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文科”体现了文科专业建设战略性、创新性、融合性、发展性的新特点。会计学专业目前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着实践教学人才定位与岗位需求脱节、实践教学内容与学科融合矛盾、实践教学模式与技术发展矛盾等问题。针对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基于“新文科”建设背景,提出了调整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推进多学科竞赛和项目导向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融入会计学专业信息化建设等对策,以期推进适应时代发展的会计学专业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
[关键词] “新文科”;会计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11-0092-02
互联网的应用与普及推动了其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企业的会计工作随之发生变化。在新经济发展和中国转型经济背景下,会计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计对整个经济的转型升级起着重要的支撑乃至引领作用。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要适应这种变化,不断创新“升级”,适应时代要求,以满足推动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需求。作为一门实践应用性的学科,会计学的实践教学至关重要。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会计专业技能、会计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会计专业的学生要求具备的会计基本技能、职业技能和发展技能,需要在实践教学中得到巩固和加强(刘金彬等,2019)[1]。
2019年4月,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发布了“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主张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推动全国高校掀起一场“质量革命”。“新文科”是对传统文科的提升,在世界新科技革命下,以新经济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背景,突破传统文科的固定思维模式,将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作为主要途径,促进多学科的深度融合,推动传统文科更新升级,体现了战略性、创新性、融合性、发展性的新特点。“新文科”教育理念以需求为导向,从适应服务转变为支撑引领。本文将分析目前會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新文科”背景下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思路。
一 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
(一)实践教学人才定位与岗位需求脱节
传统会计学专业人才的实践教学培养目标是基于会计和相关专业岗位的知识与能力要求,培养学生的基本实务应用能力、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但是,会计作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与变化对会计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商业环境向虚拟化、国际化、金融化和电子化转变,会计行业也从传统的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会计工作逐步信息化、智能化。但在目前商学院会计学专业人才实践教学模式中,并未体现这一转变,绝大部分实践教学还是以核算工作为核心,按照传统的培养体系来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大多以掌握纯粹的会计学知识为目的。在这样的人才培养定位下,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处理日常会计业务,但是,对于管理能力,如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决策能力等的提升却忽略了。这样的会计学实践教学模式与新经济环境发展下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脱节,导致毕业生就业能力下降。因此,在新经济环境下,会计人才的实践教学培养目标亟须调整。
(二)实践教学内容与学科融合矛盾
会计学专业是一个复合型应用专业,研究企业在一定的营业周期内如何确认收入和资产,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学科,必须建立在多学科的厚实基础之上。会计学学科融合既是学科发展的趋势,也是培养会计学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目前的会计学实践教学内容并没有体现“新文科”对学科交叉融合的思想。受到会计学专业偏微观的影响,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过多地强调专业内理论技能的训练和实践,忽略了与经济、管理、信息、计算机、数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会计学专业的毕业生知识面相对而言较为狭窄,虽然理论教学涉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但是在实践教学中并没有加以巩固,缺乏在实践教学中将各学科领域知识的交叉融合的意识,不利于培养会计学专业交叉复合型的合格人才。
(三)实践教学模式与技术发展矛盾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及机器人的发展,精细化的专业分工、标准化的流程和发达的信息技术,将极大提高财务工作质量和效率。机械性的传统财务重复工作必将被替代,这就决定了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会计信息系统的成熟和数据系统的智能化,不仅改变了教学标准和教学方式,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和实践的效果。目前,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还停留在传统的实践模式中,并未充分体现出信息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已经严重影响了毕业生的专业发展与能力提升。因此,应基于“新文科”的发展思路和目标,改革会计学实践教学方式,加强会计信息化的应用,以适应会计转型和新技术、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 “新文科”背景下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对策
(一)调整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新文科”战略性建设要求,结合社会经济时代发展特点,将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出深度融合会计理论方法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具有创新思维和国际化的前瞻视野、掌握解决会计与财务问题的实践技能的决策型会计专业人才和管理精英。从战略角度出发,逐步优化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通过会计学实践教学模式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基于调整后的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除传统会计岗位要求的知识和能力外,在实践教学中要强调对学生知识结构的融会贯通和能力的培养。由于原来不属于会计范畴的工作将进入新经济时代的会计管理领域,在会计实践教学中,应不局限于传统的会计财务范畴,可以向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商务智能、数据分析等多个领域延伸和渗透。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动态调整机制,使会计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二)推进多学科竞赛和项目导向实践教学,拓宽会计学人才的知识面
基于“新文科”融合性的要求,会计人才实践教学模式应结合专业特性,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促进会计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跨学科的交叉复合型会计人才。在实践教学中引入学科竞赛,有利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夏园,2018)[2]。学科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基础,大学是围绕学科构建起来的,在新经济背景下,多学科交叉融合教育是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应把握这一原则,将学科交叉融合作为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
