他能成为德国队的奇兵,在克洛泽、波多尔斯基等人哑火的时候能适当地填充弹药,但习惯了带给世人惊喜的米勒再次让人称奇,他就像在俱乐部一样,一入队便成为了绝对主力。
  当范加尔和勒夫这样的名帅都如此信赖这名21岁的年轻人时,我们不得不相信米勒的确有过人之处。前辈格尔德是禁区内的轰炸机,而托马斯更为全面,他的位置并不固定,前锋和左、右前卫都能打;他能在中路活动,也能在边翼游弋;能自己一锤定音,也能为队友传出好球。就像他自己所定位的那样:“我是个全能攻击球员。”托马斯·米勒总是表现出与他实际年龄不符的成熟和镇定,他的字典里似乎没有紧张二字。
  1970年,25岁的格尔德在世界杯舞台上首次亮相,就打进一球、助攻一次。40年后,托马斯复制了前辈的神奇:德国队小组赛首战对澳大利亚,他在第8分钟就反越位成功,然后回传后点助波多尔斯基破门;第68分钟,已经数次与进球擦肩而过的他终于进球了,在接到波多尔斯基投桃报李的传球后,他扣过扑上来的对方后卫半转身打门,皮球应声入网。这是一记典型的米勒式进球,与1974年世界杯决赛上格尔德的绝杀十分相似。
  由于英格兰的不争气,德国队不得不在1/8决赛上就碰到这个老对手。两队堪称世仇,赛前人们就纷纷预测谁会成为本场比赛的关键先生,是英格兰的鲁尼、兰帕德抑或德国队的厄齐尔、克洛泽?结果都不是,关键先生还是米勒。托马斯如同当年(1970年)绝杀英格兰的前辈格尔德一样,轻描淡写间让三狮军团灰飞烟灭。两个球都是以他最擅长的方式打进的,第一球他在射门时聪明地假装看球门远角,却把球射向了近角,这一狡黠的眼神果然骗过了英格兰门将詹姆斯;第二球则是他利用灵活的跑位,恰到好处地门前推射中的。对于米勒来说,进球就是这样简单。在对英格兰的比赛前,托马斯·米勒强调了身披13号战袍的意义,这是曾经被格尔德赋予了至高荣誉的号码。“在这样的比赛中打入第3球和第4球,让我肩上的担子减轻了不少。”米勒没有被压力压倒,甚至做得比前辈更好,赛后,英格兰媒体无奈地亮出标题:我们被“米勒”了。
  
  复仇马拉多纳
  
  米勒在1/8决赛对英格兰的进球有为1966年的德国队复仇之重大意义,接下来对阿根廷的进球则是完成了对自己的证明,他的进球像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地打在了阿根廷队主教练马拉多纳的脸上。《踢球者》的标题便是“米勒复仇马拉多纳”。两人的恩怨起源于今年3月德国对阿根廷的友谊赛,当时德国队派米勒参加新闻发布会,但一同出席的马拉多纳不认识这名新秀,他觉得与这样的年轻球员一起出席有失自己的身份。所以马拉多纳起身说:“我要跟一位球员一起出席新闻发布会?要么我在外面再等一下?”主办方无奈之下只能请求他留下,并请托马斯·米勒离开了会场。
  虽然赛前采访时托马斯对这段往事一笑而过,但球场上的他却不愿意浪费让马拉多纳更深刻认识自己的机会。开场仅三分钟,他就为德国队首开纪录,并最终造就了德国队的四球完胜。赛后他难掩兴奋之情:“真是太疯狂了!能够在这样的比赛中以4∶0击败阿根廷,真不知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米勒的这粒进球有着多重意义,这是自1978年以来德国队的最快进球,也是德国队世界杯历史上的第200个进球。第100个进球是谁人建功?当然是格尔德!
  2006年世界杯上,德国队的波多尔斯基就曾凭借三粒进球和上佳的表现,荣膺国际足联官方评选的最佳新人奖。本届世界杯虽然还没结束,但很明显,这个荣誉将被德国人蝉联,德国队“新轰炸机”米勒凭借六战五球三助攻的完美发挥,当选最佳新人毫无争议。莫说与同龄的年轻球员相比,即便在全部世界杯参赛球员中,米勒的数据也是最高的。老前辈格尔德亦对爱徒的前途十分看好,他曾在拜仁二队指导过小米勒,在2009年3月拜仁主场以7∶1狂胜里斯本竞技的冠军联赛中,托马斯替补出场并有进球,这给格尔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速度快,脚下技术好,而且从不自满,以后一定会成为伟大的球员!”
