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中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中学数学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结合笔者的课堂教学实践,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创设问题情境、设置题型、课程整合等几方面实施有效教学,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关键词】中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并大有方兴未艾之势。从表面上看似乎走进了新课改的最佳状态,但认真的品味也折射出另人深思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没能真正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没能充分地去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所以,研究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就显得非常迫切与必要了。
1.师生互动策略
现代教育学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所以课堂活动必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要积极建造一种活泼生动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主动地融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活动里,信息的传递不是双向,只有老师个人在唱独角戏,缺少互动。结果整个课堂死气沉沉,效率很低。要改变这种局面,教师在采用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主体,采取有效教学策略,实现师生互动。要注重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时间与空间。教师在问题内容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和练习的安排等过程中,要尽量让所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其中,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然后有意识地配合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在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通过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们的合作能力;尤其是对一些不容易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班上集体开展讨论,学生在这样的轻松氛围中,畅所欲言,敢于发表独有的见解,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想象创造的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的整体结构
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一般包括旧知识的复习,新知识的引入、传授、反馈、深化,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如何恰当地把各部分进行搭配与排列,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层次,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是上好一节数学课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在设计课堂层次时,必须重视学生认知过程的完整性。由于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要努力做到使教学层次的展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协调和谐。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当学生初步获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后,应安排动手动脑,让他们独立思考与练习,教师及时捕捉反馈信息,这样学生就会有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并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而加深对知识的领会,能力也会得到发展。同时还必须注意紧扣教学目标,充分熟悉教材,理解教材的重、难点、基本要求与能力要求,从多方面围绕教学目标来组织课堂教学。当课堂容量较大时,要保证讲清重点,解决难点,其他的可以指明思路,找出关键,有的甚至可以点而不讲,指导学生自学完成;当课堂容量不大时,可安排学生分析评论,并进一些深化练习,进行比较、提高,这样,课堂结构紧凑,时间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3.创设促进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策略
把数学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正的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创设促进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其次,积极开展合作探讨、交流得出很多结论。当学生得出的结论不够全面时,可以给学生留下课后再思考、讨论的余地,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培养他们自主动脑、力求创新的能力。比如在讲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时,教师可采取实例设疑导入法。先提出一个通俗而有趣的问题:用一张报纸(厚0.1毫米)对折30次,想一想,这叠纸大概有多厚?如果对折100次呢?在学生做出了种种估计后,教师提出其厚度远远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学生感到惊诧,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于是教师引出课题,师生共同分析,推导出通项公式,并计算出h=a30=(2×0.1)×229=O.1×230(毫米)=105(米),远远大于8848米。通过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把复杂、抽象而又枯燥的问题简单化、具体化、通俗化,同时也趣味化了,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设置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题型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想创新,就应指导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批判,敢于向权威挑战。然而学生认为教师和教材的权威性是不可侵犯的,都习惯于接受教师和教材讲述的一切,不会去思考、怀疑、批判,所以很难有创新意识。同时,教师在课堂提问中,提出的问题大多是陈述性问题,并让学生围绕某一知识点进行大量的题海战术,缺少了对开放性创新题型的设置。数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上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设置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题型,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索来不断优化数学思维品质。开放性数学题的解答一般不能按照常规的套路去解决,而必须经过思考、探索和研究,寻求新的处理方法。如求过点((2,3),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这道题的正确结果有两个:x+y=5或3x-2y=0。如果学生按常规思维方式去解决的话,就会忽视截距是0的特殊情况而得不出完全正确的结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发现和寻找数学的规律及其表现形式;要把概念形成、结论的推导、方法的思考过程作为教学的主要过程,从根本上改革课堂教学。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5.现代教学技术与高中数学整合策略
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技术与数学的结合,是解决课堂效率的最有效方法。多媒体可以提供声音动画等各种信息,图文结合,动静结合,能让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公式形象化。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同时接受信息,增大了课时的信息量,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同时学生在这种轻松、偷快的教学环境中学习,不会感到枯燥无味,从而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中学数学中的概念和定理很多,而这些内容往往非常抽象,学生学起来很枯燥,难以接受;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能把这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定理。如通过投影,可以将物体点、线、面之间的关系表现得生动形象,从而有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比如,在进行点、线、面投影规律的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分析形体上的几何元素在三面投影中的位置和三维几何元素与二维投影图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再观察当几何元素的空间位置改变时,投影图上的对应投影又是如何变化的,从而可以更好地帮助其掌握点、线、面的投影规律。记忆相关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再如,在讲到三垂线定理时,教师可以制作一组幻灯片,以立方体为模型,使之从不同方位转动,得到不同位置的垂线,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对定理中各种情况的理解,增强对该定理的运用能力,从而提中学习效率。