可以通过构建多学科竞赛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学科交叉融入学科竞赛实践教学中。学科竞赛是大学生创新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的实践平台。学科竞赛及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参加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综合运用管理学、经济学、数学等各学科知识,从而在实践教学中实现学科交叉融合,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放大效应。会计学专业学生参加的学科竞赛不应局限于会计类比赛和项目,而是应该鼓励会计学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组成跨专业小组,在竞赛和做项目的过程中,相互学习,拓宽知识面。通过学科竞赛和项目推进多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打破传统的学科分类界限,形成耦合互动和多向交流,弱化专业界限并强化学科间交叉,从而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并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会计專门人才。
(三)在实践教学中融入会计学专业信息化建设
基于“新文科”建设创新性的特点,在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中,需要推进创新型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建设。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特征的第三代信息技术近年来得到蓬勃发展。会计作为重要的商业语言与信息系统,必然受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影响。因此,在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应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手段,对学生会计信息化创新能力进行培养。通过加强会计信息化研究和实践的对外交流合作,建立信息化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更新引进适应不同行业的会计工作软件,增加大数据与会计应用、综合能力训练,为创新型会计信息化人才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提升其实践能力,在实践中了解和运用数据库信息的提取分析技术。提高会计学专业毕业生与经济产业体系的吻合度,通过实践教学中加强会计学专业信息化建设,培养会计学专业应用复合型人才。
(四)构建不断发展的会计实验教学体系
基于“新文科”建设发展性的特点,在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应从会计学学科发展的特点,构建不断发展改进的会计实验教学体系,在会计实验教学体系中体现出调整后的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在会计实验设计时,应考虑与工商管理、国际贸易、金融等相关专业的实验进行融合,在安排会计核算内容的基础上,将企业经营决策、生产运营等方面的知识融入实验中,实现跨专业交叉融合,使学生在掌握会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具备全局意识、决策能力、创新能力的综合职业素养。在设计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会计实验时,可以循序渐进(张静伟,2013)[3]。先将联系紧密的相关专业融合在一起,如在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专业中开展跨专业综合实验,成熟完善后,再加入企业战略、市场营销、生产运营等相关的内容,最终形成学科交叉融合的会计综合性实验,形成不断发展,动态完善的会计实验教学体系。
总之,在“新文科”背景下,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应适应新经济时代发展对会计人才培养的要求,体现出战略性、创新性、融合性、发展性的特点,实现会计学专业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金彬,代娆,曹明才,等.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探索——以成都大学会计学专业为例[J].财会通讯,2019(7):40-44.
[2]夏园.基于学科竞赛的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创新性改革实践[J].高教论坛,2018(10):36-39.
[3]张静伟.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会计实验教学体系[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9):210-211.
(责任编辑:张宏玉)
[关键词] “新文科”;会计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11-0092-02
互联网的应用与普及推动了其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企业的会计工作随之发生变化。在新经济发展和中国转型经济背景下,会计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计对整个经济的转型升级起着重要的支撑乃至引领作用。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要适应这种变化,不断创新“升级”,适应时代要求,以满足推动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需求。作为一门实践应用性的学科,会计学的实践教学至关重要。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会计专业技能、会计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会计专业的学生要求具备的会计基本技能、职业技能和发展技能,需要在实践教学中得到巩固和加强(刘金彬等,2019)[1]。
2019年4月,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发布了“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主张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推动全国高校掀起一场“质量革命”。“新文科”是对传统文科的提升,在世界新科技革命下,以新经济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背景,突破传统文科的固定思维模式,将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作为主要途径,促进多学科的深度融合,推动传统文科更新升级,体现了战略性、创新性、融合性、发展性的新特点。“新文科”教育理念以需求为导向,从适应服务转变为支撑引领。本文将分析目前會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新文科”背景下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思路。
一 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
(一)实践教学人才定位与岗位需求脱节
传统会计学专业人才的实践教学培养目标是基于会计和相关专业岗位的知识与能力要求,培养学生的基本实务应用能力、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但是,会计作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与变化对会计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商业环境向虚拟化、国际化、金融化和电子化转变,会计行业也从传统的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会计工作逐步信息化、智能化。但在目前商学院会计学专业人才实践教学模式中,并未体现这一转变,绝大部分实践教学还是以核算工作为核心,按照传统的培养体系来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大多以掌握纯粹的会计学知识为目的。在这样的人才培养定位下,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处理日常会计业务,但是,对于管理能力,如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决策能力等的提升却忽略了。这样的会计学实践教学模式与新经济环境发展下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脱节,导致毕业生就业能力下降。因此,在新经济环境下,会计人才的实践教学培养目标亟须调整。
(二)实践教学内容与学科融合矛盾