  格尔德甚至觉得这位年轻人能取得比自己更高的成就:“他和我穿着同样的号码,他头脑冷静,门前感觉也不错。过去的一个赛季里,他为拜仁赢得了双冠王。有人说他很像我,但他18岁就能进入拜仁一线队,这比我还要了不起。最重要的是,他还有着很好的人品,我觉得他最有希望获得本届世界杯金靴奖,甚至能打破我德甲单赛季进40球的纪录。”被前辈如此看重,成熟的托马斯却很冷静,很谦虚,在接受《焦点》杂志采访时他说:“我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提升,我的左脚还不像右脚那样灵活,身体素质、战术和技术都要加强。”
  半决赛对西班牙,米勒因为累积两张黄牌而停赛,这也被认为是德国队落败的重要原因。虽然没能如愿进入决赛,但是对于德国队和米勒本人来说,这都是一届成功的世界杯,德国再获季军,而且他们酣畅淋漓的攻势得到了专家的赞赏和球迷的喜爱。米勒在三四名决赛上再进一球,最终以五球三助攻的优异表现压倒比利亚、斯奈德和福兰,首次参加世界杯即荣膺金靴奖(进球相同时比较助攻数),同时还被评为本届杯赛的最佳新秀。
  
  英格兰队“恐穆症”
  
  被托马斯两记射门打得支离破碎的三狮军团不必过于沮丧,特里和杰拉德这些大牌也不必为此觉得耻辱。事实上,他们被托马斯羞辱只是“继承”了前辈的传统,英格兰队一直恐“穆”。在英德恩怨史上,三狮军团没少被“穆勒”折磨,对于他们来说,“恐穆症”简直就无法治愈。
  德国足球史上最伟大的Müller无疑是上世纪70年代的超级“轰炸机”格尔德,他的伟大众人皆知,代表西德队出战62场,打进68球;代表拜仁参加427场,365次轰开对手城门;保持了长达32年的世界杯进球纪录(14球),直到2006年才被罗纳尔多打破。
  1970年是格尔德开始为世界足坛所熟知的一年,这年的世界杯赛也是他职业生涯的一个顶峰,他在这届世界杯上六场比赛打入十球,荣膺最佳射手。最令德国球迷津津乐道的一场比赛,莫过于1/4决赛西德队与英格兰之战,贵为卫冕冠军的英格兰队在第49分钟即以2∶0领先,但这也成了他们最后的光荣。贝肯鲍尔和乌韦·席勒在随后的十分钟里顽强地扳平了比分,双方被迫进入加时赛。第106分钟,格拉博夫斯基右路突破后长传,勒尔头球横敲,埋伏在门前的格尔德凌空垫射破门。格尔德的这粒进球也成了英德交战史上的转折点,此后四十年中,英格兰从来没有在世界杯上战胜过德国。所以,当本届世界杯上米勒打进两球之后,有一定阅历的球迷并不惊讶,他只是继承了这个光荣的姓氏,像前辈一样简简单单地把球弄进去,然后就如同莱因克尔所说的:“足球就是22个人在场上比赛而最后总是德国人获胜的运动。”
  1982年世界杯,西德队与英格兰队在第二阶段小组赛遭遇,双方互交白卷,这也为他们最终以一分优势压倒英格兰位居小组第一而进入半决赛奠定了基础。当时,汉西·米勒是那支西德队的10号。
  让时间回到1996年的英格兰之夏,欧洲杯来到了现代足球的发源地,整个英格兰都期望着他们的球队能像1966年世界杯那样在主场夺冠。然而,老冤家德国队适时地站了出来,搅黄了三狮军团的美梦。半决赛上,德国和英格兰如约相遇,与六年前一样,双方120分钟内战平,比赛进入点球大战。点球大战中,索思盖特成为了英格兰队点球血泪史上的新“罪人”,而德国队出场的安德烈亚斯·默勒果断地将球罚进,让英格兰人欲哭无泪。当时,他留下了英德交锋史上最为经典的庆祝动作:他扮成一只高傲的雄鸡,双手叉腰,桀骜不驯地高抬着头。德国人征服了温布利大球场,在问鼎的道路上阔步向前,直到最终夺冠。
其他文献
当足球与巴西、阿根廷联系在一起时,从来不会缺少故事,于马拉多纳和邓加亦如是。球员时代,邓加和马拉多纳在亚平宁半岛上对抗过四年;世界杯上,两人更是冤家。1990年意大利之夏,阿根廷在1/8决赛上以1∶0淘汰巴西。四年之后的美利坚,双方易位:马拉多纳的怒吼成为球王之于世界杯的最后经典,他吸毒遭禁赛则成为了阿根廷折戟1/8决赛的重要原因;恰好相反,邓加在淘汰赛阶段接过拉易的队长袖标后带领球队一路高歌猛进
期刊
如果连雄鹰都不再展翅,我们还可以对天空有什么期待呢?如果波涛会让最勇敢的水手退却,大海的蔚蓝还会有激情的回荡吗?在南非世界杯的舞台上,以性感足球著称的荷兰人已经忘记了该怎样飞翔,对于这样一支橙衣军团,我们还会真的感动吗?  一边是狂攻不止以悲剧结尾,另一边是小心翼翼却连创佳绩,在美丽与功利之间,范马维克掌舵的荷兰队选择了后者,在神奇的非洲大陆,橙衣军团完成了令人慨叹的蜕变。如果说前四场比赛四平八稳