总之,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打开学生们的数学思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当然,教学策略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探索创新,就会发现并总结出更多、更好的教学策略。对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策略的实践,证明了课堂教学具有艺术性和智慧性,可以使学生们充分地认识到数学的意义,降低学生对数学枯燥无味的顾虑,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中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并大有方兴未艾之势。从表面上看似乎走进了新课改的最佳状态,但认真的品味也折射出另人深思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没能真正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没能充分地去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所以,研究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就显得非常迫切与必要了。
1.师生互动策略
现代教育学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所以课堂活动必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要积极建造一种活泼生动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主动地融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活动里,信息的传递不是双向,只有老师个人在唱独角戏,缺少互动。结果整个课堂死气沉沉,效率很低。要改变这种局面,教师在采用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主体,采取有效教学策略,实现师生互动。要注重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时间与空间。教师在问题内容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和练习的安排等过程中,要尽量让所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其中,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然后有意识地配合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在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通过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们的合作能力;尤其是对一些不容易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班上集体开展讨论,学生在这样的轻松氛围中,畅所欲言,敢于发表独有的见解,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想象创造的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的整体结构
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一般包括旧知识的复习,新知识的引入、传授、反馈、深化,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如何恰当地把各部分进行搭配与排列,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层次,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是上好一节数学课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在设计课堂层次时,必须重视学生认知过程的完整性。由于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要努力做到使教学层次的展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协调和谐。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当学生初步获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后,应安排动手动脑,让他们独立思考与练习,教师及时捕捉反馈信息,这样学生就会有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并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而加深对知识的领会,能力也会得到发展。同时还必须注意紧扣教学目标,充分熟悉教材,理解教材的重、难点、基本要求与能力要求,从多方面围绕教学目标来组织课堂教学。当课堂容量较大时,要保证讲清重点,解决难点,其他的可以指明思路,找出关键,有的甚至可以点而不讲,指导学生自学完成;当课堂容量不大时,可安排学生分析评论,并进一些深化练习,进行比较、提高,这样,课堂结构紧凑,时间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3.创设促进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策略
把数学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正的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创设促进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其次,积极开展合作探讨、交流得出很多结论。当学生得出的结论不够全面时,可以给学生留下课后再思考、讨论的余地,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培养他们自主动脑、力求创新的能力。比如在讲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时,教师可采取实例设疑导入法。先提出一个通俗而有趣的问题:用一张报纸(厚0.1毫米)对折30次,想一想,这叠纸大概有多厚?如果对折100次呢?在学生做出了种种估计后,教师提出其厚度远远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学生感到惊诧,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于是教师引出课题,师生共同分析,推导出通项公式,并计算出h=a30=(2×0.1)×229=O.1×230(毫米)=105(米),远远大于8848米。通过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把复杂、抽象而又枯燥的问题简单化、具体化、通俗化,同时也趣味化了,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设置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题型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想创新,就应指导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批判,敢于向权威挑战。然而学生认为教师和教材的权威性是不可侵犯的,都习惯于接受教师和教材讲述的一切,不会去思考、怀疑、批判,所以很难有创新意识。同时,教师在课堂提问中,提出的问题大多是陈述性问题,并让学生围绕某一知识点进行大量的题海战术,缺少了对开放性创新题型的设置。数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上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设置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题型,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索来不断优化数学思维品质。开放性数学题的解答一般不能按照常规的套路去解决,而必须经过思考、探索和研究,寻求新的处理方法。如求过点((2,3),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这道题的正确结果有两个:x+y=5或3x-2y=0。如果学生按常规思维方式去解决的话,就会忽视截距是0的特殊情况而得不出完全正确的结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发现和寻找数学的规律及其表现形式;要把概念形成、结论的推导、方法的思考过程作为教学的主要过程,从根本上改革课堂教学。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5.现代教学技术与高中数学整合策略
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技术与数学的结合,是解决课堂效率的最有效方法。多媒体可以提供声音动画等各种信息,图文结合,动静结合,能让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公式形象化。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同时接受信息,增大了课时的信息量,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同时学生在这种轻松、偷快的教学环境中学习,不会感到枯燥无味,从而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中学数学中的概念和定理很多,而这些内容往往非常抽象,学生学起来很枯燥,难以接受;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能把这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定理。如通过投影,可以将物体点、线、面之间的关系表现得生动形象,从而有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比如,在进行点、线、面投影规律的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分析形体上的几何元素在三面投影中的位置和三维几何元素与二维投影图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再观察当几何元素的空间位置改变时,投影图上的对应投影又是如何变化的,从而可以更好地帮助其掌握点、线、面的投影规律。记忆相关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再如,在讲到三垂线定理时,教师可以制作一组幻灯片,以立方体为模型,使之从不同方位转动,得到不同位置的垂线,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对定理中各种情况的理解,增强对该定理的运用能力,从而提中学习效率。
总之,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打开学生们的数学思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当然,教学策略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探索创新,就会发现并总结出更多、更好的教学策略。对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策略的实践,证明了课堂教学具有艺术性和智慧性,可以使学生们充分地认识到数学的意义,降低学生对数学枯燥无味的顾虑,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