会计学专业是一个复合型应用专业,研究企业在一定的营业周期内如何确认收入和资产,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学科,必须建立在多学科的厚实基础之上。会计学学科融合既是学科发展的趋势,也是培养会计学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目前的会计学实践教学内容并没有体现“新文科”对学科交叉融合的思想。受到会计学专业偏微观的影响,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过多地强调专业内理论技能的训练和实践,忽略了与经济、管理、信息、计算机、数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会计学专业的毕业生知识面相对而言较为狭窄,虽然理论教学涉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但是在实践教学中并没有加以巩固,缺乏在实践教学中将各学科领域知识的交叉融合的意识,不利于培养会计学专业交叉复合型的合格人才。
(三)实践教学模式与技术发展矛盾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及机器人的发展,精细化的专业分工、标准化的流程和发达的信息技术,将极大提高财务工作质量和效率。机械性的传统财务重复工作必将被替代,这就决定了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会计信息系统的成熟和数据系统的智能化,不仅改变了教学标准和教学方式,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和实践的效果。目前,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还停留在传统的实践模式中,并未充分体现出信息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已经严重影响了毕业生的专业发展与能力提升。因此,应基于“新文科”的发展思路和目标,改革会计学实践教学方式,加强会计信息化的应用,以适应会计转型和新技术、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 “新文科”背景下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对策
(一)调整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新文科”战略性建设要求,结合社会经济时代发展特点,将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出深度融合会计理论方法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具有创新思维和国际化的前瞻视野、掌握解决会计与财务问题的实践技能的决策型会计专业人才和管理精英。从战略角度出发,逐步优化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通过会计学实践教学模式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基于调整后的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除传统会计岗位要求的知识和能力外,在实践教学中要强调对学生知识结构的融会贯通和能力的培养。由于原来不属于会计范畴的工作将进入新经济时代的会计管理领域,在会计实践教学中,应不局限于传统的会计财务范畴,可以向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商务智能、数据分析等多个领域延伸和渗透。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动态调整机制,使会计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二)推进多学科竞赛和项目导向实践教学,拓宽会计学人才的知识面
基于“新文科”融合性的要求,会计人才实践教学模式应结合专业特性,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促进会计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跨学科的交叉复合型会计人才。在实践教学中引入学科竞赛,有利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夏园,2018)[2]。学科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基础,大学是围绕学科构建起来的,在新经济背景下,多学科交叉融合教育是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应把握这一原则,将学科交叉融合作为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
可以通过构建多学科竞赛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学科交叉融入学科竞赛实践教学中。学科竞赛是大学生创新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的实践平台。学科竞赛及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参加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综合运用管理学、经济学、数学等各学科知识,从而在实践教学中实现学科交叉融合,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放大效应。会计学专业学生参加的学科竞赛不应局限于会计类比赛和项目,而是应该鼓励会计学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组成跨专业小组,在竞赛和做项目的过程中,相互学习,拓宽知识面。通过学科竞赛和项目推进多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打破传统的学科分类界限,形成耦合互动和多向交流,弱化专业界限并强化学科间交叉,从而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并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会计專门人才。
(三)在实践教学中融入会计学专业信息化建设
基于“新文科”建设创新性的特点,在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中,需要推进创新型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建设。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特征的第三代信息技术近年来得到蓬勃发展。会计作为重要的商业语言与信息系统,必然受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影响。因此,在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应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手段,对学生会计信息化创新能力进行培养。通过加强会计信息化研究和实践的对外交流合作,建立信息化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更新引进适应不同行业的会计工作软件,增加大数据与会计应用、综合能力训练,为创新型会计信息化人才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提升其实践能力,在实践中了解和运用数据库信息的提取分析技术。提高会计学专业毕业生与经济产业体系的吻合度,通过实践教学中加强会计学专业信息化建设,培养会计学专业应用复合型人才。
(四)构建不断发展的会计实验教学体系
基于“新文科”建设发展性的特点,在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应从会计学学科发展的特点,构建不断发展改进的会计实验教学体系,在会计实验教学体系中体现出调整后的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在会计实验设计时,应考虑与工商管理、国际贸易、金融等相关专业的实验进行融合,在安排会计核算内容的基础上,将企业经营决策、生产运营等方面的知识融入实验中,实现跨专业交叉融合,使学生在掌握会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具备全局意识、决策能力、创新能力的综合职业素养。在设计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会计实验时,可以循序渐进(张静伟,2013)[3]。先将联系紧密的相关专业融合在一起,如在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专业中开展跨专业综合实验,成熟完善后,再加入企业战略、市场营销、生产运营等相关的内容,最终形成学科交叉融合的会计综合性实验,形成不断发展,动态完善的会计实验教学体系。
总之,在“新文科”背景下,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应适应新经济时代发展对会计人才培养的要求,体现出战略性、创新性、融合性、发展性的特点,实现会计学专业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金彬,代娆,曹明才,等.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探索——以成都大学会计学专业为例[J].财会通讯,2019(7):40-44.
[2]夏园.基于学科竞赛的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创新性改革实践[J].高教论坛,2018(10):36-39.
[3]张静伟.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会计实验教学体系[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9):210-211.
(责任编辑:张宏玉)