期刊
“假如你事先就知道要被淘汰,那么这就是你最好的方式。乌拉圭是昂着头离开的!”40年后重入世界杯四强,《国家报》标题里那股子骄傲与自豪好比夏日的艳阳,盖都盖不住。很难想象,一场半决赛失利后,全世界给予落败一方的赞许居然胜过赢家,天蓝军团配得上一切褒奖,他们就像对抗歌利亚的大卫,拼尽了最后一颗子弹。    输了?没输!    “王子”弗朗西斯科利是乌拉圭上一位顶尖巨星,自1983年到1995年间三夺美
期刊
青春是一首写不完的诗歌,鲜红是一缕抹不去的亮色。2010年夏天,南非。在内尔斯普雷特,在伊丽莎白港,在比勒陀利亚,在约翰内斯堡,贝尔萨率领的智利队如疾风过耳,电光石火般将那一抹智利红定格为世间大美。    此前,智利已经远离世界杯12年了。智利人的上一次世界杯记忆深藏在1998年的法兰西之夏,萨拉斯、萨莫拉诺“双萨”引领的智利队小组赛三战皆平,然后在1/8决赛中1∶4不敌巴西惨遭淘汰。2007年,
期刊
这是空前成功的一届世界杯。全球化的新时代,信息高度通畅的21世纪,令这块诞生了80年的老字号展现出新活力、新生机。足球这项古老的运动,世界杯这个传统的大展台,在政治与经济的强势联系下占据了至高点,吸引了全球的目光。整个六、七月,全世界的话题都集中在这个超级巨大的派对上。  布拉特正在向阿维兰热的地位靠拢,正是前者提出的世界杯各大洲轮流主办,让亚非拉这样的足球新兴区域,日本、韩国和南非这样的足球第三
期刊
2010年世界杯就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有人拿走了最大的一块蛋糕,有人留下了落寞的背影,但对于米罗斯拉夫·克洛泽来说,他的“2010”却是痛并快乐着,却是纠结着画上了一个句号,如果真要作总结陈词的话,克洛泽可以这么写——当我竭尽全力一步步接近天堂时,上帝却从下面抽走了云梯。  “为克洛泽而战”,勒夫在季军争夺战之前下定了这样的作战目标,与收获一个鸡肋般的“小三”名份相比,毋庸置疑,让克洛泽实现超
期刊
每届世界杯上,荷兰队总会拥有一两位边路天才,从内斯肯斯到奥维马斯,罗本在2006年世界杯上已经为大家展现了荷兰边锋的巨大威力,而在南非世界杯上,罗本又为全世界球迷奉上了极具个人色彩的惊世之作。作为一名传统型边锋,罗本秉承奥维马斯的衣钵,以速度和技术见长,大局观强于C罗,单兵作战能力不逊梅西……恐怖罗本就是这样炼成的。    百米速度10秒7    边锋立足的最大根本就是速度,罗本的速度有多快?据可
期刊
两届世界杯,9场比赛,出赛达到840分钟,加上一次点球决战,共计射门42次,兰帕德成为了自1966年之后在世界杯上射门次数最多的英格兰球员,但即使站在12码前,英格兰8号也没能在世界杯上收获一粒进球。这位在联赛中进球率颇高的中场大将,在世界杯的赛场上,却无法迎来属于自己的进球,其中固然有裁判误判,但更多的还是心态过急造成射术欠佳,而且运气显然不站在他这边。    赛事:2006年6月10日英格兰1
期刊
在本届世界杯之前,接连传出了一系列有关伤病的消息。比如埃辛和米克尔,都因为旧伤未愈而无缘参加本届世界杯。又比如巴拉克和费迪南德这两位球队队长,都是在世界杯前夕突然遭遇伤病侵袭,不得不以一种十分遗憾的方式告别了南非之行。不过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伤员”并没有遭到抛弃,即便在并没有恢复健康的情况下,他们依然被主教练列入了23人名单。而在南非赛场上,这些球员分别经历了不同的命运。    力不从心    作
期刊
一样的金发,一样凌厉的脚法和精湛的过人技术,出现在人们眼前的仿佛是那个过早挂靴的中田英寿。虽然早已和前辈一样名扬四海,但24岁的本田圭佑在南非的爆发还是令人始料不及,他是中田接班人的说法迅速占据了日本各报纸的体育版面。世界杯后,更是有皇马、巴萨这样神圣的足球字符和他扯上了关系。    世界杯交满意答卷    首战喀麦隆,日本队主教练冈田武史祭出怪阵,很多被认为是绝对主力的球员都坐在了替补席上,身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